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导航在术前可实现精准的病灶定位,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最佳参考,同时术中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安全性更高。本文就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的应用现状及与其他神经外科定位设备联合应用的效果给予综述,进而为神经外科手术的质量提升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 标签: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 立体定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14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对象开展分组研究,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70例患者。在分组期间,科室内医护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比对两组患者的 Barthel指数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情况存在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科室内医护人员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提升其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促进的作用。该护理方法应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骨科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合并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分组研究,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60例患者。在分组期间,科室内医护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76.67%),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优势十分显著,P<0.05。结论: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心理状况,提升自身护理满意程度,对病情的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该护理方法应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人性化护理 骨科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导航在术前可实现精准的病灶定位,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最佳参考,同时术中可确定肿瘤切除范围,安全性更高。本文就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的应用现状及与其他神经外科定位设备联合应用的效果给予综述,进而为神经外科手术的质量提升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 标签: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 立体定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常规组(常规全麻)、研究组(常规全麻同时加入右美托咪定),两组分别29例。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麻醉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无差异(P>0.05),麻醉后10min、术中切除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右美托咪定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血常规检验,研究和分析应用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不同采血方法最终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共有8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经商议,决定将这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抽样法,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是末梢血组,另一组是静脉血组,每组中各有患者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在血常规检验结果方面,末梢组的RBC、WBC、HCT、PLT、Hb不优于静脉组的检验结果,P<0.05,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MCHC检验结果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无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于血液采集满意度方面,静脉血组优于末梢血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检验血常规中,静脉血相较于末梢血来说最终检验效果更佳,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采血方法 血常规 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尿常规定性检验在糖尿病蛋白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24例糖尿病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124例患者均接受尿常规定性检验,对检验结果展开分析。结果:①血清肌酐与血尿素氮水平提升患者4例、正常120例;一次性蛋白尿患者62例、持续性蛋白尿患者46例。②伴随着年龄增加,尿蛋白情况越严重,数据差异明显(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蛋白尿严重率有明显差异(P<0.05)。③糖尿病病程越长,尿蛋白情况越严重,数据差异明显(P<0.05);不同病程段患者蛋白尿严重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常规定性检验有着操作简单等特点,用于糖尿病蛋白尿检验中能准确判定糖尿病肾病,为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常规定性检验 糖尿病 蛋白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6例进行观察与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有53例患者,实施的是常规的平车转运及护理方法,另外一组为观察组有53例患者,采取的是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对两组转运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外出检查转运时间、专科病房转运时间及介入室转运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出检查转运时间、专科病房转运时间及介入室转运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危重患者中实施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大大缩短转运时间,为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 标签: 急诊科 危重患者 院内安全转运 不良事件 转运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结肠系膜切除术),每组50例。调查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并发症发病率更低,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可起到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治疗安全性,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可优先考虑使用。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 结肠癌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国内外标准和指南评估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室的屏蔽需求,测量屏蔽材料的透射系数、关注位置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以及防护装置的应用效果,为此类设备屏蔽方案的设计和防护装置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依据我国GBZ 121标准、英国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IPEM)75号报告和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151号报告计算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室所需的屏蔽厚度。实际测量固体水板、屏蔽贴片和防辐射围裙对于此设备产生低能X射线的透射系数,对模拟治疗条件下关注位置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测量并评估辐射防护屏的应用效果。结果依据不同标准和指南计算得到治疗室全部关注点处所需铅屏蔽厚度均<0.6 mm,差异为亚毫米水平。此设备产生的低能X射线在屏蔽物质中衰减明显,0.05 mm铅当量屏蔽贴片和0.25 mm铅当量防辐射围裙的透射系数为0.068和0.003 8。使用球形施用器在空气中进行照射时,距离射线源1和2 m处测得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0.7和2.6 mSv/h。将施用器置于小水箱中后,相应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3.8和0.9 μSv/h,防护屏的使用可以使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为本底水平。结论低能X射线术中放射治疗设施的屏蔽需求较低,设备产生的射线有效能量低,但在邻近未屏蔽辐射源位置的剂量率较高,应优化设计治疗室屏蔽方案并合理使用防护装置。

  • 标签: 术中放射治疗 低能X射线治疗机 放射防护 屏蔽设计
  • 简介:摘要Takotsubo综合征(TTS)临床表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类似,病情轻重与诱发因素相关,近年来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本文通过对TT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评分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对于该病的认识。

