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的弱小之姿登上历史舞台,却能力克强敌,胜敌而益强,其在军事领域的建树令人侧目。在实力建设上,他提出了"自居于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实力建设之道,重视积蓄、保存实力,最终统一女真、建立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后金政权;在战略上,遵循了恩威并施、由弱及强、由远及近的方针,逐一消灭各对手;在战术上,崇智尚谋,善于集中兵力、重视间谍,不打无准备之仗,几乎每战必胜。但其经略辽东的错误政策及围攻宁远的不当战术,最终使百战百胜的一代战神铩羽而归。

  • 标签: 努尔哈赤 军事谋略 尼堪外兰 萨尔浒之战 宁远之战
  • 简介:徐光启生活于社会历史转变较大的时代,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的形势下,满怀爱国热忱,在军事上力图用西方传入的技术装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部队,改变明廷面临的危局。徐光启提出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是建设一支精锐部队的根本途径。还具体提出了如何实现坚甲利器和实选实练的办法。为了挽救明王朝衰弱的形势,徐光启对边海防既提出了总体战略,也提出了局部战略,既提出了战略问题,也提出了战术问题。

  • 标签: 徐光启 军事思想 坚甲利器 实选实练 边海防
  • 简介:<正>管仲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卓有建树,而且在军事上运用权谋也最为成功,“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史记·管晏列传》)他之所以能够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在军事上审时度势,率先重视权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史记·管晏列传》

  • 标签: 管仲 齐桓公 诸侯 权谋 军事谋略 汉书·艺文志
  • 简介:军事软实力”概念是上个世纪末才刚刚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但在中国先秦时代,辉煌的华夏文明已为该思想的萌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得道多助”的义战德胜思想,“尚智重谋”的诡道用兵思想,“以治为胜”的治军练兵思想等皆堪称中华智慧之树结出的丰硕果实,对后世中国用兵智慧的发展、兵学理论的充实和积淀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 标签: 软实力思想 军事 中国古代
  • 简介:<正>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向来以文名,不以武称。这并不等于孔子没有涉及军事。我认为孔子有军事思想,本文拟就孔子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来源及其价值作初步研究,若有不妥之处,祈望纠正。《论语·卫灵公》载:“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左传》哀公十一年也有类似的记载:“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日:‘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 标签: 孔子 军事思想 左传 军事观 论语 鲁国
  • 简介:军事透明伴随着军事的产生而产生。对军事透明问题的考察,也必须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在古代社会,国际社会发育尚不成熟,国家体系尚未形成,军事透明的运用,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此时的军事透明,主要出现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之中,尤其是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对外关系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军事交往中,关于军事透明的专门的记述不多,对其研究也只能主要采取定性的,而非具体的定量的分析。

  • 标签: 中国军事透明 历史起源 发展
  • 简介:试论吕尚军事思想对孙武的影响李金海孙武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形成,深受齐国创始人、大军事谋略家吕尚影响。综观吕尚的军事政治生涯和兵学要著《六韬》(《六韬》一书《隋书·经籍志》载为周吕望著。据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古墓中出土的《六韬》残简证明...

  • 标签: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孙武 吕尚 《计篇》 《六韬》
  • 简介:中国先秦战争连绵不断,因而产生了众多的兵学家和兵学理论,为中国乃至世界兵学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管仲作为先秦齐国的贤相,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军事家,其倡导并实践的寓军于政、平战一体的军事思想是齐国强大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管仲 寓军于政 平战一体 军事思想
  • 简介:7月18—20日在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举行,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军事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筹)与河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来自近30家军队与地方高校和社会团体的7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研讨会主题为“军事技术的理论、历史与文化”。专题报告有:东北大学陈凡教授的“技术哲学研究的国际化与中国化”,北京大学吴国盛教授的“技术哲学作为哲学”,山西大学乔瑞金教授的“为什么说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具有永恒性意义”,国防科技大学刘戟锋教授的“技术与战争及其未来发展”,装备学院郭世贞教授的“军事技术创新实践中要大力倡导实验哲学精神”,国防大学胡思远教授的“海洋强国五大对策”。

