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虹膜角膜内皮(IC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IC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类型、生活视力、临床特征及继发性青光眼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中的Wald χ²检验等方法对3种临床类型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14例(127只眼)ICE综合征患者,其中女性64例,男性50例;就诊年龄为(49±13)岁。Chandler综合征(CS)53例(46.5%),进行性虹膜萎缩(PIA)36例(31.6%),Cogan-Reese综合征(CRS)24例(21.0%),无法明确临床类型1例(0.9%)。101例(88.6%)患者为单眼发病。在CS、PIA及CRS中分别有81.7%(49/60)、56.1%(23/41)及41.7%(10/24)患眼的生活视力低于0.3;角膜水肿在CS中最多见(52.5%,32/61),其次是PIA(29.3%,12/41)以及CRS(20.8%,5/24);瞳孔异位在CS、PIA、CRS中分别占78.7%(48/61)、95.1%(39/41)、95.8%(23/24);多瞳在PIA中最多见(29.3%,12/41),CS与CRS中分别占3.3%(2/61)及8.3%(2/24)。葡萄膜外翻多见于CRS(54.2%,13/24),CS与PIA中分别占16.4%(10/61)、12.2%(5/41)。74.0%(94/127)的患眼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其中CS、PIA及CRS患眼继发青光眼比例分别为60.7%(37/61)、80.5%(33/41)、95.8%(23/24)。不同临床类型ICE综合征在生活视力、角膜水肿、瞳孔异位、多瞳、葡萄膜外翻以及继发性青光眼比例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²=13.87,10.77,965.78,11.45,15.00,222.04;均P<0.05)。86.2%(81/94)患眼进行了抗青光眼手术治疗,43.6%(41/94)患眼在各种辅助降眼压治疗下眼压得到控制。结论ICE综合征以单眼发病、中青年发病为主,CS是主要的临床类型,且该类患者视力损伤最为严重。约3/4的患眼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但眼压预后不佳。

  • 标签: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青光眼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联合房角镜指导下器械辅助房角分离术(GSL)的170例(18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单纯PEI后开放房角0(0,2)个钟点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器械辅助的房角分离开放房角6(3,8)个钟点数。急性PACG、慢性PACG及术前因角膜水肿无法查房角的患者术前与PEI后、PEI-GSL后与PEI后相比,房角粘连关闭点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论急性PACG还是慢性PACG,单纯PEI开放房角的范围有限,进一步在房角镜指导下联合器械辅助的GSL可以更大范围地开放房角。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体植入,眼内 前房角镜检查 周边房角前粘连 房角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国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二次研究。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00至2022年基于中国人群PACG患病率的中、英文流行病学研究论文。2名研究者遵循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献检索、纳入、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产生的歧义与第3名研究者协商解决。计算I2值评估异质性,使用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效应合并和荟萃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性别、年龄、调查时间、居住区域、诊断标准、气温带)、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纳入23篇文献,其中8篇为高质量,15篇为中质量。过去近20年中国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PACG的总患病率为1.35%(95%置信区间:1.08%~1.61%);女性PACG患病率(1.40%)明显高于男性(0.96%,P<0.01);年龄与患病率呈正相关(P<0.01);城市(1.3%)与农村(1.2%)的患病率相似(P=0.61);诊断标准中必备视野或视神经损伤的文献合并得到的患病率(1.1%)低于非必备文献(1.7%,P<0.01);在年积温较低的中温带,PACG患病率更高(1.7%,P=0.02)。结论近20年中国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PACG患病率约为1.35%,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存在差异,女性、高龄、寒冷地区人群的患病率更高。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患病率 Meta分析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短期高眼压定义为术后1周至3个月眼压升高至21 mmHg(1 mmHg=0.133 kPa),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下降至21 mmHg以内且保持稳定。观察手术前后眼压、降眼压药物用药数量、短期高眼压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主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结果研究期间共277例(315只眼)患者行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其中299只眼(94.9%)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34只眼(10.8%)术后眼压持续升高,判定为手术失败,最终纳入234例(265只眼)患者,其中男性161例(184只眼)、女性73例(81只眼),年龄为42(26,54)岁,术前眼压为(37.7±11.1)mmHg,使用降眼压药物3(2,4)种。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为43.0%(114/26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5/82)、37.8%(17/45)、27.7%(13/47)和53.8%(49/91)。其中91.2%(104/114)术眼术后短期高眼压时间集中发生在术后第1~4周,88.6%(101/114)术眼眼压峰值发生在术后1~5周内,眼压峰值为(32.4±8.2)mmHg(21.3~54.8 mmHg)。69.3%(79/114)术眼术后高眼压持续时间≤4周。结论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其中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发育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时间和峰值多出现在术后1~4周。

