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厂的运行和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热控自动化系统作为现代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厂的稳定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围绕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运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 标签: 电厂 热控自动化 系统稳定性
  • 简介: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厂热控仪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运行状态对于整个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电厂热控仪表常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如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都会对其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电厂热控仪表的故障及预防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电厂 热控仪表 故障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提升质量是目前我国肾移植的主要发展目标。推广组织配型新技术,包括采用高分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方法,保证供受者HLA分型结果的完整性和唯一性,以及把改良的细胞学方法和纯化单抗原技术相结合,提高HLA抗体检测精准度等,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供受者间的错配负荷和受者免疫风险,指导器官的科学分配和受者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有助于达到受者长期存活的目标。这正是精准医学的核心要义在肾移植领域的体现。

  • 标签: 肾移植 组织配型 器官分配 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速度、扩大接种范围、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成为国际社会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共识。肾移植受者是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该群体长期处于低免疫状态,因此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降低、疫苗选择、使用方法、突破性感染等问题。本文基于已发表的国内外资料,就肾移植受者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生及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咨询时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BKV)尿症的时间分布,以及高水平BKV尿症与临床因素以及供、受者特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位点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的212例受者的资料,定义肾移植术后尿液BKV-DNA定量大于107(拷贝/ml)尿液为高水平BKV尿症,选择同期性别组成相同的低于该阈值的212例受者作为低水平对照组。对于两组间临床资料及HLA位点进行统计描述,使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高水平BKV尿症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移植术后受者首次高水平BKV尿症发生时间中位数为125.5 d。在单因素Logistic分析中,移植肾功能延迟(DGF)以及受者HLA-A24是高水平BKV尿症的危险因素,供者HLA-DQ9是保护因素。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DGF(OR=2.18,95%CI 1.18~4.01,P=0.012)以及受者HLA-A24(OR=1.63,95%CI 1.06~2.53,P=0.027)是高水平BKV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供者HLA-DQ9(OR=0.58,95%CI 0.36~0.91,P=0.019)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V尿症和供者及受者特定的HLA位点相关,针对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对受者进行早期危险因素分层有助于定制术后免疫抑制剂、筛查方案和开发T淋巴细胞相关疫苗。

  • 标签: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BK病毒 移植肾功能延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以冶金机械设备来看,其为该类型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冶金机械设备运营过程中,必须对安全性予以足够的关注。一般来看,其对应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这就使得机械问题经常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假若未开展有效的维修,便会使得设备内部零部件的磨损随之提升,导致冶金机械设备的生命周期缩短,对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冶金企业的机械设备运行环境较为复杂,安全管理难度较大,为了进一步提升冶金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质量,通过强化机械设备安装环节监管、提升机械设备检测维修技术等措施,更好的促进冶金企业安全长效发展。

  • 标签: 冶金机械 维护检修 安装技术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LifePort灌注参数联合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对器官捐献供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3例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随访3个月内是否发生DGF,分为DGF组(20例)和非DGF组(93例),对比两组应用LifePort进行灌注维护的参数指标、灌注液生物标志物浓度等指标,对DGF的发生率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肾移植受者中DGF发生率为17.7% (20/113)。在以DGF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终末阻力[OR 1.879,95%置信区间(CI)1.145~3.56]和灌注液标志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OR 1.62,95% CI 1.23~2.46)分别是DGF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GST联合终末阻力预测DGF[曲线下面积(AUC)=0.888,95%CI 0.842~0.933]与单独应用终末阻力(AUC=0.756,95% CI 0.693~0.818)或GST预测DGF(AUC=0.729,95%CI 0.591-0.806),预测准确性提高(P=0.023);在以肾功能恢复时间为观察终点的研究中,LifePort灌注参数及灌注液标志物均未表现出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联合应用LifePort灌注参数或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可提高对DGF的预测效能。

