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发软骨瘤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罕见病,多表现为管状骨软骨瘤引发的畸形。多发软骨瘤病常在儿童时期发病,随肿瘤进展可出现肢体畸形、病理骨折及恶性变等并发症。影像是其诊断的金标准,X线表现为管状骨的干骺端呈囊状或膨胀性骨质破坏,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多发软骨瘤病依赖外科手术治疗,在繁多的术式中,皮质骨成形术展示出较高的有效率,目前手术指征和术后监测尚无定论。IDH1/2等基因已被发现与多发软骨瘤病发病相关,其下游蛋白可能是未来靶向治疗的突破点。

  • 标签: 综述 遗传学 多发内生软骨瘤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信视频教学法在消化镜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市中医院消化镜科实习的126例护生为本研究教学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结合微信视频教学。两组实习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实习结束后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并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护临床实习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教学前后实习护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满意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四格表法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实验组实习护综合能力得分、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教学后实习护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得分及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教学前(P<0.05),思维自信心得分与教学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后实习护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得分及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思维自信心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习管理、实习环境、教学内容、实习效果得分及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素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镜护临床带教中应用微信视频教学法,能提高实习护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满意度,增强评判性思维能力。

  • 标签: 微信 消化内镜科 护生 临床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灌肠联合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症患者肠营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杭州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行肠营养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腹内压监测指导肠营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灌肠,疗程5 d。比较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腹内压、喂养不耐受发生率(FI)、达目标喂养量的时间。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腹内压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达目标喂养量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F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灌肠联合腹内压监测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腹内压,缩短达目标喂养量的时间,降低FI发生率。

