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前应用佐辛在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中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132例,根据患者不同手术类型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超前应用佐辛。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4/66)、4.6%(3/66),对照组分别为27.3%(18/66)、19.7%(13/6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和7.11,P=0.00和0.01);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0.5 h后,心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行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超前应用佐辛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苏醒,缩短拔管时间,有助于患者心率和血压的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地佐辛 瑞芬太尼 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移植后应用西他滨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且在移植后给予小剂量地西他滨维持治疗的MDS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5~43岁。7例患者移植前均予以地西他滨或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移植前均达完全缓解状态,移植后地西他滨维持治疗56(31~78)d。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7例患者移植后均未复发,1例因急性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6例随访至今,2例出现慢性轻度肝脏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12(3~30)个月。结论高危MDS患者移植后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可能改善移植后生存,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地西他滨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1例6岁男童因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VDLD化疗方案(地塞米松0.75 mg/d口服,1~7 d;长春新碱1.45 mg静脉注射,第7、15、22、29天;柔红霉素29 mg静脉滴注,第8、15天;左旋门冬酰胺酶4 850 U肌内注射,第8、11、14、17、20、23、26、29天)。口服地塞米松第7天同时静脉注射长春新碱1.45 mg,约7 h后,患儿出现双眼胀痛、视物模糊、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双眼眼压测量结果示左眼62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61 mmHg。诊断为双眼急性继发性青光眼,考虑与地塞米松和长春新碱有关。中止该方案化疗,给予降眼压及青光眼常规治疗,1周后患儿眼压恢复正常。此后改变化疗方案,患儿未再出现青光眼的症状。

  • 标签: 地塞米松 长春新碱 白血病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联用地西泮治疗对热性惊厥患儿惊厥复发预防的作用、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对语言发育、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潮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儿科与梅州市人民医院儿童内科自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84例热性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并根据患儿的年龄组内分为6个月~2岁年龄段和2岁以上~6岁年龄段。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地西泮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地西泮进行治疗。比较不同年龄段2组患儿在2年随访期内热性惊厥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入组治疗后第24个月时语言发育商(DQ)、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中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差异。结果6个月~2岁年龄段,观察组患儿的热性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1,P=0.039),2岁以上~6岁年龄段,2组患儿的热性惊厥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5,P=0.458),观察组总的热性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2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段以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入组时的DQ、MDI、P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个月~2岁年龄段的患儿在DQ、MDI评分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2岁以上~6岁年龄段患儿治疗后DQ、MDI、P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用地西泮治疗可以降低6个月~2岁年龄段热性惊厥患儿的惊厥复发率,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使患儿的语言发育和智力发育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对2岁以上~6岁年龄段热性惊厥患儿无明显临床效益。

  • 标签: 热性惊厥 咪达唑仑 地西泮 惊厥复发 语言发育 智力发育
  • 简介:摘要嗅觉是人体的基本感觉之一,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嗅觉功能障碍与食欲、学习、情绪和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较成人而言,儿童群体的嗅觉功能障碍易被忽视,相关研究较缺乏。儿童通常不能主动或准确描述症状,因此加强对儿童嗅觉功能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儿童嗅觉心理物理测试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上儿童嗅觉功能测试方法的选择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床旁肺部超声评估(BLUE)方案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ICU的机械通气患者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影像资料及肺部听诊给予胸部物理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影像资料及肺部听诊基础上,每日按照改良BLUE方案进行肺部超声评估后给予胸部物理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治疗后1、2、4、7 d自主排痰能力。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7.82 ± 1.38)d、ICU住院时间(10.16 ± 1.8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0.14 ± 1.73)d,ICU住院时间(12.78 ± 2.1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6.56,均P<0.05);2组治疗后4、7 d自主排痰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2.52,均P<0.05);2组治疗后1、2 d自主排痰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超声可连续监测肺部变化,护士可以根据超声图像,对患者实施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治疗。

