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现状,介绍了美国在院校内与院校后较为全面的培训体系,对比探讨了中国在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上存在的问题,即中国在校医学生没有接受临床研究专业课程培养,在其进入工作后也缺少专业精准的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这导致医生很难独立开展临床研究。因此,建议中国医学院校也需要系统建立面向本科和研究生的临床研究方法学课程,系统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研究能力。其次,根据开展临床研究的医生的层次,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培训模式,以及科学引导现有的社会资源,从而为中国临床研究方法学的提升给出一些参考,逐步提升临床医生独立负责开展临床研究的能力,推动国家医学水平。

  • 标签: 中美对比 临床研究方法学 培训资源
  • 简介:摘要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重要部分,开展临床药学教育对于培养临床药学人才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发展可观,但临床药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仍有一定不足,学科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转化尚存在欠缺。本文拟通过对美国与中国临床药学教育的起源发展、学制学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进行分析,立足我国教育实情,探讨适用于我国的临床药学教育方式及方法,为我国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为加快我国临床药学的合理、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及参考。

  • 标签: 中外教育对比 临床药学教育 课程设置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波和黄金微针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不同程度的腋臭患者116例,分别用miraDry微波仪(56例)和黄金微针(60例)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经12个月随访,微波组有效率为94.64%(53例),复发率为5.36%(3例);黄金微针组有效率为93.33%(56例),复发率为6.67%(4例),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均为0.088,P值均为0.767)。但是,微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黄金微针组为6.67%(2例皮肤烫伤和2例瘢痕形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7,P=0.049)。结论黄金微针与微波治疗腋臭临床疗效相当,但微波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臭汗症 微波 脉冲射频术 黄金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食管异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确诊为食管异物的246例患儿。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及手术组,收集整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镜组222例,手术组24例,手术率约为9.75%;两组患儿在性别、异物滞留位置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患儿年龄(2.92±2.67)岁,小于内镜组(4.12±3.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手术组食管异物滞留时间中位数29.10 h,长于内镜组中位数11.8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组锐性异物占比(50.00%)高于内镜组(16.22%),且手术组腐蚀性异物占比(45.83%)高于内镜组(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组重度并发症占比(83.33%)高于内镜组(0.90%)(P<0.001)。结论手术组食管异物患儿发病年龄更小、异物滞留时间长;锐性异物及纽扣电池更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

  • 标签: 食管异物 并发症 儿童 消化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depth of anesthesia index, AI)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并与Narcotrend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进行比较。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显微镜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同时监测患者AI、NI及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ffect-site concentration, Ce)。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持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米库氯铵维持麻醉。记录数据信号稳定后(T1)、诱导前(T2)、插管前(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插管后5 min(T6)、置喉镜前(T7)、置喉镜后1 min(T8)、置喉镜后5 min(T9)、手术结束(T10)、苏醒(T11)、拔管(T12)12个时点的AI、NI、Ce。结果随着麻醉深度的变化,AI和NI的变化趋势一致。AI与NI、C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P<0.05 )、-0.599(P<0.05),NI和Ce的相关系数为-0.584(P<0.05),AI、NI、Ce三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AI和NI均能准确反映患者手术不同阶段的麻醉深度,AI监测用于全凭静脉麻醉可较好地控制麻醉深度,指导合理用药,避免患者术中知晓。

  • 标签: 麻醉深度指数 Narcotrend指数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食管异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确诊为食管异物的246例患儿。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及手术组,收集整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镜组222例,手术组24例,手术率约为9.75%;两组患儿在性别、异物滞留位置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患儿年龄(2.92±2.67)岁,小于内镜组(4.12±3.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手术组食管异物滞留时间中位数29.10 h,长于内镜组中位数11.8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组锐性异物占比(50.00%)高于内镜组(16.22%),且手术组腐蚀性异物占比(45.83%)高于内镜组(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组重度并发症占比(83.33%)高于内镜组(0.90%)(P<0.001)。结论手术组食管异物患儿发病年龄更小、异物滞留时间长;锐性异物及纽扣电池更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

