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严肃的、批评性的知识活动中,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开始",也不存在没有间断的连续性。观念的历史如此珍爱无穷无尽的传统的展现;阿尔都塞学派则偏爱把思想打断成为"错误的"部分和"正确的"部分的"认识论断裂"这种绝对主义;它们两者都不

  • 标签: 文化研究 结构主义 意识形态 威廉斯 文化主义 阿尔都塞
  • 简介:利益与权力是考察政治生活的两个重要维度。依据政治生活中所呈现出的不同主题,根据利益与权力的不同组合,人类政治生活依次呈现出强权政治、解放政治、生活政治三种范式。强权政治争夺权力是为了保持权力,表现为对权力的赤裸裸的争夺;解放政治掌握权力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基本自由权利,争取基本平等自由的生活机会与条件;而生活政治中,权力更多遮蔽了那种暴虐性质,权力同样也是为了权利,但这种权利更多地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一个稳定的现代宪政体制下,这种权利更多地指向实质性的权利。

  • 标签: 政治范式 强权政治 解放政治 生活政治
  • 简介:王杰教授主编的《美学》教材是一部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美学教材,是体现了中国学者本土美学建构诉求的大胆尝试。它从人的属性即人类学视野出发,在动态的视野中审视审美经验与艺术经验,突破了康德以非功利和静观为核心的美学信条。这部教材既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和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又紧密结合中国与东方美学的问题语境,有自觉的本土意识。

  • 标签: 《美学》教材 编写范式 突破
  • 简介: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概念框架,而且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同时也为马克思哲学变革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本文以对库恩范式理论的考察和理解为前提和基础,选取和借鉴范式理解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从范式生成维度来看,它是通过多环节变革而展开的新哲学范式的历史生成过程;从范式构成维度来说,它是以多领域变革为基础的马克思哲学范式的理论建构过程;就范式变革的内涵和意义而言,它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传统的开创和形成过程。

  • 标签: 马克思哲学变革 库恩范式理论 范式理解维度 实践哲学范式
  • 简介:不断出现的文学理论之所以不能圆满地解释文学写作与文学批评的实践,而且彼此相互不容甚至冲突,其原因在于文学理论各自的视角不够全面、深刻,这尤其表现在后现代主义的文论范式上。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是一种超越具体文论之上的哲学,是一种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整体性视角;同时它也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分层次的分析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整体视角之下的层析方法。这种方法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对诸多文论范式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探析,进而对文学史上各种理论范式进行整体性理解,特别是从高层次上理解我国当前文论热衷于追随西方理论、失去自我主体性的现实困境,从而寻找到实现当代中国文论创新和突破的方法与路径。

  • 标签: 唯物史观 文论范式 文学批评 层次分析
  • 简介:进化论生存竞争观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作为近代传入中国的两个思想舶来品,它们自传入之初就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青睐。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李达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并将其作为思想武器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研究作为个案的李达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对于窥探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整体的思想激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深入思考中国现代性问题具有一定启发性。

  • 标签: 现代性问题 中国革命实践 从范 竞争观 马克思学说 中国现代性
  • 简介:观照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马克思主义主要形成了哲学思维范式、理论实践互动转化范式、学术研究范式、学科建设范式、理论发展范式范式运行形态。蕴含多维运行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范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理论整体、实践整体和方法论体系,形成了形式差异、职能不同、意义互补、指向同一的历史逻辑关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多维范式运行形态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模式和实践逻辑,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针对各国革命问题的科学张力。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 科学范式 运行形态
  • 简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是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遵循“逻辑起点一逻辑中介一逻辑终点”这样的理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范式的理论、方法和价值这三个维度来分析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这三个维度的内在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范式结构,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性和科学性提供了理论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范式 有机统一
  • 简介: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政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西方政治学的主流学派历史制度主义就暗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很多要素。本文从方法论属性、结构性关系、历史观、个人作用、制度变迁动力以及方式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研究范式上具有可比性并具有命题的可转换性。本研究既阐释了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渊源,也明确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社会科学中的生命力。

  • 标签: 研究范式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 简介:加强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党面临的重大课题,而成效测评是提升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政党危机的警示性以及测评的价值性凸现了加强党组织执政能力测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测评面临的困境,决定了时下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测评体系的建构必须统筹兼顾、对症下药,方能督促农村党组织真正提高执政能力。

