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生物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置入二尖生物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平均跨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标签: 二尖瓣 生物瓣衰败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 作者: 唐亚捷 刘健 陈钊 赵俊飞 马介旭 魏培坚 刘彦俊 邱海龙 朱伟 刘辉 庄建 郭惠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汕头大学医学院 515041,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超声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外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胸腔镜经左心房二尖入路心肌切除术(thoracoscopic transmitral myectomy,TTM)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术前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核磁共振共同评估患者心室壁肥厚范围及二尖形态和功能,在全胸腔镜经二尖行心肌切除术,总结手术方法并分析术后早期手术效果。结果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病区单一术者共完成TTM 15例。经术前影像学评估后发现:6例(40.0%)室间隔肥厚局限于基底段,9例(60.0%)合并左心室中部室间隔肥厚;2例(13.3%)术前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后叶腱索断裂。心肌切除后,二尖处理如下:11例(73.3%)患者行前叶扩大,3例(20.0%)患者为直接缝合前叶至二尖环,1例(6.7%)行二尖生物置换。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室间隔穿孔、残余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主动脉中位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0(116.0,147.0)min、184.0(158.0,227.0)min、22.0(9.0,26.0)h、3(2,7)天、9(7,14)天。全组无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5)个月。1例(6.7%)患者因A3区撕裂于术后3个月行再次二尖成形术,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明显(术前对随访),分别为[(19.3±3.3)mm对(8.9±4.4)mm(P=0.001)]和[(90.8±23.2)mmHg对(8.9±4.4)mmHg(P<0.001)](1 mmHg=0.133 kPa);随访无患者残存SAM现象;二尖中量以上反流患者数量由12例(80.0%)下降至1例(6.7%)(P<0.001)。结论对于手术指征合适的HOCM患者,TTM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良好地暴露室间隔(尤其是中部)梗阻部位、消除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SAM相关二尖反流。术中应仔细处理二尖前叶,减少因补片大小或缝合导致的残余二尖反流发生。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二尖瓣反流 心肌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经二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胸腔镜经二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的10例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52.0±16.4)岁(范围:18~68岁),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Ⅱ预测手术病死率[M(IQR)]为1.78%(1.20%)(范围:0.96%~4.86%)。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Wilcoxon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室间隔最大厚度、二尖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等超声心动图指标,记录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正中开胸、无室间隔穿孔或心脏破裂。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发生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再次开胸止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卒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室间隔厚度减小[(10.3±1.7)mm比(22.1±4.0)mm,t=-10.693,P<0.01],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峰值降低[12.3(11.5)mmHg比(81.7±21.1)mmHg,Z=-2.805,P<0.01;1 mmHg=0.133 kPa],有效解除了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结论胸腔镜经二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左心室中部梗阻的肥厚型心肌病可获得较好的早期效果。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胸腔镜检查 经二尖瓣 心肌切除术 左心室中部梗阻
  • 简介:在新常态及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园林绿化行业处境严峻,部分企业面临洗牌、转型、甚至倒闭的风险。面对这一现状,需要我们认清形势、了解新常态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基础上抓质量、重诚信,加强行业合作,最终走出发展困境。

  • 标签: 行业合作 园林绿化 新常态 困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三维重建及打印技术指导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个性化三维重建和打印技术指导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的28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14例,年龄(51.1±14.0)岁(范围:18~72岁),术前将心脏增强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重建,于心脏数字模型的左心室长轴面上标记垂直于各节段室间隔的短轴面方向,并于相应的短轴面上测量室间隔厚度。预测切除心肌的厚度并利用具象化的数字模型确定切除范围,并可视化二尖和乳头肌异常。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或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预测切除室间隔心肌的长度、宽度、厚度及体积与实际切除室间隔心肌的长度、宽度、厚度及体积的相关性。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无永久起搏器植入、再次开胸止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卒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患者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有效解除。三维重建预测切除心肌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与实际切除心肌的长度(R=0.65,95%CI:0.37~0.82,P<0.01)、宽度(R=0.39,95%CI:0.02~0.67,P<0.01)和厚度(R=0.82,95%CI:0.65~0.92,P<0.01)均呈正相关。预测切除心肌的体积与实际切除心肌的体积呈高强度正相关(R=0.88,95%CI:0.76~0.94,P<0.01)。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室间隔心肌厚度与实际切除室间隔心肌的体积呈中等强度正相关(R=0.52,95%CI:0.19~0.75,P<0.01)。随访(14.4±6.8)个月(范围:3~22个月),无患者死亡,1例患者因心房颤动再次入院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术。结论个性化三维重建及打印技术能将心内结构可视化,并通过预测切除心肌的厚度、体积及范围指导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肌切除术 三维重建 三维打印
  • 简介:摘要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共5例合并心房颤动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改良迷宫手术,全为男性,中位年龄56(51)岁。全组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5.2(4)mmHg[0.6916(0.532)kPa],全组无二尖收缩期前向运动征,4例患者成功转窦性心率。随访16.98(12.88)个月,心电图示4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胸腔镜下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既能有效解除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也能有效治疗心房颤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