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苷给不同时间大鼠肝肾的毒性作用,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将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14只)和黄芩苷给组(100、200 mg/kg,各14只),经口灌胃,1次/d,6次/周,于给28、56 d后各组分别处死7只大鼠,称量肝脏、肾脏湿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结果黄芩苷200 mg/kg组大鼠给56 d后体质量、肾脏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肾小球萎缩变小、肾小管明显萎缩且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肝脏未见明显异常。黄芩苷200 mg/kg组大鼠给56 d后,血清中BUN、CRE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苷100 mg/kg组各时间点和黄芩苷200 mg/kg组给28 d后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芩苷给雄性大鼠有一定的肾脏毒性作用。

  • 标签: 大鼠 黄芩苷 肾脏毒性 肝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梯度浓度的黄芩苷(0、12.5、25、50、100、200 μmol/L)处理胆囊癌细胞24 h,正常胆囊癌细胞为对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黄芩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检测胆囊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最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处理后的胆囊癌细胞内裂解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结果显示,黄芩苷处理能够降低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随着黄芩苷的药物浓度逐渐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逐渐降低。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50、100、200 μmol/L)胆囊癌细胞的迁移抑制率分别为(35.63±3.59)%、(54.17±2.25)%及(82.00±2.65)%,侵袭抑制率分别为(30.30±0.82)%、(69.43±5.41)%及(80.83±2.20)%。中剂量及高剂量黄芩苷组胆囊癌细胞伤痕愈合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31.95±3.21)%、(25.24±3.70)%比(49.55±1.46)%,t=8.645、4.713,P均<0.05]。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黄芩苷组胆囊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4.57±0.73)%、(25.15±2.03)%及(32.33±2.23)%,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2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14.25、18.54,P均<0.001),胆囊癌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随黄芩苷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高。结论黄芩苷能够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黄芩苷 胆囊癌 增殖 侵袭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以陕西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提供的6~8周C57BL/6雄性小鼠进行实验。采用腹腔注射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药物肝模型组(APAP组)及黄芩苷治疗组(BA+APAP组),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镜下黄芩苷治疗组肝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黄芩苷治疗组血清ALT、血清AST明显低于模型组[(614.2±132.9)、(498.7±52.8) U/L比(6 826.4±684.2)、(5 860.7±464.8) U/L,t=44.862、67.850,P均<0.05];黄芩苷治疗组血清TNF-α、血清IL-6明显低于模型组[(156.8±44.3)、(673.1±43.7) pg/ml比(334.3±36.8)、(899.8±98.9) pg/ml,t=18.702、3.644,P均<0.05];芩苷治疗组肝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6.3±1.6) nmol/mg蛋白比(9.7±1.6) nmol/mg蛋白,t=38.524,P<0.05];黄芩苷治疗组肝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12.7±1.7) U/mg蛋白比(8.0±0.6) U/mg蛋白,t=4.854,P<0.05];黄芩苷治疗组肝组织p-ERK/ERK蛋白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0.4±0.2比1.0±0.1,t=18.974,P<0.05)。结论黄芩APAP诱导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ERK磷酸化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对乙酰氨基酚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人星形细胞瘤细胞(U-251胶质瘤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采用0、10、20、50、100和200 mg/L等浓度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筛选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黄芩苷组(50 mg/L黄芩苷处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50 mg/L黄芩苷和10 μg/L浓度TNF-α处理),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48 h的IC50为47.91 mg/L。黄芩苷组U-251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IL-1β和IL-6水平、PCNA、MMP-2、MMP-9、p-NF-κB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NF-α组和对照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1.04±2.42)%、(49.73±5.04)%和(56.29±5.37)%,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0.02±4.16)、(68.18±5.22)和(76.25±6.50)个,IL-1β分别为(19.26±2.04)、(35.18±3.82)和(42.08±4.12) ng/L,IL-6分别为(113.38±10.24)、(204.55±20.16)和(216.07±18.52) ng/L,PCNA分别为(0.28±0.03、0.56±0.05和0.64±0.06),MMP-2分别为(0.09±0.01、0.19±0.02和0.22±0.02),MMP-9分别为(0.14±0.01、0.28±0.02和0.31±0.03),p-NF-κB为(0.17±0.02、0.38±0.04和0.35±0.03),p-IκBα为(0.14±0.01、0.41±0.04和0.37±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7.904、112.532、103.507、100.032、137.829、139.004、158.786、102.137、77.871,P<0.05)。