  • 标签: 农村党组 织执政能力 测评
  • 简介: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现象,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话题。从毛泽东的"中国化",到邓小平的"中国特色",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方向,也是我们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基本范式。今天,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范式,是推动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中国特色 时代性 民族性 实践性 创新
  • 简介:现代审美范式经历了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型,又面临着新的美学挑战。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后现代主义语境的转换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美学已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向政治、经济、文化、消费领域、日常生活领域扩张。审美动因与经济动因的重合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前景,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显得极为迫切。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提出了新的解答模式:悲剧性现代性与进步论现代性。他认为,尽管现代社会中很多艺术形态面临着被政治同化的危险,悲剧作为苦难和痛苦的表述,与整个社会的统一幻象保持着一种游离并与社会总体性分裂的力量,拒绝同质化和同构化。考察伊格尔顿对悲剧性现代性与进步论现代性两种现代性的重要命题,对于当前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伊格尔顿关于对悲剧性现代性与进步论现代性两种现代性的思考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集体性智慧的概括总结;其次,伊格尔顿对悲剧性现代性与进步论现代性两种现代性的提出,可以为我们审视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及艺术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 标签: 悲剧 悲剧性现代性 现代审美范式 转型
  • 简介:经典马克思主义提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工具性国家和自主性国家两种国家观,新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当代资本主义、“第三世界”和传统社会主义的(相对)自主性国家及其国家自主性;后马克思主义时代,“回归国家学派”批判性地提出了国家潜在自主性的概念,并与比较政治经济学派等一起进一步论述了不同时空中的国家自主性。国家自主性理论兼具描述性和分析性,是一个观察与理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范式”。

  • 标签: 国家自主性 民族国家 发展型国家 国家建构范式
  • 简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囿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长期停留于经典原著阐释与理解史,因此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研究范式是我国学术界应加以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一种现代哲学范式,文化哲学主张以生活世界即文化世界为基地,且承认意义是由使用语言的社会实践所生成的,同时,它对于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现代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自身发展进程中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运动、思想运动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因而成为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

  • 标签: 文化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研究范式
  • 简介:斯大林是20世纪上半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西方学者对斯大林思想的研究在苏联解体之前经历了“极权主义”和“重评主义”两种研究范式。苏联解体之后,苏联档案的开放使西方学者在冷战结束背景下研究斯大林思想的范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斯大林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体制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新的历史务件下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基本方法,充分利用苏联解密档案资料,加强对斯大林思想的研究。

  • 标签: 斯大林思想 极权主义 重评主义 苏联档案
  • 简介:作为英国CCCS的第二任主任,斯图亚特·霍尔不仅对早期文化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且开辟出新的领域,领导CCCS走向了一个高峰时期。从文化研究的发展来看,CCCS与霍尔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一系列"转向",从早期的文化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葛兰西转向",继而是在拉克劳和墨菲影响之下的"话语转向"与"接合"理论,是一种由多种理论构成的,以某些问题为联结点,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于实践,看似无中心、实则有线索和脉络的理论集合。

  • 标签: 文化 文化主义 结构主义 “葛兰西转向” “话语转向” 接合
  • 简介: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丰富的青少年德育观。毛泽东青少年德育观,回答和解决了青少年德育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提出了青少年德育的基本内容、根本原则和方法,是对我国青少年德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德育理论,对大众传媒时代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青少年德育 大众传媒
  • 简介: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所强调的“改变世界”,并非一种基于善良意志的非理性冲动,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革命的创造性活动.但由于第二国际一些理论家的哲学诠释,这种革命活动被本体化为一种具有不可置疑的先验原则和实践范式.列宁晚年的新经济政策及其社会主义观的演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这种先验原则和实践范式提出了质疑,并对其进行了变革.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将列宁的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观将在进一步的自我更新中回归生活的固有逻辑,在历史实践中不断提升和扩展自身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质能力,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理性原则所指示给我们的未来方向.

  • 标签: 列宁 社会主义观 实践范式 思想转折
  • 简介:在马克思的哲学语境中,“对象化(Vergegenstandlichung)”概念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费尔巴哈而非黑格尔第一个大量使用“对象化”概念,而且费尔巴哈是为了阐释黑格尔的哲学而提出“对象化”概念的,他关于人的“对象化”的分析实现了对黑格尔自我意识哲学的一种再诠释,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刚刚踏上哲学之路的马克思。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伊壁鸠鲁研究片段》以及后来的博士论文中,创造性地使用“对象化”概念,赋予其自我意识哲学的内涵。“自我意识的对象化”不仅意味着意识以对象方式呈现其自身,并且意味着意识以对象方式把握其自身,这是意识的真正的自我实现。这种分析也反映出青年马克思对个体自由的现实诉求。这样,“自我意识的对象化”也就构成了马克思柏林期间哲学思考的核心范式

  • 标签: 马克思 对象化 费尔巴哈 自我意识 博士论文
  • 简介:文章通过横店集团的企业制度创新分析了“劳动风险”以及“劳动风险回报”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导致现代经济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产权主体缺位”而是“风险主体缺位”,从而论述了剩余分享权中的若干问题。

  • 标签: 企业制度创新 横店集团 风险 劳动 现代企业 产权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