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
  • 简介:目的:探究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对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1月-6月期间32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医院感染管理,纳入2022年7-12月期间3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发生感染的情况相较于参照组更低,且研究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对于院内感染管理有显著意义,能够有效地提升感染管理水平,降低患者感染率,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温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温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保健时获得的感染,因其对住院患者、医院效益、声誉等多方面有不利影响,而且越发严重,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公众卫生问题。我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且具有中国特色,现如今虽仍然面临困境和挑战,但在国家的支持和有力的领导下,在感染控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在医疗人员的积极配合和社会的支持下,未来大有可期。

  • 标签: 医院感染 控制策略 现状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住院记录与医学检验结果对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收治的600例肺结核患者中,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比5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与胃肠道感染,占比分别为21%、15%。年龄、病程、初复治情况、住院天数、咳血、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病变特点、病变范围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年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糖皮质激素应用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住院酒依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肺结核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的营养支持工作,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加强对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原发疾病及基础疾病的治疗;重视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尽早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并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变程度,结合试验结果使用合理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严格执行侵入性操作规范流程,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对相关操作器械实施严格灭菌消毒处理,强化对患者的气道管理护理与口腔护理。

  • 标签: 肺结核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B组的埃可病毒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手足口病、心肌炎等疾病。人类对埃可病毒普遍易感,其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埃可病毒在世界各地均有暴发流行,对埃可病毒早期实验室诊断和分型有助于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防控。现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感染机制、病毒分型等方面对埃可病毒及其所引发的医院感染及分子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分子分型 埃可病毒 致病机制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医院感染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呼吸感染病区收治的27 233例患儿,其中手足口病3 815例,其他感染性疾病23 41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感染部位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2%(39/3 815),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9%(233/23 418)。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中手足口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04%(9/23 418)。39例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27例(69.23%)],其次为消化道[8例(20.51%)]、口腔[4例(10.26%)]; 233例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也以呼吸道常见,共83例(35.62%),其次为口腔[79例(33.91%)]、消化道[69例,包括急性胃肠炎60例(25.75%),手足口病9例(3.86%)]、泌尿系统[2例(0.86%)];手足口病组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的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P=0.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应严格执行防控措施以减少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足口病 医院感染 传播 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314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9)与未感染组(n=28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颅脑外伤314例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29例(9.2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合并高血压和受伤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年龄>60岁比例(15.91%)高于未感染组(4.40%),合并糖尿病比例(26.23%)高于未感染组(8.50%),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8分比例(15.75%)高于未感染组(4.81%),手术时间>10 d比例(14.09%)高于未感染组(4.85%),侵袭性操作比例(19.49%)高于未感染组(3.06%),脑脊液漏比例(19.15%)高于未感染组(5.00%),脑室外引流比例(25.00%)高于未感染组(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9、11.706、10.789、5.954、7.984、23.720、15.728、29.726,均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时间>3 h、住院时间>10 d、侵袭性操作、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为影响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长、住院日程、侵袭性操作、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为其危险因素。

  • 标签: 颅脑外伤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外科手术 logistic模型 预后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导致国内多个地区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数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定点医院作为感染病例的集中收治场所,是实现"动态清零"的重要环节,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关系到医务人员的"零感染"和患者的预后,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大局密切相关。现结合我国上海市等地区的实践经验,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定点收治医院的布局流线规划、人员管理培训、个人防护用品选用、环境清洁消毒、基础感染控制措施落实等策略进行探讨,为定点医院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点医院 医院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某县级医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医院临床检验系统和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对浙江省某医院2016—201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科室分布、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共监测住院患者87 240例,发生医院感染625例,感染率0.75%,送检560例,送检率89.60%。重症医学科(8.90%,178/2 000)发生医院感染率最高。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是下呼吸道(37.92%)、泌尿道(20.64%)和上呼吸道(18.56%)。3年间共培养检出病原菌11 49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4.45%),前5位致病菌依次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24%),白假丝酵母菌(10.61%),大肠埃希菌(10.19%),肺炎克雷伯菌(10.16%),金黄色葡萄球菌(7.85%)。铜绿假单胞菌对部分头孢霉素类、复方磺胺甲唑、呋喃妥因等药物耐药率较高(均>98.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产生较高的耐药率(83.43%和86.47%);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90.57%、60.19%和51.44%),对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敏感。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率较低,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基层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交叉感染 抗菌药物 耐药率 感染病原菌 感染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绍兴第二医院通过实施病例实时监测,实现医院感染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准确识别与评估医院感染能力,避免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方法通过实施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与预警系统,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建立组织框架,利用信息化大数据,发挥专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医院感染及时性。结果2017年、2018年、2019年医院同期新发感染率从2.23%下降至1.31%;例次感染率从2.34%下降至1.37%;感染漏报率从13.82%下降至5.52%。全院ICU“三管”感染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从干预前的8.99%下降至干预后的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P<0.05);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率从干预前的5.95%下降至干预后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0.05);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14%下降至干预后的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疝修补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1.41%下降至干预后的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96%下降至干预后的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5);腰椎内固定术切口感染率从干预前的2.63%下降至干预后的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全院多重耐药感染率从干预前的6.83%下降至干预后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01)。标本送检率干预前(87.49%)和干预后(88.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实时监测可避免医院感染暴发,实现精确诊断和实时干预、反馈与沟通。结论前瞻性主动监测,即实时全程互动监控的模式,完成监测数据动态分析,促进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了医院感染控制质量。