  • 标签: 肾移植 低温机械灌注 移植肾功能延迟
  • 简介:摘要随着边缘供肾使用的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低温氧合机械灌注(hypothermic oxygenated perfusion,HOPE)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轻IRI的方法。本文介绍了HOPE中常用的氧合方式、氧气在供肾保存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并提出后续肾脏保存方法及HOPE技术的优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肾移植 器官保存 低温机械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的肾移植受者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298例接受供者年龄≥60岁的器官捐献供肾的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年龄将其分为A组(<30岁,59例)、B组(30~39岁,125例)、C组(40~49岁,83例)和D组(≥50岁,31例),观察不同年龄层术后AR发生情况;同时根据供受者年龄差将其分为年龄差≥25岁组(166例)和年龄差<25岁组(132例),观察AR发生情况。结果A、B、C、D四组术后1年内AR发生率分别为15.3%(9/59)、8.8%(11/125)、7.2%(6/83)和3.2%(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25岁组和年龄差<25岁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2.5%(20/166)和5.3%(7/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周、1个月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年内血清肌酐水平、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和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器官捐献供肾在不同年龄层受者中可获得满意的移植效果;随着受者年龄的降低,AR发生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供受者年龄差≥25岁的受者AR的防治。

  • 标签: 肾移植 老年供肾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确诊的40例肺部感染受者,并通过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和mNGS明确病原体。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血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痰培养及涂片染色、肺部组织病理、抗原检测和PCR等,mNGS则进行BALF检测寻找病原体。通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给予精准抗感染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终36例受者治愈出院,4例死亡。40例肺部感染受者,BALF的mNGS病原体检测呈阳性者37例,阴性3例,其检测敏感性92.5%,其中单一型肺部感染15例,混合型肺部感染22例,包括8例以细菌感染为主,9例病毒感染为主和20例真菌感染为主,耶氏肺孢子菌(20/40,50%)和人巨细胞病毒(10/40,25%)是最为常见的病原体。相比之下,通过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阳性者12例,检出率仅为30%,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2,P<0.05);对于混合型肺部感染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率分别为55%和1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P<0.05),而单一型肺部感染诊断率分别为30%和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P>0.05)。结论与常规病原体检测方法相比,mNGS在病原体种类和分布、检测时效、敏感性、混合型感染诊断率及受益等方面更具优势,利用mNGS可更加高效寻找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精准化治疗,减少费用,提高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移植 肺部感染 测序技术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利用中、高分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方法计算供受者功能性表位(Eplet)错配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肾移植1 487例供、受者HLA中、高分辨分型资料,利用HLA Matchmaker软件计算Eplet错配数,比较供、受者中、高分辨HLA配型Eplet错配数的一致性。测定HLA分型方法之间存在Eplet错配差异的供、受者比例。结果供受者HLA中分辨Ⅰ类和Ⅱ类位点Eplet错配的中位数分别为14(0~38)和8(0~24);HLA高分辨Ⅰ类和Ⅱ类位点Eplet错配的中位数分别为14(0~38)和7(0~23)。使用中分辨和高分辨分型方法计算的HLA Ⅰ类[95%置信区间(CI):0.989(0.988~0.991)]和Ⅱ类[95% CI :0.990(0.989~0.992)]位点的Eplet错配数的相对一致性和绝对一致性都非常相似。两种方法计算的HLA Ⅰ和Ⅱ类分子Eplet错配数差别在0~2个之间的供、受者的比例分别为92.5%和97.5%,Eplet错配数差别≥3的供、受者比例分别为7.5%和2.5%。结论利用供、受者HLA中分辨分型及高分辨分型计算Eplet错配数的一致性较好;HLA中分辨分型转换为HLA高分辨分型所计算的Eplet错配数与实际Eplet错配数基本一致。

  • 标签: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原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危险因素并建立供者评分系统。方法收集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全国29家移植中心实施尸体供肾移植共3 549例受者及1 875例供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确定DGF的供者危险因素,将其纳入多因素分析,计算回归系数(β值)并换算成危险因素的评分,建立DGF风险供者评分系统。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供者年龄,原发疾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低血压时间和心肺复苏史是肾移植术后DGF的危险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增加DGF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了基于以上6个危险因素的总分49分的DGF风险供者评分系统,随着供者评分由0分升高至49分,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由9.96%增加至92%。结论本研究确定了尸体供肾肾移植术后DGF的供者危险因素,建立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口特征的DGF风险供者预测评价系统,有助于临床医师用于尸体供者的评估,指导肾移植术后DGF的防治。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供者
  • 作者: 郑瑾 郭晖 薛武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8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医院肾移植科,西安 71006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高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使移植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感染发病率和感染性并发症死亡率也随之增高。病毒感染一方面引起受者全身症状,另一方面也常常导致移植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对移植肾和受者的长期存活造成不利影响。以下内容主要对影响移植肾功能的多瘤病毒(PV)、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的特征进行阐述。

