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远像光进行阅读学习的效果与舒适性。方法前瞻性交叉试验。于2021年7月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招募成年受试者39人,男性16人,女性23人,年龄(26.4±4.5)岁。按区组随机方法决定先用印刷品阅读(19人)和先用远像光阅读(20人),先后阅读打印在纸张上(印刷品)的和显示在远像光上的数字校正表,之间休息2 h。记录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及阅读正确率,记录每次阅读前后的视力(最小分辨角的对数)、屈光度数、闪光融合频率(CFF)、视疲劳评分、立体式锐度等的变化值。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受试者阅读印刷品的阅读速度、阅读正确率、阅读效率分别为(41.2±11.6)组/min、80.7%±13.3%和(32.4±7.4)组/min,阅读远像光的阅读速度、阅读正确率、阅读效率分别为(41.7±11.1)组/min、76.4%±12.6%和(31.1±6.4)组/min,阅读速度(t=-0.462,P=0.648)和阅读效率(t=1.954,P=0.05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阅读正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6,P=0.032)。受试者在阅读印刷品后右眼和左眼视力分别下降0.014±0.032、0.013±0.050,而阅读远像光后分别提高0.007±0.033、0.007±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眼t=2.592,P=0.013;左眼t=2.154,P=0.038)。阅读印刷品后右眼、左眼近视度数分别增加(0.07±0.29)和(0.06±0.24)D,阅读远像光后则分别增加(0.01±0.29)和(0.02±0.28)D;阅读印刷品后CFF降低(0.1±1.0)Hz,阅读远像光后增加(0.3±1.2)Hz;阅读印刷品和远像光后视疲劳主观量表评分均增加;但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远像光进行阅读不影响阅读效率或额外增加视疲劳的程度,能够避免近距离阅读印刷品引起的视力的下降。

  • 标签: 近视 阅读 视敏度 远像光屏
  • 简介:摘要对宁波鄞州第二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3例肾移植术后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均为斜疝,使用聚丙烯疝补片行Lichtenstein修补术,手术时间60~120 min,中位手术时间90 min,1例因输精管与移植肾输尿管致密粘连,切断输精管,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截至2021年8月,术后随访1~26个月,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未观察到切口感染、疝复发、异物不适感、睾丸萎缩、射精痛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本研究显示肾移植术后的腹股沟疝患者行Lichtenstein修补术对移植肾影响较小,手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心脏瓣膜术后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评价分析手术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检索系统,统计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重症瓣膜团队同一术者收治的204例再次手术患者中142例瓣膜术后瓣位功能障碍行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瓣膜成形或置换术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或成形术者,不包括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及三尖瓣成形术未置入成形环患者。共纳入142例患者,男60例(42.25%),女82例(57.75%),年龄6~83岁,平均59.4岁。结果瓣位再次瓣膜手术原因包括:人工瓣膜瓣周漏、人工生物瓣衰败、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瓣膜成形术后再次功能障碍;其中常规手术110例,微创全胸腔镜下及胸腔镜辅助手术32例;术后出现脑出血死亡1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死亡1例,其余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使用IABP 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二次气管插管1例,二次开胸止血2例,均治愈出院。术后死亡2例(1.41%,2/142)。结论心脏瓣膜术后瓣位再次瓣膜手术的原因较多且难度较大,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微创术式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及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心脏瓣膜 再次手术 同瓣位瓣膜功能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反相位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行MR反相位增强成像,在反相位图像上计算胶质瘤实体部分信号下降比率(signal loss ratio,SLR),比较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和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LGG) SLR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SLR值的分级效能。结果HGG的SLR值高于LG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LR鉴别HGG和LGG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895。结论反相位成像能帮助进行胶质瘤的分级,且简便易行,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胶质瘤 分级 磁共振成像 同反相位成像 信号下降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皮素D(GSDMD)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体外实验中对胶质瘤细胞系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胶质瘤中GSDMD基因的表达特点,及GSDMD表达水平高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人胶质瘤细胞U251MG、U87MG、LN229及正常胶质细胞HMC3中GSDMD的表达;运用慢病毒GSDMD基因敲除载体(LV-shGSDMD)与慢病毒空载对照(LV-NC)转染胶质瘤细胞LN229,并筛选稳转株LN229-NC和LN229-shGSDMD;应用qRT-PCR检测GSDMD 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LN229-NC、LN229-shGSDMD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检测LN229-NC、LN229-shGSDMD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N229-NC、LN229-shGSDMD细胞GSDMD、Nod样受体家族包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的表达情况,两组间的比较采用双尾Student t检验。