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小鼠基因组39个微卫星PCR条件,评价微卫星在小鼠遗传检测中运用.方法采用梯度法探索39个微卫星PCR条件;选择本中心不同来源及引种时间C57BL/6、BALB/c、DBA/2J、CBA/N、FVB/NJ、ICR共6个品系(8个组)小鼠,每组采用10只个体鼠尾,提取DNA并混合成DNA池,用39个微卫星扩增后电泳观察、比较种系纯度.结果小鼠微卫星PCR条件差异较大,Mg2+浓度多数在1.5mmol/L左右,退火温度多数在59℃左右.在6个品系小鼠39个微卫星位点中,C57BL/6、BALB/c、DBA/2J都是纯合;其余品系有1~3个杂合位点.BALB/c在D5Mitl68、D8Mit320、D13Mit262三个位点,DBA/2J在D14Mit205位点数据库记录有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小鼠39个微卫星提供了候选PCR条件,并对6个品系小鼠微卫星概貌及微卫星运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小鼠 微卫星 检测 PCR条件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涉及多系统生殖、代谢障碍疾病,临床表现有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高胰岛素血症和高LH血症以及肥胖、不孕等,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因其病因病理复杂,生化改变、临床表现多样,为临床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所采用PCOS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主要有雄激素造模法、胰岛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孕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法和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法等。本文对上述造模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中药、针灸对模型动物干预作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动物模型 中医药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SD大鼠对营养物质消化特点,研究不同结构日粮营养物质可消化性,为筛选适合SD生长大鼠日粮营养物质水平和日粮配方提供科学参数。方法采用饲养试验结束时90d龄体重相近90只SD大鼠,分为9个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笼、每笼5只,采用全收粪法对9个配方日粮进行5d消化试验,测定9个日粮能量和6种常规营养物质以及17种氨基酸(从)表观消化率。结果以第3组日粮可消化性为最好,它总能(GE)、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VE)、钙(Ca)、磷(P)和17种氨基酸表观消化率(%)依次分别为85.7、88.0、29.5、89,2、90.0、47.6、35.7和85.0(17个氨基酸从平均值);这些营养物质在9个组总平均表现消化率(%)依次分别为82.1、79.1、24.7、84.9、88.4、37.1、33.1和81.5,结果表明,生长期SD大鼠对不同结构日粮,不同水平营养物质可消化性不同,不同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别较大,以第3组日粮配方及其营养水平较适宜于生长期SD大鼠,它DE、CP、EE、CF、NFE、Ca和P水平依次为14MJ.kg-1、18%、4.5%、4.0%、55.0%、1.00%和0.66%,它苏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水(%)依次为0.74、0.38、1.00、0.40、0.93、1.65、0.62、0.94、1.00、0.58和1.22,它可消化氨基酸水平(%)依次为0.60、0.29、0.84、0.31、0.76、1.45、0.52、0.82、0.87、0.52和1.12。结论日粮能量具有较高可消化性,对于其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有正效应影响。

  • 标签: 日粮营养 营养物质 可消化性 生长期 EE 表观消化率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条件培养液对小鼠MII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作用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小鼠MSC,获取MSC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mediumofMSC,CM)。通过促排技术获取小鼠MII卵母细胞,分别采用CM、7%乙醇、IVF方法激活,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原核形成及囊胚形成率。在CM激活后不同时间点,利用α/β-tubulin抗体标记纺锤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细胞松弛素B(CB)存在时纺锤体运动变化。结果CM可以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最佳刺激时间为40min,激活率达到95.4%,囊胚形成率为62%,7%乙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IVF组(95.4%vs.100%;62%vs.88%,P〈0.01)。CB可以抑制纺锤体旋转,阻止第二极体排出,促进二倍体孤雌胚形成,提高囊胚形成率(62%vs.9%,P〈0.01)。结论CM能有效激活小鼠MII卵母细胞并促进孤雌发育。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卵母细胞 孤雌激活 细胞松弛素B
  • 简介:目的筛选一种既提高精子转染外源DNA效率,又保持解冻后精子活力山羊精液冷冻—解冻方法。方法应用正交设计L9(3^4),因素分别为稀释液种类、稀释比例、降温时间和解冻液,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检测和比较解冻后精子转染外源DNA效率和精子活力。结果所选冷冻—解冻各因素对精液转染效率影响不显著[F(8,18)=1.032,P=0.449];平衡时间对冷冻—解冻活力影响极显著[F(2,24)=9.972,P=0.001],平衡1h极显著小于平衡2h和4h精液活力(P=0.003,P=0.000),以平衡4h最好。用筛选冷冻—解冻方法处理精液,解冻后精子活力极明显降低(P=0.002);生存指数降低,GOT释放量增加,菌落数减少,鲜精相比差异显著(P=0.018;P=0.016;P=0.018);精子畸形率增加,顶体完整率降低,鲜精相比差异不显著(P=0.494;P=0.084)。结论优化了提高精子转染外源DNA效率山羊精液冷冻—解冻方法。

