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机械应力下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和细胞松弛素D对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早期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装置系统,对人成骨样细胞进行加力:频率0.5Hz,加力板变形量4000ustrain牵张应力作用成骨样细胞(MG-63)5min时。使细胞发生单轴牵张和压缩应变。运用Westem免疫印迹检测不同方向应力应变下TPK抑制剂和细胞松弛素D对ERK1/2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TPK抑制剂预处理后,牵张应力激活ERK的作用被明显阻断,与单纯张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压缩应力的诱导作用未受影响(P〉0.05):低剂量的细胞松弛素D处理后.压应力的诱导作用被明显阻断,ERK的磷酸化水平甚至低于基态,与单纯压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牵张应力对ERK的激活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单纯张应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学信号可同时激活细胞内的细胞骨架、TPK转导通道.但各自主要激活的部分存在差别.无论是牵张还是压缩,成骨细胞对力学信号的感知和转导都与微丝细胞骨架密切相关.TPK的活化可能是牵张应力引起黏附斑复合物形成后的主要后续反应.压缩应力的主要后续反应与之关系不大。

  • 标签: 机械应力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酪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松弛素
  • 简介:早产(pretermbirth,PTB)是围产儿死亡率和新生儿远期患病率最重要的因素,对家庭、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负担,使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卫生问题。如何有效预测早产是对其进行有效干预的前提,当今公认的早产预测方法有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浓度和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长度,但其临床运用均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涉及到母婴安全问题,确认一种更加高效、微创、稳定的早产预测方法是产科研究的当务之急。随着对松弛(relaxin,RLX)研究的深入,已证明血清松弛(serumrelaxin,SRLX)可作为早产的预测指标之一,现将二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松弛素 早产 诊断
  • 简介:维生,顾名思义,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人类缺乏维生索就会生出种种毛病。比如缺乏维生A,就会得夜盲症;缺乏维生B,就会得脚气病,缺乏维生C,就会得坏血病……

  • 标签: 维生素B 维生素A 维生素C
  • 简介:患者男,31岁。于10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检测正常,未处理。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呈持续性胀闷,进食后加剧,尤以进食油腻食物明显,伴全身疲乏,四肢酸软,即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经过诊治。症状稍好转。5年期间,上述症状反复,疲劳后加剧。近2周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住院治疗。查体:T36.8℃,R21次/min,P80次/win,BP120/63mmHg:神志清楚,精神疲乏。给予全面的辅助检查,抗病毒,对症支持处理。

  • 标签: 干扰素Α-1B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HbsAg阳性 重组
  •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二步,胰岛A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的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标记的二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的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双染 细胞快速 细胞细胞
  • 简介:了解维生B12维生B12被认为是“红色维生”,它本身不能通过胃肠很好地分解吸收,需要与钙结合才能吸收;可能会受到酸性或碱性物质、水、阳光、酒精和某些药物的破坏。