  • 标签: 肾移植 病毒 多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腺病毒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留存肾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供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0月19日至2018年12月31日512例活体肾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供者左、右肾GFR,根据供者术前留存肾GFR结果,将供者分为GFR<45 ml/min组111例(其中12例供者留存肾GFR为35~40 ml/min),45 ml/min≤GFR<50 ml/min组91例和GFR≥50 ml/min组147例。评价供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并发症及长期健康情况。结果根据随访情况,512例供者中163例因资料不完整排除,349例供者纳入本研究,供者随访时间为1.0~20.0年,中位随访时间为8.3年。所有随访供者均健康存活,术后无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ESRD)发生。三组供者术后高血压及尿蛋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留存肾GFR<45 ml/min组相比,留存肾GFR≥50 ml/min组的血清肌酐水平在术后3d、1周、3个月、1年、3年、5年、10年均略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高,术后3d、1周、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年、5年、10年以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存肾GFR<45 ml/min组与留存肾45 ml/min≤GFR<50 ml/mi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供者术后10年以上的GFR(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长期安全性良好。对于术前总GFR≥80 ml/min的供者,留存肾GFR影响供者早期肾功能水平,留存肾GFR高的供者术后早期(3个月内)血肌酐水平较低、eGFR水平较高,但留存肾GFR水平不影响供者术后远期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肾移植 肾小球滤过率 供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死亡后器官捐献(DD)供者供肾移植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70例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肾移植前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受者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者免疫抑制方案、移植肾功能及血糖的变化。比较两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受者和移植肾术后1年的存活情况。结果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后DGF、AR、感染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受者术后住院时间、使用环孢素A的受者比例,伤口愈合不良和排尿困难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内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术后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排尿困难等并发症,血糖仍高于非糖尿病受者,但术后1年内的移植效果良好。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合并症 糖尿病 肾移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肾零点活检病理结果与肾移植术后并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采用零点活检病理结果评估供肾质量,并按照Banff 2013标准、Remuzzi评分及马里兰病理指数(MAPI)对供肾进行病理分级和评分。肾小球数量≥7个,小动脉数量≥2支为合格标本。根据受者肾移植术后是否发生DGF,将其分为DGF组和非DGF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供肾肾小球硬化率、小动脉玻璃样变率、Banff 2013标准评分、Remuzzi评分和MAPI评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供肾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小动脉内膜纤维化增厚、小动脉管壁透明样变、肾小管损伤/坏死及肾小球内微血栓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供肾零点活检病理结果与DCD肾移植术后并发DGF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纳入133例受者,其中DGF组26例,DGF发生率为19.5%,非DGF组107例。133例合格肾穿刺标本中,平均获得肾小球数量(13±5)个,中位肾小球硬化率5.8%(0~13.3%),中位小动脉数量5支(3~6支),中位小动脉玻璃样变率0(0~11%),肾间质纤维化占47.4%(63/133),肾小管萎缩占48.1%(64/133),小动脉内膜纤维化增厚占58.6%(78/133),小动脉管壁透明样变占36.8%(49/133),未见肾小球内微血栓,所有供肾均合并不同程度肾小管损伤/坏死。两组受者供肾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小管损伤/坏死以及Remuzz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7.92和16.81,Z=-2.02,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损伤/坏死是肾移植术后并发DG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供肾零点活检病理学评估对于预测肾移植短期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在供者维护和器官保存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造成肾小管缺血/坏死,以降低DGF发生风险。