结果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及基因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中,胶质瘤组GSDMD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中的正常组织(3.62±0.04比2.83±0.01,t=24.44,P<0.05),胶质瘤中GSDMD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2.1年比7.9年,风险比(HR)=4.5,P<0.05];胶质瘤中GSDMD、IL-1β、Caspase-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且随胶质瘤等级升高而上升。胶质瘤中NLRP3的表达水平同样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但胶质瘤的等级没有明显关联。在细胞实验中,GSDMDmRNA在胶质瘤细胞系U251MG、U87MG、LN229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胶质细胞HMC3(4.04±0.35、4.76±0.21、6.29±0.28比1.00±0.07,P<0.05),而LN229高于其他胶质瘤细胞系(F=200.2,P<0.05);基因敲除后,LN229-shGSDMD组较LN229-NC组细胞中GSDMD mRNA的表达量下降(0.15±0.04比1.00±0.01,t=14.32,P< 0.05);CCK-8实验中,LN229-shGSDMD组细胞吸光度(A)值曲线在LN229-NC组细胞下方,增殖活性下降(t=4.580,P<0.05);迁移实验中LN229-NC组细胞迁移效率显著高于LN229-shGSDMD组细胞(393.8±11.61比187.0±6.20,t=50.25,P<0.05)。与LN229--NC组比较,LN229-shGSDMD组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NLRP3下调(0.923±0.003比0.671±0.004,t=579.72,P<0.05)、Caspse-1下调(1.221±0.005比0.498±0.001,t=180.61,P<0.05)、IL-1β下调(1.221±0.005比0.498±0.001,t=180.64,P<0.05),与生信分析结果及表型一致。结论GSDMD过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其机制可能焦亡途径有关。

  • 标签: 胶质瘤 增殖 迁移 焦亡
  • 简介:摘要腘动脉外膜囊肿(CADPA)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兼具多种下肢缺血病变临床表现的罕见的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文献报道较少。针对此病的诊断方法和具体治疗方式仍有争议,且各种重建管腔方式的远期通畅率仍有待长期观察。本院于2020年11月收治1例,采取CADPA切除合并小隐静脉移植术治疗,术后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腘动脉外膜囊肿 小隐静脉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A)成瘾患者与健康人之间静息态局部脑区神经自发活动以及两侧半球对称体素间功能连接的差异。方法选择自2014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宁波市康宁医院首次接受戒毒治疗的46例MA成瘾患者进入MA成瘾组,同期招募与MA成瘾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46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与镜像伦功能连接(VMHC)的分析方法,分别从动态(d-ReHo、d-VMHC)、静态(ReHo、VMHC)两个角度评估MA成瘾患者的静息态局部脑区神经自发活动以及两侧半球对称体素间功能连接的改变,并将组间差异脑区检测值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A成瘾组左侧内侧眶额皮层(mOFC)ReHo值显著减低,左侧mOFC、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及左侧中央后回d-ReHo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A成瘾组双侧mOFC、中央前回以及中央后回VMHC值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MA成瘾组显著差异脑区ReHo值、d-ReHo值、VMHC值与BPRS量表总分、各项因子分以及服用MA总剂量(去除离群值后)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MA成瘾患者局部脑区(尤其是mOFC)神经自发活动协同性、稳定性以及半球间活动的协同性均出现显著异常;左侧mOFC异常的ReHo值、d-ReHo值以及VMHC值可能是MA成瘾重要的影像学标记物。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局部一致性 镜像同伦功能连接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侧趾腓侧皮瓣供区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科对20例患者的趾腓侧皮瓣的供区采用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其中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33(18~52)岁。先将趾腓侧皮瓣供区缝合缩小创面,剩余创面的横行宽度0.4~1.6 cm,创面的面积为0.5 cm×0.8 cm~1.6 cm×1.8 cm。随后采用侧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缩小的创面。V-Y皮瓣横行推进距离0.2~0.8 cm,皮瓣切取的面积为1.0 cm×1.4 cm~1.8 cm×2.4 cm。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7月,随访内容包括:V-Y推进皮瓣成活情况,切口有无感染,皮瓣外形、质地、纹理及感觉,皮瓣及趾有无疼痛,供区趾及皮瓣对冷耐受性,供区趾及皮瓣瘢痕情况,供区趾外观、感觉及屈伸功能,供区趾有无特殊不适以及是否影响行走等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2~18(平均14)个月, 趾横行V-Y推进皮瓣全部成活, 趾供区切口无感染,切口I期愈合。皮瓣外形、纹理及质地与对侧趾相同位置皮肤接近, 趾横行V-Y推进皮瓣及供区趾TPD均为4~7 mm。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皮瓣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3分,供区趾对冷的耐受性平均为0.6分。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评价皮瓣的瘢痕平均为0.2分,供区趾瘢痕平均为1.2分。供区趾外观与对侧趾外观无明显差别,V-Y推进皮瓣及供区趾均无疼痛等不适,所有病例供区足部行走、跑步、跳跃、踮脚时均无影响。结论采用趾横行V-Y推进皮瓣修复侧小面积趾腓侧皮瓣供区,可获得满意的修复外形及功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V-Y推进皮瓣 趾腓侧皮瓣 供区
