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史无前例的2020年已经过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阴影笼罩下,全世界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格局发生巨变。我国迅速控制了疫情传播,医疗很快恢复正常状态,以腹腔镜为代表的胃肠外科手术已经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鉴于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国内外人员及交通往来受到极大影响,许多学术会议取消或改为线上举行,疫情极大加速了手术线上传播方式的普及,而国内外在疾病谱、手术技术、技术热点、手术设备与器械等方面开始出现分化与区别。针对2020年发生的特殊情况,笔者对胃肠外科手术技术平台、手术技术和手术理念方面的新热点与新进展作全面回顾与展望。

  • 标签: 胃肿瘤 肠肿瘤 微创外科 3D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技术在我国日渐普及,但理念未被正确地掌握和应用。理念是一种医学和外科技术治疗疾病的观念,是把手术对正常组织(主要是神经血管)的损伤控制到最小程度,同时最大程度地处理病灶,使患者尽可能获得最佳疗效。本文就非手术治疗、术前设计和规划、多模态技术、手术中"度"的把握、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等神经外科理念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参考。

  • 标签: 显微神经外科 微创手术 多模态技术
  • 简介:摘要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肿瘤外科发展已近30年。尽管手术技术及操作流程不断进步,但近来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在部分恶性肿瘤中的肿瘤学疗效仍有争议。无论真相如何,手术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为肿瘤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手术质量控制与风险降低。通过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规范手术操作可保证肿瘤手术的质量。针对新兴手术技术,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加以开展,对于手术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在外科高度发展的今天,除继续"保持速度",还应更好地"保证质量"才能使手术给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获益。

  • 标签: 肿瘤 微创外科 质量控制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ERAS)和外科是引领21世纪现代外科学进步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其为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及医疗资源的更合理利用,提供了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理论依据,是手术相关学科的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两大热点内容,并推动了外科各专业的快速发展。ERAS包含了术前、术中、术后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其中手术作为术中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质量好坏、特别是手术,对术后患者的康复起到关键作用,是ERAS重中之重的措施。ERAS与外科联合应用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有利于提高或改善术后患者的近远期疗效。采取手术联合ERAS管理,将使患者切口更小,创伤应激反应更小,更好的手术耐受能力,术后疼痛减轻,更早期的下地活动,更快的器官功能恢复,且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之,ERAS与外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作为现代医学的两大杰出成果,为现代外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篇章。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微创外科 核心作用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随着能量平台、器械平台、显像平台三大手术平台的发展,外科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以结直肠癌手术为例,手术方式的五要素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手术入路经历了"从大到小"的过程;切除范围从单纯肠段切除到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再到注重保留器官功能的手术;随着对正常淋巴引流方向和肿瘤淋巴转移特点的认知,淋巴结清扫愈趋规范;消化道重建从手工缝合到全腔镜下吻合,再到功能吻合概念的提出;标本取出从经腹壁大切口,到腹腔镜小切口,再到经自然腔道。这些术式的演变都依赖于技术平台与设备的进步及对新理念的认知。未来平台一定是为保障最优化术式顺利实施为方向,平台更为安全化、一体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未来创术式一定是以追求患者最大获益为目标,术式更为科学化、功能化、舒适化、多样化;而术式的革新又推动了平台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 标签: 微创手术平台 微创手术方式 结直肠肿瘤
  • 简介:摘要腹腔镜视觉平台的发展与革新,推动了整个外科从开腹手术手术的理念革新与技术变革。从最初利用烛光反射镜装置窥视人体内部的内镜雏形,到高清、超高清腹腔镜视觉系统,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到腹腔镜下包括肿瘤根治手术在内的各类普通外科手术的普及与推广,外科手术技术而发生巨大变革。进入新时代,3D、4K腹腔镜的应用,再次给外科带来新视角,从而推动手术朝着精准解剖和功能保护方向发展。未来,新型冠状病毒后疫情时代带来的理念革新,有可能使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加持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和机器人手术,及在此基础上的远程医疗与远程教学成为外科发展的新视角。

  • 标签: 微创外科 4K分辨率 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 理念革新 腹腔镜检查
  • 作者: 袁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 简介: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对外科护理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所起到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脊柱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同时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也逐渐延长,住院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P值<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远远小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快速康复对外科护理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起到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脊柱护理;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手术已在中国开展30余年,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胃肠手术已得到广泛认可并推广普及。在技术的发展已经触碰到“天花板”的今天,笔者站在亲历30多年胃肠外科创新之路“过来人”的角度,回顾了外科创新发展过程中渐进、难测却又是必然的特点;剖析了规范化推广和系统化培训是手术在胃肠外科中成功的主要原因;体会到医学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临床与基础证据的支撑;认识到胃肠手术普及与规范后的再次创新以及如何避免内卷化,是抓住技术发展势头的原动力。本文对胃肠外科手术的发展进行了多维度的思考,对胃肠外科手术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客观的解析,以期不忘初心,从容迎接未来技术发展的挑战。

