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消化道异物穿孔多数发生于食管,十二指肠相对少见,且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十二指肠异物并十二指肠-右肾瘘更加罕见。临床常表现为腰腹部疼痛,伴血尿。常误诊为泌尿系结石。现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内异物并十二指肠-右肾瘘1例病例进行回顾与分析。

  • 标签: 十二指肠 异物 肠瘘 肾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胆囊十二指肠瘘在临床上较少见,诊断困难,1例术前检查高度怀疑胆囊十二指肠瘘病人,因无法行手术治疗改行经皮肝穿刺胆囊引流(PTGD),根据PTGD管中引流出胃液和肠液最终确诊。在后期瘘口修复和病人营养支持治疗中,选择经皮经胆道置入空肠营养管路径,最终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胆囊 十二指肠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为胆、胰、肠三者交汇的部位,此处解剖复杂,生理功能重要,涉及许多类型的手术,搞清其解剖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标本实体解剖的介绍,可了解胰头、十二指肠是如何连接的,胆总管、主胰管是怎样穿入十二指肠壁的,两者穿入十二指肠壁之后又是如何汇合等问题,从而获得对这些问题具体的、直观的认识,同时将具体的解剖与相关手术方式相结合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 标签: 解剖学,局部 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 胆总管 主胰管
  • 简介:摘要无淋巴结转移的浅表性十二指肠上皮内肿瘤可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愈,对于病变较大者可选择内镜经十二指肠黏膜下隧道技术,但因十二指肠解剖结构特殊,临床处理相对棘手。本文报道1例内镜经十二指肠黏膜下隧道技术治疗十二指肠降部浅表性上皮内肿瘤,手术顺利,未见明显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黏膜下隧道技术 浅表性上皮内肿瘤
  • 简介:摘要患者因右下腹转移性腹痛1 d就诊并考虑阑尾炎入院,行阑尾切除术后3 d内反复发热,血液学检查提示感染;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周脓肿,十二指肠肝周见一棒状强光带,一端位于十二指肠腔内。追问病史,患者入院前8 d曾误吞棉签,结合病史诊断为因误食细长型棉签致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穿孔并发肝周脓肿。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穿孔封闭术、空肠营养管置入术,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周脓肿置管引流术,术后予补充营养、抗感染等治疗,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 标签: 胃镜 超声 十二指肠异物 穿孔 肝周脓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术后胰瘘是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C级胰瘘的高病死率更是胰腺外科医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积极预防与治疗C级胰瘘极为重要。本文就C级胰瘘的定义、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PH)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的47例手术治疗P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指征、出血部位、术中处理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47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42~81岁,平均60岁;早期出血17例,迟发性出血30例;腹腔出血35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腔+消化道出血5例。手术指征主要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1例)及其他治疗失败(10例)。血管相关性出血17例(36.2%),吻合口相关性出血14例(29.8%),非吻合口相关胃肠道出血6例(12.8%)。早期出血以血管相关性出血为主,其手术方式主要为出血部位缝扎止血+腹腔冲洗置管引流术;迟发性出血以吻合口相关性出血多见,其手术方式需考虑吻合口瘘的处理。早期出血的手术时间短于迟发性出血[(136.0±37.5)min比(191.1±7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9,P<0.05)。总的再出血发生率为23.4%(11/47),死亡率为19.1%(9/47)。早期出血的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迟发性出血[5.9%(1/17)比33.3%(10/30),0比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出血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迟发性出血;吻合口相关性出血患者是PPH手术治疗后死亡的高危人群,再发出血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临床疗效
  • 作者: 邓顺 尹彬 贺卓 王双 王进峰 罗建红 欧阳永忠 谢江波 黄波 白飞 肖科 左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暨湖南省肿瘤医院胃十二指肠胰腺外科 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肝癌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和消化道肿瘤实验室,长沙 410013 邓顺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长沙 41001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暨湖南省肿瘤医院胃十二指肠胰腺外科 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肝癌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和消化道肿瘤实验室,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11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患者中,腺癌74例,间质瘤25例,类癌9例,其他8例。术前行十二指肠镜检查107例,CT检查7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7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15例,大部分切除并十二指肠球部切除术13例,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13例,姑息性短路手术18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9%(37/116),其中胰瘘8例(B级5例,C级3例),胆瘘6例,腹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4例,肠瘘3例,排空延迟3例,出血8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3.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生存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方式、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转移情况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转移是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随访截止2021年6月,失访9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11%、57.56%和33.11%。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十二指肠镜和CT是主要检查方法。根治性切除术是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式、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诊断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 作者: 邓顺 尹彬 贺卓 王双 王进峰 罗建红 欧阳永忠 谢江波 黄波 白飞 肖科 左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暨湖南省肿瘤医院胃十二指肠胰腺外科 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肝癌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和消化道肿瘤实验室,长沙 410013 邓顺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长沙 410013,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暨湖南省肿瘤医院胃十二指肠胰腺外科 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肝癌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和消化道肿瘤实验室,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11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患者中,腺癌74例,间质瘤25例,类癌9例,其他8例。术前行十二指肠镜检查107例,CT检查7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7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15例,大部分切除并十二指肠球部切除术13例,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13例,姑息性短路手术18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9%(37/116),其中胰瘘8例(B级5例,C级3例),胆瘘6例,腹腔感染5例,肺部感染4例,肠瘘3例,排空延迟3例,出血8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3.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生存时间与肿瘤分化程度、手术方式、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转移情况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转移是影响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患者随访截止2021年6月,失访9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11%、57.56%和33.11%。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十二指肠镜和CT是主要检查方法。根治性切除术是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方式、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诊断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及盐酸纳布啡在十二指肠镜检查中的镇痛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十二指肠镜检查的9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应用盐酸纳布啡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进入检查室时、插入胃镜经过食管、胃镜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检查后睁眼时,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44%(2/46),对照组为17.39%(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盐酸纳布啡在十二指肠镜检查中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相当,均能够满足检查需求,但盐酸纳布啡术后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胃镜 盐酸纳布啡 舒芬太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与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相比,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联合袖状胃切除术(SADI-S)操作相对简单,且两种术式对肥胖及其代谢病的疗效相当。本中心报道国内第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SADI-S治疗重度肥胖症。患者为27岁男性,身高180 cm,体质量140 kg,腰围125 cm,体质指数43.2 kg/m2。入院诊断:脂肪肝、重度肥胖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SADI-S手术,通过阑尾确定回盲部,从回盲部逆行测量共同通道,距回盲部300 cm处进行标记并悬挂远端。在34 Fr支撑管的引导下行袖状切除。切断十二指肠球部后将十二指肠近端与回肠标记处行端-侧吻合,将切缘与大网膜加固缝合,经口注入亚甲蓝后未见漏出,于吻合口和十二指肠残端处放置引流管。手术时间为244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 d且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为80.21%。术后体质量、体质指数、腰围等指标均明显下降,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胰岛素抵抗均完全缓解。提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SADI-S治疗重度肥胖症安全可行。