  • 标签: 交叉感染 自动数据处理 医院信息系统 临床研究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患者入住ICU 24 h内的高危因素,建立ICU医院感染早期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查阅衡水市二级以上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相关病原学数据和原始病历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转入原因,入住ICU 24 h内血生化、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净化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预测量表,并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2 453例患者资料纳入分析,445例患者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18%,其中肺炎(包括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35例(30%),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245例(5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65例(1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2岁(OR=2.15,95%CI:1.23~3.47,P=0.03)、新发脑卒中(OR=1.59,95%CI:1.22~3.31,P<0.01)、入住ICU 24 h内APACHE Ⅱ评分≥18(OR=3.64,95%CI:2.79~5.32,P=0.02)和SOFA评分≥8(OR=3.17,95% CI:1.93~5.66,P<0.01)是医院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量表,医院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4分;肺炎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5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预测评分范围为0~7分,最佳截断值为6分。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显示该量表预测效果良好。结论年龄≥72岁、新发脑卒中、入住ICU 24 h内APACHE Ⅱ评分≥18分和SOFA评分≥8分能够早期预测ICU医院感染风险,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交叉感染 危险因素
  • 作者: 张华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仪陇县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600
  • 简介: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治疗恢复存在较大的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引起医疗资源浪费,预防医院感染是临床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做好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护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不断完善医院的管理体系。那么,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护理内容主要有哪些呢?

  • 标签: 医院感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内医院感染的现状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4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并对医院感染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腹腔手术患者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470例新生儿中,有11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4%,感染部位分布为:上呼吸道感染4例(36.36%)、下呼吸道感染3例(27.27%)、消化道感染2例(18.18%)、泌尿系统感染1例(9.09%)、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9.09%)。感染病原菌分布为:革兰阴性菌6例(54.54%),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例(45.4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羊水污染、喂养方式、新生儿窒息、入住NICU、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时间及手卫生达标情况均是影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手卫生达标情况是影响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通常可分为上/下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且多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菌为主,其危险因素分别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等独立因素相关。临床需针对上述特征及危险因素分别制定营养支持优化、感染防控强化管理和新生儿综合优质护理等相应防控对策,以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的病原学诊断一直是业界焦点。编写组专家对综合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的微生物学检查进行了讨论,撰写了专家共识,并对一些关键问题给出了推荐。本文包括涂片、培养、药敏试验等技术内容,希望能为临床处置、实验室工作提供合理、实用的帮助。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结核 临床实验室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门诊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病原菌的分布,分离的优势菌株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型及携带率。方法收集2017—2019年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钱清分院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样本,并对其进行培养、分离,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病原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测定大肠埃希菌产ESBL情况,PCR检测ESBL基因型及其携率。结果1 529例患者送检中段尿病原菌阳性392例,阳性率为25.6%。分离到病原菌424株,革兰阴性菌、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70.3%、22.4%和7.3%。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有226株,其中44.7%(101株)产ELBL,产ESBL菌株CTX-M型和TEM型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7.1%和70.3%。除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其余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菌株。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本地区门诊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其产ESBL率高、CTX-M和TEM为主要携带基因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敏感。

  • 标签: 大肠杆菌 尿路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网格化管理以其敏捷、精准和高效的特点在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效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其用于医政管理有助于制定科学完善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效率,保障患者安全。作者介绍了上海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探索建立医院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该院自2016年初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了"院-科-组"三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组织架构、科学布置防控管理网格点、施行专人岗位责任制、制定绩效考核体系并实施激励措施。通过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析网格化管理实施前后的医院感染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后的医院感染人数、手术部位感染人数、Ⅰ类手术切口感染人数、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人数均低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实施后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人数、发热病人血培养送检人数、手卫生依从时机均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5)。网格化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适用于在医疗机构内运用和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防控策略 网格化管理 专人岗位责任制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是院感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医院保洁人员的相关培训则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作者应用产品思维理念设计了医院保洁人员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模型。通过分析确认保洁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访谈等方式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大纲及培训管理要求,采用图、文、视频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最终达到保洁员对培训内容和形式有良好体验并有效掌握和运用院感知识的目的。期望此培训模型能为医院保洁人员的院感防控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医院感染 产品思维 保洁人员 培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