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此次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成为重中之重,作为其子规则之一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更获得万众瞩目之殊荣,遗憾的是修改后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始终未能为司法实践中对非法口供的认证活动提供规范和引导,致使实践中法官判断非法口供的活动缺乏最重要的技术性支持而难以确保其统一性和确定性。因此,必须为非法口供的认证活动设置相应的认证标准.指导法官正确认定非法获取口供行为的范围,进而综合衡量非法行为对被追诉人权利侵害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做出是否排除非法口供的决定。

  • 标签: 非法口供排除规则 非法行为 认证标准
  • 简介:<正>对非法取得的口供是否赋予其证据能力,是否被允许进入审判程序在法庭上作为证据提出并作为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依据,是一个涉及刑事诉讼价值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贯穿刑事诉讼活动始终的控制犯罪与程序正义的冲突问题、保障人权与维护安全的平衡问题。如果不具有证据能力的口供能在诉讼程序中一路绿灯,对查明案件事实、有效惩治犯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作用是建立在漠视公民基本权利和损毁国家法律秩序基础上

  • 标签: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侦查人员 刑事诉讼法 侦查讯问 证据能力
  • 简介:目前我国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仅能从形式上排除非法口供非法口供实质上已经通过庭前案卷移送预先进入审判者的视线,并最终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非法口供排除规则对是否排除“重复自白”和以非法口供为线索取得的物证是否排除没有规定。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能否达到彻底排除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证明力的角度对非法口供进行研究,并对我国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进行完善。

  • 标签: 非法口供 证据排除 证明力
  • 简介: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非法口供排除问题一直是热点及难点问题,原因在于理论界及实务界对口供排除的范围和标准尚未达成共识。1996刑诉法第43条虽然明确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此条看似解决了排除范围问题,但因未明确排除标准导致实践中难以判断何谓"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刑诉法修改后,虽然在第50条保留原法的规定,但在第54条以概括性

  • 标签: 排除规则 刑诉法修改 沉默权制度 收集证据 解释法律 如实供述
  • 简介:“零口供规则”的初稿中最核心的内容被认为是“沉默权的提出”。几经修改后的《规则》与初稿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把口供视为零,而是把对口供的依赖降到最低点。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审讯时不再允许其保持沉默,原来的绝对“零口供”演变成了现在的相对“零口供”。“零口供规则”的意义体现在它时我国司法制度提出了预警,使人们再次正视司法实践中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以及阻却这一弊端的迫切性。

  • 标签: 零口供 审讯 刑讯逼供 沉默权 犯罪嫌疑人 司法制度
  • 简介:山东省宁津县一农民因琐事与被害人产生矛盾,为泄愤报复用自制爆炸装置将被害人炸伤,归案后拒不认罪。宁津县检察院面对零口供案件认真审查,调查、补充证据,近日,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被告人王某有期徒刑十三年。

  • 标签: 零口供 判刑 起诉 自制爆炸装置 故意杀人罪 有期徒刑
  • 简介:要有效地遏制刑讯逼供,司法人员就要努力克服"口供情结".但被告人的供述毕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证据,完全无视其存在,彻底否定其价值,既有悖于法律规定的精神,也有悖于司法证明的规律.在司法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 标签: 口供 证据 沉默权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出台是我国证据法制建设的一项创举。围绕该规则本身以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既包括对时下讨论的回应,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笔者认为,要切实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必须厘清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分配;此外还有赖于律师积极作用的发挥、法院职权查找职能的正确行使以及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完善。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 证明责任
  • 简介:"非法典化"是指法典化所追求的确定、完整、和谐一致等目标的不能实现,法典总会被突破的一种趋势.在对"非法典化"的历史思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非法典化"的特别立法、司法解释、法官造法等五个方面的现实状态."非法典化"的根源包括法哲学根源、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法典的固有弱点以及公权利介入的增强等.

  • 标签: 法典化 非法典化 瓦解 原因
  • 简介:随着刑事诉讼执法的不断深入,对刑事诉讼证据规格的要求愈来愈严格,其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与被告人的口供作为证据使用的问题更是备受关注,笔者试结合审判实践和有关理论,从犯罪嫌疑人口供与被告人口供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沉默权制度下被告人口供的效力,