  • 标签: Takotsubo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诱发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对患儿及其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学龄前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以2021年6—9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2021年10—12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 d、入手术室时的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Cm-YPAS)评分,两组学龄前患儿家长术前1 d及出院时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过程中,研究组脱落患儿3例,对照组脱落患儿2例,分别有43、44例患儿完成研究。入手术室时,两组患儿的Cm-YPA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儿C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术前1 d、出院时的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儿家长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中,为学龄前患儿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术前焦虑情绪,并降低围术期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学龄前 家长 焦虑 Snyder希望理论 情绪控制游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影响肺静脉电位(PVP)实时记录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首次使用2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左心房CT血管造影检查,收集其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术中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根据是否记录到肺静脉电位分为记录组、未记录组,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肺静脉电位记录的因素。结果共计对102例患者中的408根肺静脉进行了冷冻消融,年龄(64.9±7.3)岁,其中女58例(56.9%,58/102)。记录组共有262根(64%,262/408)肺静脉实时记录到PVP,不同的肺静脉PVP实时记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7,P=0.009),其中记录率左上肺静脉(LSPV)最高为75%,右上肺静脉(RSPV)63%,左下肺静脉(LIPV)66%,右下肺静脉(RIPV)最低为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hieve电极位于肺静脉近段、呈环状更容易记录到肺静脉电位(χ2=7.566,P=0.006;χ2=8.706,P=0.003);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仅肺静脉分类对于PVP记录率有影响(P=0.044),与RSPV相比,LSPV更易记录到PVP(OR=1.938,95%CI 1.028~3.654,P=0.041)。根据肺静脉类型行亚组分析显示:LSPV、RSPV、RIPV组肺静脉内径(长径、短径)、椭圆度、Achieve电极形态及位置在记录组和未记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LIPV两组间椭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肺静脉电位记录率在不同肺静脉有明显差异,Achieve电极位置和形态对此均有影响。

  • 标签: 心房颤动 冷冻球囊消融 肺静脉电位 实时记录 肺静脉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收集160例(男115例、女45例;年龄20~66岁,平均44岁)成活的四肢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色素沉着将其分为色素沉着组和无色素沉着组。观测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清创是否彻底、皮瓣静脉血管是否吻合、是否有防晒措施以及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对观测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7.9个月,29例(18.1%)患者皮瓣出现色素沉着。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缺损面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清创不彻底、皮瓣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OR=0.310、0.335、0.355、5.878;95%CI=0.112~0.863、0.115~0.975、0.133~0.949、2.069~16.697,均P<0.05)。结论清创不彻底、皮瓣静脉血管未吻合、未做防晒措施及术后发生感染是影响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发生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皮肤色素沉着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在腹腔镜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行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Siewert Ⅱ型AEG根治术、且吻合方式为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胸腔内改良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步骤如下:(1)Roux-en-Y肠袢制作;(2)Overlap吻合空肠端腹腔外预处理;(3)Overlap吻合食管端腹腔内预处理;(4)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5)检查吻合口,关闭共同开口;(6)胸腔主操作孔置入胸腔引流管,关闭膈肌。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327.5±102.0)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50(28~62)min,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29.0±7.4)min,术中出血量100(20~150)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4.7±3.7)d,术后住院时间为9(6~73)d。3例(11.1%)患者出现术后Clavien-DindoⅢ级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漏并脓胸、胸腔积液和胰漏各1例,经穿刺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结论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在腹腔镜SiewertⅡ型AEG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Ⅱ型 腹腔镜手术 胸腔内改良Overlap法吻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TA与Mimics医学重建软件对腓动脉穿支血管进行术前3D可视化研究,为腓动脉穿支皮瓣的术前设计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以13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交通事故伤7例,机器压轧伤2例,重物砸伤4例。创面缺损范围5.0 cm×3.0 cm ~17.0 cm×10.0 cm。采用CTA技术获取患侧下肢断层图像数据,应用Mimics 15.0软件对腓动脉穿支血管进行3D可视化重建,观测腓动脉穿支的分布情况,利用软件自带工具模拟术前皮瓣设计,按照模拟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皮瓣,术中对术前相关测量指标进行对比测量,然后带蒂旋转180°修复创面。术后定期门诊或网络随访,主要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色泽、血运以及供区外观,皮瓣受区足踝部功能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评分。结果利用Mimics软件成功重建腓动脉穿支皮瓣3D可视化模型,13例解剖学特点和供血范围均与术中基本一致。术中成功切取6.0 cm×4.0 cm~18.0 cm×11.0 cm大小皮瓣,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本组患者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8.1个月,创面Ⅰ期愈合,皮瓣均成活,质地、色泽良好,其中3例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后行二期修薄,术后外形满意。至末次随访时,13例足踝部功能根据AOFAS评分,获优7例,良4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84.61%。结论基于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腓动脉动脉穿支3D可视化形态学支持,解决其术前设计的盲点,以便术中精准化的切取皮瓣。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 数字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 CT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蒂部含腓动脉终末穿支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前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9月-2020年9月,应用蒂部含腓动脉终末穿支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前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创面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2~53(平均37)岁;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9例;单纯软组织缺损3例,合并骨折或脱位、骨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5 cm~7 cm×12 cm,供区创面取中厚皮片移植加压包扎。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外观、踝关节外形及功能。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1例术后2 d出现皮瓣肿胀、远端暗紫,经蒂部拆线、表面放血后好转,14例顺利成活。4例皮瓣蒂部略臃肿,其余11例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所有病例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背伸15°~20°,跖屈30°~40°;供区愈合良好,植皮全部成活。结论蒂部含腓动脉终末穿支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前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血供可靠,静脉回流充分,且手术设计、操作简单,无需吻合血管,是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 标签: 小腿前外侧皮瓣 腓浅神经 软组织缺损 中、前足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