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照射频次和单次照射时长对泪液分泌、晶状体以及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健康豚鼠进行眼部激光照射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依据激光照射频次和单次照射持续时间的不同将豚鼠随机分为高频短时(HFST)组、高频长时(HFLT)组、中频短时(MFST)组、中频长时(HFLT)组、低频短时(LFST)组和低频长时(LFLT)组,每组6只。各组豚鼠右眼进行500 lx的激光照射作为实验眼,左眼不接受任何干预作为对照眼。高频激光照射为15次,中频照射为10次,低频照射为5次,每次照射时间间隔为10 min;短时照射为30 s/次,长时照射为60 s/次。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对各组豚鼠实验眼与对照眼间泪液分泌量进行测定和比较;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斜照法评估各组豚鼠晶状体透明性变化情况;采用眼底照相法评估豚鼠眼底和视盘大致形态;采用视网膜电图(ERG)记录法评价各组豚鼠视网膜功能变化;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化。结果HFST组、HFLT组、MFST组、MFLT组、LFST组和LFLT组实验眼泪液分泌量分别为8.00(7.37,9.00)、8.75(8.25,9.00)、8.50(7.75,9.50)、9.00(8.50,9.50)、8.00(7.37,8.75)和8.25(7.75,8.75)mm/5 min,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02,P=0.240);各组豚鼠实验眼泪液分泌量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豚鼠双眼晶状体均透明,实验前后眼底均未见出血和渗出;HFST组实验眼ERG暗适应3.0 a波振幅值低于LF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实验眼ERG暗适应3.0 b波振幅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8,P=0.268);各组豚鼠实验眼与对照眼间ERG a、b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豚鼠实验眼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2,P=0.463)。结论500 lx激光照射对眼表组织和晶状体无明显损伤,但一定程度上造成视网膜功能损害,损伤程度主要与激光照射频次有关。

  • 标签: 激光 眼部损伤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功能
  • 简介:摘要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梭形细胞间叶源性肿瘤,好发于胸膜。眼部SFT作为一种少见的疾病,可发生于眼的各个部位,包括眼睑、眼眶及球内。眼部SFT主要见于成年人,单眼发病,患者多以眼睑肿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及可扪及的肿块就诊。CT和MRI上多表现为界清的卵圆形至圆形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后强化显著,提示肿瘤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组织学上肿瘤由卵圆形到梭形细胞随意排列并与粗细不等的胶原混合成"无结构"样模式,肿瘤内可见典型的"分支样、鹿角样"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34和STAT6弥漫一致强阳性,是SFT的重要诊断线索,CD99、Vimentin、Bcl-2阳性也可帮助其诊断。基因表达谱研究揭示SFT中存在NAB2-STAT6融合基因,其可能是SFT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眼部SFT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根治性手术切除,必要时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特别是非典型/恶性或复发性SFT。SFT属于中间性肿瘤,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部分可复发、浸润或者转移。因此,SFT患者术后必须进行长期随访和定期复查。(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66-271)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眼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部循证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眼部并发症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ICU收治的患者90例,并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眼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眼部循证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眼部护理①、②、③、⑥护理质量审查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结膜充血、角膜暴露、结膜暴露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眼部分泌物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ICU护理期间实施眼部护理循证实践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ICU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眼部护理质量审查 眼部并发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眼部化妆术的普及和日常化,眼部化妆及美容品给眼表微环境带来的危害逐步引起了临床的关注。常用的眼部化妆及美容品主要包括眼线、眼影、睫毛膏,以及具有美瞳功能的角膜接触镜等。这些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通过机械摩擦、化学物质的迁移和溶解、过敏和感染,以及防腐剂毒性等机制引起或加重眼表疾病,如睑皮炎、睑缘炎、结膜炎,以及角膜炎等。通过对眼部化妆品的种类及其导致的眼表问题的机制和临床表现的认识,将有利于临床医生正确诊断与处理相关问题,同时也将有利于对使用者的宣教。(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34-38)