  • 简介:摘要例1,6月龄女婴,因“全身针尖样出血点1个月余,血常规异常5 h”入院。例2,8月龄女婴,为例1同胞姐姐,因“发热,血常规异常1 d”入院治疗。该对双胞胎患儿先后确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临床表现为白细胞增多、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其白血病融合基因均显示为MLL-SEPT6融合,染色体核型具有高度一致性,显示为46,XX,t(X;11)(q24;q23),均被定为 AML的高危型。例1经过初次诱导缓解治疗后第28日骨髓达到完全缓解,且微小残留<0.01%,但后期拒绝随访。例2未进行诱导化疗且拒绝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基于体素镜像伦连接(voxel mirror homunculus connection, VMHC)方法,针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进行大脑半球伦功能连接的研究。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来自江西省人民医院的T2DM患者22例纳入T2DM组和从社会招募的正常对照者22例(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与T2DM组患者相匹配)纳入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3.0 T磁共振扫描,应用DPABI_V4.0软件及SPM8对磁共振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VMHC方法分析两组受试者的全脑镜像伦连接,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显著差异脑区平均标准化VMHC值与空腹血糖值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双侧小脑小叶Ⅸ区VMHC值均升高(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但差异脑区的平均标准化VMHC值与空腹血糖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2DM患者双侧小脑半球伦功能连接异常,可能为T2DM患者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镜像同伦连接 2型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小脑半球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20—2021年大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大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报的3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统计患者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情况、转归情况、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以及关联性。结果300例不良反应事件中,男性138例(46.00%),女性162例(54.00%);0~14岁61例(20.33%),67~86岁97例(32.33%);静脉给药241例,口服给药59例;共使用7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比最多(42.33%),其后排序依次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硝基咪唑类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300例不良反应中轻度177例(59.00%),中度91例(30.33%),重度32例(10.67%);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关联性中,肯定35例(11.67%),很可能257例(85.67%),可能8例(2.66%),无不太可能、未评价以及无法评价的不良反应;患者转归情况中,痊愈271例(90.33%),好转29例(9.67%),无一例死亡。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皮肤或多个系统,且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及种类等,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要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及给药途径,同时还要避免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
  • 简介:摘要采用ARMS技术对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56个手术标本进行BRAFV600E 基因突变检测,同时结合NGS技术对BRAFV600E基因未见突变的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8例PTC患者共56例样本进行BRAFV600E检测,突变率为88%,其中男性突变率为81%,女性突变率为90%。同一个患者双侧都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为22例,发生率为79%;5例患者双侧BRAFV600E基因突变不一致,发生率为18%,经NGS技术验证,男性1例样本为HRAS基因突变,女性1例为TERT基因启动子区突变,1例为HRAS基因突变,2例为RET融合基因突变。另1例PTC患者两侧未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经NGS技术验证,双侧都为RET基因融合突变。大部分双侧患病PTC患者双侧同时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但也存在着一部分比例的双侧PTC患者不是同时存在BRAFV600E基因突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发作间期体素-镜像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是否受损,以及针刺治疗后VMHC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54名MwoA患者和44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被纳入研究。MwoA患者接受了为期4周的针刺治疗,而健康对照组没有任何治疗。