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手术效果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探讨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武进人民普通外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28~78岁,平均(44.2±8.8)岁。将患者按照施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33例)和开腹手术组(11例,Ⅳ组)。依据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间早晚,将腹腔镜手术组依次又分为三组(Ⅰ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Ⅱ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Ⅲ组(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每组11例)。对比各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判断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学习曲线。结果腹腔镜成熟组(Ⅲ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55.8±10.2)min比(72.3±9.4)min]、术中出血量[(15.1±5.1)mL比(50.7±8.6)mL]、术后抗生素时间[(5.6±0.3)d比(8.2±0.4)d]、下床活动时间[(31.9±1.4)h比(53.8±3.7)h]、术后住院时间[(6.5±0.4)d比(9.3±0.8)d]、胃肠活动时间[(3.5±0.4)d比(4.5±0.4)d]及住院费用[(12 892±1 120)元比(14 273±1 328)元]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腔镜手术组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Ⅲ组较Ⅰ、Ⅱ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55.8±10.2)min比(72.7±11.2)min;(55.8±10.2)min比(65.5±9.2)min],出血量也明显减少[(15.1±5.1)mL比(25.3±5.2)mL;(15.1±5.1)mL比(21.6±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通过学习曲线后相关指标能明显优化。术者的手术频数从0.85台/月(Ⅰ组),逐步增加到2.5台/月(Ⅲ组)。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 学习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创保守治疗对医源性十二指肠穿孔老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3例2014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医源性或医源相关性十二指肠穿孔的老年患者,其中胆管结石11例、十二指肠乳头类癌2例,患者均行内镜下微创保守治疗,总结内镜下治疗效果。结果10例穿孔为术中发现,其中9例采用全覆膜肠道金属支架和(或)金属钛夹封闭,穿孔均成功闭合,使用钛夹(3.56±1.26)个,夹闭耗时(15.86±3.18) min;1例采用2T双腔镜下放置全覆膜肠道金属支架封闭成功。3例穿孔为术后发现,其中2例予胃肠减压,保守治疗1~2周后痊愈出院;1例因腹膜后积液明显,行介入治疗,置入腹腔双套引流管行引流和冲洗,住院治疗共118 d后痊愈出院。结论医源性或医源相关性十二指肠穿孔的老年患者,采用微创保守治疗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十二指肠 肠穿孔 微创 保守治疗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腺、壶腹、十二指肠等良、恶性肿瘤的经典术式。胰瘘是PD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预防术后胰瘘,术中常在胰肠吻合口放置胰管支撑管。近年来对胰管支撑管带来的相关并发症报道越来越多。本文报道1例胰腺囊腺瘤患者PD后4年发生空肠穿孔,并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为PD手术放置胰管支撑管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治疗胰头、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的标椎术式,胰瘘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PD术中胰管内放入支撑管引流胰液预防胰瘘。但置入胰管支撑管,特别是行内引流的患者存在支撑管移位的风险。本文报道1例PD术后胰管支撑管引起空肠穿孔,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PD术中使用胰管支撑管行内引流的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支撑管有无移位,以便及时处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日渐成熟,但存在较高风险,术后有肿瘤残留,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或复发率较高,是否追加外科手术仍存在争议。现报道1例行改良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内镜下切除术患者,术前通过超声胃镜评估有无胆胰管内生性生长,术中于胆胰管内放置鼻胆引流管改造的长支架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根据病理结果组织多学科讨论,旨在为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内镜下乳头切除术 超声内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消化道异物穿孔多数发生于食管,十二指肠相对少见,且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十二指肠异物并十二指肠-右肾瘘更加罕见。临床常表现为腰腹部疼痛,伴血尿。常误诊为泌尿系结石。现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内异物并十二指肠-右肾瘘1例病例进行回顾与分析。

