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战国中晚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理论性,又有强烈现实感。老庄道家虽具高深哲理,但缺乏落实到现实世界方案,而黄老之学既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又援名、法人道,借用阴阳家之框架,重视儒家伦理教化,不否定固有的文化传统,同时着眼于建构现实价值和秩序,从而完成了道家思想现代化,成为一种极具操作性政治思想。这里有必要从思想主旨而非师承渊源上澄清“黄老”这个概念。

  • 标签: 黄老之学 道家研究 出土文献 道家思想 战国中晚期 秦汉之际
  • 简介:【导语】近几十年来,大量简帛文献资料出土面世,如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简等,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于古代思想世界认识。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出土否认了“《孙膑兵法》为伪书”看法,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出土丰富了人们对于黄老道家认识,郭店楚简出土则对《老子》年代、孔孟之间儒家等研究有了更深入认识。许多历史上疑难问题争论了几千年也无定论,而简帛文献出土使得其中一些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因此,每次新资料出土都或多或少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古代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等方面问题认识。

  • 标签: 出土文献 自然宇宙观 道家研究 《孙膑兵法》 银雀山汉简 马王堆帛书
  • 简介:五经在我国文化史上地位自不待言,惟其在帝国期前之文本情况吾人尚无一清晰而达共识之概念。自二十世纪下半期至今出土之公元前材料已有一定数量,可否据之以思考对一些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问题——例如“五经”在先秦称谓以及其在先秦时成文情况?

  • 标签: “五经” 出土文献 先秦 二十世纪 文化史 公元前
  • 简介:针对我国侦查强职权主义特点,学界提出了侦查程序诉讼化理论,期望运用现代诉讼基本原理改造现有的侦查程序,引进司法权介入与控制,增强犯罪嫌疑人与侦查机关平等对抗能力。侦查程序诉讼化理论契合了现代诉讼程序保障权利、限制侦查权滥用价值追求,但由于对侦查程序内涵把握不准,在司法介入性质和犯罪嫌疑人地位定位上难以做到理论白洽和符合侦查实践。不同于审判程序,侦查过程既存在侦查机关单方面调查活动,又包含了控辩双方及其他程序参与人参与。因此,我国侦查程序改造路径选择应当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而展开。

  • 标签: 侦查程序 诉讼化 路径选择 程序改造
  • 简介:从不同视角、观点出发来分析、观察工程,会有不同图景和认识。人们不仅需要从要素观点认识工程,更需要认识和把握工程“本根”,研究工程本体论问题。工程本体论认为不能把工程看作科学或技术衍生物、派生物或依存物,工程有其不可否认作为“本体”地位。工程是直接生产力。工程活动现实地塑造了自然面貌、人和自然关系,现实地塑造了人类生活世界和人本身。工程本体论不同于自然本体论,因为它突出了工程活动是人类有目的改变自然活动;它也不同于西方哲学神学本体论,因为它突出了工程活动的人本性质而否定了那种神学本体论观念。

  • 标签: 本体论问题 工程活动 自然本体论 神学本体论 “本体” 生活世界
  • 简介:2013年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由此引发国内外对于俄经济增长模式与发展前景担忧。本文着重阐述了本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各种因素;从能源依赖、经济结构、发展路径和政策角度,分析了其在2013年经济下滑根源,论述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所面临主要难点。俄罗斯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常市场经济国家,其增长与下滑波动在所难免;俄经济模式转换与现代化发展,既是俄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又是俄在短期内所难以实现问题。

  • 标签: 俄罗斯经济 增长态势 增速下滑 面临抉择 发展前景
  • 简介:在人类实践过程,空间发生着由自然向社会、由物理向人文让渡与转换,这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揭示空间社会化和社会空间化相互生成机制。马克思是依据生产方式历史变迁,从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给空间之双重再生产分析出发,从而进行空间社会化重构现象之解析,他极其关注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物质实践不同状态对生存空间带来不同生产、构建和形塑,以致我们可以从生存空间形态去判定历史发展分期。就整个世界历史进程而言,资产阶级“按照自己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实质上就是资本逻辑通过全球性市场经济刚性力量,将生产实践和活动空间都纳入资本运行轨道,遂使率先发达起来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世界霸权。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空间理论 社会逻辑 世界历史进程 实践过程 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近年来美学研究,时有新学派与思潮出现,如环境美学、身体美学探讨,美学日常生活化导向等。然而,纵观2013年美学研究,似乎少了一些思潮迭起喧嚣,多了一些对问题冷静探索与思考。这不仅体现在学者们对新思潮与学派反思,也体现在对传统思想重思与重构

