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估综合护理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效果。方法:重点选取本院消化科的10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主体,具体时间范围:2023年1月-2024年3月,按“护理方案异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记录病例50),详细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对比护理前的SF-36评分后未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疼痛和不适感,提高饮食习惯和心理健康,促进康复和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目的深入观察病人参与式护理在骨折病人压力性损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定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为限,抽取此时段符合标准的骨折患者为据,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做组间安排,并实施比对分析。参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划入n=60;后者:提供病人参与式护理服务,划入人数n=60,而后展开数据收集,效果评比。结果:对比实验结束后,相比常规干预策略,研究组采纳的病人参与式护理服务更具可实施性,病人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炎症情况、临床疗效方面表现,均显优参照组,P值达小于0.05标准,具备可比优势。结论: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在积极开展治疗的同时,配以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对康复效果作用显著,实验证实,病人参与式护理服务更优优异于常规干预策略,值得肯定与推崇。

  • 标签: 病人参与式护理 骨折病人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1例34岁女性患者为治疗鼻炎自行间断生食黄独零余子7或8个,间隔1年后再次生食黄独零余子1个,4 d后患者出现恶心及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3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7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204 U/L,碱性磷酸酶(ALP)202 U/L,总胆红素(TBil)203.7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2 μmol/L。腹部磁共振检查示早期肝硬化,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示早期肝纤维化;经实验室各项检查可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异常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考虑本例患者的肝损伤与黄独零余子有关。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等保肝药物治疗,42 d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示TBil 55.3 μmol/L,DBil 18.1 μmol/L,ALT 24 U/L,AST 25 U/L,γ-GT 44 U/L,ALP 124 U/L。

  • 标签: 薯蓣属 植物中毒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肝硬化 黄独零余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长非编码RNA(lncRNA)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在黑色素瘤中的研究日益增多。lncRNA在黑色素瘤中呈现高表达或低表达,并通过ceRNA机制竞争性地与miRNA结合,影响miRNA下游靶基因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了解lncRNA作为ceRNA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可为未来黑色素瘤的诊断及治疗靶点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黑色素瘤 RNA,长链非编码 微小RNAs 竞争性内源RNA
  • 简介:摘要目的对都江堰地区HIV抗体确证试验即免疫印迹法(WB)条带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进行HIV病毒核酸检测并追踪,对比分析追踪前后WB和核酸结果,以期减少WB的假阴性和不确定条带产生的假阳性。方法对都江堰地区2021年1至10月收到的286份初筛“HIV感染待确定”的样本,通过WB检测HIV抗体,再对WB结果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进行病毒载量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毒载量结果对患者进行了追踪,对追踪前和追踪后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286份初筛样本经过确证试验,WB阳性213份(74.48%)、WB阴性37份(12.94%)、WB不确定36份(12.58%);37份WB阴性样本追踪到10份;36份WB不确定样本追踪到18份。WB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追踪前检测到病毒核酸的17份,追踪后WB均转阳;追踪前未检测到核酸的追踪后排除HIV感染。结论此次追踪到的研究对象中,WB阴性存在2例假阴性,WB不确定存在3例条带假阳性,WB阴性和不确定的样本应立即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追踪。