  • 标签: 被告人 口供 证据 法律思考 刑事诉讼 沉默权
  • 简介:非法证据的取舍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但由于这一命题与诉讼的基本观念和基本价值选择有着密切联系,并且深受犯罪状况和司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实际上对非法证据的取舍隐含着颇为复杂的底蕴。由于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则体现出对非法取证行为的彻底否定,尽管难免造成案件客观真实的失落,但却为树立权利保障观念、权力制约观念和正当程序观念以及进而尽可能地接近达到既实现程序公正合法又符合案件的客观真实的理想的诉讼状态提供了保障。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这一原则。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
  • 简介:非法证据的'虚假排除说'和'抽象排除说'对我国司法机关的影响很大。'虚假排除说'只关注证据的真实性而忽视证据的法律属性而且容易造成冤假错案,不应成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根据。'抽象排除说'关注到证据的法律属性,但其内部性、依附性、形式性决定了'抽象排除说'以一种'办案视角'看待非法证据排除问题,这对被告的权利保障不够彻底。'具体排除说',以'权利保障视角'看待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可以促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理念的转型、引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正确确立、解决当前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操作难题、彻底保障被告人的权利。辩方敢申请、检察机关有回应、法院敢作证据无罪判决是实现'具体排除说'的方式。

  • 标签: 非法证据 抽象排除 办案视角 具体排除 权利保障视角
  • 简介:<正>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11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没收其财产的差额部分。"这一规定在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都引起了很大震动,关于这一规定的罪名与犯罪构成均存在较大的分歧与争论。有人认为这一规定没有具体的犯罪构成,不能成立犯罪;有人认为应定为非法所得罪(或者非法得利罪,非

  • 标签: 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罪 行为人 国家工作人员 差额财产 差额巨大 犯罪构成
  • 简介:为了排除我国不合法取证现象,惩罚犯罪,保障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应建立符合国情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完善案件取证规则,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配套机制,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取证工作向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重的方向发展。文章在分析国内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毒树之果 取证规则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非法方式取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司法中用于对非法取证行为遭到侵害的人,使之处于不利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称两院三部《规定》)的研究以及实施情况的考察,提出以下意见。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最高人民检察院 非法取证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 人员使用 执法机关
  • 简介:"两个证据规定"的施行标志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得到进步确立。2011年初公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也明确表述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望正式被拟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肯定。非法证据需要一套完善的证明制度才能甄别,否则,确立起来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不足以自行。因此,现阶段的研究重点应当从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转变到非法证据证明制度的设计上。办案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是导致冤案的主要诱因之一,而每一桩冤案都是对现行制度沉重的叩问。如何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司法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当前显得更为迫切。借鉴域外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建立起科学的非法证据证明制度,才能确保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良好实施。

  • 标签: 非法证据 证明制度 证明程序 审理阶段
  • 简介:如何理解刑法中“非法占有目的”,理论上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刑法中的“非法占有”应是对他人财产所有权的全面侵害。在认定非法占有目的时,应将刑法上的占有与民法上的占有、刑法中的非法占有与非法占用等概念严格区别,并结合行为的方式、行为的后果、对财物的处分等情况综合分析。

  • 标签: 中国 刑法 “非法占有” 财产所有权 法律认定
  • 简介:虚假供述一旦被采信,极有可能导致错案。近年来,我国先后通过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和修改刑诉法,确立了一系列有关口供的证据规则。由于虚假供述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虚假供述的多样性,它们在整体上防范能力有限。以非法口供排除规则防止虚假供述在我国存在着现实困难和内在困境。同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相比,以口供补强规则实质化作为突破口不仅具有理论根据、比较优势,也具有现实根据。为切实防止虚假供述,必须要结合虚假供述的形成机制和真假供述的识别原理,参考其他国家的口供补强规则,分别从补强证据要求、待补强口供要求、补强对象和程度等方面使口供补强规则实质化。经过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过滤后的任何口供,只有在特殊情节排除了诱供指供和案情泄露的前提下获得的,并得到了具有证据能力、证明力的被告人供述以外的独立证据或者新证据的印证,且供述中的犯罪客观方面的特殊细节与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基本吻合一致,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 标签: 虚假供述 排除规则 口供实质补强规则
  • 简介:共同被告人之间的口供相互印证,但无其他证据佐证能否定案是司法界的一个难题。本文以现有的法律条文与基本原则为依据,着重论述了仅有共同被告口供不能定罪的合法性,并从共同被告口供问题背后的价值权衡角度论证了其合理性。最后,从我国司法制度的发展论述了此问题可能的解决之道。

  • 标签: 共同被告 口供 口供补强
  • 简介:<正>赫伯特·帕克将现代刑事司法体制概括为极为清晰的两分模式,这种类型化的处理方式让我们受益非浅。首先,正是他最为明确地将存在于我们对抗制司法中最大的张力概括为观察刑事诉讼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犯罪控制和正当程序。前者关注法律制度在抑制犯罪方面的作用。不论是逮捕和对罪犯的惩罚,还是在尽可能早的诉讼阶段释放无辜者,该模式都将效率奉为主要价值。它以边际效益的术语研究诉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证据排除规则 对抗制 无辜者 犯罪控制 刑事司法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