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态尿动力检查(AUM)和常规尿动力检查(CUD)评估难治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RMNE)患儿的尿动力参数的对比。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经门诊医生详细了解患儿病史诊断为RMNE的40例患儿(男22例、女18例)的病历资料,患儿年龄9~16岁,夜间尿床频率≥2次/周。分别行CUD和1个睡眠周期AUM,分别记录尿动力参数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40例中有5例患儿或其父母依从性较差,中途退出研究。35例RMNE组患儿年龄(12.6±2.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9∶16,遗尿症状严重程度(遗尿频率)为(4.2±1.7)次/周。与CUD组比较,AUM组膀胱顺应性(BC) [(28.4±7.7)ml/cmH2O比(23.6±6.1)ml/cmH2O(1 cmH2O=0.098 kPa)]、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力(Pmax.det)[(44.6±9.1)cmH2O比(36.8±8.3)cmH2O]较高(均P<0.05)。两组间最大尿流率(Qmax)[(19.6±7.2)ml/s比(20.9±5.4)ml/s]、残余尿量(PVR)[(9.5±5.7)ml比(10.9±5.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UD组比较,AUM组逼尿肌过度活动(DO)阳性率 [77.1%(27/35)比45.7%(16/35)] 较高(P<0.05)。其中15例(42.9%)CUD中发现DO的患儿,在AUM中同样检出DO;12例(34.3%)患儿在CUD中未发现DO,而只在AUM中检出DO。对于CUD和AUM均检出DO的15例患儿,与CUD组比较,AUM组DO发生频率[(3.1±1.0)次/h比(2.4±0.8)次/h]、DO最大值[(22.9±4.5)cmH2O比(19.2±4.0)cmH2O]较高(均P<0.05)。结论AUM可以诊断RMNE患儿是否伴有膀胱功能障碍,在评估BC、Pmax.det、DO等方面较CUD更为精确;对于CUD结果不理想的RMNE患儿,推荐进一步行AUM以明确病因。

  • 标签: 尿动力学 夜遗尿症 膀胱功能障碍 逼尿肌过度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参数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排尿功能障碍行尿动力测定的60岁以上男性573例。根据尿动力参数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按照以下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逼尿肌活动低下不伴膀胱出口梗阻组(DU):BCI<100和BOOI<20;膀胱出口梗阻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BOO):BCI≥100和BOOI≥40;和既不伴膀胱出口梗阻又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NDB):BCI≥100和BOOI<20。对比分析三组之间尿动力参数和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323例患者符合以上分组标准:DU组75例,BOO组207例和NDB组41例。DU组和BOO组年龄大于NDB组(P<0.05)。DU组较NDB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偏大[(279±80)ml和(238±72)ml],尿不尽(41%和17%),尿线中断(39%和15%)和尿潴留(26%和7%)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110±41)%]偏低(均P<0.05)。DU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和最大膀胱测压容量较BOO组偏大[(279±80)ml和(353±113)ml和(206±67)ml和(281±94)ml],尿线中断(39%和22%),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6%和6%)和尿潴留(26%和14%)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78±37)%],逼尿肌不稳定(41%和77%),尿急(26%和43%)和夜尿增多(23%和39%)比例偏低(均P<0.05)。结论膀胱感觉和膀胱排空率降低、尿线中断、尿潴留和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史是老年男性DU患者主要尿动力和临床表现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DU和BOO患者比例随之增高。

  • 标签: 男性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NLUTD)的影像尿动力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NNLUTD的患儿。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直肠功能障碍及解剖学畸形引起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所有患儿进行影像尿动力和尿常规检查,并依据影像尿动力结果分为4组:尿动力结果正常者(Normal组)、单纯逼尿肌过度活动者(DO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者(DSD组)和逼尿肌活动低下者(DU组)。分析4组患儿临床症状、影像尿动力结果、尿路感染(UTI)和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比例等。