  • 标签: 免疫印迹法 假阴性反应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下尿路症状(LUTS)的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差异,并确定尿动力学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尿动力检查的伴LUTS的MSA-P型患者68例和帕金森病患者8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尿动力学参数帮助诊断的效能。结果与帕金森病患者相比,MSA-P型患者的病程更短[分别为2.70(2.05,3.00)年和5.00(4.00,6.00)年,Z=-7.44,P<0.001],在自由尿流率(UFM)和压力-流率中的最大尿流率(Qmax)降低[UFM-Qmax分别为6.00(3.00,8.75)ml/s和9.00(6.00,14.00)ml/s,Z=-4.31,P<0.001;压力-流率-Qmax分别为6.00(3.00,8.75)ml/s和9.00(6.00,14.00)ml/s,Z=-4.03,P<0.001],残余尿量增多[UFM-残余尿量分别为207.50(113.75,280.00)ml和45.00(10.00,117.50)ml,Z=-6.03,P<0.001;压力-流率-残余尿量分别为269.00(148.75,337.50)ml和75.00(20.00,167.50)ml,Z=-6.55,P<0.001],膀胱顺应性降低者增加[分别为42.65%(29/68)和14.12%(12/85),χ2=15.68,P<0.001],Qmax时的逼尿肌收缩压(PdetQmax)[分别为13.00(6.00,27.75)cmH2O和 27.00(15.00,39.50)cmH2O,Z=-4.65,P<0.001;1 cmH2O=0.098 kPa]和膀胱收缩指数(BCI)降低[分别为43.00(34.00,59.25)和79.00(46.50,100.00),Z=-5.44,P<0.001]。与MSA-P患者相比,逼尿肌过度活动(DO)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更显著[分别为54.41%(37/68)和78.82%(67/85),χ2=10.34,P=0.001]。ROC曲线示,压力-流率-残余尿量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1(95%CI 0.74~0.88,P<0.001),其次为UFM-残余尿量、BCI和PdetQmax(分别为0.78、0.76和0.72)。结论MSA-P患者Qmax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同时伴有膀胱顺应性下降和收缩力受损。而DO在帕金森病中更多见。ROC曲线分析压力-流率-残余尿量对MSA-P和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最高的AUC和特异度。尿动力学检查是帮助鉴别伴LUTS的MSA-P和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尿动力学 诊断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报道1例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累及胃、腹膜后淋巴结,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相关治疗。患者男,42岁,骨髓活检示骨小梁旁见成片分布的梭形细胞。胃角黏膜活检示黏膜固有层见散在分布、胞质透亮的肥大细胞。腹膜后淋巴结活检示肥大细胞紧密聚集、弥漫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肥大细胞及梭形细胞均阳性表达CD117、CD2及CD25。分子检测:KIT D816V 突变。病理诊断为侵袭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惰性套细胞淋巴瘤(MCL)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例惰性白血病期MCL患者资料。采用细胞涂片方法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分析,采用细胞遗传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免疫球蛋白基因分析,同时进行淋巴结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惰性MCL的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患者,男性,60岁,无明显临床症状,伴白血病表现,无淋巴结肿大。2008年曾因孤立性淋巴结肿大行病理活组织检查,形态学检测示小细胞型,免疫表型为κ轻链,细胞遗传学示t(11;14)异位,存在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Ki-67阳性指数低。回顾性病理诊断为原位MCL。结论惰性MCL少见,特征为无临床症状,无或轻度淋巴结肿大,惰性进展,常伴白血病表现,免疫表型轻链表达以κ为主,无复杂核型,形态学为经典或小细胞型,Ki-67阳性指数<10%,病理检查可见原位肿瘤,IgVH基因突变阳性和SOX11阴性多见。不适合用MCL国际预后指数对惰性白血病期MCL进行预后分析,应采取观察和等待、待疾病进展后再行治疗的策略。

  • 标签: 惰性,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分型 形态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7月收治的1例成年原发性HPS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3岁女性,既往无基础病史,以反复高热为主要表现,STXBP2(FHL5)突变阳性,根据噬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2004标准诊断为HPS。给予HLH-2004方案治疗,效果良好,随访至2021年5月,总生存时间45个月。结论非典型原发性HPS及迟发性原发性HPS较罕见,临床症状较轻,仅以反复高热为表现,需尽快完善HPS基因突变检测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成年人 病理状态,体征和症状 治疗结果 基因,STXBP2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综合护理措施对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产科收治的82例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绪评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的患者在术后再出血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绪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措施不但可以提高产科失血性休克危急重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改善术后再出血状况以及不良情绪。

  • 标签: 危急重症 失血性休克 产科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析产科护理管理中运用柔性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所选的产科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常规护理管理和柔性管理模式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护理工作质量(72.7±7.6)分、护理服务满意率96.67%(58/60)、考核优秀率95.00%(57/60),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工作投诉率0.00%(0/60)、SDS(34.86±2.16)分、SAS(36.04±2.82)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统计意义得到体现(P< 0.05)。结论:产科应用柔性管理后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使投诉率明显下降,护理人员考核优秀率也得以提高。

