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年代际气候变化作为年际和月季气候变化重要背景,往往影响着年际和月季时间尺度气候及特征。随着科学发展进步和社会需求提高,年代际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重要问题。作为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重要内容之一,年代际气候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在国内外都在蓬勃开展,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除简要介绍了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将着重就年代际气候变化可能机制作一个系统综合性讨论,内容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海温变化模态影响、气候系统相互关系年代际变化影响、大气行星尺度系统年代际变化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影响等。大家知道,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十分重要,但也可以看到年代际气候变化动力学机制却十分复杂,不少问题还没有搞十分清楚,需要加大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相信,深入研究结果必将对年代际气候变化预测提供可靠科学依据,进而推动年代际气候变化业务预测及其能力提高。

  • 标签: 年代际气候变化 可能机制 主要海温模态 气候系统相互关系 太阳活动及火山爆发
  • 简介: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趋势。以上4种动物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青岛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降水对气候变暖响应较小。日照时数减少对4种动物物候期影响最大,有利于4种动物绝鸣期提前和间隔期缩短以及家燕始鸣期推迟;蟋蟀和青蛙物候期对气温有明显响应,蚱蝉和家燕对气温变化不敏感;风速减小有利于蚱蝉、家燕绝鸣期提前和间隔期缩短,但却导致青蛙绝鸣期推迟和间隔期延长。多种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决定了动物物候期变化。除气候条件对动物物候期变化影响之外,动物之间食物链制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物候变化有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始鸣期 绝鸣期 间隔期
  • 简介:研究地球工程对海洋酸化影响对于评估地球工程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影响有重要意义。文中使用中等复杂程度地球系统模式,模拟了典型CO2高排放情景RCP8.5下,实施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对海洋表面的pH和文石(碳酸钙一种亚稳形态)饱和度影响,并定量分析了各环境因子对海洋酸化影响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在RCP8.5情景下,到2100年,相对于工业革命前水平,全球海洋表面平均pH下降了0.43,文石饱和度下降了1.77。相对于RCP8.5情景,2100年地球工程情景下全球海洋表面平均pH增加了0.003,而文石饱和度降低了0.16。地球工程通过改变溶解无机碳、碱度、温度等环境因子影响海洋酸化。相对于RCP8.5情景,实施地球工程引起溶解无机碳浓度增加使pH和文石饱和度均减小,碱度增加使pH和文石饱和度均增大,温度降低使pH增大而使文石饱和度减小。总体而言,太阳辐射管理地球工程可以降低全球温度,但无法减缓海洋酸化。

  • 标签: 地球工程 太阳辐射管理 海洋酸化 气候变化 地球系统模拟
  • 简介:城市通风廊道能增加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为了定量评估城市通风廊道气象效应,本文采用区域边界层化学模式(RBLM-Chem),利用杭州市高分辨率地表类型、城市建筑等资料,开展了杭州市通风廊道影响模拟研究,模式水平分辨率为250m。本文针对冬季和夏季两个典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夏季个例时间为2013年8月12日,盛行南风,风向顺着通风廊道;冬季个例时间为2014年1月28日,盛行东风,风向垂直于通风廊道。主要结论如下:城市绿色通风廊道有增加风速、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作用,与没有通风廊道情况相比,夏季风顺着廊道方向时,廊道区域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4m/s,廊道区域内60m高度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m/s。而冬季风垂直于廊道时,廊道区域风速增加较小,仅有0.5m/s左右。通风廊道夏季降温幅度平均可达2.7℃,冬季降温幅度较小,仅有0.6℃左右。通风廊道对气象场影响随风向向下游延伸,夏季在通风廊道下游250m处,风速增加、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5m/s、2.9℃、3.1%,即使在通风廊道下游1500m处,最大降温仍有1.2℃。

  • 标签: 杭州 城市气候 城市通风廊道 RBLM-Chem模式
  • 简介:1概况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卫星资料同化及WRF云-辐射耦合模式太阳能模拟和预报改进方法研究"工作需要,应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中尺度微尺度气象研究实验室(MMM)刘志权博士邀请,2018年5月15日至10月31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程兴宏赴NCAR进行了短期合作研究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气 美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耦合模式 资料同化
  • 简介:2018年8月20日至11月12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宇星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进行了短期交流访问。本次访问主要目的是与NCAR学者合作,进行中国地区对流可分辨尺度气候模拟,并参加对流可分辨尺度气候模拟研讨会。通过访问,笔者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对流可分辨尺度气候模拟国际前沿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与访问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完成了一整套中国地区10年暖季气候模拟,且开展了针对中国地区气溶胶影响研究