  • 标签: 超声 胸部物理治疗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1年1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诊断泌尿系结石并行PCNL的患者病例资料486例,经排除最终纳入369例患者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地塞米松分为两组,对比术后SIRS的发生率及其他预后指标。结果(1)纳入地塞米松组[DEX(+)组]有209例患者,非地塞米松组[DEX(-)]组有160例患者,两组患者术前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情况对比,DEX(+)组的手术时间更长(106±74) min vs (81±58)min,P<0.001);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22.5% vs 8.8%,P<0.001),其他指标如输血比例和经皮通道大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结局指标:两组发热的发生率、SIRS的发生率和发生SIRS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次要结局指标:DEX(+)组低血压发生率更高(14.8% vs 7.5%,P=0.03),血红蛋白下降水平更大[(11.6±2.0)g/Lvs (8.0±2.3)g/L,P<0.001)],其他指标如术后肾功能变化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对PCNL术后SIRS的发生未提示有预防作用,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经皮肾镜 炎症反应综合征 地塞米松 预防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仅有小部分的患者在确诊时有机会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姑息性治疗手段获益。物理治疗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的一种,其目的在于控制原发肿瘤生长、缓解患者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近些年,伴随着基础科学的发展,肿瘤的物理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现在已经成为胰腺癌综合治疗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包括射频消融、放疗等胰腺癌治疗相关的物理治疗技术作一总结。

  • 标签: 胰腺肿瘤 物理治疗技术 姑息性治疗
  •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其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科常见的一种康复治疗手段,而目前国内外对其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尚存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各大骨关节炎诊疗指南,系统综述了KOA的最新物理治疗方法。结果发现运动治疗对KOA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然而仍缺乏有关运动处方的研究;脉冲电磁场、干扰电疗法、高频电疗以及低强度脉冲超声是作用较为肯定且可以用于KOA治疗的物理因子,而其它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运动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场急性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广泛的传染性以及感染者的急性发病,并导致患者不同程度躯体和心理功能障碍。物理治疗师在防治这场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治疗覆盖从住院期间的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到出院后的痊愈患者的全周期服务。本文旨在为参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物理治疗师提供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和规范操作的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物理治疗 规范 治疗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降低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将该院62例颈髓损伤手术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呼吸道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舒适度、PaO2、PaCO2、SaO2、排痰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PaO2、PaCO2、SaO2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有6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有13例发生肺部感染,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损伤患者康复期采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痰液的排出,更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

  • 标签: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 颈髓损伤 肺部感染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通过在线医学物理学题库建设,利用互联网实现课上、课下检测,加强师生互动,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大纲,通过讨论研究确定试题类型、数量及难易程度,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数字化在线医学物理学题库,实现自助检测和师生互动。结果表明,通过在线题库建设及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师生互动有效性,获得了教学形成评价实证材料;利用后台数据,实现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互联网+ 医学物理学 在线题库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通过文献法,整理和分析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和新西兰有关物理治疗师的注册资格、考核方式、考核流程以及继续教育等内容,为建立中国内地物理治疗师注册制度提供参考。同时,在构建注册制度的基础上,对规范我国物理治疗教育提出建议。