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和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基线、患者针刺治疗前后VMHC的差异。最后探讨针刺调节的脑区VMHC变化与临床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woA患者双侧小脑Ⅷ区、楔叶和中央后回的VMHC明显降低(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针刺后,MwoA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双侧楔叶减低的VMHC明显增强(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双侧楔叶VMHC的增强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变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双侧小脑、视觉皮层和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VMHC受损可能参与了偏头痛发作间期的中枢机制。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可增强双侧楔叶减弱的VMHC。

  • 标签: 偏头痛,无先兆 发作间期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4例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17例;年龄26~60岁,平均43.6岁;左18例,右1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空心钉组16例(采用髓内钉联合空心钉治疗),钢板组18例(采用髓内钉联合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胫骨平台塌陷程度、耗材费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Rasmussen放射学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得12~28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胫骨平台愈合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89.4±14.5) mL]、耗材费用[(2.0±0.2)万元]均少于钢板组[(120.8±22.1) mL、(2.6±0.4)万元],皮肤切口长度[(4.1±0.8) cm]短于钢板组[(7.1±0.9) cm],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8±4.5)分]低于钢板组[(93.0±4.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胫骨平台复位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胫骨平台塌陷程度[0.5(0,2) mm]小于空心钉组的[1.0(0,2)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1例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2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钢板组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现膝部不适,内固定物取出后缓解。结论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采用钢板联合髓内钉治疗虽然创伤大、费用高,但有利于提高胫骨平台的复位质量及术后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骨板 胫骨干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两对患1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的卵双胞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比儿童先天性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CP)表型和非CP表型患儿的分子特征,鉴定CP患儿的致病变异,并对相关表型和1型神经纤维瘤致病基因NF1变异进行特征描述。方法根据胫骨假关节诊断标准和NF1临床诊断标准,纳入两对均患有NF1的卵双胞胎,均为女性,且每对双胞胎中均仅1人有CP表型。对两对卵双胞胎的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NV)、短插入缺失变异(short insertion deletion variants,InDel)、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和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nt,SV),鉴定出涉及NF1基因的致病变异及CP患者特有的胚系致病变异;对鉴定出的致病变异在双胞胎及父母中进行一代测序验证。结果两对NF1型卵双胞胎中均鉴定到NF1基因的致病胚系变异,分别为:c.3047_3048del(p.Cys1016SerfsTer4)和c.4267A>G(p.Lys1423Glu)杂合变异;经过家系4人的一代测序验证,表明均为新发变异。除NF1基因外,在CP患儿特有而未患CP的同胞姐妹没有的变异中,未鉴定到其他致病或可能致病的SNV/InDel、结构变异或CNV变异。进一步比较两对双胞胎中CP患儿特有的评级为意义不明的低频有害错义变异和功能缺失型SNV和InDels变异,发现这些变异共同影响的基因有1 802个,无共同基因存在编码区的变异;评级为意义不明的结构变异或CNV变异所在的基因无交集,即无共同变异基因。结论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揭示两对患有NF1卵双胞胎均鉴定到了1型神经纤维瘤致病基因NF1的致病变异,未鉴定到双胞胎中CP患者特有的其他致病变异,且两个CP患者中未检测到其他的共同基因包含可能致病的变异。

  • 标签: 假关节 神经纤维瘤病1型 基因检测 双生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重建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在侧股骨干骨折(FFS)合并股骨颈骨折(FN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侧FFS合并FNF患者40例,随机平均分为重建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20例(A组)和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级等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3.39±11.12) min比(117.24±14.87) min]、术中出血量[(272.63±76.85) ml比(426.42±161.47) ml]分别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FFS愈合时间[(23.47±2.12) Wk比(24.08±2.46) Wk]、FNF愈合时间[(13.61±1.83) Wk比(14.19±1.90) Wk]、完全负重时间[(24.02±3.17) Wk比(25.64±3.35) Wk]、髋关节功能评分[(89.85±8.34)分比(86.26±9.04)分]、膝关节功能评分[(84.03±6.84)分比(81.80±7.32)分]、日常生活活动评级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5.0%比25.0%),虽在数值上分别优于B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固定结合空心钉在治疗侧FFS合并FNF中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重建髓内钉 