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以初中代数应用题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的分类结果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代数应用分类结果差异显著;数学成绩优生与数学成绩差生对代数应用分类结果差异显著。

  • 标签: 代数应用题 代数应用题的结构 分类 数学成绩
  • 简介: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对某普通小学的123名2~4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应用测验,以考察数学学优生和学差生在解决比较应用时表征策略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2~4年级儿童解答一致和不一致应用题上看,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学差生较多地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2)除学差女生的解题正确率低于学差男生的正确率,学差女生自我报告中直接转换策略的使用多于学差男生外,在其它方面,性别差异并不显著;(3)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优生在使用问题模型策略上越来越成熟,学差生并没有学会使用更加有效的问题模型表征策略,仍然停留在直接转换策略上,但他们在关于策略使用的认识上有所提高.

  • 标签: 学优生 差生 策略 数学应用题 年级 女生
  • 简介: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运用自编思维训练教程及元认知监控提问单对初二年级学生进行有关解答数学应用的思维策略训练及其元认知训练.结果表明:(1)不同层次学生(优、中、差生)的思维策略训练效果显著,中、差生的效果尤为显著.(2)在思维策略训练的基础上再加上元认知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解答数学应用思维训练的效果.

  • 标签: 中学生 数学应用题 元认知训练 思维策略训练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图式化程度即例子的概括化程度对解决代数文字的影响.结果表明:(1)例子的表层类似性与目标问题具有一种格式塔的同型效应,容易解决'属性'一一对应的问题.(2)由例子表层类似性构成的图式化程度低,迁移的范围比较窄;由例子结构类似性构成的图式化程度高,适用的范围比较宽.(3)尽管增加了例子与目标问题的难度,由结构类似性形成的代数图式仍然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目标问题.

  • 标签: 图式化程度 代数文字题 代数图式 表层类似性 概括化 学生心理学
  • 简介:<正>思维品质是在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它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思维的个性差异,是判断智力层次,确定一个人智力是正常、超常或低常的主要指标发展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重大突破口,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好途径。自1986年开始,通过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主持的《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的教改实验,我们体会到在众多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办法中,开展编活动是一个简便易行收效快的好办法。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条通过编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路子。

  • 标签: 思维品质 编题 引导学生 个性差异 敏捷性 数学能力
  • 简介:基于文化影响人格的视角,结合对道家人性论的分析,建构道家人格结构理论模型,本文将道家人格操作化界定为:道家人格指在道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与道家人性论之'自然本真'的内涵一致并表现在知-情-意-行层面的典型的人格特质。以此为基础,从道家经典著作中选取486个描述人的词语,经由多次意义分析和初测,保留了37个,并最终形成了道家人格量表项(初测)版,包括自然、本真、柔韧、谦退、超脱和寡欲6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2)支持了该六维结构。道家人格量表项版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介于0.430~0.704和0.528~0.721,各题项与其所属维度间的相关(绝对值)及各维度间的相关(绝对值)分别介于0.389~0.795和0.157~0.444。研究反思认为,特质因素论与(道家)人性整合观间的矛盾影响了道家人格量表项版的效度,这使得任何对道家人格量表项版有效性的考查,都不能以因素分析得到的单一因子为单位,而应以整合道家人性观及道家知-情-意-行心理行为特征的层级模式为单位。情境(判断)测验能够有效契合针对中国人文化心理行为特征的测量,但情境(判断)测验的效度以及中西情境(判断)测验的比较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未来研究需要立足现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收集更多质性资料、深入探究道家人格各维度的丰富内涵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道家认知思维方式量表。

  • 标签: 传统文化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测量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儿童解决算术应用的认知加工过程。实验采用个别交谈的临床方法,被试是学前及小学儿童,共125名,4~8岁,分成5个年龄组,每组25名,实验材料是6道算术应用。研究表明,儿童解题的认知能力可分为四级水平。在各级水平上,问题表征、算法选择及计算策略的运用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构建了儿童解决算术应用的认知加工模型。此外,本研究对由Briars、Larkin以及由Riley、Greeno和Heller提出的有关模型也提供了一个实验论证。

  • 标签: 算法 表征 策略 图式 认知加工模型
  • 简介:以小学三、四年级的60名儿童为被试,采用对基本算术应用分类的方法测量图式,探讨了图式的作用以及影响图式获得的因素.结果表明,被试对问题的分类有前图式水平、图式水平、按解题程序分类三种情况,前两个水平又分成若干亚水平;图式的水平对问题解决成绩有预测作用;图式的水平和问题解决成绩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优于男生.

  • 标签: 问题解决 图式 成绩 水平 应用题分类 解题程序
  • 简介:本研究采用陌生实验室的录像观察考察了中国2-7岁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并且采用教师评价量表报告了儿童7岁时的学校适应,采用父母填写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来测查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从而考察了儿童2—7岁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时的问题行为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儿童2岁时,共有208名儿童参加了这项追踪研究,4岁时,由于被试拒绝参加、搬家或失约,共有176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的录像观察。7岁时,共有124名儿童参加了实验室实验和学校教师的评价,并且父母对7岁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了报告。同时参加2、4、7岁研究的儿童为66人,其中男孩为28人,女孩38人。协方差结构模型分析表朋:儿童2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学习问题越少;儿童4岁时的抑制性水平越高,7岁时的攻击行为越少,挫折耐受力、任务定向能力越强,但同时抑郁问题也越多。而7岁时的抑制性可以边缘显著地预测儿童7岁时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即7岁时抑制性水平越高,母亲所报告的退缩问题越多。而且,本研究还发现女孩7岁的抑制性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和果断的社交技能越差。男孩2岁的抑制水平越高,任务定向能力越强;男孩7岁时抑制水平越高,攻击行为越多。

  • 标签: 行为抑制性 学校适应 问题行为 儿童
  • 简介:数学教学能力结构孙敦甲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自一九八四年以来,在研究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同时,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教改实验和教师培训工作。通过这一实践,对教师的能力结构...

  • 标签: 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能力 数学能力 数学学习 心理活动 数学教师
  • 简介: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92名初一学生数学错题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了数学错题管理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数学焦虑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初一学生的错题管理存在性别的差异。女生在错题管理态度、错题管理行为上要显著优于男生;(2)错题管理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还能够通过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产生影响。结论:数学焦虑在错题管理与数学成绩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管理态度 数学焦虑 数学成绩 中介作用 错题 初一学生
  • 简介:<正>一应用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应用教学对于理解各种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和算理是极为重要的,对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虽然目前“简易方程”已下放到小学,无疑,代数解法较算术解法更

  • 标签: 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结构 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 代数解法 数量关系
  • 简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自学课文内容,尝试练习等多种形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亲自体验、独立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现就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创新谈几点认识:

  • 标签: 自主创新 数学知识 有效学习 现代教学论 教学过程 主动参与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小学数学学具的出现,使广大数学教师欣喜地看到,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更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具辅助教学,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

  • 标签: 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学具 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师 学习兴趣
  • 简介:根据国内外关于数学自我效能研究的文献.结合我国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内容特点与实际背景情况。编制数学自我效能问卷。研究以初一与初二学生为对象,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88名学生和53名数学教师进行调查,首先编制出44个项目的初测问卷:采用封闭式问卷对479名学生的初测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与项目分析,形成了包含日常生活中数学任务的效能、数学相关课程的效能与数学学业问题解决效能三个维度的26个项目的正式问卷:最后对350名学生施测正式问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学自我效能问卷的因素结构清晰,具有合理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数学自我效能 问卷 信度 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