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与单纯射频消融对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颈部彩超确认为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且结节最大直径≥20 mm,穿刺病理结果为良性,拟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手术的8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分别行单纯射频消融手术治疗(A组,n=40)和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治疗(B组,n=40),观察术中射频消融能量差异、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患者满意度和术后3、6、12个月结节体积及最大直径的变化。分析两组各自的临床效果及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Friedman的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B组术后12个月结节体积较术前缩小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5.1) mL比(5.5±4.9) mL,P<0.05];B组术后12个月结节最大直径较术前缩小值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6) cm比(1.4±0.8) cm,P<0.05];术后6~12个月期间,B组结节缩小趋势较A组更明显(P<0.05)。B组射频能量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1.18) kJ比(3.89±1.17) kJ,P<0.05]。术后2例出现声音降低,2周内恢复;术中1例出现局部出血,消融后止血。A组患者满意度,与B组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比90.0%,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囊实性结节行射频消融联合乙醇消融治疗,较单纯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结节缩小效果,且能够降低消融使用能量。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甲状腺结节 消融技术 乙醇
  •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因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成为乳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回顾近十余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肿瘤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流程,如适应证、禁忌证、引导方式、消融工具、消融时间、疗效评价等做一综述。

  • 标签: 乳腺肿瘤 消融技术 导管消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患者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21年4月,因早期食管癌就诊于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且病变范围超过食管3/4环周的51例病例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患者均行RFA治疗,按术后是否发热分成发热组(n=15)和未发热组(n=36),主要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病变长度、病变范围、消融能量和消融次数用于单因素分析,其中P<0.1的变量再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FA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变长度(t=-3.89,P<0.001)、病变范围(χ2=11.52,P=0.001)和消融能量(P=0.001)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显示,病变长度与病变环周长度存在明显正相关(r=0.71,P<0.001),而病变范围由病变环周长度决定,因此最终将病变长度和消融能量这两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长度每增加1 cm,患者发生RFA术后发热的风险是前者的1.21倍(95%CI:1.01~1.43,P=0.037);术中使用12 J消融能量者,发生RFA术后发热的风险是使用10 J消融能量者的0.43倍(95%CI:0.22~0.85,P=0.015)。结论病变长度和消融能量是导致食管RFA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节段早期食管癌者更易发生RFA术后发热,术中使用低消融能量者更易发生RFA术后发热。

  • 标签: 发热 危险因素 早期食管癌 射频消融术
  •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RFA)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轻、肿瘤预后好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早期肾癌。本文综述了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原理及疗效,并与肾部分切除术进行对比,为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及技术改善提供依据。

  • 标签: 肾肿瘤 消融技术 肾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消融模式。方法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永久化肝细胞LO2经高温处理后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收集47℃处理后仍然存活的HepG2细胞(ΔHepG2细胞)和LO2细胞(ΔLO2细胞),行二次高温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在离体猪肝的不同位置进行消融,比较超声声像图汽化区与肉眼观消融灶的一致性,观察声像图汽化区各区域的温度。结果水浴加热至50℃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epG2和LO2细胞的贴壁细胞数目愈来愈少,且逐渐失去正常细胞形态。水浴加热至50℃及以上后,HepG2、LO2、ΔHepG2和ΔLO2细胞的细胞增殖率降低,与37℃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声像图中汽化区横径与肉眼观消融灶横径较为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消融9 min时,超声图像上高回声团边缘及其内部猪肝组织温度均≥53℃,为有效消融时间。结论初始功率200 W、目标温度105℃,当有效消融时间持续9 min以上时,超声声像图汽化区内的肝癌细胞均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高温 体外研究
  • 作者: 明志强 曹金明 陈天武 吴玉平 杨丽芹 高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充 637000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自贡 643000,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影像科,南充 63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医学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南充 63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例52例,共60个病灶。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的MRI平扫、多期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图像,评价肿瘤完全消融、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准确率。结果(1)完全消融,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9.5%、92.7%、85.0%、95.0%、91.7%;(2)肿瘤残余,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1.8%、91.8%、69.2%、95.7%、90.0%;(3)局部肿瘤进展,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4.6%、93.2%、78.6%、95.3%、91.2%;(4)新发肿瘤,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94.7%、88.9%、100.0%、96.3%。结论MRI用于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价时,其对完全消融、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的评价效果良好,尤其是在完全消融及新发肿瘤方面,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疗效评价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消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射频消融(RFA)在肾上腺转移瘤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RFA可有效地控制肾上腺转移瘤的局部进展,并且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与外科手术相比,其有着住院时间少、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的优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RFA治疗肾上腺转移瘤仍处于探索阶段,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本文拟对肾上腺转移瘤行RFA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射频消融 肿瘤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有效消融模式。方法观察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永久化肝细胞LO2经高温处理后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收集47℃处理后仍然存活的HepG2细胞(ΔHepG2细胞)和LO2细胞(ΔLO2细胞),行二次高温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在离体猪肝的不同位置进行消融,比较超声声像图汽化区与肉眼观消融灶的一致性,观察声像图汽化区各区域的温度。结果水浴加热至50℃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HepG2和LO2细胞的贴壁细胞数目愈来愈少,且逐渐失去正常细胞形态。水浴加热至50℃及以上后,HepG2、LO2、ΔHepG2和ΔLO2细胞的细胞增殖率降低,与37℃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对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声像图中汽化区横径与肉眼观消融灶横径较为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消融9 min时,超声图像上高回声团边缘及其内部猪肝组织温度均≥53℃,为有效消融时间。结论初始功率200 W、目标温度105℃,当有效消融时间持续9 min以上时,超声声像图汽化区内的肝癌细胞均可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高温 体外研究
  • 简介:摘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往主要用于遏制局部肿瘤。随着内镜成像技术的进步和内镜下新型RFA探针的出现,RFA用于胆管良恶性狭窄的报道层出不穷。本文就RFA治疗胆道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胆道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蓝东媚 黄小准 冉义洪 徐林 陈栋 殷鑫 车旭 赵建军 毕新宇 王树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汕头 51504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肝胆外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北京 100021,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深圳市胃肠肿瘤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肿瘤研究所,深圳 518036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究结肠癌肝转移瘤(CRLM)局部消融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22日。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比较微波消融(WMA)和射频消融(RFA)治疗CRLM的文献。并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围手术期结局和生存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及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回顾性研究,总样本量648例,其中WMA组316例(48.8%),RFA组332例(51.2%)。荟萃分析结果显示,WMA组的局部复发率低于RF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A组患者的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RF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P=0.04,HR=1.77,95%CI:1.04~3.02;2年:P=0.02,HR=1.60,95%CI:1.09~2.35)。结论对于CRLM的治疗,WMA在局部控制率和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RFA。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瘤 微波消融 射频消融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犬室间隔心肌内激光与射频消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的成年比格犬1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射频组各6只,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心尖激光或射频消融实验犬室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通过影像、实验室、病理分别对消融术前以及消融后即刻、1周、1个月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实验犬消融后均存活。激光组及射频消融后左室流出道峰值梯度即刻降低(均P<0.05),但在1周后较消融前升高(P<0.05),1个月后与消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厚度在消融后即刻较消融前增厚(均P<0.05),消融后1周、消融后1个月与消融前比较变薄(均P<0.05)。射频消融体积大于激光组[(372.50±69.06)mm3对(116.65±20.15)mm3,P<0.001],穿刺与消融时间少于激光组[(56.00±3.22)s对(260.00±65.39) s,P<0.05)]。结论激光及射频两种消融方式在室间隔心肌消融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相比较而言,射频消融操作相对简便。

