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孟子》七篇未尝有一语提及《易》,亦未见有对《周易》经传之引用,故后儒对于孟子是否知《易》看法各异。赵岐认为孟子"通五经",程颐言"知《易》者莫如孟子",朱熹却持相反意见。程朱二可视为汉唐经学向两宋理学转型时理学家尊崇"四书"不同表述,与赵岐在五经独尊学术背景下言孟子"通五经"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语境截然不同,但其出发点皆为推重孟子其人其书。明末黄道周以其象数《易》学思维阐释《孟子》与《易》之关系,而刘宗周则从其心性学视阈论述之,为认识此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清儒焦循认为"孟子深于《易》",其《孟子正义》在对《孟子》语句、篇章之意蕴及赵岐传意之解读中多处以《易》解《孟》,但因其对宋明理学家解《孟》之成果一概不收,故也失去了对"《孟子》知《易》"这一学术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可能。围绕《孟子》知《易》展开各种讨论其实正是各个时代思潮与学者治学个性综合体现。

  • 标签: 孟子 《周易》 四书 五经 理学 心学
  • 简介:"以正治国"见于今本《老子》第五十二章,它既是老子总结三代政治、结合所处之世提出治国纲领,同时也是老子进行形上思考后产物。老子强调"正"概念,论述"正"便是"合乎道",主张"身正"方能"国正";在具体行为上,他要求"为正"就是要"知止"。在这一方面,老子与孔子认识并无冲突,相反通过把握两者论述,便能更好把握"以正治国"真义。

  • 标签: 以正治国 老子 郭店简 孔、老关系
  • 简介:作为公羊学核心思想之一,“三世”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与“充实”过程。其初,“三世”仅仅意味着一种关于《春秋》历史世代划分方式和记事方法理论。在《公羊传》看来,“讳尊隆恩”与“辟害容身”是《春秋》“书法”两个最主要特征。进而,何休创造性地将“内外之辨”融入“三世”,赋予后者以拨乱反正之新义,“三世”由是具有了王道论和历史观色彩。随着清代公羊家对于“三统”、进化论等观念引入,“三世”遂又成为通古达今和革故鼎新象征。“三世这一演进过程表明:作为经世之学,儒学始终直面现实,关注世界变化,并试图以自己理论创新回应、解决实践中新问题。

  • 标签: 公羊学 三世说 经世济变
  • 简介:李光是清初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但他在承继程朱理学同时,强调汉宋兼采,融汉学于理学之中。李光“六经皆理”思想是其经学思想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其一,提出“六经皆理”,强调六经义理价值。“义理”指百姓日用、修齐治平之理,具有较强实践精神。其二,治学路径为“尊经明理”,从经学原典中发掘、阐释义理。其三,在具体治学方法上,提出“求理于经”与“取证于经”两种理路,以经学考证来解决义理问题。

  • 标签: 经学 六经皆理 尊经明理 求理于经 取证于经
  • 简介:图腾作为一种原始混沌,既是人们崇尚、信仰及幻像体验符号,也是一种祈福印记,但这一切却植生于自然物及生命体实在.如果这其中包孕生态特性的话,那就是由“生”而化成多重关系构成中,人活动更依附于自然、生命,或旨在悟解自然、生命有机性存在.我们如对图腾给予“生态”解读及阐释,显然需将图腾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所连接仍然是自然、生命及人之相互间有机性关系.图腾崇尚内质,乃至载体往往是实在,且为跃动着无限生命自然物/客体,但其又隐含“虚”体、神性及符号性,且呈现多重实体有机组合性.这使得托举图腾形象,那个积蓄生命“自然物”,不仅是“和合”生命有机体,而且有着一种超强生态合成.

  • 标签: 图腾 图腾崇尚 生命有机体 生态合成力 文化多样性
  • 简介:古琴艺术有着悠久历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尊贵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历史性、哲理性、文学性.古琴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以擅长琴、棋、书、画作为个人修养,古琴因其淡雅清和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处世态度而居于首位.古琴同书画、诗歌等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者.

