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钙卫蛋白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预测价值及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收集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和血清钙卫蛋白水平。根据入院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钙卫蛋白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钙卫蛋白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根据28 d是否存活将AKI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钙卫蛋白的水平。结果共入组207例脓毒症患者,其中AKI发生率为68.12% (141/207)。AKI患者钙卫蛋白明显高于非AKI患者[4.65(3.25, 5.61)μg/mL vs. 3.42(2.29, 4.09)μg/mL,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OR=1.090,95%CI: 1.043~1.139)、C-反应蛋白(OR=1.004,95%CI: 1.001~1.008)、钙卫蛋白(OR=1.590,95%CI: 1.269~1.991)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卫蛋白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16(95%CI:0.643~0.788),以4.63 μg/mL为最佳截断值,灵敏度为0.511,特异度为0.894,约登指数为0.405;钙卫蛋白联合APACHE Ⅱ评分或SOFA评分将提高其预测效能,AUC分别为0.768(95%CI:0.701~0.834)、0.769(95%CI:0.701~0.837)。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脓毒症相关AKI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钙卫蛋白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3.40, 5.76)μg/mL vs. 4.19(2.89, 5.29)μg/mL,P<0.05]。结论脓毒症相关AKI患者血清钙卫蛋白高于非AKI患者,钙卫蛋白对脓毒症患者出现AK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APACHE Ⅱ评分或SOFA评分联合将提高其预测效能。但不同预后的脓毒症相关AKI患者钙卫蛋白浓度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钙卫蛋白 S100A8/A9 骨髓相关蛋白8/14
  • 作者: 商娜 郭树彬 刘慧珍 王娜 刘芦姗 李俊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68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心肺脑复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心肺脑复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北京 100068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脓毒症心肌病患者血浆组蛋白H4水平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本院急诊科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47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第7天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血浆组蛋白H4测定;24 h内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量表评定。根据是否发生脓毒症心肌病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入院时、第7天组蛋白H4的动态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心肌病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血浆组蛋白H4对脓毒症心肌病的预测能力。结果脓毒症心肌病的发病率为28.6%(42例/147例),与非脓毒症心肌病组患者相比,脓毒症心肌病组患者入院时组蛋白H4水平高于非脓毒症心肌病组患者(Z=4.449,P<0.001),且动态检测发现该组患者第7天组蛋白H4水平低于入院时(Z=3.05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浆组蛋白H4水平[优势比(odds ratio, OR)=1.33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 CI)为1.173~1.522,P<0.001]、SOFA(OR=1.474,95%CI为1.227~1.769,P<0.001)、高龄(OR=1.074,95%CI为1.019~1.132,P=0.008)是脓毒症心肌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组蛋白H4预测脓毒症心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 (P<0.001),预测切点10.81 ng/mL,敏感性0.524,特异性0.914。结论组蛋白H4水平在脓毒症心肌病中呈动态变化,入院时高血浆组蛋白H4水平对脓毒症心肌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组蛋白H4 脓毒症心肌病 心功能障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超声心动图 发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联合Wells评分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疑似APE的患者,以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结果阳性者为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组,阴性者为非肺栓塞(non-pulmonary embolism, Non-PE)组,对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症状、生命体征、基础疾病、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Wells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并对PaCO2联合Wells评分预测APE的临床效度进行评价。结果共筛选疑似APE患者1 869例,最终入选1 492例,PE组537例,Non-PE组955例。胸痛、呼吸困难、单侧下肢水肿、肺栓塞或静脉血栓史、3月内手术或制动史、3月内骨折史、活动期恶性肿瘤、Wells评分升高及PaCO2降低在PE组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Non-PE组(均P<0.05)。Well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95%CI: 0.758~0.810),预测APE的敏感度为61.64%,特异度为88.48%;PaCO2降低的AUC为0.679(95%CI: 0.651~0.707),预测APE的敏感度为79.89%,特异度为55.92%;PaCO2降低联合Wells评分的AUC为0.837(95%CI: 0.816~0.858),预测APE的敏感度为74.12%,特异度为77.07%。PaCO2降低联合Wells评分的AUC显著大于Wells评分的AUC(P<0.001)和PaCO2降低的AUC(P<0.001)。结论PaCO2降低联合Wells评分预测APE的效能优于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是对APE患者筛查的有益补充,同时也将对急诊减少CTPA的盲目使用起到一定帮助。