结论黄芩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 标签: 黄芩苷 胶质瘤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损伤在黄芩素改善高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方法将体质量18~20 g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10%脂肪供能)、高脂组(H,60%脂肪供能)、高脂+黄芩素组(H+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黄芩素对照组(B,黄芩素:400 mg/kg体质量)。12周后处死小鼠并收集组织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超微病理检查线粒体形态,采用试剂盒测定肝脏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改变,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estrin2及蛋白质羰基化(PCOs)水平,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敲低HepG2细胞内Sestrin2蛋白表达,荧光染料BODIPY493/503测定HepG2细胞内脂质改变。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LSD两两比较检验统计学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喂养导致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及GSH、SOD水平降低(P值均< 0.05),MDA及蛋白质羰基化水平升高,Sestrin2表达增高(P值均< 0.05);线粒体形状改变、肿胀、缺少嵴,MMP下降33.3%(t = 13.456,P < 0.001);黄芩素干预有效的抑制高脂喂养导致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与氧化损伤,进一步上调Sestrin2的表达,增高MMP(t = 10.104,P < 0.001),肝脏损伤明显缓解。敲低Hep2细胞内Sestrin2的表达,细胞内脂质沉积进一步增加,PCOs表达上升(P值均<0.05),黄芩素拮抗脂质沉积及抗氧化能力降低。结论黄芩素可能通过调控Sestrin2表达,缓解高脂喂养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从而减轻非酒精脂肪肝损伤。

  • 标签: 非酒精脂肪性肝病 高脂膳食 黄芩素 氧化损伤 Sestrin2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的方法,并测定其理化参数。方法采用HPLC法检测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 TMRP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74 nm,柱温30 ℃。测定解毒止血汤水提液的pH值及相对密度。结果黄芩苷在0.191 2~1.147 2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汉黄芩苷在0.041 5~0.207 4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丹皮酚在0.019 5~0.156 3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该方法重现性、稳定性、回收率均良好。3批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黄芩苷、汉黄芩苷、丹皮酚含量无显著差异,其pH值范围为5.240~5.753,相对密度范围为0.846~0.889。结论本文所建立方法可测定解毒止血汤水提液中多个有效成分,方法稳定、可行,适用于解毒止血汤水提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剂型改进 解毒止血汤 黄芩苷 汉黄芩苷 丹皮酚 理化参数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芩苷(BAI)脓毒症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只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BAI预处理组,其中BAI预处理组根据BAI用量分为低、中、高剂量组(BAI-L+CLP、BAI-M+CLP、BAI-H+CLP组),每组20只。通过CLP法制备小鼠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模型;Sham组仅开腹、关腹,不予盲肠结扎、穿孔。BAI预处理组小鼠每日分别灌胃BAI 25、50、100 mg/kg,持续3 d,第3天灌胃结束后6 h行CLP制备脓毒症模型;Sham组及CLP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各组分别于术后24 h随机处死10只小鼠取眼眶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肾功能〔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pNGAL)及血肾损伤分子-1(pKIM-1)〕;取肾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同时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测定肾组织细胞FLICE样抑制蛋白(c-FLIP)表达水平。各组其余10只小鼠用于统计术后7 d生存情况。结果CLP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变性、坏死,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间质内可见炎性细胞广泛浸润,肾功能急剧恶化。与CLP组比较,给予低剂量BAI预处理后,小鼠肾功能有所改善,但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中、高剂量BAI预处理后,小鼠肾功能明显改善,SCr、BUN、pNGAL和pKIM-1均显著降低〔SCr(μmol/L):135.16±5.18、125.70±5.26比170.42±5.42,BUN(mmol/L):33.59±1.77、27.29±1.61比45.68±1.39,pNGAL(μg/L):91.29±4.68、73.40±3.77比131.50±6.55,pKIM-1(μg/L):6.34±0.30、5.51±0.35比8.03±0.29,均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个/HP:16.20±0.49、13.10±0.66比29.60±0.49,均P<0.01),肾组织c-FLI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FLIP蛋白(c-FLIP/GADPH):0.35±0.02、0.46±0.02比0.21±0.01,均P<0.01〕。生存分析显示,Sham组小鼠7 d内均无死亡;与CLP组相比,BAI-L+CLP、BAI-M+CLP及BAI-H+CLP组小鼠7 d内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d:3.5±2.5、5.4±2.2、5.9±1.9比2.1±1.2;Log-Rank检验:χ2=73.410,P<0.001)。结论中、高剂量BAI预处理可显著改善SA-AKI小鼠肾功能、肾组织病理损伤和生存情况,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FLIP蛋白表达增高和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 标签: 黄芩苷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芩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筛选黄芩素安全有效浓度;将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β组、黄芩素组、雌二醇组。