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度西汀联合依帕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入住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的患者中选择5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度西汀治疗;试验组患者在使用度西汀的基础上联合依帕司。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BG、NC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比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西汀联合依帕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NCV及FBG等临床症状指标,同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度洛西汀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西赛分别联合顺铂、铂行胸腔灌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NSCLC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顺铂组和铂组,每组36例。顺铂组给予多西赛治疗联合顺铂胸腔灌注,铂组给予多西赛治疗联合铂胸腔灌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洛铂组疾病缓解率(55.56%,20/36)高于顺铂组(36.11%,13/36),疾病控制率(86.11%,31/36)高于顺铂组(69.44%,25/31),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铂组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12/36)低于顺铂组(58.33%,21/36),P<0.05;铂组胃肠道反应、脱发、肾毒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顺铂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Karnofsky (KP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铂组患者KPS评分[(81.34±6.64)分]高于顺铂组[(72.33±6.25)分],P<0.05。结论铂胸腔灌注联合多西赛治疗晚期NSCLC疗效略优于顺铂,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顺铂 洛铂 胸腔灌注 多西他赛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1例63岁女性患者因卵巢癌术后复发接受吉西滨(1.2 g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卡铂(500 mg静脉滴注,第2天)方案化疗。第1次化疗结束后,患者即发生双下肢轻微水肿及刺痛,脚踝至小腿中部皮肤渐变淡红色;随后刺痛感及水肿逐渐减轻,表皮逐渐增厚。第2次化疗后,患者双下肢皮肤刺痛和水肿加重。化疗间歇期,刺痛症状和水肿逐渐减轻,但双下肢皮肤颜色逐渐变成深棕色,表皮增厚、变硬,呈典型硬皮病样改变。第3次化疗后,下肢刺痛及水肿再次加重,随后患者失访。因患者既往曾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化疗6次,无皮肤损伤发生,故考虑患者的硬皮病样改变与吉西滨有关。

  • 标签: 抗肿瘤药 抗代谢性,抗肿瘤药 硬皮病,局部性 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1例44岁女性患者因宫颈癌使用多西赛+卡铂化疗(化疗前1天、化疗第1和2天均给予地塞米松7.5 mg、2次/d),患者前3个疗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第4次化疗前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胸腹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第3和4天,患者轻微恶心,予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后缓解;第5天,患者突发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胸腹部CT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肾功能检查示血尿素10.29 mmol/L、血肌酐215 μmol/L。排除腹膜转移、急腹症、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肿瘤腹膜转移等原因后,考虑为多西赛导致的腹腔积液,进而诱发肾前性急性肾损伤。行腹腔穿刺术抽取腹腔积液并予糖皮质激素和利尿治疗。化疗第8天,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第9天,患者腹胀、腹痛明显缓解;第11天,腹部超声检查未探及明显包块及液性暗区。之后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宫颈癌,每3~6个月门诊随诊。多次复查胸腹部CT、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 标签: 紫杉烷类 腹水 急性肾损伤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预后极差。吉西滨,一种脱氧胞苷类似物,经常被用于实体肿瘤的单一或联合化疗,如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等。本文就吉西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 吉西他滨 培美曲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铂联合多西赛在Ⅱb~Ⅲb期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Ⅱb~Ⅲb期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1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多西赛治疗,观察组采用铂联合多西赛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随访3年生存周期,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血清细胞因子(bFGF、CD105、VEGF)水平、肿瘤标志物(CA125、SCCA、CE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周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bFGF、CD105、VEGF、CA125、SCCA、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铂联合多西赛治疗Ⅱb~Ⅲb期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疾病控制率高,可降低血清细胞因子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周期,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洛铂 多西他赛 Ⅱb~Ⅲb期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 宫颈癌 疾病控制 血清bFGF水平
  • 简介:摘要1例76岁男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因肺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无效,换用亚胺培南西丁钠1.0 g静脉滴注、1次/8 h。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109×109/L。用药9 d后,患者咳嗽、喘憋症状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但出现皮肤瘀点,伴有少量鼻出血和血尿,复查PLT为0。立即停用亚胺培南西丁钠,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血小板逐渐升高,出血症状消失。10 d后复查,PLT 173×109/L。本例提示老年患者应慎用大剂量亚胺培南西丁钠,并在治疗期间加强监测。

