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黑色素瘤1 16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3
/ 1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葡萄膜黑色素瘤(U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4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UM的1 166例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资料和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眼球摘除情况及转移率、病死率等预后情况进行追踪随访,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各临床特征与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 166例UM患者中男性598例,女性568例,确诊年龄为(47.6±12.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治疗包括巩膜外敷贴治疗(881例,75.6%)、局部肿瘤切除(38例,3.3%)、激光治疗(115例,9.9%)和眼球摘除术(119例,10.2%)。在881例接受初次敷贴治疗的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在治疗后接受了眼球摘除术。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UM患者5年和10年转移率分别为18.5%和26.8%,黑色素瘤相关病死率分别为13.6%和22.2%;Log-rank检验提示,患者年龄(χ²=5.01)、性别(χ²=7.19)以及肿瘤分级(χ²=49.11)、肿瘤形状(χ²=34.73)、肿瘤位置(χ²=18.60)、肿瘤组织病理学分型(χ²=8.07)和有无视网膜下液(χ²=15.71)、睫状体是否累及(χ²=19.72)是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T2、T3、T4期患者(与T1期相比HR=4.41、6.82、10.49)、存在视网膜下液(HR=1.98)、睫状体受累(HR=1.79)、男性(HR=1.53)、年龄大于53岁(HR=1.83)是肿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国UM患者发病年龄更年轻,无色素肿瘤占比低。T分期级别高、存在视网膜下液、睫状体受累、年龄大于53岁以及男性为UM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