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利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地面气象站和探空站气象要素及PM_(2.5)质量浓度数据,对2013年12月上旬影响江苏及周边地区一次持续雾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雾霾天气过程中,925hPa和850hPa西南气流维持时间较长,使得中低层逆温结构持续维持。强冷空气是驱散雾霾主力军,弱冷空气造成贴地逆温维持,对连续雾霾没有清除作用,反而增加了雾霾持续。冷空气影响前为上升气流,结束后转为下沉气流,垂直速度小及下沉气流造成逆温持续维持。持续逆温或等温是雾霾长时间维持热力条件,小风速及弱垂直运动是动力条件。东南风为大范围雾形成和维持提供充足水汽条件。

  • 标签: 持续性 雾霾 边界层 逆温 冷空气
  • 简介: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愈演愈烈情形下,城市热岛冷却效应研究对于确立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发展正确途径等有重要意义。采用离线城市冠模型分析了城市冠中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变化对辐射热量、表面温度及冠内气温影响。研究发现:建筑物高度、宽度以及街道宽度等参数改变对冠各表面温度影响较大,当街道宽度增加3m时,地面温度升高约3.5K。但是街道宽度增加,多重反射导致辐射截陷效应减弱,墙面上更多热量释放出去,各墙面温度降低约1.5K;冠气温先增加,日出后降低约0.4K。屋顶材料改变对辐射及热通量和表面温度也有较大影响,与灰色水泥屋顶相比,采用高反照率白色涂料冷却屋顶后,屋顶净辐射热量损失约380Wm?2,屋顶表面温度降低约10K。冠内街区形态和屋顶材料对城市辐射热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 标签: 城市冠层模型 能量收支 街区形态 冷却屋顶
  • 简介: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夏威夷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利用他们开发高解析度全球气候模型,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再现了2015—2016年发生平流赤道准两年周期振荡(QBO)崩溃。该模型有助改善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季节天气预报。

  • 标签: 全球气候模型 周期性振荡 天气预报 平流层 赤道 研究开发机构
  • 简介:1概况我国大气本底站主要利用Brewer光谱仪开展臭氧柱总量及紫外辐射观测。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本底站臭氧柱总量观测业务,推进与国际间观测技术交流,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张晓春和王缅应WMO邀请于2017年9月2—10日参加了第16次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监测网(GAW/WMO)臭氧总量及廓线Brewer光谱仪亚太地区操作员培训班。

  • 标签: 臭氧总量 亚太地区 光谱仪 培训班 操作员 WMO
  • 简介:利用1981—2015年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日观测数据,通过CLIGEN(ClimateGenerater)天气发生器模拟沈阳地区日降水序列数据,并统计模拟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及年最大日降水量,利用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及峰度对CLIGEN天气发生器模拟沈阳地区降水进行适用评价。结果表明:CLIGEN天气发生器对沈阳地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平均值模拟效果较好,模拟降水量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eanAbsoluteRelativeError,MARE)分别为2.1%、1.3%和3.3%,年最大日降水量模拟精度稍差。对于降水最大值方面,CLIGEN天气发生器对沈阳地区日最大降水量和年最大降水量模拟效果较差,模拟日最大降水量和年最大降�

  • 标签: 发生器模拟 地区降水 天气发生器
  • 简介:基于2012—2015年在华北、珠三角和湖南湖北地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气候变化意识问卷调查,构建了气候变化意识和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两个一级指数。通过对调查结果交叉列联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指数处于一般水平,并且受年龄、产业类型、企业类型影响显著;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指数也处于一般水平且不同企业水平差距较大,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水平、未来预期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对其影响显著。

  • 标签: 企业管理人员 气候变化意识 应对气候变化措施 交叉列联分析
  • 简介: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1961—2016年2400多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根据百分位法确定极端降水,对中国夏季持续(持续2d及以上)和非持续(持续1d)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以江淮流域为代表,中国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量趋于增多,但华北、西南及西部部分地区趋于减少;除内蒙古中部、四川等地以外,中国大部极端降水对总降水贡献呈增多趋势。进一步对华北、江淮、华南、西南4个代表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华北、西南地区持续和非持续极端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持续极端降水量减少更突出,极端降水更多以非持续形式出现;江淮、华南一带,两类极端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持续极端降水量增加更明显,极端降水更多以持续形式出现。

  • 标签: 中国 持续性极端降水 非持续性极端降水 趋势 极端降水持续性结构
  • 简介:气候变化增加了国际河流冲突可能,加强跨境水资源适应管理是流域国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梳理了适应性相关研究国内外最新进展,认识到适应管理关键问题是要发展一套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策略程序。通过论述气候变化下跨境水资源适应评估与管理框架,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影响决策评估工具,包括信息收集、需求分析、对策分析、综合评估以及实施与调控5个阶段。该项研究将适应管理与气候变化、定量化脆弱及适应能力关联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多目标优化决策和动态调控等有机结合,为从跨界层面制定具有针对适应管理对策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促进国际河流流域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气候变化 跨境水资源 适应性管理 评估框架
  • 简介:利用1981—2010年琼中县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和2008—2017年琼中县年鉴资料,统计分析了琼中县光、温、水等气候资源及其与种桑养蚕关系,结果表明,该县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建议扩大种桑养蚕规模,并针对不利气象条件提出了服务措施和生产对策建议。