  • 标签: 古琴 表现内容 思想 情感
  • 简介:摘要“常惺惺”本是佛教禅宗修行方法,最早由谢良佐引入儒学,到朱熹正式将其纳入理学工夫论体系,再到陈淳胡居仁等人结合天理论对“常惺惺”作出形上学阐发。“常惺惺”经由理学家援引与重新诠释,其思想内涵发生了很大改变,逐渐完成了禅宗概念儒学化演变过程。

  • 标签: 常惺惺 禅宗 理学 儒学化 以禅证儒
  • 简介:王阳明民族观是在强调大一统王权统治下提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民族差异性;“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民族平等性;“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民族团结性。王阳明民族观值得我们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

  • 标签: 王阳明 民族观 差异 平等 团结
  • 简介: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资料支持。

  • 标签: 陈介祺 齐故城 铸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冲击,文学所负载价值观和审美韵味出现了感官化和娱乐化倾向.面对文学作品中商品经济欲望主义泛滥和道德精神荒芜,山东作家刘玉栋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道德痛苦和人性变异,在复杂文化语境下,立足现实,努力挖掘儒家文化现代价值.本文拟从社会转型期价值重构角度,梳理刘玉栋小说中蕴含儒家文化基本内涵:“仁者爱人”“积极入世,讲求弘毅之道”和“义利情观”,旨在凸显市场经济条件下,儒家文化依然是价值重建主要理论来源和文化依据.

  • 标签: 市场经济 儒家文化 精神家园
  • 简介:《周易》哲学本质上就是有关"生命"道德哲学。《周易》以"生"为体,从伦理本体论角度揭示了生命本源、意义与价值,从而确证了"顺天"之于人之当为根本意义。"顺天"也即"顺性命之理",因为"性"与"命"皆是天道在不同向度上表现或要求。因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就是人生命存在之然,也是人之生命最完美的终极表现。而其途径即"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即顺应天道之"正"。"养正则吉"可视为《周易》生命伦理工夫原则,它不同于现代物理与精神"养生",这是一种涉及养万物之生、万民之生、个体身心兼养全面的"养生"。《周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改造自然和处理人工干预生命进程等生命伦理问题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标签: 《周易》 生命伦理 性命之理 养正则吉
  • 简介:为建设理想社会,儒家一直集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哪种社会秩序是更为合理?它合理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并维持这种社会秩序?同时,与此问题相关是,怎么去定义人欲望,怎么去解决秩序与欲望之间可能发生冲突和矛盾。关于这些问题,朱熹用"天理之节文"定义了"礼",认为在"公"价值观视角上,"礼"是具体现实表现"天理之节文"秩序体系。他把公和理同天理结合起来,在为这些概念提供存在论背景同时,又赋予了其不可违背绝对道德权威。恰恰与之相反,朱熹又把人欲望中与公对立私、与礼对立欲,定义为私欲,认为"私"及"私欲"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秩序,强调为了保存天理一定要克服"私"及"私欲"。朱熹认为,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作为礼主要构成内容,它们依据于天理,是社会秩序重要规范;"私"与"公"、"人欲"与"礼"关系以及天理特点,不是以社会秩序重组为中心,而是通过"礼"所表现社会秩序,寻求构建社会秩序正确方向。

  • 标签: 天理 人欲 天理之节文 私与公
  • 简介:《周易》辩证法与马列主义辩证法在二元或三元、转化对称或不对称、一条或三条基本规律这三个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别,而毛泽东辩证思想与马列主义和苏联哲学教科书中辩证法明显差别也正是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并且这两种差别有着高度对应性和契合性,这说明毛泽东辩证思想受到了《周易》辩证法影响,《周易》辩证法也是毛泽东辩证思想重要来源。这也能够从毛泽东成长文化环境和有关论述中得到证明。正是这些影响使毛泽东辩证思想禀赋了中国文化特色。

