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受访者驱动抽样(RDS)是一种专门针对隐匿人群的抽样方法,常用于跨性别者、暗娼、MSM等因耻辱感和法律制度的约束难以识别和接触的人群,并逐渐应用于一般人群。随着RDS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发现对RDS样本的社交网络规模赋予权重可以估计总体的情况及人群规模。本文对目前RDS在人群规模估计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RDS的发展及使用该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受访者驱动抽样 人群规模 估计 应用
  • 简介:摘要脉冲振荡(IOS)检查技术是一种基于强迫振荡技术的测量呼吸阻力的方法,检查过程中患者仅需自然平静呼吸,操作简便,适用人群广泛,提供呼吸生理参数丰富。为促进IOS检查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和推广,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并参照国外指南建议,对IOS检查规范的制定背景、适应证和禁忌证、仪器校准、检查方法和标准操作流程、可接受测试和重复性等质量控制要求、各检查指标及图形含义、检查结果解读、预计值及正常值参考范围、报告格式模板以及在评估气道通畅性、气道可逆性及反应性、小气道功能及新兴研究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相关诊断和评估阈值给予了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微信为基础的CT增强检查流程对CT增强检查患者检查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线(介入)科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9年1—12月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0年1—12月的9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流程,观察组患者实施以微信为基础的CT增强检查流程。采用简式患者满意度量表(PSQ-18)、中国职业紧张反应量表(COSS)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CT增强检查效率、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职业紧张感。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职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射线(介入)科的12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流程优化对医护人员工作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针对医护人员共发放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结果观察组患者预约时间、等待时间、检查前准备时间及总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随访人员人际交流能力和随访人员的沟通水平2个领域之外,观察组患者PSQ-18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COSS各领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微信为基础的CT增强检查流程有助于提升CT增强检查患者的检查效率,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医护人员职业紧张感。

  • 标签: 护士 患者 CT增强检查 流程优化 检查效率 满意度 职业紧张
  • 简介:摘要肌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骨骼肌的定性及定量评估对于早期筛查及诊断肌少症至关重要。同其他影像学评估方法相比,超声具有便携、价格低廉、无电离辐射,可重复性高等优势。本文将从骨骼肌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评估骨骼肌检查要求、常用测量参数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论述。

  • 标签: 肌少症 超声 骨骼肌
  • 作者: 丁娟 张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多样化发展,在斜视的诊断和处理方面有很多应用。在斜视手术前,超声生物显微镜、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可对眼外肌进行定位,对复杂斜视患者尤其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且,术前借助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虹膜血管造影技术以及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估眼前节的供血情况,合理设计手术,可有效避免斜视手术后眼前节缺血的发生。此外,人工智能采用眼球跟踪系统以及图像识别技术对斜视进行筛查和评估,有助于早发现早诊疗。(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39-143)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MRI在儿童头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MR检查技术难度大,成像参数和序列繁多,同时儿童尚在生长发育中,为了规范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技术,我国儿科放射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从MR检查禁忌证、检查前准备、不同检查部位及检查目的的序列选择等方面起草了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儿童头颅和脊柱MR检查方案,不断提高儿童颅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成像 脊柱
  • 简介:摘要右心导管检查(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RHC)是将导管经外周静脉送入右心及肺动脉,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检测的技术。其中使用Swan-Ganz导管进行检查的技术称之为右心漂浮导管技术。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与评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右心导管操作水平、尤其在肺动脉高压患者诊断、评估中的规范性,特制定本操作流程,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肺动脉高压诊疗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肌电图检查是一项有创检查,广泛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评估。该项检查需要给予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神经,并将针电极插入肌肉且移动,患者会感到疼痛与不适,疼痛程度大多为轻到中度。多种因素可以影响疼痛程度,包括电刺激强度、针电极类型、检查者技术水平和患者情绪等。检查者可以通过加强沟通、改善检查技术减少患者的痛苦,必要时借助药物辅助减轻疼痛。