  • 标签: 腹腔镜 微创外科 胃肠外科 创新
  • 作者: 顾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北京 100142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胃肠外科,北京 100142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 100142
  • 简介:摘要判断结直肠癌外科手术的切缘,是影响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如何选择规范的、理想的手术切缘,对结直肠肿瘤外科医生提出了挑战。结直肠癌手术切缘包括纵向切缘及环周切缘,不同指南中安全切缘的距离有所不同。手术切缘的判断,术前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术中结合术者的经验、手术方式、超光普显像和荧光血管造影等进行;术后需要病理检查确定。重视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安全切缘,以减少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是结直肠肿瘤外科医生不变的追求。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环周切缘 纵向切缘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肿瘤行急诊手术后追加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意义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阑尾肿瘤急诊手术后再行补救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以阑尾炎起病,其中30例于外院行单纯阑尾切除术,2例行阑尾及回盲部切除术。术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会诊15例为类癌(类癌组),17例为腺癌、黏液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非类癌组),均在本院接受补救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类癌组均未发现有癌残留及淋巴结转移,非类癌组有11例(64.7%)发现癌残留或者淋巴结转移。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0.5(12~156)月,其中类癌组均无复发、转移或死亡;非类癌组有6例出现疾病进展,4例因肿瘤死亡,其5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分别为67.6%和68.6%。结论对于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肿瘤行急诊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类癌者,追加右半结肠根治术后可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而对于腺癌、黏液腺癌或者印戒细胞癌者,有较高的肿瘤残存或淋巴结转移率,应及早追加右半结肠根治术,以决定最终的病理分期,指导后续辅助治疗,进而提高预后。

  • 标签: 结肠 阑尾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胸腺手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衍生出多种术式,应用于经过选择的病例可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相对于胸部其他疾病,纵隔疾病属于少见病,各术式间缺乏大样本对照研究,手术方式的选择多基于术者经验。本文旨在探讨胸腺手术的演变历史特点,总结目前国际、国内广泛应用的几类胸腺手术入路,分析我国胸腺治疗技术的整合与改进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前列。自1992年Kitano等完成世界第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以来,腹腔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亦取得长足进步。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均证实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不亚于传统开腹手术近远期疗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平均住院时间短等特点,逐步取代开腹手术,成为胃癌外科的主流手术方式。随着胃癌手术治疗理念持续更新,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其中机器人手术系统和吲哚菁绿示踪技术等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与日俱增,使胃癌外科更加、精准,并提高胃周淋巴结清扫质量,国内胃癌外科技术进一步精进。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以胃癌外科技术为主题,回顾归纳近年来最新进展,旨在系统阐述胃癌外科的现状和未来展望。相信未来,我国的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必将更为规范化、创化、精准化,必将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进一步深化胃癌诊断与治疗规范。