  • 标签: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血小板减少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1例72岁男性患者因肺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钠巴坦钠、莫西沙星、泊沙康抗感染,乙酰半胱氨酸化痰,并继续原抗排斥治疗方案(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前血清肌酐98 μmol/L,血尿素氮3.4 μmol/L。治疗第5天,患者克莫司血药浓度22.9 μg/L,血清肌酐497 μmol/L,血尿素氮17.9 mmol/L。临床药师会诊后了解到患者联用了泊沙康和他克莫司,提出泊沙康可抑制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3A4的活性,而他克莫司主要经CYP3A4代谢,因此考虑为两药联用致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引起急性肾损伤,建议停用泊沙康,改用卡泊芬净,克莫司减量。该建议被临床医师采纳。同时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8 d后,患者血清肌酐334 μmol/L,血尿素氮7.6 mmol/L,尿量200 ml;后续行血液透析、3次/周,1个月后,患者血清肌酐115 μmol/L,血尿素氮7.2 mmol/L。

  • 标签: 肺移植 急性肾损伤 他克莫司 泊沙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西滨致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检索国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18年11月12日),收集吉西滨致HUS的病例报告与临床研究论文,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吉西滨用药情况、HUS症状、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肾组织活检结果、用药至出现HUS时间以及HUS治疗与转归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吉西滨致HU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61例,男性22例,女性35例,性别不明4例;年龄25~81岁;原发疾病为胰腺癌者22例,肺癌18例,胆管癌7例,乳腺癌5例,卵巢癌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软组织肉瘤、膀胱癌、肾癌各1例;HUS发生在首次应用吉西滨后2~34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发生HUS时吉西滨累积剂量为4 000~99 540 mg/m2,中位累积剂量19 100 mg/m2。61例患者中54例出现HUS症状,主要表现为高血压(43例,79.6%)、外周性水肿(31例,57.4%)和呼吸困难(20例,37.0%);7例无症状。6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血清肌酐、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和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15例患者做了肾活检,均可见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发生HUS后均停用吉西滨,给予对症或血浆置换或血液透析治疗,或对症+血浆置换、对症+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在上述基础上再加利妥昔单抗或依库珠单抗治疗。61例患者中34例(55.7%)好转;27例(44.3%)在发生HUS后1~65个月内死亡,其中13例(21.3%)因HUS死亡。结论吉西滨致HU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外周性水肿和呼吸困难,少数可无症状,但均出现与尿毒症和溶血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异常,肾脏主要病理学改变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变。HUS预后较差,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 标签: 抗肿瘤药 溶血尿毒综合征 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1例44岁男性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因泌尿系统感染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巴坦钠3.375 g静脉滴注、1次/8 h。用药前患者血小板计数(PLT)288×109/L。治疗5 d后PLT升至729×109/L。诊断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考虑可能与哌拉西林钠巴坦钠有关。停用该药,改用左氧氟沙星0.5 g口服、1次/d。停药5 d后,PLT降至491×109/L;停药14 d后,PLT降至280×109/L。

  • 标签: 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联合用药 血小板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丁钠对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常熟附属医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使用药物分为A组(40例)和B组(39例)。A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抗感染治疗,B组采用亚胺培南西丁钠进行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感染指标水平、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变化及最终预后情况。结果经抗感染治疗后,两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且B组体温低于A组(P<0.05),脉搏、呼吸频率水平低于A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01);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B组高于A组(P<0.001);B组患者总体最终预后优于A组(P<0.05)。结论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亚胺培南西丁钠进行抗感染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有效抑制感染蔓延,提升血气氧合,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最终预后。

