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4月至2019年4月住院的0~14岁儿童眼外伤164例(165只眼)的临床资料,分别就年龄、性别、受伤时间、人口分布、致伤物、外伤类型、并发症和治疗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儿童眼外伤发病率男童高于女童,3~8岁儿童多见,农村高于城市。眼穿孔伤最多见,常并发外伤性白内障;其次为眼挫伤和眼附属器外伤。致伤物种类繁多,器物击伤最多,包括刀具、棍棒、碎碗、玻璃及小石子等。入院后及时治疗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眼外伤防治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伤后尽快就诊能明显改善视力预后。

  • 标签: 外伤,眼,儿童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木头所致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2018年8~12月眼部木头击伤25例(25眼)。结果其中闭合性眼外伤者15例,并发症有前房积血、晶状体损伤及睫状体脱离,同时有3种并发症者2例,有2种并发症者2例,仅1种并发症者11例;15例均行晶状体手术,其中睫状体缝合手术者4例,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手术者10例。开放性眼外伤者10例,伤口位于Ⅰ、Ⅱ、Ⅲ区者分别为7例、2例、1例;均行一期清创缝合术,晶状体手术者4例,玻璃体切除手术者2例,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手术者4例。A组并发症的类型与视力受损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同伤口部位与视力受损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性眼外伤中随着并发症的增多,视力受损情况明显加重;开放性外伤中伤口部位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I区伤口者较Ⅱ、Ⅲ区伤口者视力明显较好。开放性外伤视力预后明显差于闭合性外伤

  • 标签: 外伤,眼,木头 程度,损伤 方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煤矿矿区眼外伤患者的损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华亭煤业总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眼外伤61例(6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受伤原因均为井下工作意外事故。其中以运输工在巷道作业时因支撑巷道的液压支架管道意外爆裂,眼部被管道内的高压乳化液冲击致眼挫伤者35例(57.3%)占首位;其次是采煤司机被采煤机意外蹦出的高速旋转煤块击中眼部,导致的角膜穿孔伤和眼内异物伤者14例(23.0%);掘进队工人在使用风钻或水钻时被溅出的水泥屑和煤屑所致的眼睑皮肤异物及角结膜异物者12例(19.7%)。外伤性质以挫伤最多(62%);其次为眼球穿孔伤(20%),眼附器挫伤及裂伤(18%)。患者治疗前平均视力(logMAR)为1.28±1.08,治疗后为0.52±0.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33,P<0.05)。结论矿区工人眼外伤与多种因素有关,以眼挫伤为主,对视力有直接损伤。

  • 标签: 外伤,眼 矿区,煤 特点
  • 简介:摘要牙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指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牙体硬组织、牙髓和(或)牙周组织发生急性损伤的一类疾病。本文以国际牙外伤协会恒牙牙外伤诊疗指南(2012年版)和美国牙髓病医师协会牙外伤诊疗指南(2013年版)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就口腔医师应掌握的牙外伤诊治指南及进展进行阐述,包括正确诊断、合理的治疗计划、规范的治疗并定期随访,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诊断 牙外伤 治疗
  • 简介:摘要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indirect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ITON)是一种急性损伤视功能的疾病,虽然少见但后果非常严重,属于颅脑外伤范畴。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眶尖部的间隔综合征有关。在辅助检查方面功能磁共振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经鼻入路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仍是目前手术治疗ITON最主要的方法,也可经鼻侧结膜泪阜入路的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本文重点对近期文献中关于视神经管减压术的手术时机、治疗效果、术中技巧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21-125)

  • 标签: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鼻内窥镜 视神经减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314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9)与未感染组(n=28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颅脑外伤314例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29例(9.2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合并高血压和受伤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年龄>60岁比例(15.91%)高于未感染组(4.40%),合并糖尿病比例(26.23%)高于未感染组(8.50%),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8分比例(15.75%)高于未感染组(4.81%),手术时间>10 d比例(14.09%)高于未感染组(4.85%),侵袭性操作比例(19.49%)高于未感染组(3.06%),脑脊液漏比例(19.15%)高于未感染组(5.00%),脑室外引流比例(25.00%)高于未感染组(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9、11.706、10.789、5.954、7.984、23.720、15.728、29.726,均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时间>3 h、住院时间>10 d、侵袭性操作、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为影响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医院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糖尿病、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长、住院日程、侵袭性操作、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为其危险因素。

