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日照市肝胆胰脾外科研究所、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朝阳市中心医院应用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治疗的21例PD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31.0~82.0岁,中位年龄63.0岁。分析胰颈直线切割闭合成功率、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胰瘘风险评分、住院时间等。结果21例患者中开腹PD 3例,腹腔镜PD 18例,均顺利完成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加连续单层胰肠吻合,成功率100.0%。在胰腺残端寻找胰管并插入引流管的成功率为100.0%(21/21),其中有3例(14.3%)在残胰断端可见明显的胰管断端。3例开腹PD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20.0、245.0、260.0 min,胰肠吻合时间为12.0、13.0、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0、450.0、600.0 ml,住院时间为14.0、15.0、21.0 d。18例腹腔镜PD患者手术时间为(295.9±14.5)min,胰肠吻合时间为(22.3±1.5)min,术中出血量为(180.0±40.0)ml,住院时间(范围)为8.0~16.0 d,中位数10.5 d。21例患者胰瘘风险评分为(4.7±1.5)分。3例(14.3%)发生术后急性胰腺炎,4例(19.0%)发生胃排空延迟,保守治疗后痊愈。21例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院内感染,无B、C级术后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胰颈直线切割闭合后连续单层胰肠吻合具有质量可靠、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具有预防临床相关术后胰瘘及胰肠吻合口出血的潜质,值得谨慎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胰腺直线切割闭合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是结直肠癌治疗中的难点问题,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射频消融(RFA)作为肝肿瘤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被探索性地应用于CRLM的综合治疗中,显示出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治疗等优势。本文将综述RFA及其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不同分期CRLM的研究进展,期望为CRLM综合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肝切除术 射频消融 化学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序贯应用保守治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一期胆管缝合(PDC)治疗胆总管结石(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多中心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397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230例、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95例和日照市中心医院72例。序贯应用保守治疗、PTCD和LC+LCBDE+PDC进行治疗。分析PTCD至LCBDE时间间隔、PTCD后血清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下降情况、LC+LCBDE+PDC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腹腔引流管及PTCD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入组患者33例,男性1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7.5岁。经PTCD引流后,血清总胆红素从(148.3±36.8)μmol/L降至(32.6±5.9)μmol/L,ALT从(172.6±26.9)U/L降至(45.7±7.2)U/L,PTCD至LCBDE时间间隔(25.3±2.6)d。手术时间(95.4±14.2)min,术中出血量(35.2±9.5)ml,术后住院时间(12.4±3.5)d。腹腔引流管和PTCD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0.6±2.3)d和(25.8±4.7)d。术后发生胆瘘3例(9.1%)、腹腔出血1例(3.0%)、胆道出血1例(3.0%)、脐部切口感染1例(3.0%)、胆总管下端狭窄2例(6.1%),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序贯应用保守治疗、PTCD和LC+LCBDE+PDC治疗CBDS合并胆囊结石伴急性胆管炎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式,可作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替代,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胆总管结石病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胆道探查术 一期胆管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胰分离式Roux-en-Y消化道重建(RYR)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朝阳市中心医院、朝阳市第二医院、日照市中心医院及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D治疗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RYR组(n=88)和传统单肠袢消化道重建(CLR)组(n=115)。对比两组患者DGE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差异,探究PD术后临床相关DGE(CR-DG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3例患者中,男性124例,女性79例,年龄(61.6±10.2)岁,DEG总体发生率为27.6%(56/203)。RYR组CR-DGE发生率显著低于CLR组[13.6%(12/88)比26.1%(30/115),P=0.030]。年龄>65岁(OR=2.966,95%CI:1.269~6.930,P=0.012)、临床相关胰瘘(OR=3.041,95%CI:1.122~8.238,P=0.029)、腹腔积液及感染(OR=10.000,95%CI:2.552~39.184,P=0.001)、CLR(OR=3.206,95%CI:1.162~8.842,P=0.024)是PD术后CR-DGE的独立危险因素。CR-DGE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年龄>65岁、术后出现临床相关胰瘘、腹腔积液及感染的患者,应警惕CR-DGE的发生,早期给予临床干预。RYR可以降低PD术后CR-DGE的发生率。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胃排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SMV)切除重建时围静脉阻断期管理策略及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朝阳市中心医院、朝阳市第二医院、日照市中心医院及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D的137例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3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1.8岁。将联合PSMV切除重建的42例纳入血管重建组(采用围静脉阻断期管理策略),无血管侵犯的9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37例患者PD均顺利完成。血管重建组PSMV阻断时间15~120 min,中位数30 min。血管重建组手术时间380(330,465)min、术中出血量725(500,1 000)ml、术后住院时间21.0(16.0,28.0)d,均高于对照组305(280,340)min、400(300,500)ml、18.0(14.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重建组再手术率4.8%(2/42)、围手术期死亡率2.4%(1/42),对照组分别为2.1%(2/95)、1.0%(1/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管重建组胰瘘、腹腔积液及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胃排空延迟、胆瘘、切口感染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MV切除重建可明显增加PD术后胰瘘、腹腔积液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科学系统的围静脉阻断期管理策略对于促进术后顺利恢复,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静脉切除 静脉重建 液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室重塑状态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濮阳油田总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98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36 h,改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心室重塑状态、炎性因子水平以及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血管死亡率(8.16%,4/49)与对照组(14.29%,7/4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14.29%,7/49)低于对照组(32.65%,16/49),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提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其心室重塑状态,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功能 心室重塑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癌(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EP-NEC)是一种少见的低分化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根治性手术治疗是GEP-NEC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复发率高,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已不具备手术机会。因此,全身化疗在GEP-NEC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本文旨在系统综述GEP-NEC全身化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癌,神经内分泌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癌 全身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难治性细菌性肝脓肿(PLA)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山东省日照市肝胆胰脾外科研究所、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RFA为主要手段治疗的49例难治性PL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发病距RFA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RFA组(≤72 h)和延期RFA组(>72 h ),分别为27例和22例。RFA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超声及CT引导完成,术后评价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RFA治疗后均获得临床治愈(有效率100%),且均未发现严重感染、胆汁瘘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与早期RFA组相比,延期RFA组的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8.1±1.6)d比(9.5±1.5)d],住院费用更高[(3.4±0.2)万元比(3.8±0.4)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A治疗难治性PLA的最佳时机为发病72 h之内。