  • 标签: 机器人手术,辅助 十二指肠回肠旁路联合袖状胃切除术,单吻合口 肥胖
  • 简介: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广泛用于十二指肠病变的治疗。本文就ESD治疗十二指肠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介绍ESD治疗十二指肠病变的适应证、改良的十二指肠ESD技术及并发症防治技术。

  • 标签: 十二指肠 手术后并发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桥襻梗阻的病例,桥襻梗阻在术后6~60 d出现症状,2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后治愈,另2例患者通过二次手术治愈出院。笔者认为由于术后桥襻梗阻可导致胰肠吻合口破裂、出血、危及生命,需及时诊断、及时处理以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从而降低二次手术率及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儿胃黏膜菌群的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以2018年1至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就诊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Hp感染的5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下表现及病理分为慢性胃炎组及十二指肠溃疡组,提取胃黏膜菌群DNA,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比较分析两组间α多样性差异和β多样性差异,比较两组在各分类水平相对丰度变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57例患儿中慢性胃炎组42例[年龄(9.3±2.8)岁,男22例、女20例]、十二指肠溃疡组15例[年龄(11.1±3.3)岁,男9例、女6例]。慢性胃炎组胃黏膜菌群α多样性指数中Chao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溃疡组(217±50比183±64,t=2.088,P=0.009;218±47比192±76,t=1.566,P=0.016),β多样性指数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可显著区分两组(相似比分析R=0.304,P=0.028)。主要的菌属中慢性胃炎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有6个菌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普雷沃菌属[0.190%(0.008%~1.983%)比0.021%(0.005%~2.398%),Z=-2.537,P=0.011]、拟普雷沃菌属[0.097%(0.010%~0.813%)比0.015%(0.003%~0.576%),Z=-2.492,P=0.013]、嗜血杆菌属[0.109%(0.004%~0.985%)比0.014%(0.004%~0.356%),Z=-2.900,P=0.004]、奈瑟菌属[0.074%(0.004%~0.999%)比0.024%(0.003%~0.255%),Z=-2.718,P=0.007]、链球菌属[0.166%(0.008%~1.869%)比0.045%(0.006%~0.879%),Z=-2.537,P=0.010]和微杆菌科的一个未分类菌属[0.214%(0.060%~1.762%)比0.117%(0.010%~0.954%),Z=-2.120,P=0.034]。线性判别分析(LDA)显示在属水平十二指肠溃疡组胃黏膜菌群只有普雷沃菌属显著富集(LDA=2.90,P=0.010),而慢性胃炎组链球菌属、奈瑟菌属及嗜血杆菌显著富集(LDA=2.83、2.82、2.79,P=0.011、0.007、0.004)。结论Hp感染时十二指肠溃疡组与慢性胃炎组胃黏膜菌群差异明显,Hp可能与胃黏膜菌群改变共同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 标签: 螺杆菌,幽门 十二指肠溃疡 高通量核苷酸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