  • 标签: 技术哲学思想 军事技术 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军械工程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
  • 简介:<正>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大学兵制史研究所、江西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联合发起召开的“六朝军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5日

  • 标签: 历史研究 社会科学院 六朝史 军事制度 江西省 学术讨论会
  • 简介:4月6—7日在日本神户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连理工大学、台湾大学,日本神户大学、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庆熙大学、延世大学的学者和研究生共计2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主要围绕工程和环境伦理、生物和关怀伦理、应用伦理学的基础和东方思想、各个领域的应用伦理和哲学问题等议题展开探讨。大连理工大学王前教授从实践有效性的视角探讨工程中的伦理问题,洪晓楠教授作了关于同行评议的理论、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展望的大会报告,博士研究生朱晓林汇报了纳米技术的善治和公众参与问题,博士研究生张卫阐释了符号消费时代生态设计中的伦理问题。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国际会议 应用哲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博士研究生 东亚
  • 简介:6月14—15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由中国逻辑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承办,重庆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逻辑学会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逻辑教育与逻辑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逻辑教育 逻辑应用 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 西南财经大学
  • 简介:6月19日在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召开,由重庆市逻辑学会主办,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承办。在过去50年中,使用数学方法(代数、模型论和证明论)研究非古典逻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非古典逻辑在数学、理论计算机科学和哲学中的应用成果丰硕。

  • 标签: 应用逻辑 重庆市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大学 数学方法 古典逻辑
  • 简介:汉初社会对黄老之学的选择和应用梁宗华产生于齐国稷下的黄老之学,在汉初社会寻到了用武之地。汉初近七十年间,从惠帝至武帝前,一直是以黄老之学作为政治指导思想,黄老之学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被目为时代精神之主流。于治国理民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汉初社会为何于诸...

  • 标签: 黄老之学 汉初社会 清静无为 黄老帛书 法家思想 社会现实
  • 简介:10月18—19日在山西临汾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与山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主题为“应用伦理学视野中的人的问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山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与会。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 简介:10月14—16日在北京举行,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办。60余位境内外学者共同分享了逻辑学与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议题涉及逻辑与哲学、逻辑与认知、逻辑与计算、逻辑与社会科学等。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邹崇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豪里德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 标签: 清华大学 逻辑学 学术会议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应用 人文学院
  • 简介:本文对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概念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界定,分别从数量与结构两种视角构建了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的判别方法与划分标准。对中国1950—2050年间已经历或将经历的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明确指出,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结构视角考察,21世纪初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高峰是人们臆构出来的,实际上它根本就不存在。最后就与出生高峰与出生低谷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 标签: 出生高峰 出生低谷 测度
  • 简介: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理论在管子经济实践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统计学、财政管理、货币通胀管理、信用契约和战略规划等方面。管子的经验对当代市场经济社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 标签: 数目字管理 管子 经济实践
  • 简介: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不同,合成生物学旨在将工程学的思想用于生物学研究中,以设计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生物体或对现有生物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制造材料、生产能源和食物、处理污染等,从而增进人类健康,改善生存环境,应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预示着创造人工生命的可能性,这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变化。对于这一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国际社会在憧憬其应用研究可能在医学、农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其可能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伦理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 标签: 技术应用 伦理问题 生物学 合成 规制 人类社会发展
  • 简介:“五行学说”是一套对宇宙构成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予以探讨的学说体系,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对宇宙共时层面的剖析,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宇宙的核心,自然界的万物莫不与之息息相关。二是对宇宙历时层面的剖析,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朝代的嬗替等都可用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论来解释。正是这两个层面的思维模式启迪了《洪范》的诠释著作——《洪范五行传》,使之把帝王五事、灾异现象与木、火、土、金、水一一相配,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解读灾异之变发生的原因,从而开创了经学史上用“五行灾异”之说解释儒家经典的先河。

  • 标签: 五行学说 洪范 洪范五行传 灾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