  • 标签: 青光眼 Schlemm管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发病率 时间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现有临床实践指南评价方法和工具的不足,研发针对临床实践指南科学性(Scientificity)、透明性(Transparency)和适用性(Applicability)的评级(Rankings)工具,缩写为STAR,并对其信效度进行验证和对易用性进行评估。成立包含指南方法学家、统计学家、期刊编辑、医务人员等多学科的专家工作组,基于概况性评价、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级领域条目和相应分值,通过共识会议确定工具清单,并对工具进行信度、效度和易用性验证。最终形成11个领域39个条目和相应分值的综合性评价工具。工具内在信度分析显示各领域平均Cronbach′s α系数值0.646;方法学评级人员和临床评级人员之间的信度Cohen′s kappa系数分别为0.783和0.618;条目整体内容效度指数0.905;效标效度分析决定系数(R2)为0.76;条目的易用性平均得分4.6,评价1部指南中位用时20 min。STAR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评级效率,可针对中国指南的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进行综合评级。

  • 标签: 指南 临床实践 综合评价 质量控制 信度 效度 易用性
  • 简介:摘要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病毒感染及Campbell膜理论为主,而病毒感染基因整合假说可能为其研究提供新思路。目前其治疗以对症为主,角膜失代偿以角膜内皮移植术为主,人工角膜移植的尝试亦初步显示良好效果,继发性青光眼则以滤过性手术为主,亦有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及引流阀睫状沟植入术的探索。(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99-206)

  • 标签: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温州地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患者发作的诱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172例PSS患者,所有患者以调查问卷和量表形式收集人口学和行为学资料,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多维疲劳量表(MFI-2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诱因采用频数法进行统计,量表结果采用Summary t检验对比受检者与常模的差异,各量表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通过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量表得分与性别、年龄、疾病所处时期的相关性。结果:172例患者中回收问卷172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99.4%。在受检者报告的诱因中,前十位依次是疲劳(51.5%)、熬夜(35.7%)、焦虑(30.4%)、失眠(21.6%)、感冒(15.8%)、胃肠道不适(12.9%)、过敏(10.5%)、月经期(9.9%)、精神压力大(5.3%)和饮酒(5.3%)。55.0%的患者报告了多个诱因,26.3%的患者表示未发现明显诱因。18.1%的PSS患者存在焦虑(SAS标准分≥50)。48.0%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PSQI总分>5),与间歇期患者相比,PSS发作期患者晚于23点睡觉的人数占比更高(34.1% vs. 18.6%,χ2=5.30,P=0.021)。结论:疲劳、睡眠不良(包括熬夜和失眠)、焦虑是PSS的主要诱因,熬夜(晚于23点睡觉)与单次发作相关。改善生活方式,以健康的方法缓解压力可能是减少PSS发作的策略之一。

  • 标签: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诱因 疲劳 焦虑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房角周边虹膜前粘连(PAS)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为PACG的285例(406只眼)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83例,年龄中位数为67岁(范围21~95岁)。收集房角镜动态下的房角PAS范围,分别按顺时针统计12个钟点段PAS的频数分布,并统计PAS范围≤6个钟点等不同范围的房角PAS分布情况及房角PAS呈连续分布者PAS中间钟点位分布情况。结果在全部病例中,右眼房角PAS集中于11:00至4:00方位5个钟点段[62.0%(129/208)~78.8%(164/208)];左眼房角PAS集中于7:00至1:00方位6个钟点段[50.0%(99/198)~75.8%(150/198)]。房角PAS范围≤6个钟点者中,右眼房角PAS集中于12:00至3:00方位3个钟点段[58.3%(74/127)~67.7%(86/127)],左眼集中于10:00至12:00方位2个钟点段[54.8%(68/124)、66.1%(82/124)]。双眼均入选者共121例(242只眼),右眼房角PAS集中于11:00至5:00方位6个钟点段[52.1%(63/121)~79.3%(96/121)],左眼集中于8:00至1:00方位5个钟点段[50.4%(61/121)~76.9%(93/121)];其中,PAS范围≤6个钟点者的右眼房角PAS主要分布于12:00至4:00方位4个钟点段[53.2%(41/77)~71.4%(55/77)],左眼主要分布于10:00至12:00方位2个钟点段[50.6%(39/77)、64.9%(50/77)]。在所有病例中,房角PAS为连续性者右眼171只,左眼175只;右眼PAS中间钟点位主要位于11:00至3:00方位4个钟点段[15.2%(26只眼)~24.0%(41只眼)],左眼主要位于8:00至12:00方位4个钟点段[15.4%(27只眼)~20.6%(36只眼)]。在双眼均入选者中,房角PAS为连续性者右眼98只,左眼104只;右眼PAS中间钟点位主要位于11:00至3:00方位4个钟点段[17.3%(17只眼)~26.5%(26只眼)],左眼主要位于8:00至12:00方位4个钟点段[13.5%(14只眼)~20.2%(21只眼)]。结论PACG患者双眼房角PAS分布主要位于上方及鼻侧,且越向颞侧靠近其PAS频数越小,呈逐渐下降趋势,双眼房角PAS分布呈明显镜面对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66-671)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虹膜疾病 周边虹膜前粘连
  • 简介:摘要视神经筛板是一个生物力学结构,其受力应变引起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眼压被认为是引起筛板应变的主要因素,眼压升高引起筛板应变增加。相应的在青光眼用药或术后眼压下降的患者中,筛板会发生应变的消除。脑脊液压力作为跨筛板压力差的组成部分同样影响筛板,脑脊液压力降低增加了跨筛板压力差从而导致筛板应变增加。此外,眼球水平运动引起视神经鞘的牵拉同样能引起筛板应变增加。(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193-197)