  • 标签: 山羊 精子 冷冻保存 外源DNA 活力
  • 简介: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理想模型,但研究过程往往受到遗传工具和品系资源限制,无法有效地调控目的基因表达,阻碍实验深入开展。为了方便果蝇领域实验室开展研究,我们首先开发并优化了基于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随后研发了转录激活系统和新一代转基因干扰技术,最终可以简单高效、准确特异地调控目的基因表达。同时,利用这些遗传学新技术,我们构建了相应基因敲除、转基因转录激活、转基因干扰果蝇品系资源库,使清华大学果蝇中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果蝇技术和资源中心之一。这些新技术以及相应果蝇资源,正在被国内外果蝇研究领域实验室所应用,对发育和疾病等相关研究发挥着广泛促进作用。

  • 标签: 黑腹果蝇 遗传工具 果蝇资源
  • 简介:目的为建立SHIV艾滋病动物模型提供毒力较强病毒株,将新合成SHIV-XJ02170病毒适应猴体,并增强其毒力.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和PCR检测.选出13只无SIV,STLV-1,SRV/D和B病毒感染猴.第一批实验,将SHIV前病毒DNA质粒经肌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500μg;SHIV病毒液,经静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2ml.病毒质粒和病毒液各接种2只猴.当第一批猴体检出病毒后,10ml感染猴全血,抗凝后静脉注射到第二批猴体内,当第二批猴检出病毒后再将10ml感染猴全血静脉注射到第三批猴体内,连续传代4次.每批实验均定期采集血液标本,分别用肝素和EDTA抗凝,进行病毒分离;病毒基因PCR检测;CD4,CD8测定;病毒抗体检测.结果SHIV-XJ02170病毒和SHIV-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在猴体内传代中均能分离出病毒;从传代猴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检出了病毒DNA和RNA基因;CD4,CD8测定结果显示有暂时性倒置现象,后变为正常倒置正常交替出现;在传代猴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HIV病毒抗体.结论SHIV-XJ02170病毒SHIV-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均能在恒河猴体内复制.

  • 标签: 体内 复制 病毒DNA 外周血单核细胞 PCR检测 静脉注射
  • 简介:目的了解牛卵丘细胞生长特征及构建基因载体对卵丘细胞转染情况和转染后阳性细胞扩增效率。方法用透明质酸酶消化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获得牛卵丘细胞,了解牛卵丘细胞生长特点,并用分子大小分别为7178bp和31085bp两种带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质粒载体pMSCV-EGFP-Neor和pGC1-collagen-EGFP-Neor分别转染靶细胞。结果用脂质体法转染对数生长期细胞,均获得了绿色荧光阳性细胞,但小质粒转染效率在72h时是大质粒6倍(14%vs.2.3%)。在800μg/mLG418筛选浓度下,14d后分别获得了7个和3个较明显单克隆细胞群,对它们进行挑选、扩大,都获得了较纯单克隆细胞系。最后根据EGFP和collagen已知基因序列对转染pGC1-collagen-EGFP-Neor质粒阳性细胞进行三个不同区域DNA片段扩增,结果表明,扩增基因片段大小正确,数目完整。结论对卵丘细胞进行基因转染,分子大小等于或小于31kb基因可以有效转入,但小分子载体比大分子载体具有更高转染效率。经过筛选都可以获得纯转基因细胞系。