  • 标签: 种桑养蚕 气候适应性 琼中县
  • 简介:利用RHtestV5和MASHV3.03软件包并结合完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分别对重庆地区1951-2015年逐年、月、日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均一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检验出重庆地区相关台站气温序列非均一,并对其进行订正。二者所得结果均表明,迁站是引起气温序列不连续主要原因,测站周围环境变化、观测设备更换以及自动站业务化运行也会对气温序列连续产生一定影响,且两种方法对日平均气温订正量和订正方向基本一致,订正后气温气候趋势相似。由于两种方法所使用检验算法不同,导致检测到断点数目相差较大(MASH较RHtest多)。将RHtest方法所得结果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用同样方法对重庆地区气温序列均一检验和订正结果对比,显示二者订正效果基本相同。最后通过对订正前后气温序列进行气候趋势分析发现,订正后气温变化趋势均一较订正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气温序列 均一性 RHtest MASH 气候趋势
  • 简介:利用WRF数值预报模式及间歇同化方法预报结果,分析了2015年8月3日冷锋影响下西安出现一次对流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本次暴雨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高层槽线与低层切变线位置近乎重合,锋面陡峭;有β尺度对流系统沿地面锋前发展东移;中尺度对流系统与暴雨雨团对应良好。锋面附近正涡度区、辐合区及上升运动区强度强、范围狭窄,空间结构近于垂直,为局地对流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动力条件。午后持续高温使锋前对流不稳定能量增强,当冷锋移近和低层急流加强时,在有利秦岭地形影响下触发了锋前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对流暴雨强烈发展。

  • 标签: 冷锋 WRF模式 暴雨
  • 简介:利用地面自动站和区域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MICAPS天气图、NCEP1°X1°再分析产品以及卫星和雷达产品,对陕西北部榆林市2016年8月11日20时一16日20时连续出现对流大暴雨天气进行水汽条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连续出现对流大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盛期,其外围西南暖湿气流与贝湖加尔双冷涡底部分裂冷空气在榆林上空交汇,两个系统都是稳定大尺度系统,从而形成长时间对峙,有利于切变、辐合等低值系统生成和发展,触发对流大暴雨。(2)连续大暴雨与对流有效位能呈正相关,容易出现在CAPE高能舌附近梯度最大处,对应850hPa辐合线附近暖区一侧。(3)连续大暴雨期间850hPa辐合线一直维持,水汽通道有盂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4个来源,通过南支槽和副高外围环流输送。(4)连续大暴雨水汽输送特征分为触发、维持和增强3个阶段,在暴雨启动阶段,干线过境和水汽辐合抬升起触发作用;维持阶段主要依赖深厚湿;增强阶段表现为更强辐合和更强上升运动带来更大降水。(5)大暴雨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高空槽云系上生成中尺度暴雨云团,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降水回波内部生成低层强辐合和高层强辐散,最大反射率因子为55dB=

  • 标签: 对流性大暴雨 水汽通量辐合*目对湿度 垂直运动 陕西北部
  • 简介:利用闪电定位系统、MP-3000A地基微波辐射计、雷达、地面雨量计和探空等观测资料对2015年5月14—15日湖北地区一次强对流过程中降水量、闪电、水汽、液态水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基于闪电和微波辐射计资料联合估算对流天气中降水量。结果表明,降水发生前,微波辐射计探测到空中水汽密度和液水含量明显增加,闪电活动峰值提前于降水峰值2h。水汽密度与云闪数有较好相关,相关系数为0.98。利用水汽密度和地闪资料估算对流降水结果与观测结果比较一致,估测降水量好于仅用地闪资料估算,且基于水汽密度、地闪得到单个闪电表征降水量为1.94×10~7kg·fl~(-1)。

  • 标签: 降水 雷电 估算降水 微波辐射计 单个闪电降水量
  • 简介: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等资料,对2016年8月24日夜间关中地区出现强对流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异常强盛,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副高内部暖湿气流交汇是造成这次强对流暴雨主要背景条件;(2)造成这次强对流暴雨水汽来源主要是本地水汽聚积和辐合,整个过程大气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锋面过境是该次过程抬升触发机制;(3)对流不稳定、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和合适对流抑制能量更有利于高降水效率和强降水形成;(4)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过程中,尺度明显增大,并配合有利对流条件,发展为MCC且维持时间较久,从而造成区域强对流暴雨。