  • 标签: 筛板 生物力学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Schlemm管为基础的各类型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术后眼压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以Schlemm管为基础的青光眼内引流手术(黏小管成形术和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入选其中随访时间≥6个月,且末次随访在未用药情况下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分析患者的眼压分布特征。各类型青光眼的眼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204例(236眼),术前眼压为(33.4±12.1)mmHg,用药(2.7±1.2)种。术后末次随访时(6个月及以上)眼压为(13.9±3.3)mmHg。其中眼压分布在5~10 mmHg有37眼(15.7%),分布在>10~12 mmHg有43眼(18.2%),分布在>12~15 mmHg有78眼(33.1%),分布在>15~18 mmHg有56眼(23.7%),分布在>18~21 mmHg有22眼(9.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8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眼)、继发性青光眼(76眼)和先天性青光眼(45眼)的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3.9±3.2) (14.5±3.0) (14.0±3.3) (13.2±3.7)mmHg,各类型青光眼总体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1,P=0.289)。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中、晚期青光眼的目标眼压达标率分别为82.4%、81.8%、36.8%。结论:以Schlemm管为基础的青光眼内引流手术术后平均眼压为14 mmHg,80%的早、中期以及1/3的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达到目标眼压。

  • 标签: Schlemm管 青光眼 内引流手术 眼压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沈阳地区30岁及以上眼健康筛查人群眼压的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2016年3—9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预约进行体检的30岁及以上的本地城市居民,按登记的居住地所属辖区分布,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所有被纳入者在全身健康体检时增加生活视力、眼压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眼压测量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且不伴有眼底异常者定义为可疑高眼压征。眼底照相存在2项及以上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者定义为可疑青光眼。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眼压分布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5 303例,最终12 374例被检者的数据用于结果分析,包括11 296例(91.3%)眼部健康者、801例(6.5%)可疑高眼压征和277例(2.2%)可疑青光眼。健康组被检者年龄为(50±13)岁,双眼平均眼压为(16.2±2.2)mmHg,左眼眼压(16.3±2.3)mmHg,高于右眼的(16.0±2.3)mmHg(t=-19.813,P<0.001);女性眼压为(16.1±2.3)mmHg,高于男性的(15.9±2.3)mmHg(t=-3.264,P=0.001);眼压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29.729,P<0.001)。可疑高眼压征人群年龄为(49±13)岁,右眼眼压为(21.7±2.3)mmHg,性别及年龄对眼压分布无显著影响。可疑青光眼人群年龄为(56±13)岁,右眼眼压为(18.0±4.0)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眼压,且低于可疑高眼压征(F=2300,P<0.001)。可疑青光眼人群中单眼或双眼眼压>21 mmHg者仅为16.6%,不同性别和年龄在个体间的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沈阳地区成年健康人群的眼压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女性眼压高于男性。单纯眼压测量在青光眼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有限,建议联合眼底照相,以提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眼压 健康体检 沈阳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州地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关联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开展的温州青光眼进展研究中确诊的POAG患者339例,采用欧洲五维度生活质量(EQ-5D)量表[含视觉模拟尺度(VAS)]评估POAG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视力及视野缺损程度、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以及日常睡眠、业余锻炼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健康效用值与VAS评分以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339例POAG患者中男性164例(48.4%),女性175例(51.6%),年龄(63±10)岁。34例(10.0%)患者接受过药物治疗(含1例手术治疗),305例(90.0%)患者入组前均未接受过抗青光眼治疗。POAG患者视野较好眼中未出现视野缺损者占10.5%(32/305),早期、中期、晚期视野缺损者分别占68.9%(210/305)、17.0%(52/305)、3.6%(11/305)。EQ-5D量表测得的POAG患者的健康效用值为1.000(1.000,1.000),平均值为0.964;VAS评分为80(75,90)分,平均值为81.58分。共94例POAG患者EQ-5D量表测得健康效用值下降,其中焦虑或抑郁和疼痛或不适比例分别为45.7%(43例)和34.1%(32例),行动能力存在困难13.8%(13例),日常活动受限6.4%(6例)。POAG患者视野较好眼中未出现视野缺损者及早期、中期视野缺损者的健康效用值均为1.000(1.000,1.000),晚期视野缺损者的健康效用值为1.000(0.862,1.000),不同视野缺损程度多组间健康效用值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睡眠质量间健康效用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465,P<0.01),睡眠质量很好患者健康效用值为1.000(1.000,1.000),睡眠质量一般患者健康效用值为1.000(0.866,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3;P<0.05)。合并偏头痛、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均为1.000(0.875,1.000),无偏头痛、无高血压、无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均为1.000(1.000,1.000),是否合并偏头痛、高血压、糖尿病之间健康效用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9,-3.864,-2.417;均P<0.05)。EQ-5D量表健康效用值与年龄、性别、青光眼家族史、业余锻炼程度、烟酒史以及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史之间未发现明显关联(均P>0.05)。结论温州地区POAG患者EQ-5D量表结果显示,早期视野缺损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好,晚期视野缺损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睡眠质量、合并症及心理生理不适也与POAG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07-214)