  • 标签: 食管异物 并发症 儿童 消化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与非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尤其是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方法纳入并收集2020年2月9日至2020年2月29日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回顾性收集患者发病情况、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住院转归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5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老年患者21例(占41.2%),平均年龄为(71.9±6.4)岁,非老年患者30例(占58.8%)。伴有发热症状的老年患者为13例(占61.9%),低于非老年患者27例(占90%)(χ2=5.764,P=0.016)。老年患者胸部CT均为双侧肺炎表现,而非老年患者25例(占83.3%)具有该表现(χ2=3.880,P=0.049)。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61.9%)、高血压(26.8%)均高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抗病毒药物、全身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率更高,死亡病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有特殊性,其症状不典型,合并疾病多可能是老年患者临床预后较差的原因,且采取更加严密的监测和更精细的救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老年人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国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欧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汇总分析。以“应激性心肌病”“心尖气球样变综合征”“心碎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syndrome”“stress cardiomyopathy”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9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剔除非病例报道、诊断错误、信息不全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 294篇,其中128篇文献报道了163例中国病例,1 166篇文献报道了1 256例欧美病例。提取纳入病例的人口学、诱因、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及预后等信息,分析中国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欧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纳入163例中国TTS患者,1 256例欧美患者。中国TTS患者的年龄为(59.6±16.9)岁,与欧美患者的(59.7±17.4)岁相当(P=0.90),女性患者的比例则低于欧美[128例(78.5%)比1 073(85.4%),P=0.02]。中国TTS患者的诱因以精神应激为主[79例(48.5%)],躯体应激者71例(43.6%),13例(7.9%)患者无明显诱因。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精神应激比例较高,而躯体应激和无诱因者比例较低(P均<0.05)。中国TTS患者的主要症状依次为胸痛[86例(52.8%)]、胸闷[57例(35.0%)]、气促[54例(33.1%)]、头晕[26例(16.0%)]、出汗[25例(15.3%)]、心悸[20例(12.3%)]、晕厥[15例(9.2%)]、腹痛/腹泻[14例(8.6%)]、低血压[12例(7.4%)]和乏力[2例(1.2%)]。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胸闷、头晕、出汗、心悸、腹痛/腹泻的比率较高,而低血压的比率较低(P均<0.05)。中国TTS患者心电图表现以心肌缺血样改变为主,包括ST段抬高104例(63.8%)、T波倒置75例(46.0%)和ST段压低14例(8.6%)。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ST段抬高、T波倒置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较高(P均<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中国TTS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尖部运动障碍[97例(59.5%)]、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59例(36.2%)]。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心尖部运动障碍、二尖瓣反流的比率较高,而其他部位运动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比率较低(P均<0.05)。左心室造影示中国TTS患者心尖部运动障碍比率高于欧美(P<0.01),而心尖/左心室球囊样扩张的比率相近(P>0.05)。冠状动脉造影示中国TTS患者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50%者142例(87.1%),与欧美相当(P>0.05)。中国TTS患者以典型者为主[157例(96.3%)],其次为双室型[5例(3.1%)]、倒置型[1例(0.6%)];典型患者的比率高于欧美,而倒置型、室中型的比率较低(P均<0.01)。中国TTS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依次为β受体阻滞剂[67例(41.1%)]、抗血小板药[61例(37.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59例(36.2%)]、抗凝药[44例(27.0%)]和利尿剂[32例(19.6%)]。与欧美比较,中国TTS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调脂药、利尿剂、硝酸盐类药物的比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氧疗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率相近(P均>0.05)。中国TTS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5.5%(9/163),平均随访1年,期间复发率为3.7%(6/163),无死亡事件发生,与欧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国TTS患者中中老年女性占比较高,大部分患者有精神或躯体应激,以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主,有一定的院内死亡率和复发率。相对于欧美患者,中国TTS患者有其特殊性。

