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即穿型人工血管瘘与普通PTFE(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瘘的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风险。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 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到2020年3月为止发表的关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和普通PTFE人工血管对比研究的文章,提取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以及感染发生、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随访过程中的死亡人数进行meta分析。根据结果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0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观察性研究8篇,共1 069条人工血管植入。分析结果显示即穿型人工血管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相比12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5; 95% CI:0.871~1.327,P=0.501),18个月初级通畅率(HR=1.127,95% CI:0. 0.910~1.395,P=0.273),24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9,95% CI:0. 0.793~1.470,P=0.628),24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74,95% CI:0.901~2.412,P=0.122),感染发生例数(OR=1.204,95% CI:0.765~1.896,P=0.423)以及死亡人数(OR=0.929,95% CI:0.567~1.515,P=0.7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27,95% CI:1.048~1.944,P=0.024)和18个月次级通畅率(HR=1.531; 95% CI:1.128~2.079, P=0.006)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假性动脉瘤发生率(OR=0.361; 95% CI:0.138~0.943; P=0.038)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即穿型人工血管瘘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瘘相比,虽然在并发症风险上,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几率更低,但两种治疗方案在24个月使用过程中通畅率没有明显差异,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 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 血液透析通路 人工血管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脑血管病变导致的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以增进对该死因的认识和鉴定。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60例发生脑血管病变死亡的案件,收集相关的病理学数据和临床信息。结合尸体检验、病理学特点和相关病史,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结果: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1)性别分布:在60例脑血管病变死亡的死者中,男性占比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47例和13例。(2)年龄分布:60例死者的年龄分布在30岁至70岁之间,其中50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达到43例(71.67%),而30岁至40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少,仅有5例(8.33%)。(3)职业分布:60名死者中,工人的职业比例最高达到37例(61.67%),其次是农民达到19例(31.67%)和个体4例(6.67%)。(4)死亡季节:患者在春冬季的死亡率最高,达到41例(68.33%),而秋季的死亡率最低,达到8例(13.33%)。(5)死亡诱因:有46人(76.67%)在死亡前发生激烈的争吵或外伤,9例(15.00%)死者饮酒,5例(8.33%)为就医过程。(6)病变类型:在60个案例中,35例患有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及动脉瘤。(7)死亡直接原因:49例(81.67%)的死者是由于短时间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而致死,只有少数人死于并发症。结论:法医病理学对于脑血管病变死亡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可以帮助确定死因、推断损伤时间、鉴定伤害以及为临床研究和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脑血管病变 死亡 法医 病理学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以腹壁下血管为蒂的脐旁皮瓣修复骨盆区域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18年8月,应用腹壁下血管为蒂脐旁皮瓣修复8例骨盆区域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男6例,女2例,年龄12~47岁,平均35.3岁。其中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1例,恶性神经鞘瘤切除术后创面1例,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软组织坏死1例。所有创面均伴有骨外露,软组织缺损位于髂嵴5例,坐骨结节2例,臀部及会阴部1例。创面大小为11.0 cm×6.0 cm~22.0 cm×8.0 cm,皮瓣面积13.0 cm×7.0 cm~29.0 cm×12.0 cm。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随访。结果术后8例脐旁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26个月,皮瓣成活良好,皮瓣弹性、质地均较好;随访期内感染无复发,供区均未见腹壁疝形成。结论腹壁下血管为蒂的脐旁皮瓣转位是修复髂嵴、会阴部、臀部及坐骨结节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腹壁下血管 脐旁皮瓣 骨盆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智能(AI)血细胞形态分析仪(AI阅片机)对外周血白细胞检测的性能。方法多中心研究。(1)从全国11家三级医院收集3 010份静脉血标本,用AI阅片机进行14类白细胞分析,并且将预分类结果与资深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比较,以此评估AI阅片机白细胞预分类的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和一致性。(2)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选取400份血液标本(预分类人工审核后含异常白细胞的标本不少于50%),由形态学专家进行人工镜检并分析人工审核后的WBC分类结果和专家显微镜镜检结果之间的相关性。(3)从3 010份血液标本中找出诊断为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标本结果,通过比较预分类和专家审核后结果,反映AI阅片机对这5种恶性血液病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异常白细胞的预分类的能力。WBC预分类和专家审核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Cohen′s Kappa 检验,比对试验采用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并根据公式统计符合率、检出率、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AI阅片机可对14类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进行预分类,与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对比,白细胞总的预分类符合率达97.97%,其中正常类型白细胞预分类符合率均>96%,总的异常白细胞预分类符合率>87%。(2)AI阅片机专家审核后结果与人工镜检对比,各种白细胞类型及有核红细胞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原始细胞、有核红细胞、恶性细胞均r>0.90,反应性淋巴细胞r=0.85),参考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定义的白细胞阳性血涂片标准,AI阅片机对白细胞异常标本具有与人工镜检同等的筛查能力。(3)对5种恶性血液病中有较大意义的白细胞与形态学专家审核后结果进行对比,AI阅片机对原始细胞预分类符合率均>84%,检出率均>9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检出率为95.40%。结论AI阅片机对外周血中各类型白细胞的预分类结果与专家审核后结果的总体符合率和检出率均较高,与人工镜检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为恶性血液疾病的筛查提供了高效的辅助检测手段。

  • 标签: 人工智能 血细胞形态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 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