  • 标签: 卵丘细胞 细胞培养 脂质体 细胞转染 转基因
  • 简介:目的建立小鼠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静脉感染小鼠模型。方法30只BALB/c雌性小鼠经尾静脉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每只106CFU,观察小鼠一般状况,并分别在感染后6周、10周、14周处死小鼠,进行脾、肺组织病理切片、抗酸染色、计脏器荷菌数。结果感染后小鼠体重呈逐渐上升趋势,脏器病理变化随时间推移由急性炎症逐渐转为慢性炎症反应,抗酸染色均为阳性,脏器荷菌数感染剂量相对应,并至少可持续14周。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静脉感染动物模型,为其进一步用于结核病防治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模型 近交系小鼠
  • 简介:目的制备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2组:正常对照组(CON,n=9)和阿霉素模型组(ADR,n=15)。ADR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mg/kg,每周3次,连续2周,CON组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完毕后饲养5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死亡率;7周后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心肌氧化损伤生化测定。结果ADR组大鼠死亡率为40%,CON组无死亡。CON组比较,ADR组大鼠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显著升高(P〈0.001,P〈0.05);组织学检查结果符合心肌损伤病理学改变典型特征;心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P〈0.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按12mg/kgADR总剂量,以每周3次,共两周,每次2mg/kg腹腔注射方式给药,7周后大鼠心脏产生明显功能及形态学异常,可成功建立ADR心肌损伤大鼠模型。

  • 标签: 阿霉素 心肌损伤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研究肠上皮细胞体外模型—小肠类器官培养体系,探索其相关病理检测技术方法,为肠道相关疾病体外研究提供便利平台。方法将小鼠肠上皮隐窝分离并培养成小肠类器官,体外模拟肠上皮生长发育过程。通过制作石蜡切片,探索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及基于基质胶中类器官三维水平免疫荧光技术对相应增殖分化信号进行检测。结果探索并建立了小肠类器官体外培养体系,应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技术三维水平免疫荧光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小肠上皮结构生长发育状态。结论小肠类器官体外培养体系建立免疫检测技术应用,将逐渐使其成为人们研究肠道相关疾病最为有利技术手段。

  • 标签: 小肠类器官 石蜡切片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 小鼠
  • 简介:目的建立用于评价副溶血弧菌毒力小鼠模型,为研究副溶血弧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适宜浓度菌液经腹腔感染4~5周龄雌性BALB/c小鼠,观察小鼠症状及死亡数。结果高盐(2%NaCl)条件下培养强毒株RIMD2210633,经腹腔感染107CFU菌量,小鼠存活率为20%~30%,而环境无毒株S251小鼠存活率为100%。结论建立了评价副溶血弧菌毒力实验小鼠模型,并应用于不同盐分浓度培养强毒株环境无毒株毒力比较实验。

  • 标签: 副溶血弧菌 小鼠 致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烟雾暴露所致肺气肿小鼠模型建立及病理学、气道炎症及肺功能评价,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lavage,BAL)技术改进。方法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及烟雾暴露组,烟雾暴露90d并观察30d后行小鼠肺功能检查、应用改进方法留取BALF行细胞计数及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烟雾暴露组小鼠气道阻力(Raw)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动态肺顺应性(Cdyn)降低;BALF中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巨噬细胞数(AM)、中性粒细胞数(N)、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N%)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学观察示烟雾暴露组肺泡腔扩大、部分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腔融合、肺气肿形成,气道上皮排列紊乱、部分气道上皮增生、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平滑肌增生;形态学计量分析示烟雾暴露组平均内衬间隔(MLI)及肺泡破坏指数(DI)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应用改进技术行BAL成功率100%,回收率高达90%。结论单纯烟雾暴露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肺气肿模型且稳定可靠,与人类慢性阻塞性肺病相似性好,经BAL技术改进后该模型可行性高。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 香烟烟雾 动物模型 支气管肺泡灌洗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模型。方法构建DA大鼠到LEW大鼠肝移植模型,采用腹腔内细菌注射方法建立感染模型,通过对大鼠肝功、血气、血细胞计数等各项指标的检测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肝移植术后5d注射细菌,大鼠死亡率高,不利后续研究;术后3d注射细菌,并选定5×10^5cfu/mL为最终注射浓度,感染后大鼠7d存活率累计可达到37.5%左右,随之感染加重,大鼠状态逐渐变差,直肠温度不断升高,WBC计数也随之增加,pH下降,大鼠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肝实质损害重于胆道损伤,大约在感染5d左右相继死亡,多器官病理分析表明,大鼠死亡原因为肝损害,不并发肺脏、肾脏损害。结论采用腹腔内大肠埃希菌注射建立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模型是比较成功,可用于相关领域研究。

