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SBAR交接单构建神经外科手术SHARE交接模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6月187例神经外科的开颅、脊柱、内镜或介入手术为对照组,2018年7—9月175例神经外科的开颅、脊柱、内镜或介入手术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SBAR交接单进行病房/急诊室-手术室、手术室-复苏室/ICU、复苏室-病房/ICU之间的SHARE模式交接班;对照组使用旧版SBAR交接单顺序交接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交接班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三方之间电话回访率、交接班时间和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SBAR模型实施后,观察组的物品交接清点、手术部位标识、皮肤状态评估、管道以及术后仪器准备合格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体电话回访率从对照组的22.4%下降至观察组的4.3%(P<0.05);观察组的急诊室转入手术室以及手术室转入ICU交接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总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20.94±1.46)分比(17.65±1.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BAR交接单进行SHARE交接降低了神经外科手术交接班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各方电话回访率,缩短了交接班时间,提高了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交接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患者 患者交接 交接单 SHARE交接班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交接班流程与书面交接班流程的优劣。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手术室接受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4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7例(86.2%),女57例(13.8%),年龄(51.3±10.7)岁。按照交接班方式分为试验组(信息化交接班)和对照组(书面交接班),试验组193例,对照组221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交班时间及交班后电话回访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结果使用信息化交接班方式后,试验组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5%(30/193)比26.7%(59/221)],交班时间短于对照组[2.5(2.0,3.2)min比5.0(4.2,6.0)min],交班后电话回访率较对照组下降[13.0%(25/193)比22.6%(50/221)],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优化后信息化交接班方式,可以减少手术交接班问题,降低电话回访率,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交班效率。

  • 标签: 手术室 信息化 交接班
  • 作者: 周珊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盱眙 211700
  • 简介: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交接过程中,品管圈(QCC)活动实施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由同一组护士进行护理交接流程,对照组常规护理交接,观察组采用QCC护理交接流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转运时间短,交接记录评分高(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护士对护理交接流程熟悉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QCC能够有效提升护士对骨科手术患者对护理交接流程的熟悉程度,缩短转运时间,提高交接记录评分。

  • 标签: 骨科手术患者;品管圈;护理交接流程
  • 作者: 袁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盱眙县人民医院,江苏 盱眙 211700
  • 简介:目的:探究骨科术后患者交接中,改良SBAR交接单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中抽取40例进行本次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0例应用传统口头交接班、研究组20例应用改良SBAR交接单,对比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统计,研究组5%<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BAR交接单用于骨科术后患者交接中,效果突出,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改良SBAR交接单;骨科术;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交接单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心外科患者交接班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心脏外科接诊并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41例作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床旁交班,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的围手术交接班核查单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身份识别、诊断手术、监护仪、评估、血栓预防、其他不合格率分别为0.24%、0.12%、0.00%、0.11%、0.24%、0.4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病历书写质量、消毒隔离处理、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51±7.85)分、(90.13±6.88)分、(91.63±6.52)分、(91.52±3.49)分、(93.8±4.0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交接单应用于心外科ICU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措施的执行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外科 重症监护 围手术期 护理交接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将该院3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改进组各1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方法,改进组实施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改进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并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该管理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程序化 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组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142次危重患者入院交接,采用口头交接结合原交接记录单的形式;B组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169次危重患者入院交接,采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比较A、B两组的病情交接缺陷发生率、交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结果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缺陷发生率B组较A组低,交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得分、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调查得分B组较A组提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中使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可降低交接缺陷的发生,提升交接班护士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危重患者交接质量。

  • 标签: 危重患者 I-PASS病情汇报模式 入院交接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通过神舟十二号与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医疗救护保障任务医疗卫生装备及药品交接实践,分析载人航天医疗保障任务条件对交接工作的影响,论述医疗救护分队轮换中卫生装备及药品交接的前期准备及交接组织和实施方法,总结交接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载人航天医疗救护队顺利交接提供借鉴。

  • 标签: 载人航天 医疗救护 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Handoff CEX)进行翻译,并检测其信度和效度。方法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对交班护士和接班护士的评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观察了80次护理交接班,进行信度和效度检测。在交接班过程中,观察者评估参与交接班的护士的交接班能力,同时,两位参与者互相评价对方。结果共获得320份对护理交接班的评价。交班者评价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是0.85,接班者评价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是0.80。对交班护士评价的评分者间信度系数加权Kappa值为0.31~0.52,对接班护士评价的评分者间信度系数加权Kappa值为0.35~0.55。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的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是0.23~0.62,各维度与总体交接班能力的相关系数是0.33~0.6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组织效能和人文关怀维度外,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护士(工作年限>5年)在护理交班环境、沟通技巧、内容、临床判断和总体交班能力方面显著高于工作经验相对不丰富的护士(工作年限≤5年)(P<0.05)。结论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Handoff CEX)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护士交接班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为临床护士、带教老师和管理者提供培训、持续评估交接班和给予反馈的工具,以改进交接班质量。

