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了凡四训》是明清两代具有广泛影响善书经典,至今仍有很高知名度。现在仅见藏于日本三部了凡重要文献,其实就是《了凡四训》祖本。1601年单刻本《省身录》,是现存了凡善书著述最早刻本,也是《了凡四训》首篇“立命之学”原型;1607年单刻本《立命篇》,已具备《了凡四训》雏形;1701年和刻本《阴骘录》是一部“准汉籍”,其底本为明崇祯三年(1630)刻本,不仅完全具备《了凡四训》内容结构,而且多出了著名了凡《功过格》,因此具有很重要文献价值思想价值。

  • 标签: 袁了凡 善书 《省身录》 《立命篇》 《阴骘录》
  • 简介:廖平,字季平,晚年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清成丰二年(1852)出生,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任龙安府教授。人民国后,出任成都国学专门学校校长。五四运动前夕,患病退居乡里。民国二十一年(1932)病逝,享年81岁。廖平是近代蜀学复兴代表性人物,也是全国著名经学大师和思想家。

  • 标签: 廖平 大师 蜀学 近代 集成性 成果
  • 简介:关学有史肇端于明代冯从吾《关学编》;嗣后关学学者王心敬、李元春和贺瑞麟皆起而续之,遂有《关学续编》;民国间,为宦陕西川籍学人张骥又编有《关学宗传》,这些都是有关关学学术史重要文献。但或因其“牵合附会之习”而滥入,或因“拘于门户之见”而摈弃,这些文献对于关学史认识都存在不少缺陷。现代学人撰写与关学思想史相关论著,较早见于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

  • 标签: 《关学编》 思想史 科学内涵 思想历程 《中国思想通史》
  • 简介:《周易》哲学本质上就是有关"生命"道德哲学。《周易》以"生"为体,从伦理本体论角度揭示了生命本源、意义与价值,从而确证了"顺天"之于人之当为根本意义。"顺天"也即"顺性命之理",因为"性"与"命"皆是天道在不同向度上表现或要求。因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人生命存在之应然,也是人之生命最完美的终极表现。而其途径即"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即顺应天道之"正"。"养正则吉"可视为《周易》生命伦理工夫原则,它不同于现代物理与精神"养生",这是一种涉及养万物之生、万民之生、个体身心兼养全面的"养生"。《周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改造自然和处理人工干预生命进程等生命伦理问题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标签: 《周易》 生命伦理 性命之理 养正则吉
  • 简介:为建设理想社会,儒家一直集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哪种社会秩序是更为合理?它合理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并维持这种社会秩序?同时,与此问题相关是,怎么去定义人欲望,怎么去解决秩序与欲望之间可能发生冲突和矛盾。关于这些问题,朱熹用"天理之节文"定义了"礼",认为在"公"价值观视角上,"礼"是具体而现实表现"天理之节文"秩序体系。他把公和理同天理结合起来,在为这些概念提供存在论背景同时,又赋予了其不可违背绝对道德权威。恰恰与之相反,朱熹又把人欲望与公对立私、与礼对立欲,定义为私欲,认为"私""私欲"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秩序,强调为了保存天理一定要克服"私""私欲"。朱熹认为,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作为礼主要构成内容,它们依据于天理,是社会秩序重要规范;"私"与"公"、"人欲"与"礼"关系以及天理特点,不是以社会秩序重组为中心,而是通过"礼"所表现社会秩序,寻求构建社会秩序正确方向。

  • 标签: 天理 人欲 天理之节文 私与公
  • 简介:屈万里先生为“当代中国经学第一人”。屈先生经学研究以《诗经》《尚书》《周易》研究闻名。尤以《周易》研究创获最大。屈先生《周易》研究主要贡献是:(1)它是传统旧学与当代新学兼融典范;(2)他研究反映出近代学术由疑古到释古努力。所以,他是当代学风吸收者、创始者;(3)他开启了新治易方法与园地,但它只是起步,而不是结束,正待后学继续完善。

  • 标签: 屈万里 《周易》 甲骨学 民俗学 新史学 目录学
  • 简介:作为代表性先秦著作之一,《管子》在西方国家研究已经有了上百年历史.但是,能全面、系统、终其一生来研究、翻译《管子》,恐怕只有美国汉学家李克一人.李克教授六十余年学术生涯专注于《管子》研究、翻译,通过对这一历程梳理,可以按其不同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每一阶段取得成就及其影响,旨在对李克教授表示敬意,同时唤起更多专家学者关注《管子》英译海外传播情况.

  • 标签: 《管子》英译 李克 研究历程 典籍传播
  • 简介:《鬼谷子》包含着丰富语言学思想,它用阴阳哲学观来解释语言现象,以动态视角来看待语言,把语言交际看作一个双向循环信息传递过程。它重视口语规律探索,关注语言技巧运用,在基于语音、语义、语法等表达手段之上,形成了系统修辞学理论体系。它注重交际过程控制,强调交际效果实现,阐释了包括语境在内一系列语用因素。应当珍惜和吸收其中有价值观点和理论,为当代汉语研究服务。

  • 标签: 《鬼谷子》 语言学 信息 表达手段 语用因素
  • 简介: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镜范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资料支持。