  • 标签: 青光眼 生活质量 调查和问卷 成本-效益分析 健康效用值 EQ-5D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的中英文文献,纳入1990—2020年间关于中国居民DR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估算DR的人群总患病率,采用亚组荟萃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患病情况。结果共纳入40篇相关文献,一般人群总样本量为282 620人,糖尿病患者总样本量为47 022例。总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1.7%(95%CI:1.4%~2.0%);糖尿病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22.4%(95%CI:18.8%~26.1%)。50~59岁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最高(22.1%);在糖尿病人群中,华北(27.7%)、东北(23.7%)地区DR患病率较高,华东地区DR患者估计人数最多(497.1万人),农村DR(34.0%)患病率高于城市(18.7%)。结论中国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较高,且地区、年龄间存在差异。提示对我国糖尿病人群特别是农村地区糖尿病人群进行DR筛查的必要性。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流行病学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不对称性探讨近视与DR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糖尿病早期治疗研究(ETDRS)标准,将抚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队列研究的患者进行DR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分级。DR分级包括无DR、轻度非增殖性DR(NPDR)、中度NPDR、重度NPDR与增殖性DR(PDR)。纳入双眼DR程度至少相差1级(314例,628眼)或仅单眼DME(74例,148眼)的患者共388例(776眼)。近视与高度近视分别定义为等效球镜度(SE)<-1 D与<-5 D。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较好眼与较差眼间SE的差异,采用McNemar配对检验比较较好眼与较差眼间近视及高度近视比例的差异。结果:388例患者年龄(60.6±8.5)岁,其中男147例(37.9%)。双眼DR程度大多数相差1级(297例,76.5%)。较好眼的SE较对侧眼偏负[(-0.22±2.24)D与(0.00±1.95)D,t=3.01,P=0.003],较好眼高度近视比例高于对侧眼(4.4%与2.1%,χ2=6.23,P=0.01)。按较好眼DR程度分组后,NPDR患者较好眼的SE较对侧眼偏负[(-0.37±2.76)D与(0.14±1.89)D,t=2.57,P=0.01],高度近视比例高于对侧眼(7.8%与1.1%,χ2=6.00,P=0.01)。无DR患者以及DME患者中,较好眼与较差眼间各屈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利用双眼DR程度的不对称性,证实了高度近视与DR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近视 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对185家健康体检中心的眼科体检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健康体检中心眼科体检项目简单、设备缺乏,体检阳性率低。眼科体检的内容和流程有待加强和规范,以提高其在眼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 标签: 体格检查 眼科 现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相关因素,并了解非对称性视野损害者双眼间眼部参数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温州青光眼进展研究(WGPS)中确诊的POAG患者,分析双眼眼部参数,包括眼压、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视野平均偏差(M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盘沿面积、视盘面积、杯盘比、视杯容积。非对称性视野损害定义为双眼视野MD的绝对差值≥5 dB,根据此标准将受检者分为对称组和非对称组,分析2组眼部参数与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关系。非对称组进一步行双眼间眼部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t检验、Wilcoxon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POAG患者142例(284眼),对称组92例(64.8%),男39例(42.4%),年龄(65.3±1.0)岁;非对称组50例(35.2%),男32例(64.0%),年龄(67.6±9.1)岁。男性[OR=4.52,95%可信区间(CI):1.90~10.73,P=0.001]、较差眼的CCT较薄(OR=0.97,95%CI:0.95~0.99,P=0.003)、双眼平均RNFLT差值增大(OR=1.10,95%CI:1.04~1.15,P<0.001)为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危险因素。非对称组中,视野损害较重眼相比对侧眼,其平均RNFLT较薄(Z=-7.80,P<0.001),盘沿较窄(t=-4.97,P<0.001),视盘面积较大(t=2.38,P=0.02),平均杯盘比(Z=-4.51,P<0.001)和垂直杯盘比(Z=5.16,P<0.001)均较大,视杯容积较大(Z=-3.31,P<0.001),但双眼间眼压、等效球镜度(SE)、AL、CCT、LT和AC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CCT较薄、双眼平均RNFLT差值增大为POAG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对称性视野损害者其双眼中的较大视盘眼,更容易发生视神经损害。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非对称性视野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面积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改进,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再次获得临床认可,成为青光眼降眼压治疗的非侵入性术式之一。虽然目前尚缺乏高级别的证据,但是现有文献显示,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可通过减少房水的生成、增加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的引流,有效且安全地降低各种类型青光眼的眼压。本文以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重点,针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从设备的发展、治疗原理、手术步骤、降低眼压的幅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为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6-70)

