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是食管鳞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的国家之一,食管鳞癌疾病负担沉重、防控态势严峻。食管鳞状上皮在癌变存在癌状态和癌病变阶段,早期诊断并合理干预癌状态和癌病变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早诊率、降低发病率,是食管癌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组织消化病、消化内镜、病理学等领域专家讨论,充分参考国内外研究和专家共识,提出并规范了我国食管鳞癌癌状态和病变的定义、诊治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对食管癌的早期阻断和干预。

  • 标签: 食管鳞状细胞癌 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1例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1.5岁。骨折均累及双髁,6例为过伸内翻型损伤,3例为单纯过伸型损伤(冠状位无明显内外翻畸形),2例为过伸外翻型损伤。经内及外侧入路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肢以膝关节支具保护。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末次随访时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评定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的改变。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症状,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定期复查均未见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2.5周。术后即刻后倾角为12.8°±1.6°,内翻角为3.8°±1.1°;术后6个月时后倾角为11.9°±1.7°,内翻角为3.6°±1.8°,以上指标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5~96分(平均90.4分),膝关节屈曲120°~140°(平均127.2°),膝关节伸直-5°~5°(平均伸直0°)。结论采用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累及双髁的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短期随访效果满意,但缺乏远期随访结果,值得进一步关注总结。另外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血管、神经等损伤几率较高,临床上对这类软组织损伤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软组织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 过伸型 联合入路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上皮内瘤变是胃癌筛查过程中常见胃黏膜病变,正确应对和处理胃黏膜癌状态和癌病变,对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意义重大。本共识在前期关于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和防控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胃癌状态和癌病变的发病现状,从胃黏膜癌状态和癌病变的定义、诊断和分期、治疗、监测和随访4个方面切入,提出针对胃黏膜癌状态和癌病变的诊治要点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从而实现早期阻断和干预胃癌发生。

  • 标签: 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 胃黏膜 诊断 治疗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胫动脉穿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中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以携带胫动脉穿支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4~73岁,平均62岁。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4 cm~18 cm×5 cm。手术使用胫动脉穿支联合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外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供区以全厚皮片植皮。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4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足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胫动脉穿支联合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双血供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修复范围大,可修复距离远,修复中足背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胫前动脉穿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岛状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陈更新教授治疗胃癌癌病变经验丰富,认为胃癌癌病变多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临证时,陈教授注重辨证用药,讲究治病必求其本;强调因地制宜,擅清湿热;重视调畅气机,升降有序,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供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肠化生 癌前状态 名医经验 陈更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取栓治疗循环串行病变的疗效。方法9例循环串行病变的患者进行取栓治疗,对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辅以球囊成形或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血管开通率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3个月,应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腔内治疗后即刻再通率89%,症状性脑出血11%,90 d良好功能预后(mRS 0~2)33%,90 d随访死亡率11%。结论对循环串行病变取栓并近段颈动脉病变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前循环 串行病变 机械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对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连续采集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颈部CT检查的1~5岁患儿125例,将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1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头部固定于CT头颅支架内,实验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颈部用自制海绵垫垫高,使患儿头颅后仰且肩部下垂,采用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128iCT进行数据采集,从工作站剂量报表获得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患儿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ED)和水当量直径剂量估算值(SSDEWD),测量患儿第3颈椎中部层面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软骨层面甲状腺区域的噪声值及信噪比,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依据颈部各结构的显示情况,采用5分制评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试验组患儿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腺区噪声值均低于对照组(t=-6.93、-7.41,P<0.05)而信噪比均高于对照组(t=5.74、6.14,P<0.05);两组患儿颈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组(4.32±0.70)优于对照组(3.7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7,P<0.05);实验组患儿颌咽角度数和椎体显示数目均高于对照组(t=4.94、5.09,P<0.05);对照组患儿的CTDIVOL、和分别较实验组高22.1%、26.0%和27.1%(t=6.17、5.11、4.35,P<0.01)。结论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提高图像质量;采用来表示患儿的辐射剂量更加准确。