  • 标签: 维生素B12 碱性物质 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简易胰岛释放试验对于胰岛B细胞功能评定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胰岛低值组)、B组(胰岛正常组)以及C组(胰岛高值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的耐糖量组(NGT组),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试验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空腹状态下与餐后一小时的血清胰岛与NGT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餐后两小时的血清胰岛则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C组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一小时、两小时的血清胰岛和NGT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简易胰岛的释放试验,可以准确了解患者各个时点的血清胰岛情况,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 标签: 简易胰岛素释放试验 胰岛B细胞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瘦对SLE患者外周B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SLE患者PBMCs,并磁珠分选纯化B细胞。以不同浓度瘦(0、100、250 ng/ml)作用于PBMCs或B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80、CD86及瘦受体、浆细胞、外周辅助T细胞(Tfh)及滤泡辅助T细胞(Tph)比例,以及B细胞增殖。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及自身抗体水平。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瘦水平增高,并与SLE疾病活动度、浆细胞比例呈正相关。SLE患者B细胞表达瘦受体,且瘦可增加其表达水平[(7.8±1.3)%与(6.1±0.9)%,t=3.36,P=0.006]。瘦体外作用使B细胞表达更高的活化指标CD80[(21±4)%与(19±4)%,t=2.84,P=0.004]和CD86[(22±4)%与(19±4)%,t=4.92,P=0.004];同时促进其分化为浆细胞[(7.6±1.5)%与(5.2±1.3)%,t=6.42,P=0.025],但无明显浓度依赖性。瘦对纯化B细胞增殖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瘦可增强B细胞分泌功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抗体IgG[(62±3)ng/ml与(45±4)ng/ml,t=7.75,P<0.001]、IgM[(112±24)ng/ml与(56±18)ng/ml,t=5.38,P<0.001]及细胞因子IL-6[(24±5)pg/ml与(20±5)pg/ml,t=4.09,P=0.002]、TNF-α[(19.1±3.8)pg/ml与(14.1±2.9)pg/ml,t=3.38,P=0.006]、IL-10[(24±5)pg/ml与(20±5)pg/ml,t=4.09,P=0.002]。此外,瘦体外作用可上调Tfh细胞[(2.82±0.49)%与(1.28±0.20)%;t=4.56,P=0.001]及Tph细胞比例[(4.5±0.5)%与(3.4±0.4)%;t=3.88,P=0.003]。结论瘦可直接作用SLE患者外周B细胞促进其活化、分化,并分泌更多的抗体及细胞因子;同时瘦还可能通过调控Tfh及Tph细胞而间接影响狼疮B细胞免疫。

  • 标签: 瘦素 红斑狼疮,系统性 B淋巴细胞 免疫失调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纯种Wistar大鼠9只,鼠龄2~3个月,体质量180~200g,由长春市高新开发区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无噪声暴露及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耳廓反射正常,实验前清洁外耳道,显微镜下检查均无中耳炎。以听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染色为指标,观察大白鼠在稳态噪声持续暴露之前30d至暴露后7d,灌维生E及生理盐水,对大白鼠听觉脑干电位分析和耳蜗外毛细胞(OHC)丢失率分析及NF-κB在耳蜗毛细胞中表达定量分析。结果维生E在噪声暴露后大白鼠听力阈值明显低于单纯噪声组,OHC丢失率也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VE干预组的耳蜗细胞表达NF-κB的强度低于单纯噪声组(P〈0.05)。结论维生E在噪声暴露引起的大白鼠听力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耳蜗毛细胞中NF-κB的表达。

