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2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既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问题,也不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问题,而是把"思维和存在关系"作为"问题"而予以批判地"反思"。哲学"反思",并非一般意义"对思想思想",而是揭示隐匿于思想之中并强制性地规范人思想活动"不自觉和无条件前提",这就是"思想前提批判"。哲学基本问题思想前提批判是相互规定:反思"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构成"思想前提批判";"思想前提批判"就是反思"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 标签: 哲学 反思 前提批判
  • 简介:目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是自主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论证都是基于行动自主,这并不能解决人工智能承担责任问题.人工智能自主性问题实质上是决定论世界里讨论能动者能否自主问题.在理性回应论支持下,人工智能有可能是完全自主,并且能够承担义务责任.人工智能所承担义务责任是一种联合义务责任,根据与人类关联形式,分为多种责任承担形式.人工智能使用者需要注意忽视责任,而非人工智能使用者要承担不使用人工智能责任.

  • 标签: 人工智能 自主性 决定论 责任
  • 简介:写出以下评论和拙见之前,得先提及先刚君关于学术创新和批评一个重要“表态”:真正“创新”毋宁在于潜心领会哲学家丰富而深刻思想,把哲学家认识消化为自己认识……当“柏拉图”认识成为“我”认识,它就已经是一个“新”东西……如果有人随意批评柏拉图这里不对那里有错。

  • 标签: 柏拉图哲学 对话录 宾根 哲学王 先著 德若
  • 简介: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一章中列出了三条道德理性知识原理:(1)你行动准则要出于义务而不仅仅符合义务;(2)出于义务行动道德价值只在于它准则普遍性形式,而不在于任何质料;(3)义务就是由敬重法则而来行动必然性。这三条原理正是要从普通道德理性知识中过渡到哲学道德理性知识,从而为向下一章即道德形而上学提升打下一个基础。这三条原理其实已经暗示着道德形而上学至上原理即定言命令内在结构了,这就是义务概念中所包含主观准则、客观法则和由敬重而实现出来主客统一必然性三个环节,它们后来扩展为定言命令三个变形公式。当然,这三个环节真正意义单凭形式逻辑分析和停留于词句表层上是看不出来,只有深入到康德思想深处才有可能真切地把握到。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义务 准则 敬重 定言命令
  • 简介:美国哲学家德雷福斯对人工智能批判是现象学和技术哲学中经典案例。他所动用现象学资源包括胡塞尔意向性和"生活世界"、海德格尔"在世"、梅洛—庞蒂知觉和身体理论。从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视角来看,德雷福斯"海德格尔式认知主义"是典型对现象学"美国式挪用",而他将哲学化约为科学造成了哲学科学"短路",从而错失了现象学(或哲学)超越论维度。

  • 标签: 德雷福斯 齐泽克 人工智能 现象学
  • 简介: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一章中列出了三条道德理性知识原理:(1)你行动准则要出于义务而不仅仅符合义务;(2)出于义务行动道德价值只在于它准则普遍性形式.而不在于任何质料;(3)义务就是由教重法则而来行动必然性。这三务原理正是要从普通道德理性知识中过渡到哲学道德理性知识.从而为向下一章即道德形而上学提升打下一个基础。这三条原理其实已经暗示着道德形而上学至上原理即定言命令内在结构了.这就是义务概念中所包含主观准则、客观法则和由敬重而实现出来主客统一必然性三个环节,它们后来扩展为定言命令三个变形公式。当然.这三个环节真正意义单凭形式逻辑分析和停留于词句表层上是看不出来,只有深入到康德思想深处才有可能真切地把握到。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义务 准则 敬重 定言命令
  • 简介:计算论者以人工智能系统模拟科学发现作为反对强纲领经验实例.引起了一场围绕科学发现是否完全由社会因素因果决定激烈争论。这场争论是众多对SSK批评之一,但它发生视角不同以往,它关注科学发现这个主题。争论中出现社会学主义科学发现观和心智主义科学发现观分歧关键在于是否能把内部社会情境和外部社会情境区分开来。AI系统重新发现证明了区分两种社会因素而不是模糊两种社会情境合理性,示例了哲学史上某些长期有争议问题一些结果以及社会学限度。