结果共173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103例、女70例,年龄(7.2±3.3)岁。Normal组46例(26.6%),DO组63例(36.4%),DSD组39例(22.5%)和DU组25例(14.5%)。DSD组和DU组VUR比例均高于Normal组和DO组[18例(46.2%)和11例(44.0%)比7例(15.2%)和14例(22.2%),均P<0.05],DO组VUR患儿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12例(32.4%)比2例(7.7%),P=0.020];DSD组和DU组UTI比例均高于DO组[16例(41.0%)和12例(48.0%)比12例(19.0%),均P<0.05],Normal组、DO组和DU组UTI患儿中女性构成比均高于男性[9例(45.0%)比4例(15.4%)、8例(30.8%)比4例(10.8%)和7例(87.5%)比5例(29.4%),均P<0.05]。DSD组最大逼尿肌压力高于Normal组、DO组和DU组[(95±47)比(43±18)、(56±18)和(12±9)cmH2O,均P<0.05,1 cmH2O=0.098 kPa];与Normal组和DO组两组相比,DSD组和DU组两组残余尿量均较多[(58±38)和(70±62)比(8±8)和(8±7)ml],两组低顺应性膀胱比例均较高[15例(38.5%)和11例(44.0%)比1例(2.2%)和10例(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O组、DSD组和DU组最大膀胱容量均低于Normal组[(178±61)、(184±81)和(194±93)比(256±92)ml,均P<0.05]。4组患儿之间尿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rmal组、DO组、DSD组和DU组分别为13例(28.3%)、41例(65.1%)、22例(56.4%)和11例(44.0%),P=0.001];4组患儿之间排尿困难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Normal组、DO组、DSD组和DU组分别为5例(10.9%)、18例(28.6%)、20例(51.3%)和15例(60.0%),P<0.001]。结论儿童NNLUTD 4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影像尿动力特征。DSD和 DU患儿VUR和UTI发生率较高,可能与膀胱顺应性降低和残余尿量增多相关。影像尿动力检查为临床诊治难治性NNLUTD患儿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儿童 下尿路功能障碍,非神经源性 影像尿动力 症状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下尿路症状(LUTS)的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尿动力表现差异,并确定尿动力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尿动力检查的伴LUTS的MSA-P型患者68例和帕金森病患者8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尿动力参数帮助诊断的效能。结果与帕金森病患者相比,MSA-P型患者的病程更短[分别为2.70(2.05,3.00)年和5.00(4.00,6.00)年,Z=-7.44,P<0.001],在自由尿流率(UFM)和压力-流率中的最大尿流率(Qmax)降低[UFM-Qmax分别为6.00(3.00,8.75)ml/s和9.00(6.00,14.00)ml/s,Z=-4.31,P<0.001;压力-流率-Qmax分别为6.00(3.00,8.75)ml/s和9.00(6.00,14.00)ml/s,Z=-4.03,P<0.001],残余尿量增多[UFM-残余尿量分别为207.50(113.75,280.00)ml和45.00(10.00,117.50)ml,Z=-6.03,P<0.001;压力-流率-残余尿量分别为269.00(148.75,337.50)ml和75.00(20.00,167.50)ml,Z=-6.55,P<0.001],膀胱顺应性降低者增加[分别为42.65%(29/68)和14.12%(12/85),χ2=15.68,P<0.001],Qmax时的逼尿肌收缩压(PdetQmax)[分别为13.00(6.00,27.75)cmH2O和 27.00(15.00,39.50)cmH2O,Z=-4.65,P<0.001;1 cmH2O=0.098 kPa]和膀胱收缩指数(BCI)降低[分别为43.00(34.00,59.25)和79.00(46.50,100.00),Z=-5.44,P<0.001]。与MSA-P患者相比,逼尿肌过度活动(DO)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更显著[分别为54.41%(37/68)和78.82%(67/85),χ2=10.34,P=0.001]。ROC曲线示,压力-流率-残余尿量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1(95%CI 0.74~0.88,P<0.001),其次为UFM-残余尿量、BCI和PdetQmax(分别为0.78、0.76和0.72)。结论MSA-P患者Qmax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同时伴有膀胱顺应性下降和收缩力受损。而DO在帕金森病中更多见。ROC曲线分析压力-流率-残余尿量对MSA-P和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最高的AUC和特异度。尿动力检查是帮助鉴别伴LUTS的MSA-P和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尿动力学 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联合动态尿动力检查(AUM)的方法评估原发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PMNE)患儿的膀胱功能及睡眠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NE患儿43例,按是否每周尿床夜晚数>4,分为严重PMNE组(>4次/周,23例)和非严重PMNE组(≤4次/周,20例)。