  • 标签: 二氧化碳分压 Wells评分 急性肺栓塞 急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梗死灶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IS患者。于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以判定营养风险;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分析,包括白蛋白(ALB)、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根据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体积(≤1 cm3)组、中体积(1 cm3<梗死体积<20 cm3)组、大体积(≥20 cm3)组,比较各组血清25(OH)D等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体积的影响因素;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入选224例AIS患者,小体积组92例,中体积组90例,大体积组42例;小、中、大体积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13.21(7.47,19.33)、11.20(7.00,15.07)、9.19(6.30,17.10),H=4.994,P=0.082〕。前循环的AIS患者共124例,小、中、大体积组分别有45、56、23例;随着脑梗死体积的增大,小、中、大体积组血清25(OH)D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g/L:13.22(9.00,19.65)、10.41(6.72,14.92)、8.30(4.70,11.30),H=11.068,P=0.004〕;此外,脑梗死体积越大,前循环的AIS患者年龄越大〔岁:63.0(54.0,75.5)、76.0(63.0,84.0)、82.0(67.5,85.0),H=14.981,P=0.001〕,营养风险比例越高(35.6%、53.6%、73.9%,χ2=9.271,P=0.010),血清hs-CRP水平越高〔mg/L:1.91(0.92,3.40)、4.10(1.73,22.42)、19.74(4.02,68.81),H=21.477,P<0.001〕,ALB水平越低(g/L:42.39±4.12、38.11±5.06、35.14±5.49,F=19.347,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心房颤动、营养风险、hs-CRP等混杂因素后,25(OH)D仍是前循环AIS患者脑梗死体积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OR)=0.962,P=0.040〕,血清25(OH)D每降低10 μg/L,脑梗死体积升高一个等级的风险将增加47.7%。拟合优度:χ2=5.357,P=0.719。结论低血清25(OH)D水平与前循环AIS患者脑梗死体积增加相关;早期检测血清25(OH)D水平有助于AIS患者的风险分层。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体积 前循环 25-羟维生素D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差别,分析HCAP在我国急诊科是否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肺炎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入住急诊的HCAP及CA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种类、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结果、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是否机械通气、临床转归等。应用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对肺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HCAP和CAP患者各105例。HCAP组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例数较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异常人数及血乳酸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AP组PSI评分为(134.0±26.3)分,高于CAP组(113.0±16.4)分,Ⅳ级少于CAP组,Ⅴ级多于C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AP组分离多耐药菌株73株(69.52%),CAP组55株(52.38%);HCAP组鲍曼不动杆菌多于CAP组,CAP组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于HCAP组;HCAP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2.2%,高于CAP组的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7.3%,低于CAP组的54.5%,其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45.5%,低于CAP组的72.7%;HCAP组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用碳青霉烯比例为21.00%,高于CAP组的1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AP组有创机械通气比例(21.00%),高于CAP组(7.62%),HCAP组病死率(21.00%),高于CAP组(8.57%),均P<0.05。结论急诊HCAP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原菌耐药率高,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需要更高级的药物;机械通气比例和病死率高。在我国急诊HCAP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肺炎类型。

  • 标签: 急诊 H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利用医疗大数据算法筛选临床数据库中能够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方法基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朝阳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检索技术,以数据库中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气、实验室指标集合数据,使用计算机语言Python批量计算出影响老年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入选265例患者,死亡64例,存活201例。取每例患者入院首次检测指标的数据,最终从472项指标中筛选出2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指标,包括:血常规指标7项、血气指标3项、肿瘤标志物指标3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4项、营养及器官功能相关指标6项。①肺炎死亡患者血气关键指标:51.6%(33例)的患者Cl-浓度为97~111 mmol/L,81.2%(52例)的患者血乳酸(Lac)为0.5~2.5 mmol/L,87.5%(56例)的患者H+浓度为0~46 mmol/L。②肺炎死亡患者血常规关键指标:46.9%(30例)的患者血红蛋白(Hb)为80~109 g/L,67.2%(43例)的患者血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为0.000~0.009,51.6%(33例)的患者血中淋巴细胞比例(LYM%)为0.00~0.09,50.0%(32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计数(RBC)为(3.0~3.9)×1012/L,54.7%(35例)的患者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为(0.0~9.9)×109/L,48.4%(31例)的患者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为10.0%~14.9%,48.4%(31例)的患者血中C-反应蛋白(CRP)为0.0~49.9 mg/L。③肺炎死亡患者肿瘤标志物关键指标:76.6%(49例)的患者血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为阴性(比值为0),92.2%(59例)的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为0.0~11.0 μg/L,75.0%(48例)的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为0~104 kU/L。