  • 标签: 神经传导研究 肌电图 针电极 疼痛
  • 简介:摘要皮肤光老化影响美观且与皮肤肿瘤相关,对光老化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非常重要。组织病理是光老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因有创,不宜重复使用,不利于光老化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皮肤影像技术可在体、实时、无创地实现二维或三维图像分析,能够补充皮肤光老化的视觉评估。本文综述皮肤镜、反射共聚焦显微镜、皮肤高频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评估光老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皮肤衰老 紫外线 光老化 皮肤影像技术 皮肤镜 反射共聚焦显微镜 高分辨率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含汞化物生物制品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在无菌检查常规冲洗液(0.1%蛋白胨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以消除含汞化物生物制品的抑菌性。通过微生物回收试验对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冲洗液进行毒性确认,并使用2种疫苗样品筛选硫代硫酸钠冲洗液最适浓度,最后通过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适用性实验确认最适浓度的有效性。结果硫代硫酸钠冲洗液在0.05~0.80 mol/L范围内对所测试微生物无毒性,0.10 mol/L的硫代硫酸钠冲洗液可作为含汞化物生物制品无菌检查用冲洗液。硫代硫酸钠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冲洗液用量,缩短检查时间。结论通过在常规冲洗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成功改良了含汞化物生物制品的无菌检查方法。

  • 标签: 硫代硫酸钠 无菌检查 冲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诊断准确度的影响。方法抽取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57例,均行MRCP检查及CT检查。统计MRCP及腹部CT检查结果;比较MRCP及腹部CT检查诊断效能,包括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比较MRCP、腹部CT检查对不同直径结石的检出情况,以及MRCP、腹部CT检查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学分析。结果以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57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共检出阳性34例,阴性23例;MRCP检查检出阳性34例,阴性23例;腹部CT检查检出阳性29例,阴性28例。MRCP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腹部CT检查,漏诊率低于腹部CT检查(P<0.05)。MRCP检查长径<9 mm的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90.48%,19/21)高于腹部CT检查(52.38%,11/21),P<0.05。腹部CT检查:胆总管表现为高密度影,其中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28例,增厚环形强化29例;误诊的3例患者中2例为肝内结石,1例无结石;漏诊的8例患者均为泥沙样结石,结石长径仅1例为9 mm,其余均<5 mm。MRCP检查:胆总管内表现为充盈缺损,远端表现为杯口状,胆汁周围环绕高信号,较小结石表现为条状或点状;1例漏诊患者为泥沙样结石,直径<5 mm;1例误诊患者为肝内胆管结石。结论MRCP检查应用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可为临床提供详细信息,对手术方案制定有指导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腹部CT检查 肝外胆管结石 诊断效能 影像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为临床护士提供科学、便捷的肠道准备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肠镜检查需行肠道清洁的1 9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2021年4月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为应用前组(n=980),2021年4月—2022年1月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为应用后组(n=1 008),比较两组肠镜检查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结果共邀请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3.7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7、0.8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07、0.280(均P<0.01)。最终构建的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将评估单应用于临床后,应用后组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82.24%)高于应用前组(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具有可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镜 肠道准备 德尔菲法 评估表
  • 简介:摘要异位妊娠属于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异位妊娠若发生破裂可直接引发大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安全,故早诊断、早治疗对诸多患者来说,保留生育功能并取得良好预后尤为关键。现阶段,临床针对异位妊娠患者常用的诊断方式包括实验室检测,如孕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超声检查等,其中超声检查可明确子宫及附件包块位置、孕囊、胚芽等情况,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异位妊娠的最终诊断。而超声检查包块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其中阴道超声离病灶组织较近,且无需充盈膀胱,临床实施对医患双方来说更易开展。但目前针对阴道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方面尚不完全明确,还需未来进一步探讨分析,以指导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