  • 标签: 科学发现 强纲领 人工智能
  • 简介:朗基诺“批判情境经验主义”(CCE)是介于科学社会研究(SSS)科学哲学研究第三条道路。首先,理性—社会二分法对SSS是不公平,它来自科学哲学。该二分法以及规范认识论观念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康德对事实问题权利问题区分。规范认识论研究对象是科学理念,而SSS对象则是科学实践。情境经验主义SSS具有高度相似性,而朗吉诺试图通过“批判”来规避后者相对主义。但是,SSS并非知识相对主义,它将科学理解为“某处之见”,规范性是不必要

  • 标签: 批判的情境经验主义 朗吉诺 科学的社会研究 规范性
  • 简介:"培养"一词意涵丰富,原指农作物培植,但被孟子和阿奎那用于描述德性修养复杂过程。他们都认为,人德性之端或种子受之于天或上帝,是人性一部分,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发展它们。只有培养德性,才能实现人性,并最终实现人天命或终极目的。对二人来说,乐于为善行德,才是德性真谛。尽管二人人性、德性以及德性培养等问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彼此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之为人需要培养德性之端,而在德性培养中心志情感、人伦关系和成长环境等尤为重要。阿奎那则区分了自然之德神学之德,发展了潜能与实现等概念,强调培养德性就是培养习惯,突出理性地位,从而较好地应对德性培养中成功失败问题。

  • 标签: 德性 孟子 阿奎那 人性
  • 简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阿尔法狗围棋(AlphaGo)以4:1比分击败前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之后,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比较乐观,当然对人工智能风险性也产生巨大担忧。那么,人工智能将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未来?人工智能风险性是否存在?风险性生成机制是什么?相互之间关联度如何?人工智能风险防范边界在哪里?这些问题亟待不同视角探讨,哲学在其中有其特有使命。

  • 标签: 人工智能 技术风险 人机边界
  • 简介:2012年3月,谢文郁教授出版了《道路真理——解读〈约翰福音〉思想史密码》①(下文称为"谢著")一书。该书深入地剖析了"真理"问题在希腊思想中困境,并指出是《约翰福音》带领人们彻底走出了"真理"困境。

  • 标签: 《约翰福音》 真理 道路 柏拉图 宗教 哲学
  • 简介:把观念史视为哲学史研究变体扩张,应该注意在经典世界现实生活世界之间寻得其根据。其要点是观念史研究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现成经典世界之中,而应该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变迁中获得动力。注意到能够发挥原始作用现实生活世界既有的经典世界互动,不但能够更真切地理解观念变迁,而且由于把视野扩展到哲学相关更广阔领域,实际上也可能改绘经典世界地图。

  • 标签: 观念史 经典世界 现实生活世界
  • 简介:以中国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为例,追溯了科学实践哲学中国缘起、沉寂现状.展示了科学实践哲学在当今蓬勃发展以及各种研究境况;提出了中国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不足问题。同时指出,如能够对这些不足做出积极回应,中国科学实践哲学研究会有很好前景。

  • 标签: 科学实践哲学 各种研究进路 现状 不足 未来发展
  • 简介:作为现代工商文明基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比,人文科学影响力日趋下降。面对正在迫近的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科学需要确认两个前提:其一是技术统治的确立,其二是全球一体化现实。只有确认了这两点,人文科学才可能重新审视自己处境,并且积极界定自己未来使命。