  • 标签: 颈部 学龄前儿童 辐射剂量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
  • 简介:摘要随着精准肿瘤学时代的到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ctDNA在肿瘤管理中具有极大的潜力。然而,ctDNA检测的有效性及结果通用性仍然是临床应用中的巨大挑战,因此亟需制定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化的ctDNA分析操作流程是确保后续分子检测的前提。本文将重点探讨ctDNA分析影响因素,旨在推动ctDNA检测的规范化管理。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临床实验室技术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癌病变的概念最早于1948年被提出,随着动物模型、基因分析、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的发展,癌病变备受重视,对癌病变的逆转也被广为关注。癌病变并不是癌,也不是癌的早期,它们与癌有质的区别;癌病变仅是其中的小部分可能演变为癌症。重视癌病变的诊治管理对防癌、治癌和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癌前病变 癌症 进展
  • 简介:摘要宫腔操作是妇产科常用的一种诊治手段,包括手术流产、刮宫、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及宫腔镜诊治手术等。鉴于宫颈组织伸展性较差,宫腔操作的宫颈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采用药物或机械性方法,可促进宫颈成熟,保证宫腔操作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为提高宫腔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参考多国/机构的最新推荐意见,结合国内临床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编写了本专家共识,详细阐述妊娠期、非妊娠期和育龄期、绝经后等不同时期女性的各自宫颈预处理方法,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宫腔操作 手术流产 宫腔镜 宫内节育器 宫颈预处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甲状腺手术的规范化普及和新技术应用,术后喉神经和旁腺损伤等重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得以明显下降,而对诸如颈部不适感和切口瘢痕等颈区功能损伤的关注越发突显。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颈区功能损伤的表现和机理,探讨常见术式对颈区功能的影响,分享在颈区功能防护对策方面的经验,旨在提高对颈区功能保护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颈前区功能保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直肠癌骶复发是直肠癌局部复发的解剖分型之一,因肿瘤向后累及骶软组织及(或)骨性结构,与盆腔存在固定关系,使得治疗难度增大,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直肠癌骶复发诊疗的不断完善,外科治疗不断发展,手术方法不断创新,已形成了经多学科综合小组评估患者诊疗方案和以根治性手术为中心的直肠癌骶复发综合治疗策略。经腹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单纯骶骨切除术及腹骶联合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直肠癌骶复发的常用术式;此外,其他治疗直肠癌骶复发的术式还包括局限性骶骨切除术,但需严格把握其适应证。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骶复发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体现。综上述,直肠癌骶复发的外科治疗已从早期的单一追求根治手术目标,到如今在实现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强调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个体化治疗。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直肠癌骶复发外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直肠癌骶复发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解剖分型之一,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骶区域肿瘤复发,向后累及骶骨前方软组织及(或)骨性结构。直肠癌骶复发因肿瘤累及骶组织及(或)骨性结构,与盆腔存在固定关系,治疗难度较大。当前关于直肠癌骶复发的诊断、治疗策略、手术方法等缺乏统一规范的诊疗流程。本共识旨在提高我国结直肠肿瘤临床医生对于直肠癌骶复发的认识,以期规范直肠癌骶复发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本共识围绕直肠癌骶复发的诊断(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内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和病理活检)和治疗(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以及随访和预后共提出17条直肠癌骶复发诊疗相关的推荐意见。重点强调,经多学科协作团队(MDT)讨论评估后进行外科根治性手术干预,是治疗直肠癌骶复发的核心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需根据直肠癌骶复发的解剖学特点而制定。在本共识中未解决的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临床实践,并积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逐步探索和解决。

  • 标签: 直肠肿瘤 骶前复发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不同时机开展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救治时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受伤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进行有效分组,将其中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3周的5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3周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结束时评估并比较两组膝关节恢复情况[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记录并比较各时点的拉赫曼试验(Lachman试验)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及随访的关节活动度增大,Lysholm评分、IKDC评分值升高,且各时点观察组同指标参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Lachman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45%,2/58)低于对照组(18.00%,9/50),P<0.05。结论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损伤后3周内尽早开展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术,有利于促进其术后膝关节功能更好、更快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安全性高。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手术时机 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疝修补术(TAPP)放置腹膜引流对术后血肿及血清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TAPP手术。试验组放置腹膜引流管,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管。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血肿及血清肿发生率差异。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手术及随访。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疝位置、疝分型、手术时间、住院花费、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发热发生率、急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和3个月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随访均观察到1例复发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2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的病例。结论TAPP中,放置腹膜引流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肿和血清肿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复发风险。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引流 血肿 血清肿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估2种份截骨术对上颌突患者唇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的上颌或双颌前突患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25.0±0.6)岁。根据入院治疗的顺序随机将30例上颌突患者分为传统组(20例)与改良组(1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上颌份截骨术,改良组采用改良术式。三维模型、定位头颅侧位片和正面照片结合,于术前1周及术后1年,测量4个骨组织测量项目、8个软组织测量项目和7个唇部测量值。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唇组织变化的差异以及上颌切牙与上唇变化的比例关系。结果3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块坏死。术后随访1年,骨性颌骨突无复发。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唇齿关系良好,面下1/3颜面外形明显改善,鼻唇颏关系协调。传统组及改良组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相关性最明显,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组R=0.768,改良组R=0.771。2组患者上齿槽座角均减小,鼻唇角均增大,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切牙颈点及切点后退量,上唇后退量明显缩小,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存在术后上唇厚度增加、上下唇缘距离值减小、上中切牙-上唇缘距离值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上唇高度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的中切牙颈部后退量与上唇后退量的比值为1.19∶1,改良组为0.81∶1;正面观改良组越靠近中线上唇厚度变小趋势越明显,上唇线变化趋势为M形。结论2种份截骨术式对改善突畸形效果显著。上唇红前后向的位置变化与上切牙颈部位置变化呈显著相关。改良上颌份截骨术后上唇高度增加,唇部美观性更佳。

  • 标签: 上颌前突 前份截骨术 正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