  • 标签: 眼部化妆 眼表 睑板腺功能障碍 角膜炎
  • 简介:摘要促炎症消退介质(SPMs)是一类新型的内源性炎症调控介质,包括脂氧素、消退素、保护素和巨噬细胞源性消退素家族。目前研究发现,SPMs为机体自身合成物质,可以促进炎症消退、清除病原体、恢复机体内环境稳定,并有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伤愈合和神经保护等功能,对角膜炎症、干眼、葡萄膜炎、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等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SPMs家族各类分子在多种眼科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眼科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促炎症消退介质 角膜 干眼 葡萄膜炎 视网膜 青光眼
  • 简介:摘要冠状病毒是可感染人类的一类常见呼吸道病毒,已知其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近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已造成数以千万人感染,在部分临床确诊患者的结膜分泌物和泪液中发现了2019-nCoV。本文就冠状病毒在眼表传染的解剖基础、其受体在眼部的表达特征、临床前动物研究结果以及患者临床表现,对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探讨眼部作为传播途径的可能性,同时提出眼部防护的思考和建议,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05-310)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眼感染, 病毒性 疾病传播, 传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电焊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方法,以参加体检的电焊作业人员46人92眼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不接触电焊的其他工人45人90眼作为对照组,对其眼部损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率以结膜炎(50.00%,46/92)、角膜知觉减退(33.70%,31/92)、黄斑改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阳性(27.17%,25/92)较高;观察组作业人员眼部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工龄≥10年作业人员眼部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工龄<10年作业人员(P<0. 05)。观察组作业人员晶状体混浊的部位依次为前囊膜(56.25%,9/16)、后囊膜(37.50%,6/16)和赤道部(6.25%,1/16);黄斑改变OCT图像依次表现为黄斑区的视细胞内外节连接部分(IS/OS)局部微小缺损或断裂(100%,25/25)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局部微小断裂或缺损(52%,13/25)。结论电焊弧光能引起作业人员结膜炎、角膜知觉减退等眼部多种损害,应重视角膜知觉及OCT检查,便于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 标签: 视网膜 晶状体 电焊 作业人员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良恶性肿瘤的有效疗法,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会影响全身各脏器和组织,使患者身体受到重大的损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移植后患者的死亡率。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眼部排斥反应的表现,60%~90%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伴发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表现为干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标准,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人工泪液、自体血清滴眼液、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局部应用以及泪小点栓塞和治疗用角膜接触镜的佩戴。本文就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眼部移植物抗宿主病 治疗
  • 简介:摘要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吡啉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蛋白复合体,其形成可导致炎性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自我剪切,后者激活体内促炎因子,引起宿主体内一系列炎症反应。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方式多样,参与并调控了干眼、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炎症相关眼部疾病。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及其相关分子基因突变或相关蛋白活性异常在眼科相关疾病中发生及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眼部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带来启发。

  • 标签: 炎症小体 干眼 青光眼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板栗刺所致眼部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因板栗刺造成眼部损伤的48例(48只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时间、病变部位、病变特征和治疗方式。结果48例(48只眼)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56±10)岁(19~74岁)。受伤时间集中在9月下旬(25例)和10月中上旬(2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时间最短为伤后3 h,最长为伤后8个月。临床表现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者共13例(27.1%),入院后均急症给予角膜和(或)巩膜异物取出术治疗。临床表现为真菌性角膜炎者共24例(50.0%),其中18例患者的患眼存在角膜溃疡,感染累及角膜浅层或全层;6例患者的患眼角膜表面无溃疡,为深基质及角膜内皮面的感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真菌阳性率为87.5%(21/24);根据真菌感染的深度给予单纯药物(2例)、角膜清创术(5例)、结膜瓣遮盖术(2例)、角膜基质内注药(1例)或穿透角膜移植术(14例)治疗;链格孢霉菌为主要病原菌。临床表现为坏死性巩膜炎者共11例(22.9%),均给予巩膜切开探查术治疗,其中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仍发现有巩膜异物残留,给予手术取出;4例在巩膜坏死部位涂片查到真菌。结论板栗刺造成的眼部损伤主要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真菌性角膜炎、坏死性巩膜炎3大类。板栗刺异物应尽早取出,一旦发生真菌性角膜炎应尽早药物或手术干预。坏死性巩膜炎常由长期异物存留诱发,巩膜切开探查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70-375)

