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微创是现代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腹腔镜是外科领域最具有重要意义的微创技术,近年来,借助腹腔境来研究切除子宫后,宫内膜异发的研究许多,因此我们从异位症发生概率来进行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筛选5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时间线:2022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观察组,同时筛选同时期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开展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观察检验结果,计算诊断结果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结果相比对照组差异较大,统计差值显著(P<0.05)。观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精准度较高,可以为病症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有助于疾病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疾病诊断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筛选5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时间线:2022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观察组,同时筛选同时期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开展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观察检验结果,计算诊断结果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全血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结果相比对照组差异较大,统计差值显著(P<0.05)。观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诊断精准度较高,可以为病症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有助于疾病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疾病诊断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应用中波紫外线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中波紫外线治疗的80例白癜风患者(2021年12月~2022年5月),随机分为照射常护组和针个干预组,各40例。照射常护组根据照射治疗常规护理,针个干预组增加个体化措施,对比两组皮损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针个干预组治疗后皮损面积(1.83±0.86cm²)显著低于照射常护组(3.25±1.13cm²),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照射常护组(75.00%,30/40)(P

  • 标签: 白癜风 中波紫外线 疗效 护理 皮损 红斑瘙痒
  • 简介:【摘要】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受试者筛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如何提高筛选效率及筛选成功率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方向。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叫“一站式筛选”。一站式筛选可让受试者安全、有序、快速的接受筛选检查,以提高筛选成功率。

  • 标签: 一站式筛选 筛选 I期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沟通技巧在血液净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血液净化患者8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结合血液净化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培训护士使用护理沟通技巧在血液净化患者护理中,观察比较护理沟通技巧使用后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护理工作改善情况。结果护理中使用沟通技巧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为93.02%(80/86);护士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与患者关系也更加和谐。结论护理沟通技巧在血液净化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沟通技巧 血液净化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动态脑电图(AEEG)对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6月-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定为研究组,采用常规脑电图(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同期选择59例脑梗死无癫痫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脑电图监测。观察研究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变化及对照组动态脑电图变化。结果研究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在检查痫样放电和异常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异常率和痫样放电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部位不同,继发癫痫的概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死患者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测,能有效的预测癫痫发作,了解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脑梗死 继发性癫痫 常规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及感染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净化患者9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净化过程中出现的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然后依据标准采用严格规范管理进行感染控制,观察比较感染控制前后医院感染发生几率、护士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及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等。结果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主要是血液净化室布局设计不合理、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达标等等;进行过感染控制后,医院感染几率减少,没有出现因为复用透析器及操作因素等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大于98%;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率是3.1%。结论医护人员应具有较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血液净化室感染管理规范,持续改进质量,预防血液净化室感染发生。

  • 标签: 血液净化室 感染风险 感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