  • 标签: Takotsubo心肌病 中国人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FD)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纳入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精神科门诊候诊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 PHQ-15),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 Anxiey Disorder Scale,GAD-7),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 SSD-1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方案2.0(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 DAS 2.0)等自评问卷,并经结构化访谈得出SSD和SFD诊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比较SSD和SF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699例受访者中,236例(33.8%)和431例(61.7%)分别被诊断为SSD和SFD,二者诊断一致性较低(Cohen κ=0.291 P<0.01)。SSD患者在PHQ-15[(12.01±5.54)分比(10.38±5.53)分,t=3.624]、PHQ-9[(11.84±6.76)分比(9.40±6.57)分,t=4.546]、GAD-7[(9.70±6.08)分比(7.34±5.92)分,t=4.871]、SSD-12[(23.60±11.43)分比(16.52±12.64)分,t=7.154]和WHO DAS 2.0[(22.65±8.52)分比(19.96±7.77)分,t=4.128]量表得分显著高于SFD患者,均P<0.01。结论SSD和SFD诊断一致性较低;相对于SFD患者,SSD患者在躯体症状负荷、焦虑抑郁情绪、与症状相关情绪、思维和行为问题、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

  • 标签: 躯体形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人口特征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核酸检测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以提高对NCP的认识,降低漏诊及误诊率。方法选取2020年1—2月武汉市第四医院临床诊断的54例NCP患者,根据实时荧光RT-PCR检测咽拭子标本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差异。结果2019-nCoV核酸阳性组患者31例,阴性组23例;阳性组和阴性组主要临床症状均为发热(分别为80.64%和86.96%)、畏冷寒战(分别为61.29%和52.17%)、咳嗽(分别为80.64%和95.65%)、乏力(分别为61.30%和56.52%)、胸闷(分别为77.42%和73.91%),其他症状包括头痛、肌痛、呼吸困难、腹泻、恶心呕吐等。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主要为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正常、乳酸脱氢酶增高、氧合指数降低。两组患者的胸部CT检查均以双侧受累为主。除呼吸困难症状外,两组患者其余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诊断NCP核酸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类似,但呼吸困难症状多出现于核酸阳性组,所以我们应提高对NCP核酸检测的认识,以防漏诊及误诊;另外需进一步寻找更快速准确确诊NCP的手段及方法。

  • 标签: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 2019年6月运城市中心医院诊治的CSP患者158例,分型依据《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专家共识(2016)》,其中Ⅰ型(55例),Ⅱ型(86例),Ⅲ型(17例);采取手术方式分别为超声引导下清宫术(A组)、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加清宫术(B组)、腹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瘢痕修补术(C组)。比较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比例、术后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情况及再次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33±72.31)mL、(34.41±17.16)mL、(65.71±70.52)mL,F=8.51,P=0.014];术后HCG下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4±0.18)、(0.79±0.10)、(0.76±0.19),F=19.21,P<0.001];B组术后月经量减少发生率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0.003);术后12例患者再次宫内妊娠,其中A组8例(其中2例为Ⅰ型CSP,3例为Ⅱ型CSP,3例为Ⅲ型CSP),B组4例(其中3例为Ⅰ型CSP,1例为Ⅱ型CSP),最终6例足月剖宫产分娩(A组4例,B组2例)。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加清宫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HCG下降明显,但可导致月经量减少;对于Ⅰ型及Ⅱ型CSP可首选超声引导下清宫术,若术中大出血可行球囊压迫止血;Ⅲ型CSP可考虑直接采用腹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瘢痕修补术。