  • 标签: 物理治疗师 注册制度 教育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主动排石(体外物理振动排石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被动排石(单纯药物治疗)治疗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本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门诊收治的影像学确诊的输尿管中下段小结石(直径<6 mm)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主动排石组(体外物理振动排石联合药物治疗,76例)和被动排石组(单纯药物治疗,62例)。治疗后1、2、4周复查泌尿系CT。比较治疗后1、2、4周的输尿管结石的排出率及排净率,同时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相关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13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6例,女性6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结石直径、结石成分、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主动排石组的排石率分别为52.6%(40/76)、63.2%(48/76)、78.9%(60/76),排净率分别为50.0%(38/76)、57.9%(44/76)、78.9%(60/76),相对应的被动排石组排石率分别为33.9%(21/62)、40.3%(25/62)、61.3%(38/62),排净率分别为29.0%(18/62)、32.3%(20/62)、40.3%(25/6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血尿、尿白细胞阳性、发热、肾绞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主动排石、轻度肾积水与结石排净率呈正相关。结论物理振动排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排石治疗方式,与保守治疗相比,可以有效提高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排出率。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随着气管切开适应证在临床实践中的延伸,越来越多病情复杂和危重的患者接受了这种气道保护性治疗,这也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医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依赖多学科综合管理的模式为气管切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提供保证,其中物理治疗的重要角色随着循证证据的不断发布和更新也更加凸显。本文主要对物理治疗在气管切开患者多学科综合管理中的角色及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气管切开 物理治疗 多学科合作 综合管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在心绞痛患者中普遍存在,相对于传统的心外膜冠脉血运重建,冠脉微循环血运重建对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同样重要。体外心脏震波、增强型体外反搏和远隔缺血预适应等物理康复疗法具有多靶点、多通路作用的优势,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功能,促使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和毛细血管床开放,为冠脉微循环血运重建开辟了新的路径。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微循环 物理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过程中常规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包括捏鼻吞咽/按压耳屏)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123例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遵医嘱联合物理治疗分为实验组(常规药物联合物理治疗)和对照组(单纯常规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病程、并发症及后遗症、手术干预几率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物理治疗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93.15%;在平均病程方面,实验组(12.74±13.00)d,短于对照组(47.79±116.66)d,而实验组手术干预率(4%)低于对照组(16.44%),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复发率(6.00% vs 6.85%)方面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明确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日常治疗过程中,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重视联合物理治疗(捏鼻吞咽/按压耳屏),可能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缩短患者的病程、加速康复,降低未来手术干预的可能性,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联合治疗手段,值得在诊治过程中加强宣教和推广。

  • 标签: 中耳炎,伴渗出液 药物疗法 物理疗法 加速康复
  • 作者: 陈扬霖 沈琳 崔爽 王青 吴昊 张艺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教育处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100142,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 10019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放疗教研室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物理学是医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我国放射治疗物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较为滞后,成为制约我国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效果和服务可及性的主要人才瓶颈。本文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5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大学放射治疗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和规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引导研究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等建议。

  • 标签: 交叉学科 放射治疗物理学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医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研究注册号:ChiCTR1900025555。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荣军医院、长兴县第二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65岁;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结石直径<7 mm;患者发病至入院未使用镇痛、解痉类药物。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严重尿路感染、严重肾积水);泌尿系畸形;严重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史;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肥胖(体质指数>35 kg/m2);输尿管结石病史>2个月;凝血功能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患者均先取仰卧位,观察组采用头低足高位,对照组采用头高足低位,倾斜角度均为24°。先采用副振子振动6 min,然后患者取俯卧位,同时打开主、副振子,振动6 min后治疗结束。观察两组的镇痛疗效、排石情况、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治疗前后肾绞痛程度进行评估。疼痛缓解率=(治疗前VAS分值-治疗后VAS分值)/治疗前VAS分值×100%。疗效评价:显效为疼痛缓解率≥75%,有效为50%≤疼痛缓解率<75%,无效为疼痛缓解率<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的年龄[(41.8±11.7)岁与(46.6±13.9)岁]、性别[男/女:37/13例与42/8例]、结石位置(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19/7/24例与12/3/35例)、结石侧别[右/左:21/29例与22/28例]、结石长径[(5.2±0.9)mm与(5.1±1.1)mm]、治疗前疼痛评分[(7.5±1.4)分与(7.6±1.5)分]、再入院率[22%(11/50)与18%(9/50)]、术后1周排石率[70%(35/50)与64%(3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8%)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3例,呕吐1例;对照组2例(4%)发生不良反应,均为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续治疗选择物理振动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手术的例数分别为35、9、6例,对照组分别为35、10、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4±1.3)分与(3.7±1.5)分,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7/50)与76%(38/50),P<0.01]。46例治疗后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肾积水程度,观察组肾积水减轻率高于对照组[54.5%(18/33)与30.8%(4/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观察组输尿管上段和下段结石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0.3)分与(3.9±0.4)分;(2.4±0.2)分与(3.5±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振动排石机采用头低足高位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缓解效果优于头高足低位,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体位 随机对照研究 多中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