  • 标签: 美学研究 国内 日常生活化 环境美学 身体美学 传统思想
  • 简介:人们通常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是互为他者乃至是相互对立,这是一种误解。真实情况是,非实证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并不隔阂,历史必然性告诫也并未消解正义,而正义研究最终只能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两者之间相激互融、彼此依托内在兼容性关系,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正义思想发掘与开显需要在重新解读和梳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路径上推进。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此路径切近马克思哲学真实思想逻辑,同时也由于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创生基本要求。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正义思想 兼容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哲学 辩护
  • 简介:无论是从近代科学革命还是从基督教神学内在蕴含张力来看,现代性困境都是不可避免。面对黑格尔哲学之困境,马克思哲学发展表现为两次颠倒或翻转:一次是从黑格尔式绝对精神那样无限主体或绝对主体向人或现实个人这样有限主体翻转;另一次则是从人出发“人本主义”向从“自然规律”出发“科学逻辑”翻转。旁观者理论哲学方式是传统形而上学一般进路;行动者眼光实践哲学方式则是在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中发展起来哲学进路。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科学逻辑 张力 传统形而上学 黑格尔哲学 “人本主义”
  • 简介:与传统生物学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不同,合成生物学旨在将工程学思想用于生物学研究,以设计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生物体或对现有生物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制造材料、生产能源和食物、处理污染等,从而增进人类健康,改善生存环境,应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合成生物学应用研究预示着创造人工生命可能性,这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新变化。对于这一革命性技术突破,国际社会在憧憬其应用研究可能在医学、农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对其可能引发生物安全风险以及相应伦理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 标签: 技术应用 伦理问题 生物学 合成 规制 人类社会发展
  • 简介:每一思想都有其产生时代。2013年,“变革”再一次成为响彻中国大地时代最强音。任何一个变革时代条件下崭新社会实践,都会更加强烈地吁求和催生思想变革和哲学创新;而任何凝聚时代精神之精华哲学,都会深深地凝结和表征着人们在时代探索和实践活动思考和希冀。在这一意义上,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2013年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哲学支撑一年;是在破解时代问题理论和实践活动实现自己并引领时代一年;是在思想与时代互动、理论与实践交织、历史与逻辑统一向着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这一总体目标坚定前行一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评论 空间 中国特色 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
  • 简介:文化研究存在着三个重要争议之辨。首先是“有文化”与“是文化”之辨。“文化即是人化”是近些年来人们在文化研究渐成共识一个命题。然而,这一命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风险,即文化泛化。广义文化论将人类创造物或属人存在物“有文化”转换成“是文化”,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其次是文化有无优劣之辨。答案是肯定。这一观点有着逻辑根据:文化是生成,任何文化总是在人类历史实践中发展着,因此文化是可比较,有比较就有优劣之分。更重要是它还有着历史与现实理由,比如工业文化优于农耕文化。最后是文化与意识形态之辨。

  • 标签: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历史与现实 历史实践 农耕文化 工业文化
  • 简介:自春秋发端传统博爱观念,至汉代基本成型。本文通过对作为刑政必须要件、以孝治天下先行和公天下普爱等博爱观内涵探讨,揭示儒家博爱论在汉代政治基本表现。汉代大一统国家长治久安需要内在凝聚力,仁德博爱是“威势成政”先导和内核。“博爱之谓仁”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基本精神。

  • 标签: 博爱 孝亲 公天下
  • 简介:《孝经》意义在于其中政治伦理。《孝经》继承了原始儒家孝道、臣道、君道基本内涵,同时也有所创新,其创新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孝提到至高地位;二是将孝作为臣道和君道逻辑基础,从孝道推导出臣道(或忠道)与君道(治民之道)。这固然有助于为儒家政治伦理添加孝这样一个有效推动力,以便儒家政治伦理在现实贯彻;但与此同时,这种用与政治伦理本质不同孝道去推论、劝说作为政治伦理之臣道、君道做法,也隐含着扭曲儒家政治伦理而堕落为君主专制政治工具趋向。

  • 标签: 《孝经》 政治伦理 孝道 君道 臣道
  • 简介:当社会治理成为一门学问后,表现出了对知识依赖。在某种意义上,现代社会治理就是专业化知识应用。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分工-协作体系,是通过把专业知识整合到一起而形成社会治理整体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会以艺术形式出现,即达到社会治理某种理想境界。但是,人类社会处在一个不停息发展过程,社会变革也会引发社会治理变革。在社会治理变革过程,显然会表现出对新知识渴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者还是实践者,往往会耽于旧知识框架之中,即使新知识出现了,也会强行地将其纳入到旧解释框架之中。这不仅对于社会治理变革是有害,而且会把社会变革而积累起能量压制下来,并等待其总爆发。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革命就是因为社会治理压制了社会变革能量而引爆。鉴于此,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我们需要自觉知识创新,更需要社会治理去容纳和利用这些新知识。

  • 标签: 社会治理 知识 创新 全球化 后工业化
  •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10月21日成立。该中心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与云南省教育厅,以及云南省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研究会共同合作组办。北京师范大学校友、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教授与云南省教育厅前厅长罗崇敏先生担任名誉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 标签: 研究机构 哲学教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哲学 教育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
  • 简介:最近40年,先秦至西汉《老子》古本出土了四种。这四种本子分别为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甲本、乙本和北大藏汉简本,它们大抵反映了从战国中期到西汉中期《老子》一书形成、演变,直到基本定型过程。由此我们很容易看到,早期《老子》文本确实经历了一个章段聚集、离合、重组以及篇章调整复杂演变过程。为何早期《老子》文本会产生如此复杂演变过程?原因有多个方面,不过与“思想”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 标签: 《老子》 “文本” 演变 20世纪 早期 反思
  • 简介:援类而推方法是中国先秦时代特有的并广泛使用一种思维方法。对于这种推类方法,古代先贤只给出了一系列语义说明,没有而且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形式语言语形说明。如借助现象对事物状态和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规律进行描述科学认识方法,我们今天可以尝试着给它构造一个推理模式,并通过分析它思维进程、根据、推导原则违反原则错误,展现它特点、能够成立有效性世代相传普遍适用性,并进而了解其背后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从逻辑与文化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感受,并在全球化浪潮,在越来越广泛文化交流与沟通,促进对传统思维方式辩证扬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思维方式沟通。

  • 标签: 有效性问题 先秦时代 构造 推类 文化传统 科学认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