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南极科学研究指导委员会(SCAR)第1次会议于2014年4月20—23日在新西兰召开,来自22个国家75名代表(包括两个中国极地研究代表)参加了会议。(《自然》杂志于2014年8月7日对此进行了报道。会议强调了南极研究重要性。南极占地球陆地面积1/10,储存了地球上90%冰及70%淡水。

  • 标签: 科学研究 南极 《自然》杂志 陆地面积 新西兰 委员会
  • 简介:1概况2013年9月17日至12月8日,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黄辉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13)资助下,赴美国内华达州雷诺沙漠研究所(DRI:DesertResearchInstitute)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访问学习,

  • 标签: 研究所 沙漠 美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雾 中国气象局
  • 简介:本文介绍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关于气候变化、生计和贫困研究认知.研究者采用生计透镜方法,评估气候变化与多维角度贫困之间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作为“威胁放大器”,对于贫困人口及其生计增加了额外负担.同时强调了气候变化可能产生新贫困人口类群.通过对气候变化政策响应综述,得出气候变化政策响应通常并不能使贫困人口受益结论.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计 贫困 生计透镜 不平等性
  • 简介:利用取消流域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效衰减系数m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为空间均匀假设幂指数TOPMODEL,对流域水量平衡各分量进行敏感性研究试验,揭示空间非均匀性对幂指数TOPMODEL模拟结果影响。从特定研究流域所得结果中可得主要结论有:1)K0、m和R空间变化对流域逐日地表径流和基流以及逐日总径流有影响,针对设定K0、m和R空间变化,其中m空间变化较明显地增加了逐日地表径流和洪峰流量。2)就设定K0、m和R空间变化而论,对流域多年平均年总径流以及蒸发模拟结果影响不大,但改变了径流在地表径流和基流之间分配;其中R空间变化影响最显著,m和K0空间变化影响则较小。

  • 标签: 幂指数TOPMODEL 模型检验 空间非均匀性影响 敏感性试验
  • 简介:1.1雨滴谱数据在双线偏振雷达雨滴谱反演及降水估测中应用利用双线偏振雷达在广东鹤山(2014年5月1日至6月15日)参加华南前汛期暴雨外场观测试验,获得大量暴雨、大暴雨野外观测资料,对资料进行了质量控制。利用雨滴谱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南前汛期滴谱结构,重新拟合偏振参量进行降水估测,提高了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精度;利用双线偏振雷达在西藏那曲(7月1日至8月31日)开展第3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野外观测试验数据,研究了高原对流云宏、微观特征。(胡志群)

  • 标签: 灾害天气 双线偏振雷达 华南前汛期 观测试验 汛期暴雨 降水估测
  • 简介: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和标准降水指数(SPI)在逐日监测中往往会出现干旱突然加重现象,这是由于某时段内每日降水量对当前干旱发展贡献是等权重。本文基于线性递减非等权重方法对CI进行了修正,同时对加权降水量(WAP)进行了标准(StandardWAPIndex,SWI)。以山西为例,通过对比CI修正前后,即CI和CI_new(CI修正后),与SPI和SWI在不连续加重现象(UED)总体分布、典型事例干旱演变特征以及与土壤湿度相关性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了4种干旱指数对山西逐日干旱演变监测能力。结果表明:1)CI_new出现UED次数较CI有了明显下降,SWI出现UED次数也比SPI有了大幅减少,且SWI在这4种指数中是出现UED次数最少指数;2)CI_new和SWI较CI和SPI与同期土壤湿度相关性均有所提高,表明修正后CI_new和SWI更加符合土壤湿度变化,更能反映土壤干旱演变规律。针对干旱发展过程中不连续加重现象,通过非等权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该现象发生。

  • 标签: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标准化降水指数 加权降水量
  • 简介:陆面过程模拟研究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计算陆气间能量交换,但现有的陆面过程模式模拟湍流通量与观测值间仍然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改进湍流通量参数方案对于提高陆面过程模式模拟能力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改进陆面过程模式SHAW中热力粗糙度方案,以及引入干表层蒸发方案,以期改善湍流通量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SACOL站观测资料,进行模式改进前后单点模拟对比试验,研究其参数方案改进对陆面过程模拟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SHAW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特征变化趋势,模拟值与观测值偏差较小。与原来SHAW模式模拟结果相比,改进后SHAW_MOD模式显著提高了湍流通量模拟能力,并改善了净辐射和深层土壤温度模拟,但对土壤湿度改进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土壤内部水热传输过程及相关参数方案有关,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 标签: SHAW模式 湍流通量 黄土高原 SACOL站
  • 简介:选取QIN和SOB两种代表性劈窗算法对辽宁地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分析二者精度和误差分布。结果表明:QIN和SOB算法反演地表温度(Ts)与地面气象台站准同步观测气温和地温线性拟合显著,SOB算法线性拟合更好;从误差分布直方图可知,两种算法反演结果与地温更接近,SOB算法与同步气温和地温在±2.0℃之间误差比例略高于QIN算法;在野外开展与卫星遥感空间尺度一致地表温度观测试验,QIN和SOB算法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均为1.5℃;与NASA官网发布地表温度产品对比发现,QIN和SOB算法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75℃和1.70℃;因此,QIN和SOB算法在辽宁地区均适用,而SOB算法误差较小。

