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水痘暴发事件,了解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索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1月23日,该幼儿园儿童和教职员工中出现典型的水痘样皮疹(丘疹或疱疹或结痂)者。采集8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利用"问卷星"和"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收集6个班级的所有儿童的水痘疫苗接种等信息,调查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共搜索到水痘患者106例,儿童罹患率为14.5%(104/717),教职工罹患率为2.8%(2/72);首例患者为小6班儿童,2018年9月6日发病,疫情持续4个月,流行曲线显示为增殖模式,患者可分为8代。暴发波及8个班级,班级罹患率17.5%~58.5%;接种水痘疫苗者中的水痘罹患率为12.9%(8/62),未接种水痘疫苗者中水痘罹患率为54.4%(81/149),水痘疫苗保护率为76%(95%CI=54%~88%);37.5%(3/8)患者咽拭子标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核酸阳性。结论在低免疫水平人群中暴发水痘的防控难度大,水痘疫苗保护效果较好,建议进一步加强水痘疫苗接种宣传,将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纳入扩大免疫规划。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 暴发 疫苗保护效果 幼儿园
  • 作者: 陈淑敏 张静 何梅 张树林 甘甜甜 查海英 张丽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安徽宣城 2420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北京 10003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北京 102206,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安徽宣城 242000,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病科,安徽宣城 2425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北京 1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食堂就餐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收集2019年9月2日A景区职工及其家属中疑似病例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就餐情况等信息,并对就诊患者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对食物样本进行成分定性检测。结果共收集病例29例,发生率为96.7%(29/30),临床表现以腹泻(27例,93.1%)、呕吐(26例,89.7%)、恶心(20例,69.0%)和腹痛(14例,48.3%)为主,实验室中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升高(15/19)、尿常规异常(8/13)、肝功能各指标升高(11/18)。9月2日午餐的炒青菜为危险食品,1份剩余烹调油样本的检测结果为桐油。结论本次事件确定为一起误将桐油作为烹调油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 标签: 食品安全 桐油 食源性疾病 暴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事件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对暴发事件中采集的病例粪便标本、厨师粪便标本、环境涂抹、食品原材料等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并对病例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4例病例粪便标本空肠弯曲菌核酸检测阳性,其中1例未服用抗生素的病例分离到空肠弯曲菌;从4份生鸡样本中获得12个空肠弯曲菌单菌落和7个结肠弯曲菌单菌落。病例分离株对萘啶酸、环丙沙星、氯霉素、氟苯尼考和四环素耐药;基因组测序分析确定该菌株为ST10075型,并确定其染色体上含有cmeABCR、tetO/M和blaOXA-61等耐药元件,而23S rRNA的2 074和2 075位点均未发生突变,gyrA基因的257位点发生了C-T的突变。结论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的感染可能是导致此次急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病原。

  • 标签: 急性胃肠炎 病原筛查 空肠弯曲菌 遗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2020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暴发事件的基本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方法对2017—2020年广东省87起副溶血弧菌暴发事件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并运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广东省副溶血弧菌暴发事件分布在16个地市,44.8%(39/87)和37.9%(33/87)的暴发事件发生在宾馆饭店和学校单位食堂,食品加工存储不当(40.2%,35/87)和生熟不分引起的交叉污染(25.3%,22/87)是引起副溶血弧菌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患者来源菌株主要血清型为O3:K6(87.5%)和O4:KUT(22.5%)。PFGE谱型提示O3:K6型分离株间的相似值为65.5%~100.0%,O4:KUT型分离株的PFGE谱型相似值为66.5%~100.0%。结论2017—2020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暴发事件广泛分布,需加强对宾馆、饭店、学校、单位食堂食品正确处理方面的宣传与教育。O3:K6和O4:KUT血清型是暴发事件的主要血清型,流行菌株之间存在遗传多样性。