  • 标签: 瘢痕 妊娠,异位 子宫 分型 清宫术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 腹腔镜 瘢痕修补术 出血量 月经量
  • 作者: 张泉慧 何惧 任杰 张颖 卢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信息评价部,北京 100097,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北京 100097,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测试和人才测评研究所,北京 100083,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考务管理部,北京 100097,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发展研究部,北京 100097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下的等值方法对2个年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简称学业水平测试)考生作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学业水平测试中更为适合的等值方法。方法基于CTT方法,采用塔克(Tucker)观察分数线性等值方法、列文(Levine)观察分数线性等值方法、等百分位法、等百分位平滑法4种方法,基于IRT方法的单参数、双参数模型中,采用分别估计法、同时估计法和固定共同题参数估计法各3种校准方法进行等值探索,通过等值标准误来分析以上10种等值结果的稳定性。结果CTT方法的等值误差在0.7~1.6之间,IRT方法的等值误差在0.2~0.6之间,IRT误差更小。CTT方法中,Tucker观察分数线性等值方法误差最小,为0.7,等百分位平滑法误差最大,为1.6;IRT方法中,单参数模型的等值结果优于双参数模型,单参数模型中,固定共同题参数估计法的误差最小,为0.2。结论学业水平测试等值可以选择IRT单参数模型中的固定共同题参数估计法,通过等值,年度2学业水平测试等值后的分数上调,合格标准保持不变,有效地实现了分数可比,保证了考试公平。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水平测试 经典测验理论 项目反应理论 等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考酮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维持与苏醒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羟考酮组(O组)和芬太尼组(F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3 mg/kg(O组)或芬太尼3 μg/kg(F组)、丙泊酚2 m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25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采用羟考酮(O组)或芬太尼(F组)、七氟醚与顺式阿曲库铵行全身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切皮时(T4)、手术进行1 h(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后1 min(T7)、拔管后5 min(T8)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测定T0、T2、T4、T5、T7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同时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即刻、入麻醉后复苏室(PACU)后30 min VAS评分。观察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T0~T8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2、T4、T5、T7各时点Glu、Cor、E及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的拔管时间及入PACU后30 min VAS评分明显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O组的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期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麻醉,全身 羟考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尿钙水平Gitelman综合征(GS)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尿钙在GS疾病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2018年来自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NRSC)、在北京协和医院行SLC12A3基因检测诊断为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尿钙特点,比较不同尿钙水平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氢氯噻嗪试验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测定患者基线和用药后3 h内氯离子排泄分数改变量的最大值(ΔFECl)。结果共有83例GS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低尿钙患者53例(63.86%)。低尿钙组尿钙/肌酐比明显低于非低尿钙组[(0.085±0.058)mmol/mmol比(0.471±0.284)mmol/mmol,t=7.349,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压、血尿电解质水平、代谢性碱中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尿钙组患者乏力(χ2=4.595,P=0.032)及多尿(χ2=5.778,P=0.016)发生比例低于非低尿钙组,两组患者在其他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尿钙和非低尿钙组各有16例患者行氢氯噻嗪试验,中位ΔFECl结果分别为0.539%(0.430%,1.283%)和0.829%(0.119%,1.298%),均提示对氢氯噻嗪无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0.000,P=0.956)。结论GS患者中低尿钙比例为63.86%,尿钙水平与疾病临床表型、NCC功能损伤严重程度之间均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Gitelman综合征 氢氯噻嗪 低尿钙 表型 钠-氯协同转运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不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无锡市儿童医院住院收治的HSP患儿共863例,进行性别分组,比较临床特点。结果⑴不同性别HSP患儿感染中均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最高。⑵男性HSP患儿肾脏病变发生率、血尿合并蛋白尿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χ2=3.967,4.115,P<0.05)。男性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链球菌感染、D-二聚体升高和补体C3下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χ2=15.881、14.415、20.236、10.752,P<0.05)。结论男性HSP患儿肺炎支原体和链球菌感染发生率高,这可能是男性患儿发病率高于女性患儿的因素之一。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易出现肾脏病变,这与男性患儿D-二聚体升高发生率远高于女性患儿有一定的关系。男性患儿免疫指标的监测应得到重视。

