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CP)的临床特征,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及治疗转归。结果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6.09±3.80)岁。6例患儿既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平均使用时间(80±30)d,1例虽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史,但最终确诊为免疫缺陷病。7例患儿均以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轻而胸部影像学重;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淋巴细胞计数不同程度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革兰阴性菌脂多糖轻度升高或正常,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PaO2/FiO2明显降低;所有患儿均合并不同程度心、肝及消化道损害。肺孢子菌感染均由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其中1例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余6例经血液mNGS检出。7例患儿入PICU后均给予机械通气、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等治疗。所有患儿院外均无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1例患儿入PICU前已确诊PCP并给予TMP-SMZ治疗20 d,余6例入PICU后开始TMP-SMZ治疗。最终,1例治愈,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平均住院(11.28±8.78)d,平均住院费用(7.8±2.4)万元。结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PCP患儿通常有基础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以发热、干咳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进展快,病死率高,应早期行血液mNGS确诊PCP,及时给予TMP-SMZ治疗;对高度怀疑而无条件进行病原学检查者可给予TMP-SMZ预防治疗。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复方磺胺甲噁唑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在儿童车祸伤救治中的应用,为今后此类患儿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车祸伤致右肺严重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9岁7个月,车祸伤后右侧大量液气胸,姑息性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存在持续性气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左肺单肺通气失败,立即建立静-静脉-ECMO,在ECMO辅助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成功行左肺单肺通气及右肺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随着ECMO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适应证也在不断地扩大,不仅适用于心脏术后患儿的循环辅助,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外科手术患儿的辅助,特别是在严重肺损伤常规治疗失败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纤维支气管镜 单肺通气 肺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了解病原体分布,为临床经验性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PICU确诊为重症肺炎的免疫缺陷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传统检测方法报告及mNGS结果,评估两者与临床判断的一致性。结果23例患儿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个月28 d~10岁,平均年龄(3.67±3.20)岁,共7例治愈,2例好转,14例死亡。均行mNGS检测,其中血标本21例,肺泡灌洗液标本2例。23例患儿中,单一感染者5例,混合感染15例。检测的病原中真菌15例(65.22%),其中耶氏肺孢子菌12例,烟曲霉2例,白色念珠菌2例;病毒14例(60.87%),其中巨细胞病毒10例(8例合并有耶氏肺孢子菌感染),疱疹病毒3例,细环病毒2例(1例合并疱疹病毒感染);细菌10例,其中不动杆菌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例,皮疽诺卡菌1例,葡萄球菌4例,地衣芽孢杆菌1例;支原体3例,且均为混合感染。mNGS的检验阳性率及与临床判断符合率均高于传统检验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19例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当发生重症肺炎时,使用时间1~6个月者达17例。结论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儿多为混合感染,其常见病原菌为耶氏肺孢子菌及巨细胞病毒,使用mNGS可显著提高病原检出率,有效指导治疗。

  • 标签: 免疫缺陷 重症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 病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在儿童车祸伤救治中的应用,为今后此类患儿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车祸伤致右肺严重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9岁7个月,车祸伤后右侧大量液气胸,姑息性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存在持续性气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左肺单肺通气失败,立即建立静-静脉-ECMO,在ECMO辅助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成功行左肺单肺通气及右肺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结论随着ECMO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适应证也在不断地扩大,不仅适用于心脏术后患儿的循环辅助,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外科手术患儿的辅助,特别是在严重肺损伤常规治疗失败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纤维支气管镜 单肺通气 肺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了解病原体分布,为临床经验性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PICU确诊为重症肺炎的免疫缺陷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传统检测方法报告及mNGS结果,评估两者与临床判断的一致性。结果23例患儿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个月28 d~10岁,平均年龄(3.67±3.20)岁,共7例治愈,2例好转,14例死亡。均行mNGS检测,其中血标本21例,肺泡灌洗液标本2例。23例患儿中,单一感染者5例,混合感染15例。检测的病原中真菌15例(65.22%),其中耶氏肺孢子菌12例,烟曲霉2例,白色念珠菌2例;病毒14例(60.87%),其中巨细胞病毒10例(8例合并有耶氏肺孢子菌感染),疱疹病毒3例,细环病毒2例(1例合并疱疹病毒感染);细菌10例,其中不动杆菌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例,皮疽诺卡菌1例,葡萄球菌4例,地衣芽孢杆菌1例;支原体3例,且均为混合感染。mNGS的检验阳性率及与临床判断符合率均高于传统检验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19例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当发生重症肺炎时,使用时间1~6个月者达17例。结论免疫缺陷并发重症肺炎患儿多为混合感染,其常见病原菌为耶氏肺孢子菌及巨细胞病毒,使用mNGS可显著提高病原检出率,有效指导治疗。

  • 标签: 免疫缺陷 重症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 病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CP)的临床特征,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及治疗转归。结果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6.09±3.80)岁。6例患儿既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平均使用时间(80±30)d,1例虽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史,但最终确诊为免疫缺陷病。7例患儿均以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轻而胸部影像学重;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淋巴细胞计数不同程度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革兰阴性菌脂多糖轻度升高或正常,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PaO2/FiO2明显降低;所有患儿均合并不同程度心、肝及消化道损害。肺孢子菌感染均由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其中1例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余6例经血液mNGS检出。7例患儿入PICU后均给予机械通气、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等治疗。所有患儿院外均无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1例患儿入PICU前已确诊PCP并给予TMP-SMZ治疗20 d,余6例入PICU后开始TMP-SMZ治疗。最终,1例治愈,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平均住院(11.28±8.78)d,平均住院费用(7.8±2.4)万元。结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PCP患儿通常有基础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以发热、干咳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进展快,病死率高,应早期行血液mNGS确诊PCP,及时给予TMP-SMZ治疗;对高度怀疑而无条件进行病原学检查者可给予TMP-SMZ预防治疗。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复方磺胺甲噁唑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