  • 标签: 颅脑外伤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炎症因子 并发症 外科手术 logistic模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肾积水合并外伤性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致肾积水合并外伤性破裂患儿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8~10个月3例,4岁1例,7~12岁6例。病变位于左侧7例,右侧3例。受伤原因:坠落伤6例(坠床3例,坠房、坠单杠、坠三轮车各1例),撞伤4例。临床表现为腹痛10例,血尿4例,腹部包块3例,发热1例。病程:伤后48 h内3例,1周内2例,3~4周4例,外院肾造瘘术后1年1例。10例术前均行超声和增强CT检查确诊。结果9例行开放式肾盂成形术,术中见肾实质变薄,厚度为2~4 mm,破裂位于肾实质4例、肾盂4例、位置不详1例;余1例外伤后未及时治疗,因合并肾周感染行肾造瘘术。10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9例行肾盂成形术患儿患肾功能良好,2例已到青春期,未出现血压增高;1例因肾周感染行肾造瘘患儿术后6个月复查肾核素扫描示患侧分肾功能<5%,行肾切除术,术后未再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儿童肾积水受外伤可致肾盂或肾实质破裂,术前超声和增强CT检查表现为肾实质变薄、肾盂扩张、尿液外溢,可明确诊断。如果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专科医生在修复裂伤同期可行肾盂成形术;如医生或患者一方条件不能满足肾盂成形术时可暂行肾造瘘术。

  • 标签: 肾盂积水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外伤 治疗
  • 简介:摘要我国眼外伤专业在几代眼外伤人的不懈努力下,在救治技术、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回顾70年发展历程,希望以此缅怀前辈,激励后来人继续为中国眼外伤事业的进步努力进取。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01-804)

  • 标签: 眼外伤 眼外科手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眼外伤患者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的表现,明确FERG检查在碱性眼外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化学性眼外伤及眼表热烧伤的患者22例(27只眼),其中男性20例(25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年龄19~60岁(中位数为41岁)。碱性眼外伤17只眼、热烧伤7只眼、酸性眼外伤3只眼;另纳入单眼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17只健康眼。选取碱性眼外伤患眼中有视力记录的14只眼按视力损伤程度进一步观察。所有受试者均依据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在不同闪光强度的光刺激下行双眼明、暗适应FERG,比较其波形特征。不同类型患者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不同视力的碱性眼外伤检查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碱性眼外伤、热烧伤、酸性眼外伤患眼及健康眼在0.01 cd·s·m-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 b波振幅分别为(135±85)、(169±55)、(112±43)及(341±53)μV,与健康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38;q=8.94,5.70,5.45;P均<0.01)。碱性眼外伤、热烧伤、酸性眼外伤患眼及健康眼在3.00 cd·s·m-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 a波振幅分别为(178±78)、(172±35)、(99±53)及(334±60)μV,与健康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33;q=7.04,5.60,5.80;P均<0.01)。碱性眼外伤、热烧伤、酸性眼外伤患眼及健康眼在3.00 cd·s·m-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 b波振幅分别为(354±79)、(342±77)、(352±201)及(600±78)μV,与健康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68;q=8.11,6.51,4.48;P均<0.01)。碱性眼外伤、热烧伤、酸性眼外伤患眼及健康眼在3.00 cd·s·m-2光刺激下暗适应FERG振荡电位振幅分别为(97±54)、(107±41)、(45±22)及(206±32)μV,与健康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03;q=7.36,5.13,5.96;P均<0.01)。碱性眼外伤后,视力≥0.2和视力<0.2的患者FERG 6项反应振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眼外伤FERG 6项参数的波形振幅普遍下降,提示碱性眼外伤可造成视网膜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损伤。FERG可客观判断碱性眼外伤患者的视网膜功能状态。(中华眼科杂志,2020,56:514-518)

