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校合并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是否经历医学院校合并,将纳入研究的68所院校分为27所合并医学院校和41所独立建制医学院校。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类型医学院校1998至2010年以及2015至2019年历年校均招生规模和招生规模增长率,并按照地区、院校层次分别讨论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年均增长率。结果1998至2010年,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3%,2015至2019年招生规模相对变缓,年均增长率为3.3%;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相反,合并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历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浮动。近年来,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校均招生规模已是合并医学院校的2倍。结论合并医学院校招生增长率和招生人数远远低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在综合考虑地区和院校层次的基础上,合并医学院校应当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在控制单点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当得到更多的资源投入,以缓解院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 标签: 临床医学 招生规模 合并医学院校 独立建制医学院校 本科教育
  • 简介:摘要网络规模迭加法是一种在社会网络理论基础上建立的间接估计人群规模的方法,由于不需要接触目标人群,在估计隐藏人群规模时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本文从传统的网络规模迭加法及其进展及与新的调查技术结合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网络规模迭加法 人群规模 估计
  • 简介:摘要受访者驱动抽样(RDS)是一种专门针对隐匿人群的抽样方法,常用于跨性别者、暗娼、MSM等因耻辱感和法律制度的约束难以识别和接触的人群,并逐渐应用于一般人群。随着RDS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发现对RDS样本的社交网络规模赋予权重可以估计总体的情况及人群规模。本文对目前RDS在人群规模估计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RDS的发展及使用该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受访者驱动抽样 人群规模 估计 应用
  • 简介:摘要捕获再捕获法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在估计人群规模、估计及校正发病率或患病率等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对经典捕获再捕获法以及方法的改进、在人群规模估计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捕获再捕获法 估计 人群规模
  • 简介:摘要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其所致的感染率及耐药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更成为临床上抗感染的一大难题。目前临床上针对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研究较为丰富,且针对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季节性特征已较为明确。本文对环境温度、平均湿度及人口密度三个重要因素与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及公共卫生制定控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肠杆菌科感染 环境温度 平均湿度 人口密度 季节特征
  • 简介:摘要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CRU)第95号报告提出了一套用于外照射辐射防护的新实用量。该实用量的设计是为了克服现有实用量在概念和技术上的缺点,实现对防护量更佳的估算。本文介绍了外照射实用量的发展过程、定义的变化、计算模体的变化和适用范围的变化,从而全面了解实用量变化的意义,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 标签: 实用量 防护量 辐射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性别对健康人群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龄变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共纳入健康研究对象36 911例,其中男性占43.61%(16 096例)、女性占56.39%(20 815例),依年龄分为6个亚组(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使用基于肌酐的全年龄阶段(FASScr)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计算eGFR年下降率,男女性别间eGFR下降率的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评估,χ2检验比较男女性别不同eGFR水平占比的差异。结果无论男女,随增龄体质指数(BMI)、收缩压、空腹血糖均逐渐上升,而舒张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但上述指标男性的均值普遍高于同龄女性。40岁前男女性eGFR水平相对平稳,但女性eGFR均值明显高于男性[(121.98±16.77)ml·min-1·1.73 m-2比(111.01±13.36)ml·min-1·1.73 m-2,t=-53.793,P=0.000];40岁后男女性的eGFR均随增龄而下降,且70岁前女性eGFR的下降率显著高于男性。男性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尿酸均值普遍高于同龄女性,男女性尿素氮水平随增龄呈现上升趋势,女性Scr水平在40岁后也开始升高,而男性Scr水平未见随增龄上升的变化。结论增龄过程中多项指标存在性别差异,中青年女性的eGFR水平高于同龄男性,但女性的eGFR随增龄下降速度更快。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年龄因素 性别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125)、癌相关抗原19-9(CA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结果(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为0.27 mg/L(0.20~0.40 mg/L);P均<0.01],经期凝血酶时间[TT;16.70 s(16.10~17.40 s)]明显低于非经期[17.95 s(17.20~18.40 s);P<0.01)]。(2)与非出血期对照组相比,非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二聚体[0.26 mg/L(0.20~0.40 mg/L)]、血小板计数[257.0×109/L(212.0×109/L~308.5×109/L)]均增高(P均<0.01)。其中,FIB(r=0.237,P=0.004)和D-二聚体(r=0.373,P<0.001)均与CA125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r=-0.208,P=0.012)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r=-0.201,P=0.015)均与CA19-9呈负相关。