  • 标签: 胃肿瘤 微创外科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机器人胃癌根治术 吲哚菁绿示踪淋巴结清扫术 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全球范围内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肥胖症及其合并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观念的改变,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逐步增多。本文就当前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探讨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的应用中的优劣,并对未来发展及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减肥手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理念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ERAS组与ERAS组,每组30例,非ERAS组患者行常规护理,ERAS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3 d下床活动时间、术后3 d活动量、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疼痛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ERAS组患者术后3 d下床活动时间、活动总量均多于非ERAS组,术后3 d总补液量少于非ERAS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早于非ERAS组,术后第2天疼痛评分优于非ERAS组,满意度高于非ERAS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护理理念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能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 妇科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微创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套法经肛手术(TAMIS)与经肛内镜手术(TEM)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9~74岁。60例患者均行经肛手术,其中30例采用手套法TAMIS,设为TAMIS组;30例采用TEM,设为TEM组。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短期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AMIS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Kirwan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例数分别为(35±7)min,(9±5)mL,(2.7±0.9)d,(2.9±0.6)d,(2.1±0.9)分,(3.6±1.9)d,29、1、0、0、0例;TEM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8±7)min,(9±6)mL,(2.5±0.8)d,(2.7±0.7)d,(1.8±0.9)分,(4.0±2.3)d,28、1、1、0、0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77,-0.099,0.931,0.770,1.418,-0.789,Z=-0.607,P>0.05)。TAMIS组和TEM组患者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8±7)min和(46±7)min,治疗费用分别为(8 507±1 471)元和(9 551±1 747)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8,-2.506,P<0.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切缘均为阴性。(2)术后短期并发症情况:TAMIS组2例患者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前因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发生尿潴留,经导尿膀胱训练3 d后改善,1例术后2 d畏冷、发热诊断为脓毒血症,血培养检查出大肠埃希菌,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TEM组3例患者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 d肛门失禁,经肛门功能锻炼4 d后好转;1例术后发生便血,予肠镜下止血治疗后好转;1例发生会阴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短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TAMIS组和TEM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7±4)个月和(16±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0,P>0.05)。随访期间,TAMIS组1例直肠管状腺瘤患者于术后1年肿瘤局部复发,直径约为0.5 cm,距离肛缘约为12 cm,于内镜下再次治疗后未再复发,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管状腺瘤。TEM组1例直肠低分化腺癌患者于术后6个月MRI检查示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示直肠标本未见癌细胞残留,送检15枚淋巴结(1枚阳性),截至随访时间肿瘤未再复发转移。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套法TAMIS治疗中上段直肠肿瘤可取得与TEM相当的临床疗效,手术方式安全、可行;且手套法TAMIS更省时,治疗费用更低。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微创手术 经肛内镜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手术并发症
  • 作者: 朱锡德 衡雪源 张建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300052(现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76000) ,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76000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30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手术技术治疗小儿创伤进展性脑内血肿的临床效果和经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手术治疗的22例创伤进展性脑内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16岁,平均(8.45±5.27)岁。在局部麻醉下行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14例(穿刺引流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切口内镜下血肿清除术8例(内镜手术组)。对患儿的血肿量进展、临床症状、意识状态、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早期预后进行评价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2例患儿伤后12 h内通过复查,均显示在首次CT检查所示小的脑挫裂伤基础上有脑内血肿形成,其中5例血肿形成后进一步增大。有3例患儿前2次CT检查未显示明显的脑内血肿,后症状加重第3次CT检查才显示血肿形成。术前GCS较入院时降低者14例,其中2例出现脑疝。出现癫痫发作7例,其中血肿位于颞叶5例,额叶1例,基底节区1例。内镜手术手术时间点为伤后(7.13±3.04)h,早于穿刺引流组(18.43±6.19)h;内镜手术组术后复查CT次数为(1.75±0.46)次,少于穿刺引流组的(3.14±0.66)次,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22例患儿行手术后复查CT均证实血肿清除满意,占位效应解除。随访显示所有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出现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是小儿颅脑创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常见表现,颞叶血肿进展时更易伴发癫痫发作。部分患儿进展性脑内血肿出现在2次CT检查之后,故对儿童患者的观察需提高警惕。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快速简便,适用于血肿较为稳定者,但术后需多次复查CT证实引流效果;神经内镜手术更适用于血肿短时间内进展者,术中清除血肿确切,可减少术后复查CT次数。合理采用手术技术可使小儿进展性脑内血肿取得更好恢复。

  • 标签: 脑损伤 脑内血肿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脏外科直视手术(MID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纳入淮北矿工总医院2018年7月—2019年11月接受MIDCS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57.5±10.2)岁。术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6例,瓣膜病13例,左心房黏液瘤1例。20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中均采用TEE监测。麻醉诱导后TEE检查修正诊断,指导建立体外循环,开放升主动脉前指导心腔排气;术中,于病变处理完成后即时TEE监测心内血流、瓣膜及心功能情况;于手术操作完成、心脏复跳后,应用TEE评价手术疗效,以无残余分流、瓣周漏、瓣膜关闭不全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为治愈。结果经术中引导,20例患者均准确置于引流管、排空心脏。经TEE检查修正诊断5例:1例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术中发现另有一小的房间隔缺损,术中一并予以修补;1例房间隔缺损者房水平仅有微量分流,无需处理;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三尖瓣前叶裂,均行瓣叶修复后再予三尖瓣成形术;另1例则排除了左心房血栓。病变处理完成后,因术中TEE即时评估疗效不满意而更改手术方式2例:1例三尖瓣成形术后瓣膜关闭不满意者改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室间隔修补术后残余分流者改行胸骨正中切口继续修补。另有2例术毕即时通过TEE发现低心排血综合征,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全组未见食管损伤和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无残余分流、瓣周漏及少量以上反流,黏液瘤完全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LVEF为54%~69%(61.40%±3.65%),与术前[44%~67%(58.70%±5.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 P<0.05)。本组患者治愈率100%。结论术中TEE监测应用于MIDCS中,在补充修正诊断、引导体外循环建立、手术操作完成后监测心内排气、评价手术疗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心脏外科直视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心脏病 微创心脏外科直视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