  • 标签: 柔性管理 妇产科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当前,大部分医院主要使用有线网络作为日常信息交流的工具,这种方式拥有信息传输速度快的优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成熟的经验。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和使用,无线网络技术成熟度变得更高,因此,很多医院开始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交互融合,进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使用无线网络,医院可以进行远程医疗、查房、护理等工作,能够促使工作过程更加高效便捷,获取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不仅充分降低了工作成本,同时在控制医疗缺陷和提升经济效益方面做出十分突出的贡献,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

  • 标签: 无线网络技术 医院 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当前,大部分医院主要使用有线网络作为日常信息交流的工具,这种方式拥有信息传输速度快的优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成熟的经验。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和使用,无线网络技术成熟度变得更高,因此,很多医院开始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交互融合,进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使用无线网络,医院可以进行远程医疗、查房、护理等工作,能够促使工作过程更加高效便捷,获取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不仅充分降低了工作成本,同时在控制医疗缺陷和提升经济效益方面做出十分突出的贡献,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

  • 标签: 无线网络技术 医院 信息管理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同时早期多发胃癌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克隆起源。本文报道1例伴肠母细胞分化胃腺癌合并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的早期多发胃癌病例。患者女,77岁。因呕血、黑便入院,胃镜见两处病变。术后镜下见一灶为具有显著透亮胞质的肠母细胞分化腺癌,表达SALL4和Glypican-3,并有p53异常表达,分子分型为染色体不稳定型;另一灶为伴有MLH1和PMS2表达丢失的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该患者淋巴结见肠母细胞分化腺癌转移,建议术后化疗,而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可能会增加异时再发肿瘤的风险,需要密切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20年6—12月北京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骶神经调控术变频刺激(VFS)模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VFS模式治疗难治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标准:①已植入骶神经刺激系统;②年龄≥18岁;③传统恒频刺激骶神经调控术(CFS-SNM)治疗效果不佳,经反复调整刺激参数仍无法获得满意改善;④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⑤试验期间不随意增减影响下尿路症状及盆腔功能的相关药物;⑥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3例。平均年龄55(47~74)岁。3例诊断为OAB,2例诊断为间质性膀胱炎(IC),1例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所有患者升级为VFS模式前接受CFS治疗时间平均20.6个月,均伴有缓解不满意的严重尿频症状。治疗结果显示,4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日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4次和12次,11次和8次,11次和8次,16次和9次;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问卷(OAB-Q)评分分别为7分和4分,6分和6分,2.5分和2分,4分和3分,均呈改善趋势。2例IC患者在变频期的尿频症状较前加重,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未见明显变化,其中1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的VAS均为6分,1例分别为7分和5分。总体来说,VFS模式对尿频症状的改善程度不劣于CFS模式。对于IC患者,可在获得满意的疼痛管理前提下尝试多组变频参数。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骶神经调控术 变频电刺激 恒频电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 前瞻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cerebr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讨学龄期及青春期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primary monosymptomatic nocturnal enuresis,PMNE)患儿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改变。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PMNE患儿42例,按年龄分为学龄期(6~11岁)A组(n=22)和青春期(12~17岁)B组(n=20)。同期纳入健康学龄期儿童为C组(n=20)和健康青春期儿童为D组(n=20)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者的Rs-fMRI图像,首先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疾病主效应、年龄主效应、疾病与年龄交互效应下的ReHo差异;然后进行事后检验比较,A组与C组、B组与D组脑功能特征上的差异。用疾病×年龄为固定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组内及组间年龄差异,对性别行χ2检验。对4组被试者的ReHo脑图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事后检验分析学龄期、青春期PMNE患儿异常脑区的差异。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疾病主效应脑区为左颞极的颞上回(MNI:x, y, z=-48,18,-9;F=-5.328)和左侧缘上回(MNI:x, y, z=-60,-36,39;F=-3.865)。年龄主效应脑区为右内侧和旁扣带脑回(MNI:x, y, z=6,-21,39;F=-4.911)及左辅助运动区(MNI:x, y, z=-3,-6,75;F=-3.863)。事后检验结果显示,A组与C组比较,ReHo升高的脑区为距状裂周围皮层(MNI:x, y, z=0,-69,21;F=4.675),降低的脑区为左小脑蚓部10区(MNI:x, y, z=-3,-42,-36;F=-4.860)。B组与D组比较,ReHo值降低的脑区为左颞极的颞上回(MNI:x, y, z=-54,0,0;F=-4.767)、左侧缘上回(MNI:x, y, z=-63,-36,33;F=-5.440)和右侧缘上回(MNI:x, y, z=60,-30,-30;F=-6.451)。结论学龄期PMNE患儿存在小脑、枕叶功能异常,青春期PMNE患儿存在颞叶、缘上回功能异常。这些异常脑区可能参与了不同年龄PMNE患儿遗尿的发生。