  • 标签: 大气 美国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国家重点实验室 气候模拟 分辨尺度
  • 简介:以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SIMIP2b协议中提供GFDL-ESM2M、HadGEM2-ES、IPSL-CM5A-LR、MIROC5这4种全球气候模式,通过4种模式输出数据耦合VIC模型,分析4种模式在历史时期(1961-2005年)对洪峰洪量极值(年最大洪峰流量、3d最大洪量)、极端洪水模拟能力,比较RCR2.6和RCP6.0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2021-2050年)年均径流量较基准期(1971-2000年)变化情况,并结合P-III型分布曲线预估了澜沧江流域在两种情景下未来时期极端洪水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VIC模型在该流域能够较好地模拟极端洪水;HadGEM2-ES和MIROC5两种气候模式输出数据在澜沧江流域有较好径流模拟适用性;在RCP2.6情景下,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会有略微增加,而在RCP6.0情景下,未来时期年均径流量有较大可能增加;澜沧江流域未来时期极端洪水较基准期,在RCP2.6情景下无明显变化,而在RCP6.0情景下,洪峰、洪量增加可能性较大,极端洪水频率和强度也较大可能增加。

  • 标签: 气候模式 VIC模型 极端洪水 澜沧江流域
  • 简介:利用1986—2015年辽宁省60个气象站逐日降雨量观测资料和1986—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NCEP/NCAR)逐月全球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及其分区分布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划分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共4个区,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多1个Ⅴ区,且相同分区对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趋势具有一定指示作用,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比例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关系密切,辽宁省水汽输送特征和地形地势是形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分布差异内在成因。

  • 标签: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
  • 简介:应世界气象组织(WMO)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端义宏和梁旭东研究员参加了由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热带气象工作组于2018年9月10-13日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第11次热带气象工作组会议及热带气旋全预警系统概念(TotalWarningSystemConcept)科学讨论会。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世界气象组织 热带气象 热带气旋 工作组 讨论会
  • 简介:为提高本刊编辑部稿件采编工作效率,经过认真筹备,特决定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开通本刊网站并启用网络采编系统。本刊网站地址:http://qhqx.cbpt.cnki.net。自该日起,本刊不再接受纸质稿件投稿和基于Email电子版稿件投稿。作者投稿前,请先登陆本刊网站进行用户注册.

  • 标签: 网络采编系统 编辑部
  • 简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构建出一个GDP综合预测模型,并且考虑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精神与国家关于技术、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调整模型参数,计算了2016-2050年中国分省GDP总量与人均GDP,进一步通过计算省区间人均GDP基尼系数来分析省区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省区协调发展时,各省区在2016-2050年间GDP总量与人均GDP差距逐渐缩小,省区间人均GDP基尼系数将从2015年0.219下降到2030年0.176和2050年0.137,未来区域间发展不均衡态势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可以得到缓解。

  • 标签: GDP 省区协调发展 基尼系数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ARIMA模型
  • 简介:近期关于2050年减排战略(MCS)讨论越来越多,中国政府也开始着手准备相关战略编写。我国2050年碳减排目标的战略制定至关重要,它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大气雾霾治理、生态环境等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设计良好长期碳减排战略将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目标的实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全球进程。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 碳减排 国家战略 生态环境 国家目标
  • 简介:通过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共和县气温、降水量、日照时长、风速、气压等气候要素收集分析,判断共和气象条件是否符合紫花苜蓿生长对气候条件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共和县气温条件符合紫花苜蓿生长对气温要求。降水量未达到紫花苜蓿生长要求。共和县日照条件有明显优势,远远超过紫花苜蓿所需日照时长。风速、气压在适宜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合理范围之内。综上所述可以在共和县开展紫花苜蓿引种试验,同时需要后期进一步实地观测分析。