  • 标签: 妊娠,异位 急腹症 超声检查 阴道 早期诊断 体征和症状 局限性 预后 综述
  • 简介:摘要影像学检查是脊柱疾病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多数脊柱外科医生在阅读影像学检查时多聚焦于骨性结构及脊髓等组织,而对诸如椎旁肌、脂肪等软组织的形态及特点判读一直都是"相对盲区"。随着对脊柱非骨性结构影像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和重新解读,学者们逐渐发现这些非骨性结构变化与脊柱疾病亦存在相关性。其中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中的软组织参数,如椎旁肌横截面积、皮下脂肪厚度、椎旁肌肉脂肪浸润率等,均已被证实在脊柱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具备临床应用潜力。此外,肌少症、硬膜外脂肪增多症与脊柱疾病的联系正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对脊柱疾病发病机制理解的加深,三维步态分析与基于外像摄影的姿势测量等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方面也已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鉴于此,总结脊柱非骨性结构的基础和临床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上述非骨性结构的影像学变化特征在脊柱疾病的基础研究和诊疗工作中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体检人群对妇科检查的期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妇科检查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包含20个问题的结构性问卷以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妇科检查的感受、对医生的期望、对检查医生的性别偏好以及不同性别医生检查场景下的陪人偏好等。共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583份,有效回收率98.93%。采用χ²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生性别偏好和陪人偏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医生性别偏好和陪人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1 583例体检女性中,对妇科检查的主要感受是担心检查出不良结果[953例(77.4%)],对医生的主要期望是检查前沟通[779例(49.2%)];多数女性希望由女医生检查[1 354例(85.5%)],主要原因是感到放松[1 200例(76.0%)];在女医生检查时多数女性不希望有陪人[895例(56.5%)],男医生检查时则希望由护士陪同[793例(50.1%)]。家庭收入低于支出、有男医生妇科检查经历的女性更倾向于对医生性别无偏好,且文化程度与医生性别无偏好之间有强烈的反向关联,即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对医生性别无偏好(均P<0.05);在男医生检查场景下,年龄>55岁、妇科检查频率≥2次/1年的女性更倾向于不需要陪人,有男医生妇科检查经历的女性更倾向于无所谓(均P<0.05)。结论女性体检人群对妇科检查的主要期望是由女医生进行检查,且在检查过程中提供温和的方式和支持人员的陪伴;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男医生检查经历是医生性别偏好的影响因素;年龄、检查频率和男医生检查经历是陪人偏好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 期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严重的眼外伤后,角膜水肿或瘢痕、虹膜后粘连、血性或炎性房水等使得裂隙灯显微镜很难对晶状体及玻璃体情况进行观察。外伤性白内障术前对患眼进行特殊检查并评估,有助于手术医师制定手术方案,避免术中并发症,预估术后视觉质量。术前以CT排除眼内异物,以B超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了解眼球整体情况,20 MHz B超评估晶状体后囊的完整性,以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随着光学仪器发展,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仪(SS-OCT)、Scheimpflug成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伤性白内障眼术前评估提供帮助。本文将对外伤性白内障术前评估作一综述。

  • 标签: 白内障,外伤性 评估 超声检查,B型 生物显微镜,超声 断层扫描,相干,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1例,女24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26~78岁。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1个月内行手术切除病灶。观察指标:(1)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2)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情况。(3)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影像学特征。(4)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方式分布。(5)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的诊断效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ochran′s Q检验或χ²检验。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1)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145例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出154个病灶,肿瘤长径为(2.2±0.6)cm。(2)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情况。145例小肝癌患者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检出肝脏病灶数目分别为153个、154个、154个,检出率分别为99.35%(153/154)、100.00%(154/154)、100.00%(154/154),3种影像学检查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0,P>0.05)。(3)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影像学特征。153个超声造影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40个,“快进慢出”强化方式12个,“等-低-低”强化方式1个。154个增强CT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12个,“快进慢出”强化方式13个,“等-低-低”强化方式14个,“环状高-低-低”“低-低-低”强化方式各5个,“高-高-高”强化方式3个,“等-等-等”“等-等-低”强化方式各1个。154个增强MRI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34个,“快进慢出”强化方式1个,“等-低-低”强化方式8个,“环状高-低-低”强化方式5个,“持续性环状高”强化方式2个,“高-高-高”“低-低-低”“等-等-低”“边缘延迟强化”强化方式各1个。(4)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方式分布。153个超声造影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动脉期高强化152个、等或低强化1个,门静脉期高或等强化55个、低强化98个,延迟期高或等强化12个、低强化141个。154个增强CT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动脉期高强化133个、等或低强化21个,门静脉期高或等强化53个、低强化101个,延迟期高或等强化17个、低强化137个。154个增强MRI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动脉期高强化143个、等或低强化11个,门静脉期高或等强化29个、低强化125个,延迟期高或等强化5个、低强化149个。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中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方式分布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9.47,13.21,6.92,P<0.05)。(5)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的诊断效能。153个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小肝癌病灶中,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核对误诊病灶3个。154个增强CT、增强MRI检查诊断小肝癌病灶中,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核对误诊病灶分别为7个、2个。单一影像学检查误诊的病灶均在其他两项影像学检查中获得正确诊断。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4%、63.0%、92.3%,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5.5%、63.0%、90.6%和98.7%、63.0%、93.4%;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2.92,0.00,1.81,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对小肝癌均有较好诊断价值,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诊断小肝癌具有互补效果。

  • 标签: 肝肿瘤 影像学检查 超声造影 增强CT 增强磁共振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