  • 标签: 陈介祺 齐故城 铸镜
  • 简介:本文从贞天地、立人极、通天人三个方面来阐释王夫之圣人观。三者既是对圣人内在规定,也是一种客观叙述;既是圣人成就自身工夫,也是其所达至境界;既是“本体上说工夫”,也是“工夫上说本体”。“贞天地”可分为“择阴阳之粹精”和“肖阴阳之德”两个方面,其内涵是贞守天地之正理、贞固天地之正气,其途径是效法天地易简之道。立人极体现在圣人德性才能和法象治器、制礼作乐等作为。二者体现了“本天论人”和“以人合天”思维方式和诠释向度,其理论基础在于“通天人”。在阐释,王夫之综合了先儒关于“圣”“通天”、“德性”、“才能”、“纯于天理”、“境界”等方面的涵义,突出了圣人养民佑民和治理社会“作为”,是对明代中晚期重内圣、轻外王思潮一种理论补正。

  • 标签: 圣人 王夫之 周易外传
  • 简介:大学生礼育就是以礼为核心对大学生开展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包括大学需要遵守礼制、礼仪和价值内涵三个方面。在大学生开展礼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路径,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然要求,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无形载体,是提升个人文明素养重要方法。大学生礼育路径包括课堂教育、日常应用、校园仪式、榜样示范和自我修养等。

  • 标签: 大学生 礼育 儒家
  • 简介: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儒家管理学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但是对于儒家管理学学术界仍然缺乏必要研究.与西方管理学相比,儒家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体现出更多全面性和合理性.同时这种人性假设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儒家管理学理论建构,使得儒家管理学实现了德治与法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完美融合.

  • 标签: 儒家 管理哲学 人性 管理目的 西方管理学
  • 简介:《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和世界兵学奠基之作,其英文译本众多。但由于译者身份、价值观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译作各具特色,翻译准确度和水平也难分伯仲。本文立足于功能翻译理论,从目的法则、文内连贯法则和文际连贯法则出发,对林戊荪和贾尔斯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证探究两译本各自翻译特色两译者翻译利与弊,以期为文学翻译和文学批评提供新研究视角,并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 标签: 孙子兵法 功能翻译学 译本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冲击,文学所负载价值观和审美韵味出现了感官化和娱乐化倾向.面对文学作品商品经济欲望主义泛滥和道德精神荒芜,山东作家刘玉栋密切关注社会发展道德痛苦和人性变异,在复杂文化语境下,立足现实,努力挖掘儒家文化现代价值.本文拟从社会转型期价值重构角度,梳理刘玉栋小说中蕴含儒家文化基本内涵:“仁者爱人”“积极入世,讲求弘毅之道”和“义利情观”,旨在凸显市场经济条件下,儒家文化依然是价值重建主要理论来源和文化依据.

  • 标签: 市场经济 儒家文化 精神家园
  • 简介:全文旨在探究《尚书·尧典》所述“五教”真正意涵,并提出吾人对其应有的认识。首先分析比较两种不同说法,认为“五教”之所指,应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伦之教为确诂。其次则指出在近代以来,对五伦之教一片挞伐声,仍有加以肯定,但也提出检讨者,因以贺麟、李国鼎两人之说为例,介绍其所持观点。最后则谨就所知,提出两破即破除两种误解、两立即建立两种正确认识,以澄清对五伦之教质疑,揭示五伦之教真谛。期待大家能正面看待五伦之教,使其继续发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作用。

  • 标签: 五伦之教 贺麟 李国鼎 类推 合乎情理
  • 简介:舞蹈是一门古老艺术,在漫长历史发展,舞蹈会与周围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相互作用,形成其本质之外社会价值.儒家文化从产生以来,作为主流文化无论是从舞蹈内在精神层面,还是从表象审美层面都深深影响着舞蹈发展与变革,经历千年相互磨合和相互作用,儒家文化在构建当下和谐舞蹈社会价值中影响甚重,甚至起到了主导性作用.

  • 标签: 儒家文化 舞蹈 社会价值
  • 简介:关于《武》“未尽善”原因,历来主流观点是:周武以征伐取天下,不如虞舜揖让而受。此观点或导向德由天授,或导向仁义两难,这显然与孔子思想相悖。除此之外,古今学者又提出了“未致太平”说和“声淫商”说,这两种解释同样各有漏洞。考察《论语》“善”字用法,可以得出:“尽善”并不是指道德无亏,而是指达到完满境界。进一步分析表明,美与真的统一是实现“尽善”途径,《武》乐因夸饰伐纣正义性而有违于此,所以孔子称其“未尽善”。在孔子理想,美具有伦理意义,伦理具有审美的价值。

  • 标签: 孔子 《论语》 美学 天命
  • 简介:《周易》是大道之源,蕴涵丰富哲学思想,易理可用于包括翻译研究在内各种人类活动。借鉴以往《周易》翻译经验,可以制定并提出《周易》复译四大策略:纠错性复译、改进性复译、建构性复译和适应性复译。这为研究《周易》复译策略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方法。

  • 标签: 《周易》 复译策略 大易
  • 简介:张克宾著,人民出版社2015午11月第1版,全书327页,32万字。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朱熹易学思想系统:从朱熹治易基本观点“《易》乃卜筮之书”入手,以“三圣易”说为线索,分其易学为先天、后天两部分,并最终统摄于太极阴阳义理架构。是书共分六章,首章言朱熹易学思想渊源与转变。

  • 标签: 朱熹易学 易学思想 简介 人民出版社 卜筮之书 太极阴阳
  • 简介:李学勤先生所著《周易溯源》,是以“二重证据法”研究《周易》典范。《周易溯源》主要对《周易》经传年代、筮法、帛书《周易》经传以及《易纬》进行讨论,相关结论和方法不但推动了《周易》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周易溯源》 《周易》 二重证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