  • 标签: 交接班 信度 效度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交接班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评判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拟从护理交接班的现状、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交接班流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情况、背景、评估、建议是交接关键信息的最佳实践工具。对于交接班性能国际上较多采用NASR、PVNC-BR、HES及Handoff CEX等工具进行评估。对于交接班结局多在患者安全、流程要素和组织管理等层面进行评价。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营造良性组织文化和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理念未来可在临床推广,有效提高交接班效率和效力。结论现有的交接班模式的流程和要素较完备,沟通策略合理,但技术支持和先进理念上仍存在不足和缺陷。护理管理者未来在关注和变革护理交接班时,应采用科学的干预方法和评价工具,持续提升交接班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接班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8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盛泽分院呼吸内科治疗的呼吸重症患者106例。采用SBAR模式对该科室护理工作交接班进行改进,比较2019年2月1~28日(改进前)、2019年8月4~31日(改进后)护理工作的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交接班质量及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结果改进前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情观察、风险预防以及总分评价结果中,以上三项改进后得分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护理人员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评分中的各领域得分除促进患者参与外,其余领域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诊断结果、病情进展、异常化验结果、治疗方案、护理重点评分均明显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护理人员床边交接班缺陷率为21.8%,交接班内容知晓率为80.1%;改进后,护理人员床边交接班缺陷率为8.03%,交接班内容知晓率为95.9%,交接班缺陷率显著下降,交接班内容知晓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交接班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本身的了解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

  • 标签: SBAR 交接班 呼吸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交接班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评判和总结,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拟从护理交接班的现状、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综述。结果交接班流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情况、背景、评估、建议是交接关键信息的最佳实践工具。对于交接班性能国际上较多采用NASR、PVNC-BR、HES及Handoff CEX等工具进行评估。对于交接班结局多在患者安全、流程要素和组织管理等层面进行评价。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营造良性组织文化和以患者及家属为中心的理念未来可在临床推广,有效提高交接班效率和效力。结论现有的交接班模式的流程和要素较完备,沟通策略合理,但技术支持和先进理念上仍存在不足和缺陷。护理管理者未来在关注和变革护理交接班时,应采用科学的干预方法和评价工具,持续提升交接班质量。

  • 标签: 护理交接班 病人安全 沟通策略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开展无缝隙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临沂市中医医院2018年1~5月实施常规护理的急诊转ICU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将该院2018年6~10月实施无缝隙护理后收治的急诊转ICU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和急诊-ICU护理人员的转运交接工作内容情况。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明显好转,实施后的科室间电话咨询和确认率从32.35%下降到4.28%,危急值遗漏或错录率从26.47%下降到0.00%,责任互相推诿率从22.06%下降到1.43%,实施后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急诊ICU护理人员的转运交接工作内容情况显示,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对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安全隐患,减少责任推诿、电话询问及漏诊的发生率,为实施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ICU患者 转运交接 交接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班模式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科室护士工作的影响。方法根据SBAR的交班模式,制定并建立眼科的交接班流程,规范护理交接班的内容及过程。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对比前后护士的工作实践情况,护理交接班的遗漏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护理交接班的内容和流程,有利于护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情况及护理重点,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眼科 SBAR沟通模式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的院区间转交接记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病房进行院区间转运的患者,分析患者转运质量、患者转运不良事件情况、护士使用满意度。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转运过程中未发生跌倒、管路滑脱、意外伤害等不良事件;转交接质量总均分为(6.47±0.68)分,转交接质量较好;护士对转运记录单使用满意度得分为(88.12+12.62)分,整体得分较高。结论基于SBAR模式的院区间转交接记录单符合临床情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转交接质量及保证患者转交接安全。

  • 标签: SBAR模式 转运 转交接记录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绍-现状-背景-评估-建议(I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的2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成立工作小组,利用海报宣传、专题培训、实战演练等诸多手段来进行宣传和培训,不断提升急诊科护理交接班手段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比较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前后护士的交班质量、满意度。结果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士的交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4)分增加到(8.15±0.55)分,接班质量平均分从应用前的(7.23±0.92)分增加到(8.09±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后,护士交班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交接班中应用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交班内容的有效性、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接班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交接班质量 ISBAR结构化沟通模式 交接班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BAR交班模型改良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苏北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急诊危重患者102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交班模式,干预组给予患者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事件、满意度及交接质量的变化。结果对急诊危重患者给予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后,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投诉事件明显低于常规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交接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基于SBAR交班模型的改良模式后,能明显降低患者转运交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交接时间,提高患者对交接护士的满意程度,从而最大程度降低患者转运交接的投诉率,保障了交接质量与安全。

  • 标签: SBAR 交班模型 急诊危重患者 转运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的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科床旁交接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以2019年6月至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急诊科进行的304例次床旁交接班事件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49例;年龄20~84岁,平均(50.13±5.12)岁。神经系统77例,消化系统58例,呼吸系统55例,心血管系统78例,外伤例36例。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模式和"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50.46±6.99)分比(38.98±4.76)分]、患者/家属满意度[(52.64±2.13)分比(40.77±3.26)分]、接班护士的满意度[(54.16±2.35)分比(44.22±2.12)分]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0.16%(3/1 800)比2.66%(36/1 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

  • 标签: 问题导向 护理 床旁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护理交接班质量现状,探讨组织支持感、自我效能与护理交接班质量的关系,为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186名临床一线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护理交接班质量总均分为(5.85 ± 1.14)分,组织支持、自我效能与护理交接班质量两两变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感与护理交接班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4%。结论组织支持既可以直接作用于护理交接班质量,又可以通过自我效能间接作用于护理交接班质量。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组织支持感 自我效能 交接班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在胸外科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胸外科ICU交班的特点将交班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和整合,形成系统化交接班模式。分析传统交接班模式(对照组)和系统性交接班模式(观察组)护士交接班满意度、交接班遗漏项目、交接班时间和病情"八知道"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得出,护士交接班满意度提高(P<0.05)、交接班遗漏项目减少(P<0.05),病情"八知道"掌握情况改善(P<0.05),而交班时间由(14.37±1.98)min延长至(15.13±0.92)min。结论系统化交接班模式能够提高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减少项目遗漏和增加护士对病情的了解,提高护理质量,适合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系统化交接班 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