  • 标签: 眼烧伤 烧伤 化学 视网膜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治疗方案,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CT扫描和MRI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根据不同病情将儿童外伤性脑梗死进行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给予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运动康复治疗;局灶型脑梗死、混合型脑梗死患儿除应用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外,还应用小剂量脱水剂和小剂量激素,并随病情演变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面积脑梗死的患儿,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结果及恢复情况。结果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中,恢复良好35例(83.3%),中残4例(9.5%),重残2例(4.8%),死亡1例(2.4%),无植物生存。腔隙性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100%,局灶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2.5%,混合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0%,大面积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50%。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4岁425例儿童眼外伤中继发性青光眼共67例(6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组52例(52只眼),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组15例(15只眼)。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其效果。随访时间1个月~2年。结果425例儿童眼外伤中有251例闭合性眼外伤和174例开放性眼外伤。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20.72%,52/251),高于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生率(8.62%,15/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3,P=0.001)。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发病时间早于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前房积血是闭合性眼外伤青光眼的主要病因(40.38%,21/52),混合型机制是开放性眼外伤青光眼的主要病因(73.33%,11/15)。患者均经常规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者闭合性眼外伤青光眼组有22例行手术治疗(42.31%,22/52),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组有3例(20.00%,3/1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477,P=0.116)。末次随访闭合性眼外伤青光眼组患者的平均眼压高于开放性眼外伤青光眼组(t=2.828,P=0.006)。两组患者末次随访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4,P=0.218)。结论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较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常见。前房积血和混合型机制分别是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和开放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常见发病原因。药物治疗仍是首选,但滤过手术是控制闭合性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青光眼,外伤性,儿童 外伤,眼,闭合性 外伤,眼,开放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非外伤性纵隔气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经胸部CT诊断纵隔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除外新生儿及外伤患儿,分析其病因、病原及发病机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共86例纵隔气肿患儿,平均年龄(50.3±35.2)个月,男49例,女37例。主要病因包括肺部感染38例(44.2%),支气管异物25例(29.1%),间质性肺疾病5例(5.8%),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异常5例(5.85%),支气管哮喘4例(4.7%)等。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为:肺炎支原体11例和流感病毒12例。支气管异物合并纵隔气肿的25例患儿中有20例伴有呼吸困难,属于危重症,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间质性肺疾病合并纵隔气肿的患儿有2例误诊为感染,延误治疗,应引起呼吸科医师重视。结论纵隔气肿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治疗关键在于积极寻找病因,因病施治。

  • 标签: 纵隔气肿 病因 病原 儿童
  • 简介:摘要功能性鼻整形是通过调整鼻部的解剖结构来改善鼻通气功能,同步改善外鼻的面部表情及美观功能的手术技术。本文围绕"鼻外伤畸形"这一专病,结合大量的国内外文献,阐述了功能性鼻整形术的各种要点,详细叙述了鼻骨骨折、鼻眶筛骨折、鼻中隔骨折和偏曲、外伤后鼻畸形和鼻瓣区畸形5种疾病,同时介绍了在行功能性鼻整形术前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评估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整形医院急诊面部外伤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调查分析杭州整形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急诊治疗的9 002例0~15岁面部外伤患儿的资料。统计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后就诊时长、致伤原因、伤口部位、伤口类型、伤口长度、伤口深度、麻醉方式、术后抗瘢痕措施、术后瘢痕评估等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结果本组9 002例患儿中,男5 593例,女3 409例,男女比例约1.64∶1;年龄(4.6±2.9)岁,最小为出生后1个月。将患儿分为5个年龄段:≤1岁、>1岁且≤3岁、>3岁且≤6岁、>6岁且≤12岁、>12岁且≤15岁,其中>1岁且≤3岁的患儿最多,共4 505例(50.00%);从1岁至15岁患儿数量依次呈递减趋势,年龄段越大,男性患儿比例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2,P<0.001)。患儿受伤时间主要集中在9:00-12:00和16:00-21:00,最容易受伤的时间段是19:00-20:00。从全年来看,12月份患儿受伤人数最多,共1 002例(11.13%)。患儿大多于伤后6 h内就诊,共8 846例(98.27%)。主要致伤原因为撞伤(摔伤),共7 786例(86.49%)。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主要是额部,在≤3岁、>3岁且≤6岁、>6岁且≤15岁3组中,额部所占比例依次减小,受伤部位构成比之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2,P<0.001)。主要受伤类型为挫裂伤,共8 081例(89.77%)。受伤深度主要为中层(脂肪层、肌肉层),共5 262例(58.45%);其次为深层(软骨层、骨膜层),共3 601例(40.00%)。伤口总长度为(1.9±1.0) cm(0.2~15.0 cm)。麻醉方式主要是局部麻醉,部分采用静脉麻醉或全麻插管麻醉,共8 757例(97.28%)。术后随访7 465例,所有随访患儿应用整形美容技术一期或分期治疗,术后采用一种或联合多种抗瘢痕措施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术后感染8例,主要发生在动物抓咬伤、唇部贯通伤及被牙齿磕伤患儿,瘢痕增生28例,其余患儿均效果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儿童面部外伤有特定的发病规律,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儿童面部外伤后应及时到整形外科就诊,联合多种抗瘢痕治疗措施,将术后瘢痕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标签: 儿童 急诊处理 面部损伤 瘢痕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外伤后各种类型的伴指骨外露的甲床缺损。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15例甲床缺损伴指骨外露患者。6例指骨外露面积小于5 mm×5 mm,行断层甲床移植或指骨钻孔后断层甲床移植。9例指骨外露面积大于5 mm×5 mm,行邻指筋膜瓣复合断层甲床移植。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甲床成功重建。其中11例指甲无畸形,4例指甲轻度畸形。所有指甲再生无疼痛发生。供区无感觉功能障碍、外观异常。结论运用单纯断层甲床移植或结合邻指筋膜蒂瓣可有效治疗伴指骨外露的各类型甲床缺损。