  • 标签: 共和县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风速 气压
  • 简介:现有研究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会在2025年导致其国内排放增加约1.2GtCO2-eq,然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影响不仅限于此,还包括资金效应、政治效应,以及惯性效应等对全球排放间接和长期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体现不同效应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可能造成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自身效应、资金效应、对伞形国家政治效应和对发展中国家政治效应,将分别导致全球2030年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扣除碳汇吸收量后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2.0、1.0、1.0和1.9GtCO2-eq,并导致全球2015-2100年累计排放量分别上升246.9、145.3、102.0和270.2GtCO2-eq。为防止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应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制度建设与发展,与各国紧密合作全面平衡地推进《巴黎协定》落实和实施。

  • 标签: 美国 《巴黎协定》 温室气体排放 政治效应 资金效应 惯性效应
  • 简介:基于2001-2015年黑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数据,对地区GDP与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检验呈现倒U型,预期2019年达到理论拐点;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得到4个减排路径年平均减排效果顺序依次为单位GDP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经济结构调整、人均GDP增长、贸易结构变化;减排路径对应脉冲响应函数动态冲击效果分别为波动性增排、收敛性减排、发散性减排、转变排放作用;推动黑龙江省温室气体减排路径顺序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优化经济结构、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贸易结构。

  • 标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减排路径 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 脉冲响应函数
  • 简介:利用东北地区162个气象观测站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对CCSM4模式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预估了2021—2050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情景。结果表明:CCSM4模式长期历史气候模拟实验模拟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值能较好地再现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空间分布形态,但气温模拟值比观测偏低,91.4%站点误差在1.5℃以内;降水中心比观测略偏北,全区平均偏多35.18mm。2021—2050年东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呈增温趋势,高纬度地区增温幅度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与基准年相比,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高6.00℃、5.86℃和6.42℃。年降水量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形态,降水大值中心出现在东南部吉林与辽宁交界处,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全区分别偏多15.2%、3.1%和2.0%。

  • 标签: CCSM4 气温 降水 评估 预估
  • 简介:以西南地区1996~2000年93个气象台站观测月均降雨量为基础,对各月降雨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变异特征等空间分析后,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和以不同变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球面模型、高斯模型)为基础普通克里金(O-Kriging)两种方法进行空间插值,通过交叉验证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月均降雨量存在明显空间集聚现象,并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异特征,可对该研究区域降雨量进行空间插值研究。(2)在O-Kriging插值时,变异函数选用指数模型效果最好,球面模型次之,高斯模型最差。(3)两种方法对月均降雨量及其极大值和极小值插值时,O-Kriging插值误差均小于IDW,插值误差整体上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剔除各月降雨量极大值较为集中两个站点后进行插值,插值结果误差均明显降低。(4)对研究区域整体来说,O-Kriging插值效果优于IDW,但就单个站点来看,结果并非如此。在降雨量空间插值中,由于研究区域和时间尺度不同,并不存在绝对最优方法,应根据实际应用效果选择最适方法。

  • 标签: 降雨量 空间插值 空间自相关 交叉验证
  • 简介:为探究玉米播种期水分胁迫及补水对玉米出苗率影响,利用盆栽方式在玉米播种—出苗期开展水分胁迫及复水控制对比试验,分析播种日土壤相对湿度、播种后补水时间和补水量对辽西地区玉米出苗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出苗率随播种日土壤相对湿度降低,干旱持续时间增加和补水量减少而减小。播种后无补水,当播种日土壤相对湿度w播种为60%—70%时,出苗率达100%;w播种为50%—55%时,出苗率达66.7—77.8%;w播种为30%—45%时,出苗率为0。w播种为35%—45%时,持续5—20d干旱,补水20mm,出苗率为66.7%—100%,较补水10mm出苗率为0%—77.8%。w播种为35%—45%时,需在10—20d内补水,所需补水量随补水时土壤相对湿度减小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春旱频发地区确定玉米播种后最迟补水时间和补水量下限提供有效技术参考。

  • 标签: 春玉米 水分胁迫 土壤相对湿度 出苗率
  • 简介:利用贵南县气象站观测2018年3—4月逐日气象资料,用气候倾向率分析蒸发量逐日变化及其相关气象因子关系,利用SPSS软件建立动态函数模型,预测2018年3、4月蒸发量记录准确性。对异常偏大蒸发量做综合比较分析,找出原因,判断数据准确性和可用率。

  • 标签: 贵南地区 蒸发量 异常 数据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