(3)与出血期对照组相比,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PT[10.70 s(10.10~11.20 s)]、PT-INR[0.93(0.90~1.00)]均减小,D-二聚体[0.41 mg/L(0.20~0.80 mg/L)]升高(P均<0.01)。其中,FIB(r=0.252,P=0.038)、D-二聚体(r=0.321,P=0.008)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r=-0.190,P=0.018)和TT(r=-0.304,P=0.012)均与子宫体积呈负相关。(4)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出血期观察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合并贫血者APTT和TT均显著低于非贫血者(P均<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高凝倾向,高凝倾向可能与子宫体积增大、血CA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血栓形成倾向 CA-125抗原 凝血酶原时间 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及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物(傲迪适)3种不同药物后短期眼压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宜昌爱尔眼科医院玻璃体内注药连续病例112例(132只眼)。患者年龄26~86(62.8±12.3)岁,分成3组。其中玻璃体内注射0.7 mg傲迪适者18例为傲迪适组,注射0.1 ml雷珠单抗者49例为雷珠单抗组,注射0.1 ml阿柏西普者45例(59只眼)为阿柏西普组。观察注射后各时间点的眼压。结果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0 min、1 h、2 h及1 d:傲迪适组眼压依次为(16.9±3.5)mmHg、(18.6±6.2)mmHg、(18.4±5.0)mmHg、(17.6±5.0)mmHg、(16.7±4.1)mmHg及(15.1±4.0)mmHg(1 mmHg=0.133 kPa),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4,P=0.060);雷珠单抗组眼压依次为(15.8±4.1)mmHg、(45.7±13.8)mmHg、(19.2±4.9)mmHg、(17.2±3.9)mmHg、(16.3±3.3)mmHg及(13.1±2.9)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26,P<0.001);阿柏西普组眼压依次为(14.9±3.4)mmHg、(49.2±15.0)mmHg、(17.9±4.4)mmHg、(16.4±4.0)mmHg、(15.6±4.1)mmHg及(13.0±3.0)mmHg,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41,P<0.001)。结论玻璃体内注射0.1 ml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可引起暂时性眼压升高,均可自行降至正常。0.7 mg傲迪适玻璃体内注射引起的暂时性眼压升高不明显,较安全可靠。

  • 标签: 眼压 玻璃体内注射 雷珠单抗 阿柏西普 植入物,地塞米松,玻璃体内(傲迪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为SS的诊疗提供新的证据和方向。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4例SS患者(SS组)和14名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并提取粪便中细菌的DNA,扩增16S片段后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SS患者与正常人肠道菌群的丰度(Sobs,Chao,Ace)、谱系多样性(Pd)、菌落的多样性(Shannon,Simpson)和均匀度(Heip)均无显著差异(P>0.05)。SS患者肠道菌群中5个菌门,11个菌科和37个菌属与正常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SS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Saccharibacteria 3个菌门明显减少,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2个菌群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27,-3.01,-2.57,-4.27和-2.53,P值均<0.05);在科水平上,SS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科,产碱菌科、短杆菌科、柄杆菌科和诺卡氏菌科5个菌科明显增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9,-3.06,-2.41,-2.11和-2.11,P值均<0.05);而毛螺菌科、双歧杆菌科、红蝽菌科、拟杆菌目s24-7组、放线菌科和芽孢杆菌目XI菌科6个菌科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17,-2.92,-3.40,-2.05,-2.05和-2.22,P值均<0.05);在属水平上,SS患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瘤胃球菌科无分类信息的菌属、Parasutterella、短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Hungatella、Sellimonas和红球菌属明显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9,-2.32,-2.03,-2.02,-2.41,-2.11,-2.16,-2.11,-2.11,P值均<0.05)。结论肠道菌群在不同的疾病中起到了相同、相似甚至相反的作用而且与人种和地域相关,拟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可以对SS患者与健康人进行鉴别。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适龄健康足月孕妇产程中心输出量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的适龄健康足月临产孕妇208例,分别在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的宫缩期和宫缩间歇期以及产后1 h共7个时间点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内径、主动脉瓣瓣环的速度时间积分及心率,通过计算得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Wilcoxon检验。宫缩期及宫缩间歇期的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产程各时期心输出量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1)产程各时期宫缩间歇期与宫缩期比较:潜伏期中宫缩期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高于宫缩间歇期[分别为79次/min(72~84次/min)与76次/min(70~85)次/min、(77.9±13.4)与(71.1±12.8)ml、(6.9±1.2)与(5.5±1.1)L/min、(3.5±0.7)与(3.1±0.6)L/(min·m2),Z或t值分别为-2.03、-13.98、-14.19及-14.29,P值均<0.05];活跃期、第二产程宫缩期也均高于宫缩间歇期(P值均<0.05)。(2)产程各期心输出量相关指标的比较:宫缩间歇期:随产程进展,心率、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逐渐升高,在第二产程达高峰,在产后1 h下降(P值均<0.05);而每搏输出量总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366)。宫缩期:随产程进展,心率、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逐渐升高,在第二产程达高峰,在产后1 h下降;而每搏输出量呈下降趋势,至第二产程降至最低(P值均<0.05)。结论适龄健康足月孕妇产程中心输出量相关指标变化显著,尤其在第二产程。