  • 标签: 噪声 耳蜗 毛细胞 维生素E NF-ΚB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croRNA,miR)-27b-3p与干扰调节因子4(IRF4)的靶向关系,分析其对结肠癌细胞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表达的影响。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结肠癌患者共53例,以肿瘤组织作为研究组,以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27b-3p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中干扰调节因子4(IRF4)和B细胞淋巴瘤-6(bcl-6)的表达。选择人结肠癌细胞系116,构建阴性对照组、miR-27b-3p转染组、miR-27b-3p和IRF4共转染组,应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中IRF4和bcl-6的表达。应用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miR-27b-3p与IRF4的结合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结肠癌中miR-27b-3p的表达(2.67±0.40)明显低于对照组(3.68±0.45,t=6.180,P<0.01),miR-27b-3p的表达在不同肿瘤最大径(≥5 cm为2.49±0.39,<5 cm为2.87±0.36)、浸润深度(浆膜及以外为2.44±0.34,未及浆膜为2.88±0.36)、脉管癌栓(有癌栓为2.28±0.42,无癌栓为2.77±0.31)、片状坏死(有坏死为2.36±0.42,无坏死为2.79±0.39)和淋巴结转移(有转移为2.37±0.41,无转移为2.81±0.22)分组的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0、5.180、5.690、5.110、5.190,P值均<0.05)。miR-27b-3p与生存时间有关(χ2=5.0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27b-3p与IRF4(r=-0.600,P<0.05)、miR-27b-3p与bcl-6(r=-0.690,P<0.05)均呈负相关性。双荧光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27b-3p与IRF4具有靶向关系。miR-27b-3p转染组中IRF4和bcl-6的表达低于阴性对照组(t=3.240、4.3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转染组能逆转上述改变。结论miR-27b-3p靶向负调控IRF4调节结肠癌细胞bcl-6的表达,miR-27b-3p低表达是肿瘤形成和进展的重要事件,检测miR-27b-3p的表达可能与生存时间有关。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增殖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17(IL-17)及白细胞-6(IL-6)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95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复发性流产组,年龄(29.24±3.15)岁,年龄范围为22~35岁;90例正常早孕选择人工流产的女性为早孕组,年龄(28.85±3.07)岁,年龄范围为24~33岁;90名健康未孕女性为未孕组,年龄(28.77±3.11)岁,年龄范围为23~36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三组纳入者血清NF-κB、IL-17及IL-6水平,并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F-κB、IL-17及IL-6对复发性流产的诊断价值。结果复发性流产组NF-κB[(433.12±285.90)ng/L]、IL-17[(42.85±9.35)ng/L]及IL-6[(21.53±8.11)ng/L]水平均高于早孕组[(188.60±123.95)ng/L、(28.63±8.55)ng/L、(12.60±6.64)ng/L]和未孕组[(160.28±102.55)ng/L、(26.48±9.17)ng/L、(11.20±5.7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F-κB、IL-17与IL-6之间相互存在正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研究NF-κB、IL-17和IL-6对复发性流产的诊断价值,发现三者联合指标对复发性流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NF-κB、IL-17及IL-6水平呈高表达状态,提示血清NF-κB、IL-17及IL-6水平升高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相关。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核因子-κB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谷维素双维B片中维生B1和维生B6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以0.04%戊烷磺酸钠-2%冰醋酸-甲醇(35:45: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nm;流速:1.0mL·min^-1。结果:维生B1在50.64—118.16μg·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维生B6在117.84~274.96μg·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维生B1的回收率为:99.41%,RSD1.45%(n=6);维生B6的回收率为:99.16%,RSD1.42%(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 标签: HPLC 谷维素双维B片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 含量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亚型的表型取决于B细胞的分化阶段和遗传变化,反映在免疫表型、核型和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上,特别是微环境细胞组成的不同。文章介绍了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性质和微环境的细胞组成,探讨肿瘤微环境细胞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肿瘤微环境 淋巴瘤,霍奇金
  • 简介:目的阐明压力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脏松弛受体(relaxin/insulinlikefamilypeptidereceptor,RXFP1)表达下调的意义及机制。方法利用大鼠主动脉弓结扎(transversaortaconstriction,TAC)方法建立压力负荷模型,WesternBlot检测RXFP1表达水平,并检测siRNA敲减RXFP1的乳大鼠成纤维细胞松弛作用下胶原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孵育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的表达变化。结果TAC组心脏松弛受体RXFP1表达下调,敲减RXFP1后松弛抑制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作用显著减弱,TGFβ1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表达。结论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室重塑模型中,TGFβ1介导了心脏RXFP1下调,并抑制松弛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标签: 心室重塑 松弛素受体 TGF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甲钴胺和维生B(12)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51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6例与25例。A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B组给予维生B(12)肌注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和治疗28d后的各项检测指标值。