  • 标签: 超声引导 室间隔 激光 射频消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损伤是射频消融少见的一种并发症。该文报道1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电生理检查发现旁道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内心中静脉开口,射频消融治疗成功阻断了旁道,但引起了右冠状动脉的左心室后支急性损伤、闭塞,遂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光学相干成像技术(OCT)腔内影像学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发现左心室后支损伤部位与心中静脉开口结构上紧邻。术后随访3年,无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射频消融 冠状动脉损伤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冷冻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性别、年龄、病程等混杂因素,最终获得9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RFCA治疗方案,观察组实施CBA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参数[肺静脉电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两组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VI成功率、消融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X线曝光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一过性膈神经麻痹2例;对照组出现血管并发症1例,心脏压塞1例,腹股沟血肿1例,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观察组平均无病生存期为171.37 d,长于对照组的151.15 d(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房颤复发率(15.22%,7/46)低于对照组(34.78%,16/46),P<0.05。结论CBA治疗阵发性房颤相较于RFCA可表现出良好的远期疗效,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房颤复发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冷冻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肺静脉电隔离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冷冻球囊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A组与RFCA组,每组45例。RFCA组采用RFCA治疗,CBA组采用CBA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脑钠肽(NT-proBN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CBA组消融时间短于RFCA组,冷冻最低温低于RFCA组(P<0.05)。术后6个月,CBA组LVEF高于RFCA组,LVEDD、LVESD低于RFCA组(P<0.05)。CBA组hs-CRP、NT-proBNP水平低于RFC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BA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11.11%,5/45)低于RFCA组(28.89%,13/45),疾病无进展生存率(71.11%,32/45)高于RFCA组(33.33%,15/45),P<0.05。结论与RFCA比较,CBA术式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冷冻最低温低、消融持续时间短,可减轻炎性刺激、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和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心房颤动 老年 冷冻球囊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射频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和手术器械分为普通导管组(A组)、压力感知导管组(B组)、一代冷冻球囊组(C组)和二代冷冻球囊组(D组)。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1年房颤复发情况。结果共有582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4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63.6±49.3) min、(142.4±40.5) min、(136.6±30.4) min和(114.6±24.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组患者的术中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2.2±8.4) min、(13.6±8.7) min、(31.5±7.3) min和(26.5±8.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并发症方面,行冷冻球囊消融的C组和D组的膈神经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行射频消融的A组和B组(P<0.05),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患者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分别为23.8%、15.4%、15.1%、11.6%,其中B组和D组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二代冷冻球囊及压力导管射频消融的疗效均优于普通导管射频消融。无论是射频消融还是冷冻球囊消融,手术均是安全的。膈神经麻痹是冷冻球囊消融需要特殊注意的一个并发症。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冷冻球囊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90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影响其术后1年复发的因素。分析患者基线资料以及肿瘤分期、合并症等因素对其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90例患者,术后1年局部复发27例(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有饮酒/吸烟史、喉癌位于声门下区者更易发生局部复发(P<0.05);病理分期/N分期/T分期越高以及肿瘤累及前联合者越容易复发(P<0.05),性别、肿瘤累计声带突、向深部累计声带、合并症以及切缘情况均对复发无显著影响(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5岁)、肿瘤部位(声门下区)、高肿瘤分期(Ⅲ级病理分期、N2分期、T2分期)均为喉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无饮酒/吸烟史、肿瘤未累计前联合是喉癌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喉癌患者,术后1年复发与年龄、肿瘤位置、分期等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喉癌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术后局部复发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