因此,正确监测和管理分娩期血流动力学,对分娩期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妊娠 分娩,产道 产程,第二 每搏输出量 心排血量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9年我国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和人群住院率变化情况,为国家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历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中获取2009年至2019年我国住院率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的住院率和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不同人群住院率及不同病种住院率变化情况。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频数分析。结果我国住院率持续升高,从2009年的9.95%升至2019年的19.03%。其中,东、中、西部地区住院率分别由9.7%、9.9%、10.8%升至17.0%、19.3%、21.5%,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8%、6.9%和7.1%。公立医院住院量增加了1.2倍,民营医院增加了4.5倍;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量分别增长292.9%、80.8%、166.4%、4.5%; 2009年至2018年,医院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从4.5人增至5.7人,2019年下降至5.6人。城市居民住院率增长幅度小于农村居民;0~4岁和≥55岁居民住院率增速最快。近年来出院疾病以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为主。结论医改十年间我国住院率持续上升,整体趋势合理。我国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住院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住院 新医改 住院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眼压(IOP)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眼前节参数变化与IOP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6—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接受SMILE手术患者141例(258眼)的资料。根据剩余基质床厚度(RST)分为3组,分别为A组(280 μm<RST≤320 μm)、B组(320 μm<RST≤360 μm)、C组(RST>360 μm)。采用Pentacam测量眼前节形态参数,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IOP,Corvis ST测量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不同时间点参数的变化。数据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除前房角(ACA)外,各组术后CCT、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等眼前节形态学参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第一压平时间(A1T)、角膜硬度参数(SP-A1)降低,变形幅度(DA)、峰距(PD)、水平方向Ambrosio相关厚度(ARTh)增加;组间比较A组中△A1T、第一压平速率的变化量(△A1V)、△DA及△PD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OP与|SE|、术前IOP、△CCT、△ACD、△ACV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CA无相关性(P>0.05);A组中△ACD、△ACV与△A1T、△SP-A1、△ARTh呈正相关,与△DA呈负相关(P<0.05);3组分别建立△IOP的线性回归方程,进而得出术后IOP的校正方程:A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值+0.572×IOP术前+15.759×△ACD-2.401(调整后R2=0.55,P<0.001);B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值+0.471×IOP术前+0.54×SE-1.099×△CV-3.551(调整后R2=0.50,P<0.001);C组IOP术后校正值=IOP术后测量值+0.553×IOP术前+0.304×SE-4.013(调整后R2=0.38,P<0.001)。结论:SMILE术后ACD、ACV变化与△IOP呈正相关关系,RST在280~320 μm范围时,IOP的测量需要考虑前房参数变化的影响。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眼压测量 剩余基质床厚度 眼前节参数 角膜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2 mm微切口与3.0 mm标准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洛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6例(76眼)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2 mm微切口组,38例;对照组,3.0 mm标准切口组,38例。术后随访4周,比较两组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结果术后1 d,两组的角膜滞后性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2.67,P=0.009;对照组:t=4.18,P<0.001)。研究组角膜滞后性在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t=1.56,P=0.123),而对照组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t=0.55,P=0.588);术前和术后角膜阻力因子相比无明显改变(研究组:t=0.15,P=0.880;对照组:t=0.57,P=0.569)。研究组术后1 d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t=-3.25,P=0.002;t=-3.45,P=0.001),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1 d和1周角膜补偿眼压和Goldman相关眼压升高,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2.2 mm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和3.0 mm标准切口手术均会导致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改变。但微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较快。

  • 标签: 超声乳化术,切口,微,角膜,2.2 mm 特征,角膜生物力学 滞后性,角膜