  • 标签: 《周易》 毛泽东 辩证法
  • 简介:陶磊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全书26万字,263页。本书借鉴萨满主义通神模式。提出卦爻辞曼意法则。对卦爻辞具体解读,作者从商周历史与文化历史场最出发,尽可能与甲骨、金文以及古典文献相参证。

  • 标签: 主义 萨满 浙江大学出版社 简介 周易 古典文献
  • 简介:前期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开创者,后期粱漱溟则是现代儒家左派开创者。1930年代,梁漱溟既拒绝“政治国家化”,又拒绝“政治虚无化”,而是寄厚望于具有儒家信念左倾青年,引领他们投身于社会化、平民化和底层化社会政治运动。现代儒家左派所进行理论探索是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继续和深入,受到国民革命及其农民运动刺激和影响,也是保守主义探索新政治哲学总结。它上可接续宋儒开创新传统,下可开现代儒家百世基业。

  • 标签: 现代新儒家 现代儒家左派 梁漱溟 社会政治运动
  • 简介:依托《中庸》,罗汝芳论工夫多自“圣人分上说”,其境界工夫主张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侧重“默识”性体;强调“轻省”“直养”;属意“当下”检证,“因时”推进。以境界工夫进路考察罗汝芳哲学构建,其理论重心不在对抽象性征存有论探讨上,也不偏向于“下学上达”工夫取径,而集中在境界论哲学创造和发挥。由此推导得出,罗汝芳在本体论、宇宙观等哲学基本问题上由儒学立场出离。这一出离过程揭示了中晚明以降心学流弊渐趋漫衍多面缘由和深远影响。

  • 标签: 罗汝芳 境界工夫 本体论 宇宙论
  • 简介:在《周易》六十四卦中,《蒙》卦主旨在于讲述《周易》教育理念,并较为完整地将易学教育模式展示出来。《蒙》卦所指向教育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知识教学,而是追求“本天道以立人道”落实天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占筮形式为主导,以天理为规则,以谦虚为手段,通过正其位、明其理、重其仪、尊其德来实现最理想教化,其中既有探究占筮作为一种求知方式在教化之中运用问题,也有探讨教育模式、教育形态、教育观念等内容。同时,《蒙》卦还针对教育中可能出现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避免教育误人歧途方法。今天审读《蒙》卦,无疑对我们的当代教育有极为重要意义。

  • 标签: 《蒙》卦 占筮 教育 帛书《周易》
  • 简介:《鬼谷子》包含着丰富语言学思想,它用阴阳哲学观来解释语言现象,以动态视角来看待语言,把语言交际看作一个双向循环信息传递过程。它重视口语规律探索,关注语言技巧运用,在基于语音、语义、语法等表达手段之上,形成了系统修辞学理论体系。它注重交际过程控制,强调交际效果实现,阐释了包括语境在内一系列语用因素。应当珍惜和吸收其中有价值观点和理论,为当代汉语研究服务。

  • 标签: 《鬼谷子》 语言学 信息 表达手段 语用因素
  • 简介:张显光太极观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他解释“无极而太极”时,首先提出了太极之妙、无极之妙以及无极太极之妙独到见解,对太极所含之天地万物存有根据和超越性质解释得很真切,透过太极与仪、象、卦具有相贯相包性质,他更为明晰解释了“太极即理”、理气经纬论和太极本体性;再者张显光提出了“太极者道德之头颅”观点,认为太极不仅是万事万物之存有论根底或枢纽,而且也为道德视域展开提供了可能性。张显光对太极诠释,虽然根源于周敦颐及朱熹,但也未止步于传统性理学,而是提出了一些独到概念,建构了一套有创见哲学系统。

  • 标签: 张显光 太极 相贯相包 无极太极之妙 道德之头颅 道德氧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