  • 标签: 人文科学 人工智能 技术统治 全球一体化
  • 简介: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医学研究领域获得越来越多应用和关注.人体作为复杂生理和演化系统,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多层次性、动态性、突现等特征.从复杂性哲学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医学方法论和认识论上优势和问题.人工智能医学可以利用海量数据,搜集复杂特征信息,发掘并识别多种变量之间相关性,通过机器学习捕获数据中复杂非线性关系,克服还原主义局限,消除不确定性,提高预测准确性.疾病过程所体现出动态复杂性和过程敏感性,复杂系统不确定性和突现特征,使得人工智能医学对疾病和治疗状态预测和长时段预测难以实现.人工智能利用相关性所做预测,虽然准确,但因为因果解释缺失和路径依赖,不能直接用于临床上医学照料,需要医生具身临床经验和知识辅助判断.治疗临床情境重要性数据化上困难,也给当前人工智能医学实现从精准预测到有效治疗带来了挑战.

  • 标签: 复杂系统 人工智能医学 生物医学 大数据 机器学习
  • 简介:2018年4月27日,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天津社会科学院承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思想解放社会发展:新时代哲学使命担当”全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十九届全国社科系统哲学大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张英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俊莲代表地方社科院学者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天津社会科学院院长史瑞杰主持.

  • 标签: 地方社科院 系统哲学 社会发展 思想解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简介:德雷福斯哲学贡献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他对海德格尔哲学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进行了创造性解读,并形成了一种德雷福斯式现象学哲学。其次,他成功地沟通了现象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看似不相干领域,并同时推进了这些领域研究。他对现象学解读并不是没有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他对胡塞尔意识现象学低估上。但就其研究跨度和影响而言,德雷福斯堪称是当代哲学技术交叉研究楷模,指明了未来哲学具体科学技术研究进行交互方向。

  • 标签: 德雷福斯 现象学 人工智能
  • 简介:引言:"名"—"家"禅江苏人民出版社为"社科名家"出版文集,要求附一学术自传。"传"者诠释也,地道"自传"无疑不是自彰自见,而是一次读懂自己机会,"学术自传"真义是在学术反思中读懂自己,倾听自己学术生命旋律。不知何时,我开始萌生并固守一种信念:学术与人生是同一,学术乃是"人"一种在场方式,是"人"之"生"呈现和"人"之"命"轨迹,是"生"之"学""命"之"术",

  • 标签: 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 学术生命 江苏人民出版社 樊浩 学术反思
  • 简介:围棋的人机大战,在国内外都激起了热烈反响。社会人文学界人士认真辨析:机器真能超越人类吗?工程科技界人士则在思考:应当选择哪些技术项目实现人工智能赶超?这些都是至为可敬思虑!然而,“机器超人说”并无明确科学依据;基础理论突破是赶超和创新根本之道。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方法论既是理论研究源头,又是理论研究龙头。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当务之急应是变革和创新人工智能研究科学方法论,抓住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龙头,源头上实现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突破、超越引领。

  • 标签: 机械还原方法论 信息生态方法论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
  • 简介:《尼各马克伦理学》关于快乐之论述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对柏拉图《斐利布》中关于"混合快乐""纯粹快乐"这一划分继承;二是运用"质形论"之灵魂论界定以及"潜能—实现"之物理学学说,对于《斐利布》之魂身关系所进行修正与重释。而这两个前提共同说明了一点:要理解快乐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中位置,我们不能绕开《斐利布》之影响。正是通过对于《斐利布》继承阐发,亚里士多德得以《尼各马克伦理学》中展开对于斯彪西波欧多克索斯两种极端观点批判,并且阐明从混合快乐向纯粹快乐,以及从自然品质向伦理品质两层过渡,并最终指明快乐伴随并完善着实现活动。对于快乐灵魂"理智部分"之实现活动之关联进一步考察,则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判明《尼各马克伦理学》《斐利布》同属一个阵营——唯有理智快乐之混合才造就属人之善好生活。

  • 标签: 快乐 德性 理智 善好生活 《尼各马克伦理学》 《斐利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