  • 标签: 副溶血弧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摘要食品产业高度工业化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呈跨国界、跨区域、进展快、难预测等特点,造成严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自2021年12月以来,欧洲多国报告了疑似食用受污染巧克力产品的ST34型单相鼠伤寒沙门菌聚集性感染病例。经回溯性调查,比利时涉事工厂的酪乳管道高度疑似为本次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源头,此次事件为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本文梳理了此次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污染巧克力产品所致暴发事件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单相鼠伤寒沙门菌的特征以及巧克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管理措施,并基于本次暴发事件系统论述我国食品企业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风险管理建议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预测预警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 标签: 食品 巧克力 单相鼠伤寒沙门菌 食源性疾病
  • 简介:摘要儿童暴发性心肌炎(FM)是以血流动力学障碍为突出表现的急性心肌炎症病变。起病急、病情进展迅猛,可导致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该病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存在非特异性指标,容易出现漏诊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及诊断,早期死亡率将明显升高。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对于疾病早期发现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循环支持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儿童FM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尤其是早期识别并积极治疗,对于提高患儿生存率及改善日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目前儿童FM的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6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13)及普通心肌炎组(n=54),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影像学表现等,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暴发性心肌炎组7例死亡,其中4例入院后24 h内死亡,普通心肌炎组无死亡病例。(2)暴发性心肌炎组面色发绀、腹胀、抽搐、肢端发凉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3)暴发性心肌炎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暴发性心肌炎组心电图QRS波时程较普通心肌炎组延长[118(82,127)ms比62(62,12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发性心肌炎组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5)暴发性心肌炎组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左心室扩大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92.3%(12/13)比18.5%(10/54),84.6%(11/13)比9.3%(5/54),76.9%(10/13)比13.0%(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发性心肌炎组胸部X线检查发现心影扩大、肺瘀血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OR=19.015,95%CI 1.456~248.348,P=0.025)、LVFS降低(OR=18.691,95%CI 2.062~169.453,P=0.009)、QRS波时程延长(OR=1.040,95%CI 1.001~1.082,P=0.046)是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病死率高,LVEF降低、LVFS降低、QRS波时程延长是儿童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短轴缩短率 QRS波时程 儿童
  • 作者: 任兴琼 邵淑冉 张楠俊 王川 周开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西部妇幼研究院心脏发育及心肌疾病基因治疗研究平台、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科 61009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西部妇幼研究院心脏发育及心肌疾病基因治疗研究平台、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FM)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及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53例F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FM患儿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n=23)和幸存组(n=30)。比较2组FM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入院前病程等),入院前及入院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结局等。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FM患儿死亡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FM患儿性别构成比、入院前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3例患儿中,入院24 h内死亡为16例(16/23,69.6%),入院72 h内死亡为20例(20/23,87.0%)。入院前以胃肠道症状最多见(38/53,71.7%),其次为呼吸道症状(25/53,47.2%)和发热(20/53,37.7%)。2组患儿年龄,住院时间,入院前有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者所占比例,入院时低血压、微循环障碍和意识障碍者所占比例及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室检查:2组患儿血乳酸、血清Ca2+,动脉血pH值、碱剩余、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53例患儿中,50例接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包积液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入院时心电图结果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AVB)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2组患儿均接受综合治疗,其中临时心脏起搏器使用率、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血乳酸、动脉血pH值及碱剩余、血清Ca2+、INR、APTT和VIS对预测FM患儿死亡的AUC分别为0.776(95%CI:0.621~0.890,P<0.001)、0.804(95%CI:0.664~0.905,P<0.001)、0.829(95%CI:0.692~0.922,P<0.001)、0.702(95%CI:0.559~0.821,P=0.016)、0.753(95%CI:0.602~0.869,P=0.001)、0.791(95%CI:0.644~0.898,P<0.001)和0.890(95%CI:0.774~0.959,P<0.001)。结论儿童FM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死亡多见于病程早期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微循环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高乳酸血症、依赖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患儿。死亡患儿多集中在入院72 h内,尤其是入院24 h内,对FM高危患儿应尽早给予密切监测及积极机械循环支持。

  • 标签: 心肌炎 疾病特征 预后 猝死,心脏 危险因素 ROC曲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2020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流感疫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29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2019—2020监测年度流感和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暴发疫情数据,对2019—2020年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流感和ILI暴发疫情的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大陆地区2019—2020监测年度共报告流感和ILI暴发疫情3 864起,其中流感暴发疫情为3 675起(占95.11%);南、北方片区在2019年4月至5月达到一个小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南方地区于7月至9月呈低水平流行,北方地区于6月至10月呈低水平流行。随后疫情呈上升趋势,南、北方片区全年ILI暴发疫情最高峰均出现在2019年12月(分别是1731起和467起),自2020年1月底开始,迅速下降至极低水平。除2019年8月外,该监测年度各月份南方片区流感暴发疫情起数均高于北方片区。各种类型学校共报告暴发疫情起数为3 804起,占比为98.45%,中、小学校为暴发疫情报告的最主要场所,共报告暴发疫情3 382起(87.53%)。结论2019—2020监测年度南方地区流感暴发疫情高于北方地区,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为暴发疫情的高峰期,应加强学校的流感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发生。

