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正>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谈心学自然联想到中国文的前途。但这个题目很大,限于篇幅,只讲述一个提要。一、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大陆流行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专书,均把陆(象山)王(阳明)哲学称为“心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辞海、辞源也都把“心学”等同于“陆王哲学”。这虽只是一种称名,但也是一种理解和概括,原来颇为不妥。因为心学本不专属于陆王,正像气学不专属于王充、张载一样。陆象山说:“圣人之学,心学也。”(《象山全集·叙》)他这样说,决不是为了故意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人 决定作用 思维方式 思维偏向 社会行为
  • 简介:6月28~29日在辽宁大学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和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主题为“文化哲学视域下的文化与境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吉林日报社、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等单位的60多位学者出席论坛,围绕“境界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与境界”、“主体性研究的地位和作用”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境界研究在文化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中国文哲学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 标签: 中国文化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论坛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辽宁大学 《哲学研究》
  • 简介:通过民族征服,黄帝—夏—周一系为大宗,炎帝一齐许申吕—楚一系湮没无闻,至迟在战国就已形成了黄帝独尊的局面,至迟在西周已形成了夷夏对立观。由民族的胜败分出了文化的尊卑,夏尊夷卑,这是中国文自恋倾向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滋长出“华夏文化中心主义”(后来是汉文化中心主义),从西周延续到近代。根据这种偏见,华夏族所在的中原地区(“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天下之中;只能是中国文同化周边四夷(戎狄蛮夷)文化而不是相反;四夷只有学习接受中国文,才可能升格进入“夏”的先进行列。华夏文化圈的国家即使有华夏血统,如果染上夷文化的习俗,等待它的将是被降格到“夷”的后进行列。文化自恋是学习接受外来先进文明的最大障碍。

  • 标签: 中国文化 “华夏文化中心主义” 夷文化 文化自恋意识
  • 简介:10月12日在广州大学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与文化研究室、《哲学研究》编辑部、《学术研究》编辑部、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主题为“文化的意义及其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广州大学副校长徐俊忠、《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鉴传今、《学术研究》主编叶金宝先后为开幕式致辞。《第欧根尼》主编肖俊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霍桂桓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李重博士、广州大学胡潇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泰勒文化概念和文化科学的重新解读”、“论符号和文化哲学研究的普遍性问题”、“面向文化哲学本身”、“文化逻辑的研究策略”的报告。

  • 标签: 中国文化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研究》 《学术研究》 编辑部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12月14日在北京举行,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人的发展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研究中心、政法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红旗文稿》和“人民网”等媒体记者5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 标签: 当代中国 学术论坛 全球化 文化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简介:2003年11月8—10日,首届“葛洪与中国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市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弘明哲学与宗教研究院(美国)、浙江省道教协会、宁波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协办,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宁波市天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具体承办,主

  • 标签: 葛洪 学术研讨会 中国文化 道家文化
  • 简介:通过借鉴徐复观的相关思想及对现代新儒家“中体西用”的再理解,我们发现,中国文发展的内在机制表现为“传统一反传统~形成新传统”的规律,即以中国文的体(即儒家的内圣之学、心性之学或曰历史常道者)为核心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由此促进中国文的发展。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庞朴先生所发现,并为中国古人一直袭用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

  • 标签: 文化 机制 徐复观 中体西用 一分为三
  • 简介:7月26—28日在辽宁大连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与《江海学刊》编辑部联合主办。会议邀请了《江海学刊》、《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等十几家CSSCI期刊的相关人员与会,主要围绕“学术期刊与当代中国文建设”以及“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建设”两大主题展开交流、讨论,审思时代境遇,聚焦理论热点,提炼中国话语,共商中国文发展大计。

  • 标签: 中国文化建设 学术期刊 学术研讨会 高层论坛 当代 《社会科学战线》
  • 简介:儒家文化作为统摄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方式的文化形态,尽管在20世纪初其政治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并没有被截然切断。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始终有一种强烈的社会功利性目的,可以说与20世纪初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密切相关。转型时期梁启超坚持的文学“开启民智”理论和王国维强调的文学艺术“审美自治”观,应该说和儒家文化的文学功用论的深层结构是同构的。