  • 标签: 劈窗算法 相关性 误差分析
  • 简介:根据MODIS数据特点,分高植被覆盖和低值被覆盖条件,研究了MODIS第1-7波段数据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之间关系,基于分析结果,选择与土壤水分含量相关度高MODIS数据波段,建立渭南市0-10cm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利用模型开展渭南市土壤墒情监测,只需在晴空条件下,使用一景白日过境MODIS卫星数据,即可完成土壤表层水分快速监测。

  • 标签: MODIS 土壤水分 反演研究 渭南
  • 简介:植被物候研究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重要内容,但国际上有关干旱半干旱区灌丛物候变化研究还很缺乏。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灌丛物候影响,利用2000~2011年MODISEVI时间序列影像,采用动态阈值法得到6种灌丛12a物候年际变化情况,结合样点附近气象站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灌丛物候与气候变化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内蒙古中西部草原灌丛返青期、枯黄期都呈现提前趋势,生长季长度缩短;(2)春季均温升高和前一年秋冬降水增加可以提前灌丛返青期,是影响返青期主要因素;(3)秋季降水减少和夏秋均温上升都利于枯黄期提前,夏季降水作用则因灌丛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4)夏秋均温上升缩短了生长季长度,夏秋降水量、春季均温则多与生长季长度呈正相关。

  • 标签: 灌丛 物候 气候变化 内蒙古中西部草原 EVI
  • 简介:2014年大气探测研究所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应用,围绕野外观测试验和理论研究重点方向,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观测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4年共发表期刊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4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授权1项;1人获得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称号。具体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大气探测 雷电 实用新型专利 观测试验 期刊论文 发明专利
  • 简介:1.1高时空分辨率数据融合模型研究研究对基于MODIS产品(高时间分辨率、低空间分辨率)和Landsat卫星数据(高空间分辨率、低时间分辨率)光谱相似性、像元空间尺度和时间差异数据融合模型STARFM进行如下改进:(1)将MODIS双向反射率数据校正为天顶方向,根据地表覆盖类型数据实现BRDF产品缺测值填图;(2)利用滑动窗技术,计算得到MODIS和Landsat数据最大相关系数,进而实现MODIS和Landsat数据几何精度校正;在此基础上构建集成数据融合模型框架(IntegratedSTARFM,ISTARFM),实现模型半自动运行。该模型框架可以实现两类数据在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向上融合,为高时频、精细化冬小麦区域干旱监测服务。(王培娟)

  • 标签: 农业气象 数据融合模型 高时间分辨率 高空间分辨率 MODIS 生态
  • 简介:科学、准确地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对政府和企业正确决策,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结合农业气象服务特点,采用剂量一反应分析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研究方法,提出了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式。该评估模式以典型单位气象服务贡献率实际测定值为参考值,运用专家评估法,由农业专家估测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贡献率,以此为基础分析评估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值。应用评估模式,对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进行实证分析评估。结果表明:种植业气象服务贡献率为6.90%,而后依次是牧业为4.20%、林业为3.93%、农林牧渔服务业为3.36%和渔业为2.90%。分析2007年以来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动态变化表明,气象服务效益值随农业产值增加而不断提高,从2007年128.27亿元攀升至2010年191.65亿元,年平均增速达14.32%。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平均贡献率保持在5.69%—5.88%,这一比率远高于全国,也说明了农业气象服务对河南省农业生产重要作用。

  • 标签: 气象服务 效益评估 农业
  • 简介:河流水环境容量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理论依据,也是河流水环境管理科学基础。采用综合标识指数法识别河流水质污染及主要污染指标,对寇河水系水生态功能分区进行水质评价,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基于对流域水生态系统区域差异研究而提出一种分区方法;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河流水质变化规律,并结合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寇河上游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水环境容量分别为852.22t·a^-1和47.96t·a^-1;寇河中游水生态较低功能区CODCr和NH4-N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10.33t·a^-1和23.09t·a^-1;南城子水生态较高功能区CODCr和NH4-N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5.23t·a^-1和1.58t·a^-1。