  • 标签: 灌肠 生大黄 肠内营养 腹腔内压力 危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2周母乳喂养量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并24 h内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的临床资料,按照生后2周是否进行母乳喂养以及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的比例,分为高比例母乳组(母乳喂养量占比>50%)、低比例母乳组(母乳喂养量占比≤50%)、全配方奶组。3组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2周母乳喂养量对晚发型败血症的影响。结果高比例母乳组、低比例母乳组和全配方奶组晚发型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5%(1/216)、8.1%(5/62)和8.0%(2/2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高比例母乳组相比,低比例母乳组和全配方奶组晚发型败血症发生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7.844(95%CI 2.005~158.775)和23.261(95%CI 1.916~282.350)。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后2周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50%以上可能降低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婴儿,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早产 败血症,晚发型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用酮饮食后,早期肠营养耐受性的评估及管理。方法主要护理要点为实施酮饮食后每4小时给予个性化肠营养耐受性评估,包含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当患者出现酮饮食胃肠道不耐受时,留置鼻肠管至空肠上段,稀释酮饮食,增加膳食纤维、胰酶制剂及益生菌的摄入,减少患者腹泻、胃潴留的发生;每4小时监测患者血糖及血酮情况,采用Engel分级评价酮饮食疗效;早期开展主动活动,促进患者脱机及四肢肌力恢复。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酮饮食进展顺利,胃肠道不耐受显著改善,入院第30天时,患者Engel分级为Ⅰ级,无影响功能的癫痫发作,病情平稳得到有效控制。入院第66天患者脱机成功,转入普通疗区,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等护理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行酮饮食的患者,通过肠营养耐受性的个性化评估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护理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 生酮饮食 肠内营养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孕囊注射对内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金华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型CSP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刮宫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孕囊注射。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49/53)]高于对照组[75.47%(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5,P<0.05)。观察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17.58±2.54)d]快于对照组[(21.83±4.13)d],且术中出血量[(25.42±5.46)mL]少于对照组[(87.93±18.47)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81、23.628,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89%(1/53)]少于对照组[9.43(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7.83±1.52)d]短于对照组[(9.68±2.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2,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孕囊注射对内型CSP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加快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妊娠,异位 剖宫产术 瘢痕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人 手术中并发症 住院时间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内江642450
  • 简介: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比如胃炎、结肠炎、胃食管反流、胰腺炎、胃溃疡等,都是目前发病风险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消化不良,减弱患者的食欲,降低其生活质量。若耽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可能引起癌症。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把疾病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消化镜进行诊断,特别是超声镜技术的出现,在降低误诊率、错诊率、漏诊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标签: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超声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单纯强阿片类药物与腹腔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肿瘤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经完整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并伴有癌痛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男34例,女22例,中位年龄60岁,疼痛评分均为中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物选择奥施康定。前7 d单纯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7 d使用腹腔场热疗,同时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对癌症患者疼痛评分、爆发性疼痛频率、奥施康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使用腹腔场热疗联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后,患者的癌痛评分较热疗前有所下降[(4.375±0.728)分比(5.714±0.948)分],7 d爆发疼痛总次数减少[(4.500±0.991)次比(5.911±1.311)次],使用热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 1);使用热疗后奥施康定的每日用量较热疗前减少[(51.786±23.129)mg比(54.643±27.36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热疗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场热疗与强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使用,能很好地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癌痛 肿瘤热疗 强阿片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固定术后6周内出现骨折相关感染(FRI)后保留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骨折术后6周发生FRI并接受保留固定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1例,女20例;年龄11~73岁,平均51岁。患者入院后接受细菌培养、彻底清创、负压吸引、软组织修复重建、局部及静脉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如感染累及关节,行关节腔清理并引流。定期复查所有患者感染控制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如将固定保留至骨折愈合认定为治疗成功,骨折愈合前固定拆除认定为治疗失败。从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性、闭合性)、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是否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感染、是否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否为大肠杆菌感染、是否两种细菌感染、是否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是否为早期(2周)、是否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中分析治疗失败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0个月(6~84个月)随访。62例(76.5%)患者在控制感染并保留固定的情况下获得骨折愈合。其中2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处理骨缺损,11例使用了肌瓣或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2例存在窦道的患者通过抗菌药物和换药达到骨折愈合。19例失败中,有1例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截肢;剩余18例患者均拆除固定改外固定,其中有3例患者使用了Masquelet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7例患者使用骨搬运技术获得最终骨愈合,3例患者使用皮瓣技术重建软组织覆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开放性骨折以及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骨折固定术后6周发生FRI的患者,如固定仍稳定有效,可首先尝试保留固定。对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彻底有效清除的条件下尽早行肌瓣或皮瓣手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并有助于骨折愈合。开放性骨折病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2周以上的FRI是保留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折 感染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阑尾腔息肉病例共6例,息肉直径0.3~1.3 cm。6例阑尾腔息肉均顺利完成镜下治疗,其中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整块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分片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1例予活检钳冷钳除。6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和急性阑尾炎等并发症。3例术后复查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其余3例暂未复查结肠镜。以上结果初步证实,阑尾腔息肉行内镜下治疗安全和有效。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阑尾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后24 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后24 h收入新生儿病房的单胎活产SGA及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AGA)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纳入患儿分为SGA组和AGA组,比较两组患儿后24 hIGF-1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IGF-1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SGA组95例,AGA组84例。SGA组IGF-1<25 ng/ml比例高于AGA组(P<0.05)。在不同性别构成组、早期足月分娩及完全足月分娩组,SGA IGF-1<25 ng/ml比例也均高于AGA;SGA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高于AG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低于AGA组(P<0.05);SGA和AGA后24 hIGF-1水平与HDL-C水平成正相关(P<0.01),与TG水平成负相关(P<0.01),HDL-C水平是IGF-1的预测因素。结论与AGA相比,SGA后24 h即呈现IGF-1、HDL-C分泌不足及高TG水平的状态;后应及时予SGA营养支持,避免发生低血糖,并刺激IGF-1的分泌。