④肺炎死亡患者凝血功能关键指标:68.8%(44例)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57~96 s,73.4%(47例)的患者D-二聚体为0~6 mg/L,93.8%(60例)的患者凝血酶时间(TT)为14~22 s,89.1%(57例)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的抑制率为0%~53%。⑤肺炎死亡患者营养及器官功能关键指标:92.2%(59例)的患者B型脑钠肽(BNP)为0,46.9%(30例)的患者前白蛋白(PA)为71~140 mg/L,90.6%(58例)的患者尿酸(UA)为21~41 μmol/L,75.0%(48例)的患者白蛋白(Alb)为10~20 g/L,93.5%(60例)患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比值)为0~0.9,84.4%(54例)的患者乳酸脱氢酶(LDH)为0~6.68 μmol/L·s-1·L-1。⑥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A和Lac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A可使死亡风险降低0.9%,Lac可使死亡风险增加69.4%;实验室指标与患者死亡预测模型预测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说明本研究使用的筛选方法效果较好,通过本研究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结论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从急诊病房临床数据库中筛选出23项用于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的核心指标,为临床评估老年肺炎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 标签: 大数据 数据挖掘 急诊 老年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药物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急诊中毒患者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197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服药时间、就诊时间、药物种类、药物毒检浓度、伴随症状、住院时长、治疗方式、液体复苏、患者转归及预后)。纳入标准:年龄≥14周岁,符合急诊急性中毒标准;排除标准:年龄<14周岁;临床资料不完整;农药中毒;急性有害气体中毒;其他非药物中毒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特征、药物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纳入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年龄为(38.9±20.4)岁,以青年患者居多,占比68.0%(134例),伴随症状以意识障碍106例、头晕56例、乏力38例、恶心呕吐42例常见。药物相关资料:就诊时间为7.17±0.89 h(0.5~96 h),服药种类分布以镇静安眠药105例(53.2%)、抗精神病药物73例(37.1%)、抗生素17例(8.6%)、解热镇痛药20例(10.2%)常见。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组患者入室GCS评分(12.47±3.05)高于死亡组(7.60±4.43),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在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心肌肌钙蛋白I、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高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与转归:治愈187例,死亡10例,接受洗胃治疗159例,血液净化治疗23例,对134例进行毒检患者治疗前后的毒物浓度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浓度均较前明显下降,其中艾司唑仑、佐匹克隆、西酞普兰、劳拉西泮、喹硫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急性药物中毒以镇静安眠药、抗精神病药、解热镇痛药为主,临床上开展毒化实验室检查对指导患者治疗有指导意义,对于常见的急性药物中毒建立规范的监测系统和诊疗路径是未来的方向。

  • 标签: 急性药物中毒 临床特征 毒物浓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计数(RBC)和纤维蛋白原(FBG)联合血小板计数(PLT)预测急性肺栓塞(PE)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朝阳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入院确诊为急性PE的患者,按照危险分层标准,患者分为高/中危组和低危组,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RBC和PLT各项参数指标以及FBG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间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计入组患者696例,其中高/中危组193例,低危组503例,经研究发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在高/中危组高于低危组,FBG和PLT在高/中危组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以及血红蛋白(HGB),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C、PLT和FBG是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独立影响因素,RBC与危险分层呈正相关,PLT和FBG呈负相关。RBC、PLT和FBG预测危险分层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2(95%CI:0.514~0.589),0.591(95%CI:0.554~0.628)和0.565(95%CI:0.527~0.602)。三项指标联合的AUC为0.620(95%CI:0.0.582~0.656),最佳临界值下各项指标对应的数值分别为4.57×1012/L-1,182×109/L-1和322.8 mg/dL,三者联合预测危险分层的敏感性为51.3%,特异性为78%。结论RBC和FBG联合PLT对急性PE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红细胞计数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计数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Wells评分中低危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115例Wells评分中低危(Wells评分≤2分)的老年(≥70岁)急诊科留观住院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是否存在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成组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凝血指标、是否接受手术、罹患肿瘤和房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15例Wells评分中低危老年患者中40例诊断DVT,发病率为34.78%。与非DVT组比较,DVT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合并肿瘤者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留观老年患者,Wells评分≤2分,具有较高DVT风险;合并肿瘤者,DVT风险更高;辅以D-二聚体检查,能更好地筛查DVT患者。

  • 标签: 老年患者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Well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