  • 标签: 十二指肠 异物 肠瘘 肾切除术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梗阻合并胆道梗阻是进展期转移性肿瘤累及十二指肠及胆总管所致,此类病灶因无法手术切除常常选择内镜下姑息治疗,而放置自膨胀金属支架是解除解剖梗阻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根据十二指肠梗阻部位与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关系,可将梗阻分为3类,其相对应的最佳放置支架的方法有所不同。临床上-十二指肠梗阻与胆道梗阻发生顺序的差异也会影响支架的放置策略。本文归纳近期文献,对上述不同情况下支架的放置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胆道恶性梗阻 自膨胀金属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四孔腹腔镜穿孔修复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疗效。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21年11月忻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90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行改良四孔腹腔镜穿孔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和手术前后肠道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血清细胞因子[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两组血浆DAO、D-Lac值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COX-2、NF-κB、IL-8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1/45)低于对照组(17.78%,8/45),P<0.05。结论改良四孔腹腔镜穿孔修复术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能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调节COX-2、NF-κB及IL-8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存在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改良四孔腹腔镜穿孔修复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肠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腹腔镜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间行腹腔镜治疗的132例巨大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有无联合ERAS处理,分为ERAS组(72例)和传统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正常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围手术期负性情绪、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术后疼痛亦明显较轻(均P<0.05)。结论ERAS理念与腹腔镜技术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巨大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康复,并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消化性溃疡穿孔 腹腔镜 加速康复外科 穿孔修补术
  • 简介:摘要异物吞食体内常无明显症状且可自行排出,但部分可能因误诊滞留体内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应综合不同诊断方式,一旦确诊应在必要时尽早治疗。笔者报道1例吞食木筷后滞留体内6年,致十二指肠穿孔后嵌入腰大肌并发腹腔脓肿的患者资料,在内镜辅助下行腹腔镜异物取出术,患者预后良好,旨在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异物 十二指肠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 作者: 郑伟 彭克荣 李甫棒 赵泓 江米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5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和儿童内镜中心 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5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菌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1至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就诊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溃疡组和Hp阴性溃疡组。提取十二指肠球部黏膜DNA,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样品α多样性差异、β多样性差异及其在各分类水平丰度变化情况,利用PICRUSt软件预测微生物功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2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中Hp阳性溃疡组15例[年龄(11.2±3.3)岁,男11例、女4例]、Hp阴性溃疡组8例[年龄(10.1±4.4)岁,男6例、女2例]。Hp阳性溃疡组螺杆菌属丰度明显高于Hp阴性溃疡组[0.551%(0.258%,5.368%)比0.143%(0.039%,0.762%),Z=2.00,P=0.045],而梭状杆菌属、链球菌属及丛毛单胞菌科的一个未分类菌属丰度均明显低于Hp阴性溃疡组[0.010%(0.001%,0.031%)比0.049%(0.011%,0.310%),Z=-2.24,P=0.025;0.031%(0.015%,0.092%)比0.118%(0.046%,0.410%),Z=-2.10,P=0.036;0.046%(0.036%,0.062%)比0.110%(0.045%,0.176%),Z=-2.01,P=0.045]。线性判别效应值显示在属水平Hp阳性溃疡组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菌群只有螺杆菌属显著富集[线性判别分析(LDA)=4.89,P=0.045],而Hp阴性溃疡组链球菌属及梭状杆菌属显著富集(LDA=3.28、3.11,P=0.036、0.025)。PICRUSt菌群功能预测分析发现,Hp阳性溃疡组球部黏膜菌群氧化磷酸化、疾病相关通路(肿瘤、肾细胞癌、阿米巴病及1型糖尿病)等多个通路的表达均明显高于Hp阴性溃疡组(均P<0.05),而能量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等通路表达均明显低于Hp阴性溃疡组(均P<0.05)。结论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菌群发生了改变,主要是螺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而梭状杆菌属、链球菌属丰度下降,并可能通过改变特定的代谢通路改变了共生菌群的生物功能。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十二指肠溃疡 儿童 肠黏膜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由于其处于特殊的解剖学部位,它的治疗方式选择一直是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目前为止,原发性十二指肠GIST首选治疗方法还是手术切除,包括局部手术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研究认为,十二指肠GIST预后取决于肿瘤自身病理学因素,与手术方式无明显相关,而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的强势介入,让十二指肠GIST拥有更多局部切除的机会。双镜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为十二指肠GIST的局部微创治疗开启新的纪元。

  • 标签: 胃肠间质瘤,十二指肠 胰十二指肠切除 局部切除 伊马替尼
  • 作者: 张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黄山市中医医院,安徽黄山245000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对全部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清白蛋白指标、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饮食护理后营养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理想,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进行推广。

  • 标签: 饮食护理;胃十二指肠溃疡;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胆囊十二指肠瘘在临床上较少见,诊断困难,1例术前检查高度怀疑胆囊十二指肠瘘病人,因无法行手术治疗改行经皮肝穿刺胆囊引流(PTGD),根据PTGD管中引流出胃液和肠液最终确诊。在后期瘘口修复和病人营养支持治疗中,选择经皮经胆道置入空肠营养管路径,最终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胆囊 十二指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旁胰腺炎(PP)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胰腺炎,其病变累及胰头背部、十二指肠降部、胆总管远端、壶腹、后腹膜构成的"沟槽状区域"。诊断需结合症状、内镜和影像学检查,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十二指肠旁胰腺炎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幽门腺腺瘤是一种不常见的型分化腺瘤,最常见于具有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中老年妇女,常与幽门腺化生相关;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于体检时胃镜下发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恶性倾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MUC5AC和MUC6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手术切除是幽门腺腺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报道1例69岁男性患者十二指肠幽门腺腺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后发生排空延迟(DG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385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5例,女性150例。根据国际胰腺外科学组对DGE的定义,将患者分为临床相关排空延迟组(CR-DGE组)和非临床相关排空延迟组(非CR-DGE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PD患者术后发生CR-DGE的危险因素。结果385例患者中78例(20.3%)术后发生DGE,其中CR-DGE组35例(9.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BMI,OR=1.117,95%CI 1.006~1.240,P=0.038)、术前血清白蛋白(OR=0.902,95%CI 0.832~0.977,P=0.012)、主胰管直径≤3 mm(OR=2.397,95%CI 1.016~5.653,P=0.046)、胰腺质软(OR=2.834,95%CI 1.093~7.350,P=0.032)以及术后发生临床相关胰瘘(OR=4.498,95%CI 1.768~11.441,P=0.002)是PD术后并发CR-DG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高的BMI、较低的术前血清白蛋白、主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软、术后发生胰瘘是PD患者术后发生CR-DGE的危险因素,早期应予以临床干预。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手术后并发症 胃排空延迟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