  • 标签: 肝脓肿 细菌性 射频消融 治疗 时机 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A)在腹腔镜解剖性半肝切除术(LAH)中的辅助性应用策略和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等5家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间32例RFA辅助L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32~77岁,中位年龄52岁。肝细胞癌18例,其中,单发病灶16例,两个病灶2例,肿瘤最大直径(5.6±1.2)cm;转移性肝癌12例,其中,单发病灶8例,两个病灶3例,三个病灶1例,肿瘤最大直径(4.7±1.6)cm;原发性肝胆管结石2例。右半肝切除术23例,左半肝切除术9例。无中转开腹。右半肝切除术手术时间(310.0±22.0)min,左半肝切除术(285.0±25.0)min。术中出血(330.0±28.0)ml。无患者术中输注人血红细胞悬液。患者术后发生反应性胸腔积液6例,胆汁瘘3例,伤口感染1例,断面积液1例,均在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术后腹腔出血和肝功能不全。术后住院时间(9.5±3.2)d。随访1~42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随访期间,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7例(56.7%)出现肿瘤复发,无断面肿瘤复发,无死亡。结论RFA在LAH中具有多方面的辅助性作用,包括预防和治疗游离肝脏时肝癌破裂、处理肝断面细小血管出血、保证和巩固安全边界。

  • 标签: 腹腔镜 半肝切除术 解剖性 射频消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肝细胞癌获得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的25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生存期将患者分为生存5年及以上组和5年以下组,比较两组年龄、肿瘤最大径及数目、射频消融次数等临床指标,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255例肝细胞癌的总生存期为0.5~15.5年,中位总生存期为4.3年;生存5年及以上患者115例(45.1%);5年以下140例(54.9%)。全组1、3、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1.2%、44.8%和34.8%。两组在性别、年龄、伴随症状、肝病原因、甲胎蛋白、治疗方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hild-Pugh分级、合并肝硬化、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数量和射频消融次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Child-Pugh B级、肿瘤最大径>5.0 cm、肿瘤多发是影响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消融5次以上是影响远期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中等体积肝细胞癌和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序贯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及数量、射频消融次数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长期生存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许多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细胞焦亡是最近发现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激发炎性反应。内皮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肺损伤、创伤性脑损伤、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内皮细胞焦亡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细胞 疾病 内皮细胞 细胞焦亡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探讨其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 6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 32例)和优质护理组( 3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ADL评分、 SF-36评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后,优质护理组的 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P<0.05;优质护理组的 SF-36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 P<0.05;优质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06%,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 25%, P<0.05;优质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为 96.9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 81.25%, 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老年 优质护理 AD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出血次数少,止血时间短。结论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有效性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预见性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来源和程度,对精神科护士在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压力状况进行分析对比,以做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随机抽取我院精神科护士40人作为样本,用中国护士压力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个人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40个样本中在学历方面大专为(68.5±15.0),本科方面为(80.5±17.15),职称方面初级压力方面平均值为(72.6±17.5),中级为(87.1±12.1),两者对比分析总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大,加上精神科护士所服务的对象的特殊性,使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更重,尤其表现在高学历、高职称护士方面。

  • 标签: 神科科,护士,压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