结果对比治疗前的Hb(血色素)、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和MCV(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同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甲钴胺与维生B(12)治疗均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但甲钴胺治疗方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甲钴胺 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简介:采用转染上人类MDR-1基因,对长春花碱及阿霉素具有交叉耐药性的鼠黑色素瘤细胞株对从鼓槌石斛中分得的二个氢芪类化合物毛兰及鼓槌的抗肿瘤多药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个化合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阿霉素在多药耐药细胞株中的积累,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标签: 鼓槌石斛 毛兰素 鼓槌素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瘦受体(OBR)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0年至2015年90例DLBCL和2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LH)组织中OBR和p-AKT的表达;应用细胞增殖实验(MTS)检测瘦对DLBCL细胞株SUDHL4和SUDHL5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瘦培养后SUDHL4和SUDHL5细胞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OBR和p-AKT在DLBCL中的高表达率为47.7%(43/90)、27.7%(25/90),在20例RLH中均为低表达,OBR和p-AKT在DLBCL和RLH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27)。OBR和p-AKT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结外浸润、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B症状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均无关(均P>0.05)。OBR和p-AKT在DLBCL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5)。瘦可以提高SUDHL4和SUDHL5细胞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内p-AKT的表达。结论瘦和OBR可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促进DLBCL细胞的增殖,参与DLBCL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受体,瘦素 磷酸化蛋白激酶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17A(IL-17A)调控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表达IL-1β和IL-23的机制。方法从400只新生雌雄不限C57BL/6野生型小鼠皮肤中分离原代KC,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于24孔板中,用于以下实验。(1)取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IL-17A刺激组,分别加入10 μL的PBS、质量浓度为100 ng/mL的IL-17A培养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IL-1β和IL-23 mRNA表达水平,每组3个样本。(2)取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IL-17A+DMSO组、IL-17A+核因子κB抑制剂组、IL-17A+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组、IL-17A+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抑制剂组、IL-17A+ERK2抑制剂组、IL-17A+c-Jun氨基端激酶(JNK)抑制剂组,分别加入相应试剂,各试剂体积均为10 μL,IL-17A质量浓度为100 ng/mL,核因子κB、STAT3、ERK1、ERK2、JNK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S3I-201、SCH772984、SCH772984、SP600125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5 μmol/L、100 μmol/L、4 nmol/L、1 nmol/L、10 μmol/L,均培养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IL-1β和IL-23 mRNA表达水平,每组3个样本。(3)取细胞,同实验(1)分组处理,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核因子κB磷酸化、STAT3磷酸化、ERK磷酸化、JNK磷酸化水平,每组3个样本。对数据行双尾Student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结果(1)培养6 h,与PBS对照组比较,IL-17A刺激组细胞中IL-1β和IL-2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t=13.46、6.72,P<0.01)。(2)培养6 h,DMSO对照组、IL-17A+DMSO组、IL-17A+核因子κB抑制剂组、IL-17A+STAT3抑制剂组、IL-17A+ERK1抑制剂组、IL-17A+ERK2抑制剂组、IL-17A+JNK抑制剂组细胞中IL-1β与IL-2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1、4.01±0.32、0.32±0.06、1.76±0.43、3.62±0.24、3.80±0.43、4.26±0.74和1.03±0.29、4.08±0.34、4.76±0.38、4.70±0.21、1.06±0.42、0.92±0.21、0.39±0.05。与DMSO对照组比较,IL-17A+DMSO组细胞中IL-1β和IL-2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t=9.24、12.60,P<0.01)。与IL-17A+DMSO组比较,IL-17A+核因子κB抑制剂组与IL-17A+STAT3抑制剂组细胞中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t=11.34、6.91,P<0.01),IL-17A+ERK1抑制剂组、IL-17A+ERK2抑制剂组和IL-17A+JNK抑制剂组细胞中IL-2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t=12.44、13.03、15.21,P<0.01)。(3)培养6 h,与PBS对照组比较,IL-17A刺激组细胞中核因子κB磷酸化、STAT3磷酸化、ERK磷酸化、JNK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IL-17A分别通过促进核因子κB、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与ERK、JNK信号通路磷酸化促进小鼠KC转录表达IL-1β与IL-23。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23 NF-κB 角质形成细胞 白细胞介素17A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c-Jun氨基端激酶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B细胞瘤切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护理后痊愈率高,已经有39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起关键作用。

  • 标签: B细胞瘤切除 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