  • 标签: 婴儿,小于胎龄 足月妊娠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道少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13例听道肿瘤的临床资料,依据影像学、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共发现听道少见肿瘤7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例,听道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迷路神经鞘瘤1例,脑膜瘤1例,单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1例。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除听力下降外,海绵状血管瘤早期即出现面神经麻痹,CT上多可见听道扩大、点状钙化;动脉瘤早期出现耳鸣、眩晕,CT上可见听道“壶腹样”扩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有助于确诊;迷路神经鞘瘤早期常出现难治性眩晕,高分辨率MRI有助于确诊;脑膜瘤增强MRI上可见“脑膜尾征”;神经纤维瘤病2型多为双侧前庭神经鞘瘤,有少数患者仅表现为单侧前庭神经鞘瘤。除1例NF2患者随访观察外,其余患者均行迷路入路病变切除,术后症状均有缓解。随访6个月~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听道少见肿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治疗原则也各不相同,术前明确诊断能够避免盲目手术造成的不良后果。

  • 标签: 内耳道 肿瘤 血管瘤,海绵状 动脉瘤 脑膜瘤 神经纤维瘤病2型
  • 简介:摘要颅高压危象是儿童颅高压的危重状态,常发生于急性颅高压,为脑疝前兆,需要及时识别和紧急处理。儿童急性颅高压和颅高压危象的治疗和预后是关系到儿童远期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儿童急性颅高压和颅高压危象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识别、监测及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冀望能对临床医师有所帮助。

  • 标签: 急性颅内高压 儿童 颅内高压危象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时,不同型号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镜中心2014年3月—2020年12月所施行的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置入“双猪尾”10 F双塑料支架组和置入“双猪尾”7 F双塑料支架组,比较这两组塑料支架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共纳入29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其中10 F双塑料支架组11例,7 F双塑料支架组18例,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48.2±8.0)min及(34.7±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P<0.001)。术后腹痛[18.2%(2/11)比5.6%(1/18)]、发热[9.1%(1/11)比11.1%(2/18)]及出血(均无)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个月后复查CT,10 F双塑料支架组、7 F双塑料支架组嚢腔完全消失率分别为90.9%(10/11)和88.9%(16/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对于符合EUS引导下经胃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标准的患者,7 F与10 F支架的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7 F支架具有手术操作便利、时间较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胰腺假囊肿 腔内超声检查 引流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完全型肾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RAPN或LPN的73例完全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RAPN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48.6±13.7)岁,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13例,右侧16例;R.E.N.A.L.评分(9.2±1.0)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82.6±10.7) ml/(min·1.73 m2)。LPN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50.1±12.3)岁;肿瘤最大径(2.9±0.9)cm;左侧24例,右侧20例;R.E.N.A.L.评分(9.1±1.3)分;术前eGFR(81.7±9.6) ml/(min·1.73 m2)。两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eGFR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及根治手术病例。RAPN组与LPN组手术时间[140(80,160) min与150 (90,180) min,P=0.264]、术中出血量[150 (100,200)ml与180 (120,200) ml,P=0.576]及术后住院时间[(7.0±2.7)d与(7.4±2.1)d,P=0.4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APN组热缺血时间显著低于LPN组[(23.1±3.3)min与(27.6±4.7) min,P<0.001)。RAPN组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LPN组术后1例活动性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缘阳性病例。两组术后3个月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6.3) ml/(min·1.73 m2)与(70.5±7.6) ml/(min·1.73 m2),P=0.117]。中位随访22.6(6.0~93.2)个月,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对于经验丰富的术者,RAPN和LPN治疗完全型肾肿瘤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与LPN相比,RAPN可以降低完全型肾肿瘤的手术难度,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围术期疗效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肾肿瘤 完全内生型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手术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肿瘤患者开颅术后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颅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颅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颅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颅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颅再出血;预防组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颅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颅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颅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肿瘤 开颅手术 脑出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镜的改进和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镜检查方法,也可为临近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目前,EUS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胆胰疾病的可选治疗方案。本文对2021年12月发表的欧洲消化镜学会制定的治疗性EUS指南进行解读,旨在阐明EUS引导下胰胆管穿刺引流、胆囊穿刺引流、胃空肠吻合等治疗性EUS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方法和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 标签: 超声检查 治疗性超声内镜 指南 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