  • 标签: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零点活检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9家移植中心已开展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ABOi-KT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各中心已开展ABOi-KT和同期ABO血型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c-KT)的临床资料,从组织配型、术前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国内现阶段ABOi-KT的效果。结果342例ABOi组和779例ABOc组供、受者相比,(1)年龄、体重指数、供受者关系及术前透析等待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别;(2)ABO血型:各移植中心O型受者等待名单最长,实施O型受者ABOi-KT,特别是A型给O型的比例最高;(3)HLA配型:两种手术在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类、PAR Ⅱ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术前抗CD20单抗的使用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方案不同;(5)外科并发症:开展ABOi-KT的早期以出血最为常见,现阶段可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与ABOc-KT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存活率均较高,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较低,与ABOc-KT相当。结论ABOi-KT技术成熟、安全有效,各移植中心可根据需要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ABO血型 不相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诊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中心确诊的肾移植术后PJP受者20例,所有受者均出现发热、胸闷气短或咳嗽少痰等症状,行胸部CT、实验室检查及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二代测序(mNGS)确诊。PJP受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18.75~25.00 mg/kg+甲氧苄啶:3.75~5.00 mg/kg,4次/d)+卡泊芬净(50~70 mg/d)基础抗感染方案,疗程14~21 d。同时治疗其他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并予以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5~7 d行胸部CT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PJP受者,13例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体温(38.8±0.68)℃,7例以胸闷气短症状为主;14例出现低氧血症表现,13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余受者予以持续面罩吸氧治疗;17例受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2~90 d,3例受者因肺部感染持续恶化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PJP是肾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快、花费高昂、预后较差。及时明确诊断并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mNGS检查对于确诊PJP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卡泊芬净方案的基础抗感染方案效果良好;同时适当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及辅助呼吸也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 肺孢子虫肺炎 复方磺胺甲恶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中心行首次肾移植的受者。根据术后预防药物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验组为缬更昔洛韦组,口服缬更昔洛韦450 mg,1次/d;对照组为更昔洛韦组,口服更昔洛韦1 g,3次/d。两种药物均于术后10 d内开始服用,持续3个月,根据肌酐清除率(CrCl)进行调整剂量。术后随访1年,并规律监测CMV-DNA、肾功能、血常规、肝功能等。比较两组的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首次CMV阳性时间、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肾和受者存活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166例肾移植受者,实验组85例,对照组81例。实验组CMV感染率为1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实验组首次CMV阳性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40.5 d(77.3~198.5 d),对照组为47.5 d(36.8~6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实验组CMV发病率下降(4.7 %比12.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实验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 %比21.0 %,P=0.037)。实验组均未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对照组6例(7.4 %)出现移植肾功能丧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移植受者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缬更昔洛韦方案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肾移植受者术后CMV感染并显著推迟CMV感染时间。

  • 标签: 肾移植 巨细胞病毒 缬更昔洛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格类型与器官捐献工作能力的相关性,为今后器官捐献协调员(以下简称协协调员)招聘、业务培训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向全国18个省份25家器官获取组织(OPO)网络发送调查问卷收集相关资料,所有调查问卷均通过微信平台收回,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从事协调员工作的年限、年平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和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量表。结果最终回收来自全国15个省份17家OPO共计167名协调员的有效调查问卷。MBTI量表结果显示:E-I维度中,总体偏好外向型(129/167,77.2%);S-N维度中,总体偏好感觉型(153/167,91.6%);T-F维度中,总体偏好情感型(112/167,67.1%);J-P维度中,总体偏好判断型(121/167,72.5%)。工作年限为1~2年与>5年的协调员在E-I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4,P<0.05)。年平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10例和11~20例的两组协调员与年平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30例的协调员在J-P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70和12.376,P均<0.05)。共出现13种人格类型,排名前9位的人格类型共计1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5.2%),依次为:ESFJ(68例,40.7%),ESTJ(22例,13.2%),ESFP(22例,13.2%),ISTJ(15例,9.0%),ISFJ(8例,4.8%),ESTP(7例,4.2%),ISFP(7例,4.2%),ISTP(5例,3.0%),ENFP(5例,3.0%)。结论外向型性格更适合从事协调员工作,感知型性格对器官捐献案例数量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 标签: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人格类型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器官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