  • 标签: 流感 流感样病例 暴发疫情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早期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纳入2002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1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13例)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58例)。对两组患者入院时首发临床症状、血清生化学检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较非暴发性心肌炎组,暴发性心肌炎组患者就诊时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收缩功能减低、心肌肥厚、室壁运动障碍的比例均明显升高,且心电图提示ST段抬高、T波倒置的导联数量明显增多,Ⅱ导联QRS波振幅降低,PR间期、QRS波群时间和QTc间期均明显延长,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明显增多(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PR间期、QRS波群时间、NLR是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 结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明显升高,心功能差,PR间期、QRS波群时间、NLR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成年人 心电描记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在中国武汉快速传播,NCP的主要传播途径和诊疗措施已成为中国和世界各级卫生组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感染方式、传播途径和生物行为无疑是切断疫情扩散和医务人员防控的关键。2020年2月Lancet曾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通过1个个例以结膜炎首发的NCP患者回顾,提出不容忽视2019-nCoV通过眼表进行传播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但由于目前尚缺乏NCP患者临床观察资料和实验室研究证据,因此NCP病原体感染与眼表感染的关系尚不明确。目前已有较多关于大型流行性疾病病毒感染与眼部疾病的研究。本文对各类暴发性流行性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的眼部表现进行综述,为NCP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流行病 病毒 感染 眼病
  • 简介:摘要传染病继续成为全球发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公众健康生命、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国家安全。早期探测重点是及时、敏感地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异常信息,并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也是有效监测、预警系统的前期;有效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特定传染病暴发流行可能发生的事实条件、驱动因素和传播链,并提出科学有效预防控制策略措施;因衡量收集具体数据的资源支撑和价值大小,难以及时、完整、准确地获得流行病学、病原学等数据信息。本文综述传染病早期探测、有效监测、有效预警理论技术,整合利用中国有效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和多时空节点触发与多学科渠道监测暴发流行情况、病因、风险、过程和驱动因素的多源数据,构建运行敏感特异、分期度量的中国(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响应创新技术体系,为加强新发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避免应对不力传染病蔓延与防止过度响应资源浪费提供依据。

  • 标签: 传染病 早期探测 监测系统 预警系统
  • 简介:摘要1例73岁男性淋巴结转移性肉瘤样癌患者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治疗周期。第10个周期治疗后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99.1 mmol/L,血清肌酐(Scr)260 μmo/L,血钾5.8 mmo/L,血钠129 mmol/L,血渗透压368 mOsm/(kg·H2O),血气分析示pH 7.1,乳酸2.8 mmol/L。考虑为酮症酸中毒。给予补液、胰岛素降糖和补充电解质等治疗。5 d后患者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血钾4.4 mmol/L,血钠134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0 mmol/L,空腹C肽0.02 nmmol/L。7 d后实验室检查示空腹C肽0,餐后2 h C肽0,诊断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考虑与替雷利珠单抗有关。19 d后患者空腹血糖5.8 mmol/L,餐后2 h血糖19 mmol/L,Scr 102 μmol/L,血钠139 mmol/L,血氯108 mmol/L,血钾3.9 mmol/L。

  • 标签: 糖尿病,1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替雷利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9—2021年诺如病毒暴发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诺如病毒暴发信息及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对其中3株GII.2[P16]进行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报告诺如病毒暴发246起,主要发生在幼儿园(132,53.66%)和小学(52,21.14%)。每起暴发发病数范围为3~130,中位数为8。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高峰。211起暴发分型成功,GI和GII分别检出7种和11种基因型,78起(36.97%)诺如病毒暴发由GII.2[P16]引起。对GII.2[P16]基因组分析表明,深圳2020年暴发株仍属于GII.2[P16](2016-2017)亚群,在非结构蛋白P22(L777S)和3C蛋白酶(A1047V和P1074T)上出现氨基酸变异。结论GII.2[P16]是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引起深圳市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株,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幼儿园,持续监测和基因组分析有助于发现流行株的变异和新毒株的出现。