接种24 h后,黄芩素组给予1×10-6 mol/L黄芩素溶液进行干预,雌二醇组给予1×10-5 mol/L雌二醇溶液进行干预。2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加入1.5×10-4 mol/L Aβ进行干预造模。培养24 h后使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活性。采用氧化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SOD、GSH-PX、LDH含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PI3K、p-AKT、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Aβ组比较,黄芩素组、雌二醇组PC12细胞存活率[(96.348±0.571)%、(97.183±0.714)%比(86.922±0.429)%]升高(P<0.01);细胞SOD[(54.31± 1.34)U/mgprot、(57.38±2.25)U/mgprot比(36.18±2.24)U/mgprot]、GSH-PX[(4.46±0.23)U/mgprot、(4.72± 0.31)U/mgprot比(2.05±0.37)U/mgprot]活性升高(P<0.01),LDH[(85.43±0.92)nmol/ml、(82.46± 0.27)nmol/ml比(99.17±0.52)nmol/ml]水平降低(P<0.01);细胞caspase-3[(2.24±0.64)、(2.33±0.75)比(3.46±0.46)]mRNA及p-PI3K[(0.46±0.03)、(0.44±0.06)比(0.66±0.09)]、p-AKT[(0.43±0.05)、(0.41± 0.02)比(0.58±0.03)]、caspase-3[(0.61±0.03)、(0.56±0.53)比(0.92±0.07)]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黄芩素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减轻细胞凋亡及氧化反应,减少AβPC12细胞的损伤。

  • 标签: 黄芩素 淀粉样β-蛋白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PC1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imulus,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ICR)小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CUMS组)、氟西汀组(FLU组)、黄芩苷高剂量组(BA-H组)、黄芩苷低剂量组(BA-L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运用CUMS方法其余四组小鼠造模,造模共进行42 d,并从第21天开始按照分组进行灌胃至造模完成。给结束后运用糖水偏爱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分别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ERK、CRE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 21.0软件包,经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结果糖水偏爱实验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的糖水偏爱率降低[(82.88±2.00)%,(64.49±1.24)%;t=19.11,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81.90±1.19)%]、BA-H组[(77.86±2.51)%]、BA-L组[(67.98±2.56)%]小鼠的糖水偏爱率均增加(t=24.83,11.68,3.00;均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UMS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6.33±0.82)次,(1.83±0.75)次;t=9.93,P<0.05]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46.83±4.78)s,(24.25±6.12)s;t=7.13,P<0.05]均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14.88±3.00)s,(70.70±4.77)s;t=24.26,P<0.05]。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5.00±0.89)次,(5.17±0.75)次,(3.33±0.82)次;t=6.64,7.67,3.31;均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增加[(36.80±2.66)s,(36.82±5.62)s,(33.28±3.56)s;t=4.61,3.71,3.13,均P<0.05],逃避潜伏期时间均缩短[(23.37±4.86)s,( 34.83±4.72)s,( 62.15±5.30)s;t=17.02,13.10,2.94;均P<0.05]。Westo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1.00±0.15),(0.36±0.10);t=6.26,P<0.05]和CREB蛋白表达[(1.00±0.12)(0.29±0.03);t=10.32,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蛋白表达均增加[(0.87±0.05)、(0.77±0.08)、(0.67±0.03);t=8.25,5.79,5.39;均P<0.05],CREB蛋白表达均增加[(0.90±0.12)、(0.84±0.14)、(0.62±0.04);t=8.94,6.59,12.25,均P<0.05]。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 [(1.00±0.03),(0.41±0.10); t=9.78,P<0.05]和CREB mRNA[(1.00±0.08)(0.61±0.12);t=4.62,P<0.05]均降低。与CUMS组相比,FLU组、BA-H组、BA-L组小鼠海马的ERK mRNA均增加[(0.71±0.08)、(0.69±0.03)、(0.59±0.04);t=4.15,4.65,2.84;均P<0.05],FLU组、BA-H组小鼠的CREB mRNA均增加[(0.87±0.08)、(0.86±0.07);t=3.14,3.19,均P<0.05]。结论BA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发挥可能与调节ERK、CREB蛋白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抑郁症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博来霉素组和黄芩苷组,每组6只。博来霉素组和黄芩苷组小鼠给予博来霉素(5 mg/kg)气管内给以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等量等渗NaCl溶液。建模后3 d黄芩苷组小鼠给予黄芩苷(25 g/kg)隔天腹腔注射,对照组和博来霉素组小鼠分别于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等渗NaCl溶液,均持续25 d。建模28 d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情况,并比较各组小鼠间肺组织纤维化评分及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纤维胶原蛋白基因[Collagen 1a1信使RNA(mRNA)、Collagen 3a1 mRNA],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3a mRN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RNA、MMP-9 mRNA和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相关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完整,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博来霉素组小鼠肺组织结构破坏,炎症细胞浸润,呈弥漫性肺纤维化改变;而黄芩苷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肺纤维化程度较博来霉素组小鼠均明显减轻。