  • 标签: 副热带高压控制 强对流 区域性暴雨 中尺度系统
  • 简介:适应治理通过边学边做,针对各地方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生态系统、地方知识文化等基本特征,基于一个动态、自下而上和自组织过程不断测试和修正制度安排与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循环过程。通过内蒙古3个地区案例对比分析研究,基于对其气候变化风险和社会脆弱评估,发现其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形成不同程度社会脆弱正是源于不同草原利用机制和基于此社会合作机制。正是因为3个案例地牧民有着不同社会资本和社会记忆,所以他们面对极端天气导致自然灾害时,采取了不同应对方式,有的牧户可以依赖于社会资本移动牲畜来渡过难关,有的牧户则可以在嘎查范围内重启社会记忆,通过合理安排草场利用和移动牲畜提高自身抗灾能力,而有的牧户则只能通过买草料独立抗灾。这样不同结果有力证明了适应治理在提升这些地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方面的必要和可行。在地区层面引入适应治理,可以满足各利益相关方需求,有利于自然、社会及管理多学科协同,与“未来地球计划”协同设计、协同实施和协同推广理念不谋而合,是“未来地球”思想在气候变化适应研究中实践。

  • 标签: 适应性治理 社会脆弱性 恢复力 草原保护 社会记忆
  • 简介:采用2017年7月25日08时-26日08时地面观测资料与欧洲中期数值模式(ECMWF,简称“EC”)、中国气象局全球中期数值模式(GRAPES_GFS,简称“GFS”)和日本气象厅数值模式(简称“JMA”)降水预报进行对比,分析各模式对此次区域大暴雨过程预报性能,并将各模式预报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与NCEP1°×1°再分析资料做对比,分析模式降水误差产生原因.结果表明:EC对降水量预报较好,达到大暴雨量级;GFS降雨量级预报为暴雨,中心位置比EC更接近实况;JMA中心位置预报最好,但降雨量与实况相差较大.各模式均为20时预报优于08时预报,且随着预报时效临近,预报结果更接近实况.EC预报低层切变、垂直速度中心、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和假相当位温能量舌均偏北,因而预报降雨区域偏北.GFS预报低层辐合、θse相对大值区、垂直上升运动中心均明显偏西,故降水大值区在内蒙地区,垂直运动次上升中心对应榆林上空降水中心.JMA各因素均与实况位置-致,降水中心预报在各模式中最接近实况,由于低层气流较弱以及弱水汽辐合,导致降水量预报与实况相差较大.

  • 标签: 区域性大暴雨 模式降水检验 误差分析
  • 简介:国家自主贡献(NDC)机制于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确立,要求各缔约方参考各国国情以"自下而上"方式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汇总梳理了作为国家自主贡献前身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164份,总结提出了各国文件共性框架,重点对减缓和适应目标、实施条件和公平等4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各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本差异显著,虽然具有共性框架,但是在具体目标阐述方式、覆盖经济行业及温室气体范围、实施条件和公平阐述等方面选择迥异,此外,气候变化谈判立场对缔约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承诺内容和形式选择具有较大影响。

  • 标签: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气候变化 特征 描述性统计
  • 简介:热带气旋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命财产有明显影响,因此做热带气旋预测有重要意义。热带气旋预测从时间尺度为小时和日预报到百年预估,空间尺度从全球到热带气旋经常发生局地区域,预测方法主要是诊断分析+统计方法,动力模式,以及统计+动力模式。

  • 标签: 热带气旋 年时间尺度 MJO 西北太平洋 区域气候模式 动力模式
  • 简介:为准确描述黑潮延伸体强度,突出其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引起海温调整,提出了纬向扰动海温概念,基于对NOAA(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高分辨率海温资料和GODAS(GlobalOceanDataAssimilationSystem)海洋再分析资料分析表明,气候态纬向扰动海温与洋流表面热量输送分布高度一致;对纬向扰动海温年际演变分析表明,相较于传统海温异常,纬向扰动海温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延伸体系统强度年际振荡,标识出延伸体和亲潮影响范围;对西北太平洋纬向扰动海温异常经验模态分解结果分析表明,前两模态主要反映不受亲潮交汇影响延伸体收缩和扩张模态,而第三、四模态则反映北侧亲潮强弱对延伸体扰动海温影响。涡动动能作为标识延伸体区域重要动力学指标,在延伸体系统演变中,与纬向扰动海温通过海洋温度锋强度和流轴稳定性紧密联系:纬向扰动海温增大,表明洋流热量输送作用增强,延伸体强度增强,海温梯度增大,此时海洋温度锋增强,流轴稳定,中尺度涡活动减弱,反之亦然。考虑到纬向扰动海温对延伸体表面热量输送作用具有较好刻画能力,定义了延伸体热力指数,对比分析表明该指数能较好地标识出延伸体收缩和扩张状态,对延伸体纬向伸展距离和流轴南北振荡同样具有良好指示作用。

  • 标签: 黑潮延伸体 纬向扰动海温 年代际变化 热力状态指数
  • 简介:基于世界各国年碳排放总量数据和人口密度数据,将人口密度作为一项经济-人口综合指标来对碳排放进行空间分配,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做出了1950年、1980年、2014年共3期全球碳排放空间分布格局图(0.1.×0.1.),并对各期分布格局及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950年主要碳排放区为美国东部和欧洲地区,1980年新增中国东部、日本、韩国等为全球碳排放主要区域,2014年新增印度、东南亚为主要排放区。各碳排放区排放量总体上大幅增加,少数地区略有减少,这与其工业发展所处不同阶段有关。该数据能够反映当前全球不同区域碳排放水平空间格局,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碳排放 空间分布 高分辨率 气候变化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