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近日,临泉县积极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母亲开展救助活动。本次活动由省计生协会主办,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对万名计划生育贫困母亲开展救助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临泉县计生协会,对全县32个乡镇,每个乡镇帮扶一位贫困母亲,每位发给现金200元;各乡镇计生协会分别帮扶四位,每位发给现金200元或价值200元的物品。

  • 标签: 母亲 贫困 计生协会 救助活动 计划生育 临泉县
  • 简介:2月4日,由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以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联手启动了“亲情呼唤热线”活动。该活动是“战胜灾害——关怀在你身边”专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为滞留人员及家属提供通话服务。10万张价值200万元的亲情电话卡经由各级人口计生系统网络,被陆续发放至湖南、湖北、安徽、贵州、

  • 标签: “亲情呼唤热线”活动 中国 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 亲情电话卡
  • 简介:二战以前尤其是20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相当缓慢,史前时期上万年、上千年还增长不了1%,17世纪以后稍微加快,但年均增长也不过是增长0.5%左右。在二战后人口增长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接近2%。

  • 标签: 人口增长速度 世界人口 史前时期 17世纪 70年代 40年代
  • 简介:德化县三班镇计生协有针对性地开展八进八送上门务:一进新婚家庭,送优育知识和避孕药具;二进怀孕家庭,送优生知识;三进产妇家庭,送优育知识和避孕药具;四进避孕期家庭,送知情选择知识;五进独生子女家庭,送优育优教知识:六进婚育青年家庭,送青春期知识和婚恋知识;七进再婚家庭,送生育政策和避孕节育知识:八进久婚未孕家庭,送治疗不孕症有关信息。

  • 标签: 服务活动 独生子女家庭 优生知识 避孕药具 青春期知识 再婚家庭
  • 简介:采用2002年中国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当前我国婚姻市场的择偶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传统社会,高收入的男性和专职于家庭事务的女性被认为是完美的结婚组合(郎才女貌),因此当时的择偶标准体现为收入上的异质性。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收入水平相当的男女更可能结为夫妻。现在与过去择偶标准的不同导致了郎才女貌悖论的出现。最后,本文阐述了婚介机构的重要性。

  • 标签: 择偶 配偶同质性 配偶异质性 收入残差
  • 简介:今年是马寅初诞辰120周年和他的人口学研究代表作《新人口论》发表45周年,也是他逝世20周年。我们纪念他,不仅是对他卓越的科研成就表示敬意,还因为他的著作至今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对现实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马寅初 人口质量观 《新人口论》 人口学家 人口问题 人口思想
  • 简介:清流县武警大队训练场上,70多名8~15岁优秀计生纯女户女孩在这里参加了由县人口和计生局、团县委联合组织的“关爱女孩,感受关怀”国防夏令营活动

  • 标签: 关爱女孩 国防 关怀 感受 夏令营活动 清流县
  • 简介:微山县两城乡计生协于2006年11月30日开展了“防艾”宣传活动。这次活动设立多处咨询台,为群众提供生殖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咨询服务,推广使用安全套;展出了宣传展牌,在群众中反对歧视、提倡关爱。免费发放避孕药具200多盒;聘请了医务工作者在全乡四所中学开展了“预防性病艾滋病”专题讲座。

  • 标签: 宣传活动 城乡 医务工作者 生殖健康 咨询服务 推广使用
  • 简介:曾都区三里岗镇计生办利用春节和民工大回归之际,为已婚育龄人群、奖扶对象、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开展“六送”活动。一是为已婚育龄妇女送去4600张日历宣传画:二是为务工回乡的育龄人群和产后妇女送去了1100件避孕药具,进行“三查”和随访服务,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进行送证上门;三是为86名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分别送去600元的奖扶金;

  • 标签: 三里岗镇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已婚育龄妇女 独生子女户 避孕药具 计划生育
  • 简介:鲤城区部分企业参加助学回报社会。目前已有68家企业和224户计生困难户家庭签下助学协议。按照协议,每个挂钩企业帮扶1至10户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资金在每个学期开学前或本年度前兑现,每户帮扶资金不少于500元。

  • 标签: 企业加盟 助学活动 鲤城区 九年义务教育 帮扶资金 困难户
  • 简介:浙江省新家庭计划活动提出至今已有8年时间,实践证明新家庭计划活动在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人口控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转变,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发生转移的今天,如何根据群众的需求变化,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是新世纪如何深化新家庭计划活动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新家庭计划活动 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人口再生产类型 计划生育工作 两个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