  • 标签: 青光眼 高强聚焦超声消融 睫状体
  • 简介:摘要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PSS)是轻度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继发眼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以单眼反复发作的轻度前房炎症伴随急性高眼压为特征,可产生不可逆性视神经损害。病因学包括病毒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疫、基因易感性等,从前列腺素升高、房水动力学系数改变、代谢组学等角度可推测眼压升高的机制。抗炎和降眼压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青光眼手术指征仍有争议,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减少疾病复发有一定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73-81)

  • 标签: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 青光眼 葡萄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光眼临床指南的质量现状,为中国青光眼指南使用推荐提供参考。方法:文献研究。使用指南研究和评估工具AGREE II对美国眼科学会指南(AAO-PAC、AAO-POAG、AAO-POAGS)、欧洲青光眼指南(EGS)、国际眼科协会青光眼指南(ICO)、亚太青光眼指南(APGG)以及中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CG)进行质量评价。对评估所得的各领域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通过组内相关系数对评估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范围和目的及清晰性的得分较高,其余4项得分相对较低。各项领域得分分别为84%±19%(领域1,范围和目的),37%±18%(领域2,参与人员),25%±25%(领域3,严谨性),90%±16%(领域4,清晰性),34%±10%(领域5,应用性),40%±34%(领域6,独立性)。AAO-POAGS各领域得分为99%、42%、61%、97%、41%、77%。我国2014年版CG的各领域得分分别为47%、4%、8%、57%、17%、0%。结论:在目前各国的青光眼指南中,AAO-POAGS最值得优先推荐,2014年版CG尚未达到AGREE II关于指南推荐的标准,未来中国的青光眼循证指南制定过程需更加透明化和严谨,参与制定人员组成需更加多元化。

  • 标签: 临床实践指南 质量评价 指南研究和评估工具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以系统化、标准化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于眼科医院新冠疫情精准防控切实可行的防控体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自2020年2月24日至3月2日期间,以标准化病毒核酸检测联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检测作为所有眼科手术患者术前筛查常规检测项目,同时也为返岗员工提供病毒核酸检测。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受检者对鼻咽拭子采样的接受度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异常比例,其中SAA检测结果增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2例、增高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1例、减低1例,CRP增高2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33例本院职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12%的受访者对鼻咽拭子采样接受度评分较低。受检者在核酸检测前后思想压力评分较高的比例分别为46.7%和6.7%。结论:该项举措一方面为术前新冠病毒肺炎筛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隐性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可能,有利于减少二次传播的风险,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有利于调整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并缓解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压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疫情防控 RNA测定 眼科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