  • 标签: 紫癜,过敏性 临床表现 性别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考酮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维持与苏醒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羟考酮组(O组)和芬太尼组(F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3 mg/kg(O组)或芬太尼3 μg/kg(F组)、丙泊酚2 mg/kg与顺式阿曲库铵0.25 mg/kg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采用羟考酮(O组)或芬太尼(F组)、七氟醚与顺式阿曲库铵行全身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切皮时(T4)、手术进行1 h(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后1 min(T7)、拔管后5 min(T8)的平均动脉压(MAP)和HR。测定T0、T2、T4、T5、T7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同时记录拔管时间和拔管后即刻、入麻醉后复苏室(PACU)后30 min VAS评分。观察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T0~T8各时点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2、T4、T5、T7各时点Glu、Cor、E及N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的拔管时间及入PACU后30 min VAS评分明显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O组的诱导时呛咳发生率、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及PACU期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胃癌手术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抑制术中应激反应,提高苏醒期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麻醉,全身 羟考酮 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酐(Scr)现行参考区间(采用2015年卫生行业标准)和原参考区间(采用第三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360例年龄在20~79岁(其中20~59岁男性90例,20~59岁女性90例,60~79岁男性90例,60~79岁女性9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血标本,测定胱抑素C的浓度,结合Scr浓度,以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判断。通过卡方检验对肌酐新旧参考区间判断的结果与eGFR的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60例20~79岁人群中,血清Scr与eGFR结果的总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83.40%,原参考区间77.00%,前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3)。其中214例eGFR异常结果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94.86%,原参考区间41.59%,前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146例eGFR正常结果符合率为:现行参考区间74.66%,原参考区间99.32%,后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前者(P<0.01)。在20~59岁女性人群、20~59岁男性人群和60~79岁女性人群中显示与上述一致的结果;在60~79岁男性人群中,Scr与eGFR判断结果的总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75.56%,原参考区间88.89%,后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前者(P=0.01);二者异常结果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57.69%,原参考区间98.08%,后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前者(P<0.01);二者正常符合率:现行参考区间100%,原参考区间76.32%,前者符合率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现行参考区间对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筛查能力优于原参考区间,更有利于肾功能轻度下降患者的早期识别。但是在60~79岁男性人群中,现行参考区间的准确性和对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筛查能力均差于原参考区间。

  • 标签: 血清肌酐 参考区间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人民群众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胰腺囊性肿瘤(PCN)的检出率显著上升。PCN整体预后较好,且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多学科诊断与治疗的普及显著提升了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虽然国内外已有多个关于PCN的临床指南发布,但其鉴别诊断、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方式选择、患者随访等仍存在诸多争议。各级医疗中心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亦存在明显差异,这给PCN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带来挑战。笔者根据PCN最新临床指南与临床研究进展,从疾病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总结不同指南之间存在的争议,旨在进一步提升该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水平。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诊断 治疗 随访 临床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近绝对期和绝对期难治性青光眼105例(106只眼),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实施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54例(55只眼)为UCP组,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31例(31只眼)为光凝组,睫状体冷冻术20例(20只眼)为冷冻组。术后随访3个月,三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UCP组术后1 d、1周、1及3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28.69±10.08)mmHg、(22.45±7.33)mmHg、(20.34±5.03)mmHg及(19.31±4.67)mmHg(1 mmHg=0.133 kPa);光凝组为:(27.63±9.05)mmHg、(23.76±8.92)mmHg、(20.81±5.02)及(19.97±4.90)mmHg;冷冻组为:(22.60±7.30)mmHg、(21.30±8.03)mmHg、(22.20±7.05)及(22.85±6.39)mmHg;3组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3组间各时间点的眼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3组间术后疼痛等级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者UCP组26只眼(47.27%),光凝组22只眼(70.97%),冷冻组17只眼(85.00%)。术后3个月UCP组视力提高者4只眼,光凝组及冷冻组无视力提高者。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达到降低眼压、减轻眼部疼痛的效果;在术后的早期,UCP对眼痛的缓解效果最明显,且并发症最少。

  • 标签: 青光眼 睫状体 光凝固术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IVR)和/或激光光凝治疗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DME的患者79例108眼,根据OCT形态特征将患眼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组41眼、黄斑囊样水肿(CME)组37眼和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SRD)组30眼。根据诊疗指南给予患者单纯IVR治疗或IVR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记录患眼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观察患眼黄斑水肿形态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和12个月3个组患眼平均BCVA(LogMAR)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平均C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接受IVR治疗的39眼中,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BCVA(LogMAR)为0.41±0.40,显著优于CME组的0.6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CMT为(286.05±109.56)μm,显著小于SRD组的(338.30±101.8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接受IVR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69眼中,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BCVA(LogMAR)显著优于C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43);治疗后12个月,DRT组患眼平均CMT为(304.59±106.66)μm,显著低于SRD组的(369.34±107.8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访过程中可见SRD患眼中5眼转变为DRT亚型,3眼转变为CME亚型,但未见DRT及CME亚型向SRD亚型转化者。结论IVR和/或激光光凝治疗可显著改善各不同OCT分型DME患者患眼BCVA,降低CMT,其中对DRT分型患者的疗效较好。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黄斑水肿 血管生成抑制剂 单克隆抗体 激光凝固术 光相干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