锁定加压钢板 空心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胃蛋白酶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咽喉反流(LPR)与NPC的相关性,以及LPR对NPC患者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入组的方法,选取2005—2019年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放疗的NPC患者133例,其中男90例,女43例,年龄(44.32±7.47)岁;选取同期于门诊行鼻咽部活检的慢性鼻咽炎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患者鼻咽部标本胃蛋白酶表达水平。另外同期选取188名正常人作为正常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量表对放疗前和放疗后6个月内的NP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测NPC患者放疗前、后和正常组的唾液中胃蛋白酶含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3例NPC患者标本中胃蛋白酶表达强阳性24例(18.05%),阳性21例(15.79%),弱阳性69例(51.88%),阴性19例(14.29%)。58例对照组标本中胃蛋白酶表达无强阳性及阳性,弱阳性10例(17.24%),阴性48例(82.76%)。NPC组的胃蛋白酶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3.15,P<0.001)。NPC患者放疗后唾液中的胃蛋白酶含量[(30.31±7.82)ng/ml]高于放疗前[(20.47±8.21)ng/ml]和正常组[(5.11±2.13)ng/ml],放疗前唾液中的胃蛋白酶含量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放疗后,NPC患者生活质量的5个功能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下降,相关症状评分上升(P值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唾液中的胃蛋白酶含量是NPC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中5个功能领域、相关症状和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NPC组织中胃蛋白酶表达阳性率升高,NPC放疗前后唾液中的胃蛋白酶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LPR可能参与了NPC的进程,并影响了NPC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蛋白酶 鼻咽癌 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侧游离腕横纹穿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收治的侧游离腕横纹穿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患者6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24例,女7例,年龄(32.98±6.02)岁,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男25例,女6例,年龄(33.97±5.83)岁,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皮瓣成活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术后干预1、2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549 2、8.678 1,均P<0.05);观察组治愈率80.65%(25/31),对照组64.52%(2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6 1,P=0.085 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30/31),对照组74.19%(23/31)(χ2=6.369 0,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侧游离腕横纹穿支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患者VAS疼痛评分,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促进皮瓣迅速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指 复合组织缺损 修复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脉冲振荡(IOS)检查技术是一种基于强迫振荡技术的测量呼吸阻力的方法,检查过程中患者仅需自然平静呼吸,操作简便,适用人群广泛,提供呼吸生理参数丰富。为促进IOS检查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和推广,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并参照国外指南建议,对IOS检查规范的制定背景、适应证和禁忌证、仪器校准、检查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可接受测试和重复性等质量控制要求、各检查指标及图形含义、检查结果解读、预计值及正常值参考范围、报告格式模板以及在评估气道通畅性、气道可逆性及反应性、小气道功能及新兴研究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相关诊断和评估阈值给予了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农业是重要的产业之一,农民的生活水平高低与农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而且农业的发展与的食品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逐渐增高了,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需要对农业进行改变,而农业技术的创新关系到农业的改革,因此,要对农业技术创新进行重视,专业的人员对农业技术进行研究,研发新的农业技术,然后通过有效手段进行技术扩散,从而使农民都能掌握该技术,并合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进而保障农业更好的发展。

  • 标签: 农业技术 创新 农业技术扩散 影响因素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