  • 标签: 儒家文化 文学观念 现代性
  • 简介:<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发展上,我们的祖先曾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国古代的礼,即以礼经(《周礼》、《仪礼》、《礼记》)为主的礼,是指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政治制度、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和各种礼节仪式,它几乎囊括了所有社会领域,凡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等一切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人们在生活中一切行为所应遵守的礼节仪式,都属于礼的范畴。因此,中国古代的礼,在中国社会政治、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中,有着极为重大而独特的文化意义。

  • 标签: 中国古代社会 中国文化史 宗法制度 礼记 礼经 风俗习惯
  • 简介: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发展,希伯来文化却不能?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以知识作为终极关怀,使认知主义成为主流,而希伯来文化以宗教信仰作为终极关怀,使反智主义成为主流。中国文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终极关怀: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 标签: 逻辑学 文化的终极关怀 中国文化 希腊文化 希伯来文化 内圣外王之道
  • 简介:9月24日在湖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国新教授主持,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简要介绍了湖北大学的情况。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肯定了湖北大学近年来在学术研究、文化发展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表示应以此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当代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的成立,将为研究学术理论、发展大众文化、弘扬主流精神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以促进湖北省文化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进步。

  • 标签: 湖北大学 揭牌仪式 研究院 发展论坛 中国文化 人文
  • 简介:<正>要重新理解和翻译像《道德经》这种已经常常传用并被译成了许多种语言的著作,乃是一种需要一定证据的难以办到之事情,因此我们就把L′·D·贝尔纳教授那句朴实无华而富有意义的话放在本书的开头当作解释:“在有所发现中的最大困难,不是在于进行那些必要的观察,而是在于观察理解中要摆脱传统的观念”(《历史中的科学》,柏林1967年版,第38页)。

  • 标签: 《道德经》 部落 宇宙起源学 宗教礼仪 《庄子》 献祭
  • 简介:3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主办。作为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策勒(GonterZoler)先生,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教授、张廷国教授、王晓升教授、陈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中心谭渊教授,以及部分博士和研究生等参与研讨。

  • 标签: 德国哲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政治 德国古典哲学 慕尼黑大学
  • 简介:2月27—28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傅有德教授受中国尼山论坛组委会委托,应联合国文明联盟的邀请参加了该论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大会主席耶雷米奇、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卡塔尔酋长塔尼、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即将离任的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桑帕奥、新任高级代表纳赛尔等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五大洲各国的政要、青年领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文化、媒体等各界代表两千余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联合国秘书长 论坛 联盟 文明 非政府组织 联合国大会
  • 简介:2006年4月1日至3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余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浙江省文史馆与浙江古籍出版社协办,浙江省社科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与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研讨会”在黄宗羲的故乡余姚市举行.此次会议是学术界首次以黄宗羲民本思想为主题(在总共54篇论文中有关民本思想的有36篇)的专门性研讨会.

  • 标签: 中国文化传统 民本思想 国际学术 黄宗羲 研讨会综述 现代民主
  • 简介:康德“知识论转向”的意义并不是要背离“存在”问题,相反,他要深化存在的内涵,要让存在的“规定性”取代之前“存在”的抽象和空洞。由此,“自由一无限”成为了康德哲学的核心环节之一。康德的“理性一自由一意志一德性”赓续了古希腊“认识你自己”的传统。遵循这个思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三位德国古典哲学家均在康德开辟的哲学方向上付出了努力。德国古典哲学并未放弃传统的“存在”问题,而是深化和发展了这个主题。费希特以自我意识为起点,将康德的三大批判整合为体系;谢林的“同一性”原则以及“理智直观”进一步推进和弥补了康德哲学;黑格尔则用“精神”的能动性以及积极的辩证法将“思想体”通过自身的矛盾发展成为“存在体”。

  • 标签: 德国古典哲学 “存在”问题 “认识你自己” 康德哲学 知识论转向 “同一性”
  • 简介:刊玛窦是接受过16世纪正宗西方教育,然后来到中国与中国学者进行了近30年学术交流的最早的西方人。他非常熟悉当时西学的特点,而且向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介绍了不同于中国“天圆地方”的西方宇宙观,以及中国所没有的西方的演绎式推理法。然而,与利玛窦所想到的不同,原来中国并不是没有和实用性无关的数理逻辑,研究二进制的莱布尼茨就惊叹邵雍《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卦序之精妙。不过必须指出,利玛窦的西学输入之后,为17世纪以来东亚文人的学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利玛窦 西学 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