3组小鼠间肺纤维化评分、羟脯氨酸含量、Collagen 1a1 mRNA、Collagen 3a1 mRNA、Wnt3a mRNA、MMP-3 mRNA、MMP-9 mRNA、Cyclin D1 mRNA、Vimentin、α-SMA及β-catenin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2.012、8.414、46.224、30.179、85.912、125.435、19.521、40.247、72.731、58.169、70.471,P均< 0.001)。且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博来霉素组小鼠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黄芩苷组小鼠上述指标较博来霉素组小鼠均显著降低(P均< 0.05)。结论黄芩苷对于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抑制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和EMT相关蛋白的活化有关。

  • 标签: 黄芩苷 博来霉素 肺纤维化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芩甲苷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黄芩甲苷低(10 mg/kg)、中(20 mg/kg)、高(40 mg/kg)剂量组,地尔硫(阳性对照)组。采用夹闭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连续尾静脉治疗给7 d,给结束后,于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得到血清,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磷酸肌酸激酶(phosphocreatine kinase,CPK)以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取血结束后,每组随机取出大鼠心脏,切片,并进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评估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每组另外10只取出心脏进行匀浆得心脏组织匀浆液,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新型核调节因子2(novel nuclear regulator2,Nrf2)蛋白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黄芩甲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分别为(35.02±9.36)%,(29.41±6.38)%,(25.47±6.31)%;黄芩甲苷低剂量组血清中AST的含量为(477.00±83.49)kU/L,中剂量组血清中AST的含量为(398.00±64.17)kU/L,高剂量组中AST的含量为(408.00±48.38)kU/L;CPK的含量分别降为(523.00±49.36),(458±38.77),(336±36.13) kU/L;LDH的含量为(901.00±89.65),(867.00±84.04),(695±69.55)kU/L;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升高为(24.43±4.35),(27.14±3.18),(34.96±6.46)U/g;GSH的活性升高为(11.27±4.83),(14.70±2.49),(15.28±3.53)U/g;CAT活性升高为(7.08±0.96),(9.59±1.35),(12.51±2.36)U/g;MDA的活性降低为(28.97±4.46),(23.59±3.24),(16.04±2.67)U/g;同时HO-1、Nrf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为(1.61±0.05),(1.73±0.03),(2.04±0.04)U/g;Nrf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为(1.61±0.03),(1.93±0.03),(2.34±0.02)。上述数据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黄芩甲苷具有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甲苷能够提高机体Nrf2与HO-1内源性抗氧化信号传导通路,增加心肌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来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芩甲苷 大鼠 心肌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芩兔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炎症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将32只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行冠状动脉球囊导管植入术,假手术组不植入球囊导管。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经腹腔注射黄芩苷100、30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7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和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冠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模型组[(298.30±19.92)、(145.60±8.91)、(318.43±15.79) μg/L]比较,低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204.19±17.48)、(96.76±6.91)、(218.44±12.09) μ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8、4.127、3.002,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116.77±9.42)、(42.12±5.19)、(120.41±7.98) μ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2、3.200、2.819,P<0.05)。与模型组中ET-1、AngⅡ和NO水平[(120.44±10.15)、(98.41±8.95) μg/L、(14.55±3.09) pmol/L]比较,低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ET-1和AngⅡ水平[(98.42±8.25)、(76.09±7.09) μg/L]显著下降,而NO水平[(21.11±4.29) pmol/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8、3.091、2.901,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ET-1和AngⅡ水平[(68.11±7.32)、(40.27±5.33) μg/L]显著增加,而NO水平[(29.49±4.10) pmol/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0、2.298、2.091,P<0.05)。与模型组(1.10±0.11、1.22±0.1)比较,低剂量组兔血管组织ICAM-1和VCAM-1表达水平(0.92±0.15、0.40±0.1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1、3.081,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兔血管组织ICAM-1和VCAM-1表达水平(0.74±0.11、0.25±0.0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1、2.781,P<0.05)。