记录排尿日记,行常规尿动力(CUD)、AUM和PSG检查。选取经检查无下尿路症状且PSG结果正常的儿童23名为对照组。结果严重PMNE组年龄(12.1±3.2)岁,其中男9例、女14例,每周遗尿频率为(6.7±1.7)次;非严重PMNE组年龄(12.0±3.4)岁,其中男9例、女11例,每周遗尿频率为(2.3±1.0)次。PMNE组夜间多尿发生率为34.9%(15/43),夜间最大膀胱容量降低发生率为11.6%(5/43)。严重PMNE组在AUM中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阳性率、DO频率[78.3%比45.0%,(5.5±1.8)次/h比(3.4±1.0)次/h]均显著高于非严重PMNE组(均P<0.05)。PSG结果示,严重PMNE组N1+N2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皮质觉醒指数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6±9.8)%比(49.3±9.5)%,(9.4±4.4)次/h比(3.1±1.5)次/h,(2.7±0.9)次/h比(0.9±0.7)次/h](均P<0.05);同时,严重PMNE组皮质觉醒指数和AHI显著高于非严重PMNE组[(9.4±4.4)次/h 比(5.7±3.2)次/h,(2.7±0.9)次/h 比(1.9±0.7)次/h],而睡眠效率显著低于非严重PMNE组[(86.4±4.3)% 比(91.0±3.9)%](均P<0.05)。PMNE组的夜间DO发生频率、AHI与皮质觉醒指数呈正相关性(r=0.705,0.765,均P<0.001)。结论PMNE患儿存在夜间膀胱功能障碍与睡眠结构紊乱,并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PSG和AUM可为PMNE评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儿童 夜间遗尿症 多导睡眠监测 动态尿动力学 夜间逼尿肌过度活动 皮质觉醒指数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恒频更改为变频程控参数刺激骶神经调控疗法治疗12周的16例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基线期、恒频刺激(CFS)期和变频刺激(VFS)期排尿日记、症状评分量表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CFS期相比,VFS期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次数和每日平均导尿量减少;每日平均排尿量和功能性膀胱容量增加;生活质量评分和精神健康问卷评估改善(均P<0.05)。1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症状改善。并未见新发的植入部位疼痛和感染,电极移位以及刺激区域电击感等并发症。VFS模式骶神经调控疗法可进一步改善CFS刺激模式DHIC患者储尿期和排尿期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安全可靠。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骶神经调控术 变频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cerebr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讨学龄期及青春期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primary 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PMNE)患儿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PMNE患儿42例,按年龄分为学龄期(6~11岁)A组(n=22)和青春期(12~17岁)B组(n=20)。同期纳入健康学龄期儿童为C组(n=20)和健康青春期儿童为D组(n=20)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者的Rs-fMRI图像,首先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疾病主效应、年龄主效应、疾病与年龄交互效应下的ReHo差异;然后进行事后检验比较,A组与C组、B组与D组脑功能特征上的差异。用疾病×年龄为固定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组内及组间年龄差异,对性别行χ2检验。对4组被试者的ReHo脑图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事后检验分析学龄期、青春期PMNE患儿异常脑区的差异。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主效应脑区为左颞极的颞上回(MNI:x, y, z=-48,18,-9;F=-5.328)和左侧缘上回(MNI:x, y, z=-60,-36,39;F=-3.865)。年龄主效应脑区为右内侧和旁扣带脑回(MNI:x, y, z=6,-21,39;F=-4.911)及左辅助运动区(MNI:x, y, z=-3,-6,75;F=-3.863)。事后检验结果显示,A组与C组比较,ReHo升高的脑区为距状裂周围皮层(MNI:x, y, z=0,-69,21;F=4.675),降低的脑区为左小脑蚓部10区(MNI:x, y, z=-3,-42,-36;F=-4.860)。B组与D组比较,ReHo值降低的脑区为左颞极的颞上回(MNI:x, y, z=-54,0,0;F=-4.767)、左侧缘上回(MNI:x, y, z=-63,-36,33;F=-5.440)和右侧缘上回(MNI:x, y, z=60,-30,-30;F=-6.451)。结论学龄期PMNE患儿存在小脑、枕叶功能异常,青春期PMNE患儿存在颞叶、缘上回功能异常。这些异常脑区可能参与了不同年龄PMNE患儿遗尿的发生。

  • 标签: 夜遗尿症 磁共振成像 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