  • 标签: 诺如病毒 暴发监测 基因型 基因组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甲型肝炎报告发病率从1991年的56/10万下降到2020年的1.05/10万,甲型肝炎暴发数量较以前明显减少,但近5年也时有报道,仍存在风险。为加强对全国甲型肝炎暴发疫情调查处置和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联合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包括甲型肝炎暴发的监测和定义,甲型肝炎疫情的识别和报告,暴发疫情的规范调查和处置原则、调查结果的交流与反馈等。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相关集体、单位和个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根据指南执行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和学科进展定期对指南进行修订。

  • 标签: 肝炎,甲型 疾病暴发流行 调查 处置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缅边境地区8月龄~14岁儿童麻疹成分疫苗(MCV)的保护效率,探讨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的原因。方法对一起输入性麻疹暴发疫情的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血液样本和咽拭子或尿液进行检测。采用1 ∶ 4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评价8月龄~14岁儿童MCV的保护效率,共调查33例麻疹病例和132例对照。结果本次暴发共确诊67例麻疹病例,包括4例境外输入病例。33例(49.3%)为8月龄~14岁儿童,其中25例(75.8%)至少有1剂次MCV免疫史。8月龄~14岁儿童接种MCV疫苗总体保护效率为88.7%(95%CI:56.9%~97.0%),2剂次MCV疫苗保护效率为89.7%(95%CI:49.9%~90.9%)。12月龄以后接种第1剂次MCV疫苗保护效率89.5%(95%CI:18.3%~97.8%),高于8~12月龄接种第1剂次的86.9%(95%CI:42.9%~96.7%)。最近一次接种MCV距离麻疹发病的时间间隔<5年的保护效率为92.0%(95%CI:38.4%~98.1%),时间间隔≥5年的保护效率下降至85.6%(95%CI:43.4%~96.7%)。结论边境地区适龄儿童MCV的保护效率较低是导致境外输入疫情传播蔓延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加强常规免疫,确保2剂次MCV接种率,提高免疫接种质量。

  • 标签: 麻疹 暴发 疫苗保护效率 边境地区
  • 简介:摘要1例82岁女性患者因右肺上叶中心性腺癌多发转移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240 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免疫治疗8个周期(约4个月)后,患者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43.2 mmol/L,β-羟丁酸5.3 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01,碳酸氢根4.0 mmol/L,碱剩余-22.4 mmol/L,血钾6.1 mmol/L,乳酸2.9 mmol/L。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停用纳武利尤单抗,给予补液、降糖、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2 d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5.8 mmol/L,β-羟丁酸0.2 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39,碳酸氢根21.2 mmol/L,碱剩余-3.8 mmol/L,血钾4.3 mmol/L,乳酸1. 0 mmol/L。

  • 标签: 纳武利尤单抗 抗肿瘤药,免疫性 糖尿病,1型
  • 简介:摘要1例73岁女性患者因肺癌伴骨转移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00 mg静脉滴注,1次/21 d)。第6次治疗后第12天,患者出现严重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随机血糖53.6 mmol/L,血钾6.8 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3,二氧化碳分压19.5 mmHg(1 mmHg=0.133 kPa),氧分压15.6 mmHg,剩余碱-8.9 mmol/L,碳酸氢根9.5 mmol/L,乳酸2.5 mmol/L,阴离子间隙23.5 mmol/L;血酮体阳性。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考虑为帕博利珠单抗所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停用帕博利珠单抗,给予补液、降糖、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7 d后患者症状部分好转。实验室检查示空腹血糖12.9 mmol/L,血钾4.5 mmol/L;血气分析结果示pH 7.5,碳酸氢根28.3 mmol/L,剩余碱+5.7 mmol/L;血酮体阴性。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暴发性心肌炎是突发的心脏弥漫性炎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以低血压/心原性休克和心脏猝死为临床特点,病理上有淋巴细胞型、嗜酸性细胞型和巨细胞型,绝大多数为淋巴细胞型,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其病理生理基础为病原进入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导致过度免疫激活和细胞/炎症因子风暴形成。按照《成人暴发性心肌炎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包括机械循环支持、使用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能有效地救治患者,使病死率降低至5%左右。特别强调要做到“及早识别、及早诊断、及早预判和及早治疗”,同时还需加强基础研究,以提高疗效和改善长期预后。

  • 标签: 心肌炎 过度免疫激活 炎症风暴 免疫体节 机械循环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神经外科发生的一起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5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病例组,流行期间科室收治的其他4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均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61.2岁,4例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昏迷、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机械排痰可能是发生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工的手分离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与患者一致。结论此次神经外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与护工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引起的交叉感染、CRAB感染患者暴露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 标签: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暴发 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