  • 标签: 板栗 眼损伤 眼异物 角膜炎 巩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州市2010至2017年眼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慢病信息平台登记并随访到2019年9月30日的105例常州市户籍眼部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05例眼部恶性肿瘤,男52例,女53例,年龄大于60岁者占70.48%(74/105)。其中肿瘤位于眼睑者75例(71.43%),角结膜9例(8.57%),眼内12例(11.43%),眼眶及泪器9例(8.57%)。随访期末,有68例健在(64.76%),有37例死亡,已从诊断到死亡,生存时间最短的14天,最长2 769天,平均(980.0±750.5)天。结论婴幼儿及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需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肿瘤,眼部,恶性 情况,发病 情况,生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异常的眼球发育与白内障遮盖视轴导致形觉剥夺有关,可靠地评估其术后眼前、后节的生物参数变化,有利于指导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方式。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增厚、眼轴长度倾向于正常增长,而角膜内皮细胞、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是否变化尚存在一定的争议,这可能与术者、研究对象、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随访时长、研究方法、对照组的选择等因素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4-38)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眼球发育
  • 简介:摘要吸烟与多种眼部疾病相关。吸烟可通过炎性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及IL-6的释放、核因子-κB的激活导致干眼的发生;并可增加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患病风险。吸烟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抗体浓度下降,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进展情况较不吸烟者严重。吸烟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其与缺血相关眼病、青光眼、翼状胬肉及屈光不正等眼病相关的重要机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02-409)

  • 标签: 吸烟 眼科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全身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罕见的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一般呈浸润性生长,偶尔也会出现转移。眼部血管内皮瘤为一种更为罕见的血管瘤类型,目前尚缺乏针对其良恶性的定位及统一的诊疗指南。眼部血管内皮瘤多原发于眼眶,也可原发于眼睑及泪器。临床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球突出,影像学检查常显示肿瘤局部浸润生长伴眶骨壁破坏,全身转移较为罕见。病理改变多为血管源性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内皮细胞因子CD31、CD34阳性。治疗方式以局部完整切除肿瘤为主,但术中应注意该肿瘤的出血倾向。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依然是原发于眼眶血管内皮瘤较为稳妥的治疗方案。(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57-363)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 作者: 王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4-1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东城区天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50
  • 简介:隔物灸是我国传统中医治疗的一种方式,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核桃灸则是使用核桃壳开展隔物灸的一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疾病治疗中,其中又以外科治疗应用最为有效。作为中医学的经典医学诊疗手段,传至近现代又经众多学者研究并改良,当前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改良后的核桃眼镜灸缓解眼部疲劳,治疗部分眼部疾病。经临床实践发现,核桃灸在结膜炎、近视眼、白内障、干眼等眼部疾病治疗中取得明显成效,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还能够维持眼部健康状态,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核桃灸源流与出处,讲解核桃灸在不同眼疾中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 标签: 核桃灸;源流介绍;眼部疾病;治疗效果;制作方式
  • 简介:摘要原发性眼部淋巴瘤根据累及部位分为原发性眼内淋巴瘤(PIOL)和眼附属器淋巴瘤(POAL)。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PIOL最常见的形式,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恶性肿瘤,被认为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一种亚型。因其眼部症状的非特异性而经常导致误诊。恶性细胞的细胞病理学/组织病理学鉴定是诊断PVRL的金标准。其他辅助检查,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自发荧光已被应用于PVRL的诊断。细胞因子测量和B细胞克隆性以及突变分子的测定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目前PVRL的治疗包括局部放疗,玻璃体内化疗(甲氨蝶呤和利妥昔单抗),根据是否累及非眼部组织选择是否进行全身化疗。眼眶淋巴瘤是POAL的主要形式,绝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组织病理学亚型和疾病的临床分期是预测预后及选择治疗的最佳指标。在治疗孤立性低级别淋巴瘤时,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播散性和高度恶性淋巴瘤,应选择化疗或放疗联合化疗。

  • 标签: 眼部淋巴瘤 原发性眼内淋巴瘤 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面部美容注射导致眼部血管阻塞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眼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面部美容注射导致的眼部血管阻塞患者32例(32眼)的临床资料。按原注射材料的不同分为透明质酸组(24例)和自体脂肪组(8例)。总结其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其中15例为眼部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14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1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例为睫状后动脉阻塞。发病后就诊时间为(11.44±12.60)h。就诊时视力为无光感~1.0,治疗后9例视力提高,23例视力无改善。自体脂肪注射组与透明质酸注射组相比,脑梗死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美容注射后眼部阻塞的血管以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为主,自体脂肪注射者易发生脑梗死。

  • 标签: 注射,美容,面部 透明质酸 脂肪,自体 并发症,血管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