  • 标签: 夜遗尿症 磁共振成像 青春期
  • 简介:摘要肝样腺癌是一种发生于肝外的具有肝细胞癌样分化特点的高度侵袭性肿瘤,易转移,预后差。原发于胆管的肝样腺癌罕见,临床诊断中易被忽视。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胆总管并伴有肝转移的肝样腺癌,通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重要手段,而早期TAVR的适应证只限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AS患者。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如今TAVR适应证已拓展至外科手术中危的患者。近期随着SUBTAⅥ、NOTION,尤其是PARTNER 3,Evolut Low Risk等研究结果的发布,在外科低危患者中进行TAVR的证据越来越充足。但是临床实践中低危患者往往与低龄患者有一定重叠,故不可避免的要面对TAVR瓣膜的耐久性、较高起搏器植入率及轻中度以上瓣周漏和TAVR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等问题。该文结合TAVR治疗低危重度A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结果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低危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学作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不同抗生素治疗的4组各25例,实验1组进行阿奇霉素治疗、实验2组进行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3组进行头孢曲松钠治疗、实验4组进行头孢噻胯钠治疗,对比分析四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用药情况。结果:实验1组(84.00%)、实验2组(96.00%)、实验3组(92.00%)、实验4组(88.00%)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1组(16.00%)、实验2组(8.00%)、实验3组(12.00%)、实验4组(12.0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用药成本,实验2组(93元)<实验1组(112元)<实验3组(123元)<实验4组(140元),P<0.05。结论: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生素选择中,采用左氧氟沙星的疗效较佳,且治疗成本低,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之一。

  • 标签: 不同抗生素 下呼吸道感染 药学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造瘘对幼鼠膀胱功能的影响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80只SD雌性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膀胱造瘘组、假手术组(这2组包括术后第1、3、5天组),对照组(包括术后第1、3、5天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8只大鼠。膀胱造瘘组行膀胱造瘘,假手术组不放置造瘘管,药物干预组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对造瘘组幼鼠术后第1、3、5天亚组分别行清醒膀胱测压,收集排尿间隔(VI)、排尿量(VV)、残余尿量(PVR)、膀胱容量(BC)、最大膀胱压(Pves.max)、膀胱充盈末期压(Pves.thr)、膀胱顺应性(△C)。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幼鼠自由排尿,收集VV、PVR、BC。尿动力学检测后取膀胱进行HE染色和炎症评分(HIS)。药物干预组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干预,观察VI、VV、PVR,BC、Pves.max、Pves.thr变化情况。结果膀胱造瘘术后,随时间延长,VV、VI、BC、△C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VV[(1.408±0.033) mL]、BC [(1.411±0.032) mL]比较,造瘘组术后第1、3天的VV[(0.288±0.059) mL、(0.598±0.154) mL]和BC[(0.292±0.059) mL、(0.601±0.154) mL]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对照组比较,造瘘组术后第5天的VV、PVR、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HE染色显示,造瘘组术后第1、3天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天HIS均>4分,造瘘组术后第5天和假手术组术后第3、5天HIS均<2分。造瘘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3、5天的HIS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幼鼠BC与HIS呈负相关(r=-0.880,P<0.001)。应用山莨菪碱0.2 mg/kg后,造瘘术后第3天幼鼠的VI、VV、BC较用药前显著增加[(643.500±65.889) s,(1.073±0.110) mL,(1.076±0.110) mL比(367.938±77.697) s,(0.612±0.129) mL,(0.617±0.129) mL,均 P<0.05],而PVR、Pves.max、Pves.thr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幼鼠膀胱造瘘术后近期尿动力学的异常变化与损伤性急性膀胱炎症有关,术后第5天随着膀胱急性炎症的消退膀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山莨菪碱在0.2 mg/kg剂量可有效缓解膀胱造瘘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

  • 标签: 膀胱 造瘘术 尿动力 幼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