  • 简介:摘要充分的证据提示睡眠障碍与认知障碍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睡眠障碍已经成为痴呆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对认知功能最显著的影响莫过于记忆力受损,海马是影响认知和记忆至关重要的脑区,因此睡眠障碍对海马功能影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疾病、功能影像学到生物学改变等不同维度综述了海马在睡眠障碍导致的认知受损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功能变化,旨在阐明睡眠剥夺对海马认知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为改善睡眠障碍造成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睡眠障碍 神经影像学 睡眠剥夺 海马 神经发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类型高血糖危象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临床特征,为防治高血糖危象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6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就诊的高血糖危象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类型分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HHS)和DKA-HHS三组,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各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到1 668例患者资料,其中DKA组1 388例,HHS组113例,DKA-HHS组167例,2型糖尿病占DKA的比例为90.1%。城镇居民医保、农民和退休人员在三组所占的比例较高,≥60岁患者高血糖危象发生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6年间DKA和HHS的发生率变化较小,而DKA-HHS组显著上升,DKA-HHS组发生休克、意识障碍、住院费用、死亡率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不同类型高血糖危象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有差异,临床上对于≥60岁,DKA-HHS这一类高血糖危象患者应更加重视。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以减少糖尿病高血糖危象的发生。

  • 标签: 高血糖危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糖尿病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对机体代谢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减重手术作为目前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症最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变肠道菌群。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具有时空特异性,术后不同时间点上和不同肠段中的菌群组成与结构不尽相同。减重术后肠道菌群改变的原因可能在于手术引起的胃肠道解剖及相应生理功能的变化。通过移植术后菌群发现肠道菌群参与减重手术改善代谢,其中的机制可能和菌群-宿主相互作用的众多分子途径有关。同时,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还与减重手术患者的预后相关。此外,减重术后所引起的菌群变化不仅与改善肥胖和代谢有关,还可能存在潜在危害,其中减重手术后的营养吸收不良与肠道菌群的改变密切相关。因此,阐明减重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菌群在减重手术中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为此作一综述。

  • 标签: 减重手术 胃旁路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乳腺癌患者治疗期及康复期体重和体成分变化与其预后有一定关系,因此患者的体重管理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本文综述乳腺癌患者体重和体成分变化状况、相关因素及对患者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乳腺肿瘤 体重变化 人体成分变化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选取7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入院时、术后第1、2、3天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分别为(51.6±3.1)、(16.7±1.7)、(19.5±2.1)、(20.8±2.3)pg/ml,血清钙分别为(2.381±0.013)、(2.105±0.023)、(2.071±0.020)、(2.074±0.020)mmol/L。术后血清PTH明显低于入院时,术后第1天下降百分比>82.00%时出现低钙血症,下降百分比>88.35%时出现低钙症状。PTH在术后第3天开始恢复,而血钙的恢复时间滞后于血清PTH。术后第1天血清PTH下降程度可作为术后出现低钙血症或低钙症状的预测指标,为术后是否需要补钙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作者: 任奇 褚哲 程璐 程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广州510120,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网状黄斑病变(RMD)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特征和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2至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者资料,连续纳入至少1只眼确诊为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31例(54只眼)为AMD组,连续纳入至少1只眼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图像存在视网膜下疣样沉积物者33例(62只眼)为RMD组,同期连续纳入50~83岁的双眼眼底正常志愿者32例(64只眼)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应用谱域OCT检查并分析各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F)和黄斑中心凹颞侧(T)、鼻侧(N)、上方(S)和下方(I)2 mm的外层视网膜(ORL)、内层视网膜(IRL)、脉络膜的厚度特征,分析RMD黄斑区ORL厚度与脉络膜厚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χ2检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RMD组黄斑区F、T、S、I位点ORL厚度相较于AMD组和HC组明显变薄,以F位点最为明显[RMD组、AMD组和HC组分别为(90.27±8.93)、(98.04±11.7)和(97.19±7.02)μm;P<0.01]。在自变量包括了黄斑区F位点ORL厚度、性别、年龄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黄斑区F位点ORL厚度与RMD患病之间存在关联(比值比=0.926,P<0.05)。RMD组黄斑区ORL和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其中F位点ORL和脉络膜厚度RMD组分别为(90.27±8.93)和(163.21±72.43)μm;AMD组分别为(98.04±11.7)和(235.34±64.15)μm;HC组分别为(97.19±7.02)和(240.08±62.27)μm;P<0.01],但两者间没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多个位点的线性关系不显著;RMD患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黄斑区F、T、S位点的ORL厚度具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r =0.487,0.722,0.467,P<0.05)。结论RMD患眼黄斑区的ORL较健康眼及不伴RPD的早中期AMD患眼更薄。RMD患眼黄斑区ORL变薄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相关。

  • 标签: 黄斑变性 视网膜小疣 中央凹 视网膜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网状黄斑病变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