  • 标签: 水质评价 水环境容量 生态功能分区
  • 简介: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夜间灯光数据获取最新城市地表分布,并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2013年8月14~16日太原区域一次高温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城市下垫面扩张对大气边界层影响。结果表明: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模式中地表参数修正后,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太原主城区和高速公路沿线小规模建筑群扩张,有效改善了模式预报性能,显著提高对近地面气温、地表温度预报能力。城市下垫面的扩张,使城区夜间升温明显,热岛强度增强。与1992年城市状况相比,晴空天气条件下,2012年太原城区夜间气温上升5℃,热岛强度升高2~3℃。城市下垫面扩张,改变了地表能量分配关系,使得地表感热传输明显加强,潜热通量明显减弱,城市冠层作用下储热能力增强。边界层内部湍流交换、水汽输送等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地表水汽输送减弱,边界层水汽含量减少,2~4km高度水汽含量增加,湍流动能影响高度增高,湍流混合加剧;14:00,城区边界层高度抬高了800m,城市上空混合层加深,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城市化 城市热岛 夜间灯光 城市边界层
  • 简介:利用中国站点日降水资料对1981~2011年我国南方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PHREs)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区域内至少连续5d或5d以上有不小于10个格点[分辨率0.25°(纬度)×0.25°(经度)]出现大于等于50mm降水且相邻两日雨带重合率不小于20%标准,采用客观分析方法分别挑选出我国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PHREs。江淮区域非台风影响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持续8.29d,华南非台风影响PHREs34例,集中发生在6~7月,平均持续6.24d,这两类事件发生频次和强度均呈年代际增长。江淮区域受台风影响PHREs4例,集中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初。华南受台风系统影响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7~9月,此类事件发生频次和系统强度在2000年以后均明显上升。采用场相关客观分类方法对非台风影响PHREs进行较为细致分类,将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和C型(主雨带在长江沿江地区),将华南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E型(主雨带在云贵高原以东)和F型(主雨带位于云贵高原和广西),该分类将为下一步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持续性暴雨 客观方法 江淮 华南
  • 简介:基于中国气象局2008年调查数据,运用二分Logistic回归、最优尺度回归和判定树CRT模型分析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因素中年龄与文化程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包括是否支付与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因素只对支付多少有显著影响,对是否支付无显著影响;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关注程度、天气预报准确性、天气预报及时性和气象服务总体满意度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数额多少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个体因素与收入因素对公众气象服务支付意愿影响程度较高,而心理因素影响程度较小。

  • 标签: 支付意愿 LOGISTIC回归 最优尺度回归 判定树CRT方法
  • 简介:自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以来,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适应和风险管理文献都在增加.第五次评估报告取得了进展.主要包括:气候变化风险、脆弱性与所受影响在全球范围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城市中心均在增加.改善基本服务不足状况以及建设有恢复力基础设施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城市地区脆弱性和暴露度,特别是对于风险和脆弱性最高的人群来说.气候变化对农村地区主要影响将体现在对淡水供应、粮食安全和农业收入影响等方面.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更容易遭受多种非气候压力,包括农业投入不足、土地与自然资源政策问题和环境退化.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供给、鼓励生物燃料种植或发展中国家减少砍伐森林和森林退化而造成碳排放(REDD+)项目等在内气候政策,将对有些农村地区有重要间接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也有负面的影响(景观变化和稀有资源冲突增多).

  • 标签: 城市 农村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 简介:以2009年11月5~8日北京地区发生一次特殊天气形势下重污染天气过程为例,研究分析本次污染特点和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以及此天气过程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结构特点。激光雷达是探测大气边界层及气溶胶一个高效工具,利用ALS300激光雷达系统测量信号,应用Fernald方法反演大气消光系数,根据反演气溶胶消光系数最大突变,即最大递减率高度来确定大气边界层高度。利用其观测退偏比分析大气污染物特性。利用微波辐射计数据,确定大气温度和湿度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污染天气下,大气具有很强逆温结构,逆温最大可达近1K(100m)^-1,500m以上大气相对湿度很低,在这种天气特征下大气边界层高度在400m左右,非常稳定。污染结束降雪开始前,大气逆温结构消失,大气湿度大幅度增加,接近饱和。根据lidar(lightdetectionandranging)退偏比分析,本次污染天气是一次典型烟尘类颗粒物污染,污染具有区域性特点。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颗粒物)与AOT(AerosolOpticalThickness)之间有明显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2。该lidar系统能够反演出秋季降雪前本次污染天气背景下北京城区上空大气污染特性和大气边界层高度。

  • 标签: 激光雷达 污染天气 逆温 大气边界层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