结论黄芩苷可显著下调冠状动脉球囊导管损伤导致的炎性反应和内皮功能紊乱,球囊植入术后的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芩苷 球囊损伤 炎症 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抗癫痫药物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然而,对于癫痫患者的撤时机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一些大型前瞻性研究癫痫患者撤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提出一些指导意见。文中着重谈谈影响癫痫患者撤预后的因素以及时机的选择,希望能提高癫痫患者撤的认识,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癫痫 抗惊厥药 预后 撤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将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431分为4组,分别采用0、10、50、100 μmol/L黄芩素处理0、24、36和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黏着斑激酶(FAK)和上皮-间充质转化标记蛋白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采用黄芩素处理48 h后吸光度(A)值分别为2.47±0.21、2.07±0.17、1.71±0.20和1.30±0.12。4组细胞处理48 h后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19,P<0.05)。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85.21±7.09)%、(72.19±6.25)%、(43.19±5.10)%和(25.10±3.81)%。4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99,P<0.05)。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Ki-67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4±0.14、0.71±0.10、0.53±0.10和0.30±0.09。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1、0.82±0.12、0.64±0.09和0.29±0.09。4组细胞Ki-67和FA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10,P<0.05;F=4.928,P<0.05)。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间质标记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分别为1.28±0.15、0.97±0.13、0.64±0.12和0.33±0.10。0、10、50和100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09、1.32±0.14、1.89±0.23和2.17±0.16。4组细胞Vimentin和E-cadher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1,P<0.05;F=3.951,P<0.05)。结论黄芩素可显著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

  • 标签: 黄芩素 皮肤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药黄芩在临床治疗该疾病中应用颇多,且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提取物在抗流感病毒、调节免疫和修复肺组织损伤方面效果显著。因此,本文从黄芩抗流感的临床研究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着重探讨了其有效成分在抗流感中的作用机制,为黄芩临床应用以及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流感 黄芩 临床应用 机制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信息化给闭环管理模式护理给不良事件的影响,并实施信息化给闭环管理模式后的46例护理给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了解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订对策,以减少护理给错误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信息化给闭环管理后(2018年1—12月)系统上报的46起护理给不良事件,46起事件从差错的类别、原因、环节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各类事件与信息化给闭环系统实施前的2017年全年发生的护理给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给闭环管理后,各类给不良事件与2017年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身份识别错误17起(17/46,36.96%),给遗漏8起(8/46,17.39%),剂量和途径错误分别7起(7/46,15.22%)和5起(5/46,10.87%)。发生给差错的环节主要为给环节(26起)和摆环节(14起)。结论给不良事件最常发生在给环节,而身份错误是最常见的错误类型,护理管理者应针对护理给错误的种类及特点制订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持续监控并提高给闭环扫码率,加强护士培训,做好给及摆时的查对。

  • 标签: 护士 信息化 闭环管理 给药错误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Chaihu-Shugan San,CSS)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致抑郁小鼠行为及神经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成年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Con组)、模型组(CUMS组)、柴胡疏肝散组(CSS组),每组10只。CUMS组和CSS组小鼠采用CUMS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同时分别给予蒸馏水和CSS(2.7 g/kg)灌胃,Con组小鼠只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不进行CUMS刺激。干预结束后,采用体质量增量、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数量。qRT-PCR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纺锤体与动粒相关复合物2(spindle and kinetochore-associated protein 2,SKA2)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三组小鼠在造模后的体质量增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59,P<0.05),CUMS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量低于Con组和CSS组(均P<0.05)。三组小鼠在行为学测试中的糖水偏爱率、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44,12.957,8.095,均P<0.05)。CUMS组小鼠的糖水偏爱率低于Con组[(87.46±2.78)%,(93.90±3.31)%,P<0.05],CSS组小鼠的糖水偏爱率[(91.65±2.61)%]则高于CUMS组(P<0.05)。