  • 标签: 指损伤 治疗结果 指骨外露 断层甲床移植 邻指筋膜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3例,开放性损伤2例。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明确损伤部位,采用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器官损伤分级(AAST-OIS),根据患者病情及损伤范围等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其中术前诊断10例,术中诊断5例;AAST-OISⅠ级1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2例,Ⅴ级1例。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单纯修补1例,十二指肠造瘘引流术1例,十二指肠修补、胃部分切除、Billroth Ⅱ胃空肠吻合术5例,十二指肠修补、胆道减压、十二指肠减压术6例,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2例。治愈15例,无死亡病例。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Clavien系统分级分别为Ⅲb级、Ⅱ级、Ⅱ级;1例出现十二指肠狭窄,系腹腔重度感染患者,术后6个月行胃部切除+BillrothⅡ胃空肠吻合术后痊愈,2例术后出现十二指肠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2月,1例行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的患者,治愈后在门诊随访6个月后因迁移至外地而失访,14例随访6~24个月。提示,对于怀疑十二指肠损伤的腹部急诊外伤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探查。治疗时应综合考虑肠壁损伤部位、范围等因素后选择合理的术式,术后及时应用肠内营养、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和充分腹腔引流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十二指肠疾病 创伤和损伤 诊断 外科手术 肠道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与其所致精神障碍的关系与临床特点。方法对180例我院收治的由颅脑外伤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智能损害综合征最多,为87例(48.33%,87/180),神经症样综合征27例(15.00%,27/180),遗忘综合征21例(11.67%,21/180),精神病性症状21例(11.67%,21/180),情感障碍综合征12例(6.67%,12/180),人格改变12例(6.67%,12/180);额叶、颞叶损伤是精神障碍的常见部位。结论颅脑外伤可能会引发精神障碍,要重视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 标签: 精神障碍 颅脑外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眼睑美容手术切口修复外伤后眼睑畸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整形美容中心收治外伤后眼睑畸形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1~65岁,平均43.7岁。畸形包括下睑外翻、内眦瘢痕挛缩、内眦韧带移位,外眦点移位等,利用重睑手术切口、改良Z瓣内眦成形手术切口、外眦成形术手术切口,采用重睑手术切除的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瘢痕切除后的缺损、内眦韧带锚固、外眦韧带悬吊等手术方法进行修复。结果17例外伤性眼睑畸形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移植皮片成活良好。随访6~12个月,患者外观理想,双侧重睑基本对称,内眦点及外眦点对称,睁闭眼功能正常,移植皮片与周围无色差,瘢痕不明显。治愈8例,有效9例。17例眼睑正常解剖结构得到恢复,且获得较为理想的美观效果。结论用眼睑美容手术切口来修复外伤后眼睑畸形的方法效果好。

  • 标签: 眼睑 眼睑成形术 创伤 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