  • 标签: 肝移植 细菌感染 腹腔 免疫抑制 大鼠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南极磷虾油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预防和治疗给药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方法喂养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建立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预防组于造模前给予磷虾油14d及造模期间继续给予磷虾油12d。治疗组则于造模期间给予高脂肪胆固醇饲料和磷虾油12d。造模结束后采血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病理学检查观察各组肝组织病变。分析比较磷虾油对于高血脂大鼠辅助降血脂预防和治疗功效。结果南极磷虾油预防给药组大鼠血清TC和LDL-C显著降低(P0.05)。虾油治疗给药未见大鼠血清TC、TG、HDL-C、LDL-C明显下降(P〉0.05),辅助降血脂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南极磷虾油辅助降血脂作用预防性给药效果明显,具有显著降低血脂TC作用。

  • 标签: 南极磷虾油 辅助降血脂 高血脂症 SD大鼠
  • 简介:目的检测30周糖尿病大鼠胃排空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30周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采用酚红实验方法观察胃排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结果30周糖尿病大鼠存在胃排空异常,中药"糖胃康"组模型组比较有所改善,而幽门螺杆菌试纸检测呈阴性.结论30周糖尿病大鼠存在胃排空异常现象,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 标签: 糖尿病 大鼠 胃排空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对雌性树Ju麻醉,生殖器官解剖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为制备转基因树Ju奠定基础,方法用1%戊巴比妥钠(10^-3ml/g体重)肌内注射对树Ju麻醉,比较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麻醉效果影响。对雌性树Ju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1)在25-28℃,18-20℃下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80min,130min;(2)雌性树Ju子宫为双角子宫,卵巢外有包膜;(3)卵母细胞富含色素,卵母细胞透明带质膜韧性较山羊强,结论在25-28℃下,用1%戊巴比妥钠(10^-3ml/g体重)对树Ju麻醉时间比较适中,便于实验操作而且苏醒快,雌性树Ju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观察表明,树Ju胚胎移植,转基因等实验操作小鼠类似,但树Ju受精卵须进行离心处理。

  • 标签: 雌性树Ju 麻醉 生殖器官 解剖 实验动物 卵母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自配获能液和受精液用于长爪沙鼠体外受精可行性,为长爪沙鼠胚胎保种提供参考。方法用自配获能液和受精液对长爪沙鼠进行体外受精,并用改良后KSOM培养液对长爪沙鼠2细胞胚胎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结果长爪沙鼠体外受精率在60%以上,沙鼠2细胞胚胎能够在体外进一步发育。结论初步建立了长爪沙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体系,但需要进一步优化。

  • 标签: 长爪沙鼠 体外受精 体外培养
  • 简介:SIV/SHIV感染恒河猴是研究艾滋病及艾滋病药物筛选、疫苗评价较理想动物模型。MHC在细胞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MHC-I类分子多态性SIV/SHIV感染者疾病进展有着明显关联作用,Mamu-A^*01是恒河猴中一种MHC-I类分子,它可以呈递特定病毒蛋白片段到细胞表面,从而激发CTL反应。国外发现Mamu-A^*01阳性猴艾滋病恒河猴会出现疾病进展缓慢,存活时间长等特征。本文就恒河猴Mamu-A^*01基因SIV/SHIV感染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MHC在疫苗研究中作用了解,并促进更行之有效地对HIV/AIDS疫苗进行评价。

  • 标签: 恒河猴 Mamu-A^*01 SIV SHIV 细胞免疫
  • 简介:目的分析连翘酯苷(FS)对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增殖、分泌NO和TNF-α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脏细胞并用含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和脂多糖(LPS)以及不同浓度40、80、160μg/mLFS共培养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T和B淋巴细胞吸光度变化,ELISA和Griess法分别检测细胞分泌TNF-α和NO水平。结果低浓度和中浓度FS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24h和48h后细胞增殖和存活率明显提高,诱导时间延长至72h后FS明显抑制细胞转化;低浓度FS对LPS诱导脾脏B淋巴细胞24h后细胞增殖和生存率显著提高;FS促进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分泌NO;FS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TNF-α,中浓度FS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TNF-α而高浓度反而抑制其分泌。此外,FS对环磷酰胺(CY)处理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影响,对细胞NO分泌影响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FS可能通过影响小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而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 标签: 连翘酯苷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增殖 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