CUMS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198.00±27.57)s]和游泳不动时间[(322.20±46.98)s]均高于Con组[悬尾不动时间(138.80±38.50)s,游泳不动时间(238.50±50.51)s,均P<0.05]。CSS组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139.00±21.29)s]和游泳不动时间[(265.20±44.90)s]均低于CUMS组(均P<0.05)。(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三组小鼠海马齿状回BrdU与NeuN双标的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86,P<0.05)。CUMS组小鼠双标染色细胞数量[(31.66±3.21)个/视野]低于Con组[(63.66±15.17)个/视野]和CSS组[(58.00±6.00)个/视野](均P<0.05)。(3)qRT-PCR结果显示,三组小鼠海马齿状回BDNF、FGF2和SKA2的mRNA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2,9.337,8.701,均P<0.05)。CUMS组小鼠海马齿状回BDNF mRNA(0.79±0.06)、FGF2 mRNA(0.74±0.18)和SKA2 mRNA(0.52±0.32)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Con组[BDNF mRNA(1.03±0.10),FGF2 mRNA(1.04±0.11),SKA2 mRNA(1.05±0.37),均P<0.05]。与CUMS组相比,CSS组BDNF mRNA(1.07±0.80)、FGF2 mRNA(1.30±0.29)、SKA2 mRNA(1.40±0.55)相对表达水平均较高(均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缓解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区BDNF、FGF2、SKA2 mRNA的表达并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有关。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抑郁 神经再生 纺锤体与动粒相关复合物2 神经干细胞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芩Aβ25-35损伤PC12细胞中谷氨酸受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及不同浓度的黄芩素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存活情况。将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黄芩素组。对照组、模型组加入DMEM培养液培养,雌二醇组加入1×10-3 μmol/L雌二醇DMEM培养液,黄芩素组加入1 μmol/L的黄芩素的DMEM培养液,干预2 h后,模型组、雌二醇组、黄芩素组加入20 μmol/L 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干预2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雌激素受体β(ERβ)、磷酸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JNK)和谷氨酸受体中离子型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谷氨酸受体2(GluR2)和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 μmol/L黄芩素组细胞增殖率[(95.80±2.47)%比(64.34±3.84)%]提高(P<0.01),黄芩素组细胞凋亡率[(7.83±0.67)%比(12.84±0.91)%]明显降低(P<0.01),NMDAR1蛋白[(0.582±0.012)比(0.352±0.012)]、GluR2蛋白[(0.538±0.017)比(0.355±0.006)]、ERβ蛋白[(0.362±0.015)比(0.262±0.018)]表达明显升高(P<0.01),p-JNK/JNK蛋白[(0.476±0.013)比(0.752±0.014)]、CaMKⅡ蛋白[(0.499±0.019)比(0.670±0.016)]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芩Aβ25-35损伤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Rβ、抑制p-JNK/JNK活性、调节谷氨酸受体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黄芩素 淀粉样蛋白 雌激素受体β 植物雌激素 PC12细胞
  • 简介:摘要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孤儿的研发,大量孤儿获批上市,罕见肿瘤药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孤儿政策有力推动了罕见肿瘤新药的研发,也使得众多已获批药物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并有望革新肿瘤及肿瘤药物分类观念。但是长达7年的市场独占期、政策的经济支持、低标准的上市前临床试验也使得罕见肿瘤药物存在定价、安全性、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亟需更多医疗工作者的努力。

  • 标签: 孤儿药 罕见病 肿瘤 政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手术中追加肌松药物术中神经监测的影响,为甲状腺手术神经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同一外科医师团队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药物及肌松药物,均由资深麻醉医师完成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手术开始后待暴露迷走神经时,采用NIM-Response 3.0神经肌电监测仪监测,以3 mA电流刺激迷走神经,待有持续稳定肌电信号后,A组患者嘱麻醉医师加深麻醉,不追加肌松药物;B组患者开始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微量泵持续泵入直至手术结束,其他麻醉药物维持原量。记录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肌电信号各时间段相应值;术中体动及呛管次数、术中血压、心率波动、苏醒延迟、恶心呕吐及颈部僵硬不适等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结果A组患者术中5例出现呛管体动,B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3,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能实时监测神经肌电信号,两组振幅分别为A组(355±125)、(482±136)、(580±156) μV,B组(382±132)、(468±118)、(620±163)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5、0.326、0.596,P>0.05);B组患者较A组术中心率、血压更加平稳,术后恶心呕吐、颈部僵硬不适感、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相对较少,分别为A组6、5、2例,B组3、2、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6、1.409、0,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小剂量持续泵入肌松药物术中神经监测无明显影响,更有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及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肌松药物 神经监测 顺式阿曲库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