  • 标签: 感染 重症 头孢哌酮舒巴坦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乌司丁联合利奈胺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30例。单一组采用利奈胺治疗,联合组采用乌司丁联合利奈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水平、肺功能、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应激激素、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单一组(73.33%,22/30),P<0.05。治疗后,联合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最高呼气流速、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均高于单一组(P均<0.05);CPIS、APACHEⅡ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水平均低于单一组(P均<0.05)。结论乌司丁联合利奈胺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确切,可恢复血气水平及肺功能,减轻炎性刺激和肺部感染程度,缓解病情。

  • 标签: 肺炎 乌司他丁 利奈唑胺 肺部感染评分 血气水平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1例75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接受哌拉西林钠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2次/d。首次用药15 min后,患者双侧上肢皮肤出现红色斑块伴瘙痒,同时出现胸闷、憋气,查体示心率11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96/118 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0.85。考虑为哌拉西林钠巴坦钠所致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该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平喘等对症治疗;2 h后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减轻,红斑颜色变浅,胸闷、憋气症状缓解,查体示心率100次/min,血压150/90 mmHg,血氧饱和度0.90。

  • 标签: 过敏反应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哌拉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度西汀治疗老年人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双色球摇号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观察组采用米氮平联合度西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度西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4周、6周,观察组抑郁评分分别为(18.02±1.32)分、(11.02±1.12)分、(6.20±1.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69±1.85)分、(12.96±1.55)分、(7.89±1.1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3、6.496、6.979,均P<0.05);观察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分别为(7.55±1.02)分、(6.22±1.01)分、(5.22±1.0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2.65±1.82)分、(9.89±1.67)分、(8.64±1.54)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52、12.041、11.891,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1/40),低于对照组的24.39%(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5,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度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减轻抑郁症状。

  • 标签: 抑郁症 入睡和睡眠障碍 米氮平 度洛西汀 药物疗法,联合 老年人 临床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奥美拉联合乌司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胃泌素、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分析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联合乌司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胃泌素、胰高血糖素、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心静脉压、门静脉压、门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心静脉压、门静脉压、门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联合乌司丁治疗消化道出血既能明显改善出血症状、保护消化道功能,又能及时止血,提高疗效。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奥美拉唑 乌司他丁 疗效 胃泌素 止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尤单抗联合阿托伐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尤单抗组与阿托伐汀组,每组40例。阿托伐汀组采用阿托伐汀治疗,依尤单抗组采用依尤单抗联合阿托伐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安全性。结果依尤单抗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阿托伐汀组(80.00%,32/40),P<0.05。治疗后,依尤单抗组TG、TC水平低于阿托伐汀组(P<0.05)。治疗后,依尤单抗组TNF-α、IL-18水平低于阿托伐汀组(P<0.05)。治疗后,依尤单抗组LVEF水平高于阿托伐汀组高,LVEDD低于阿托伐汀组(P<0.05)。依尤单抗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阿托伐汀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阿托伐汀组(P<0.05)。依尤单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5/40)与阿托伐汀组(17.50%,7/4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尤单抗联合阿托伐汀治疗冠心病可提高疗效,降低血脂,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

  • 标签: 冠心病 依洛尤单抗 阿托伐他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西滨对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化疗药物顺铂结合无血清培养基技术筛选出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株,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吉西滨对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情况,采用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及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蛋白1(hENT-1)的表达情况。结果1.6 μmol/L吉西滨作用24 h后,其细胞抑制率最强[(75.2±4.5)%,P<0.001]。各组间相比较,C组中处于S期的细胞数目明显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的OCT-4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hENT-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1),吉西滨作用后的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的肿瘤侵袭能力减弱(P<0.001)。结论吉西滨对膀胱癌干细胞样细胞具有杀伤抑制的作用,并可以减弱干细胞特性及肿瘤侵袭能力。

  • 标签: 膀胱肿瘤 细胞,培养的 吉西他滨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危险度分级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地西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受治疗的MDS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地西滨传统治疗,研究组根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进行评分及预后分级。针对不同危险度分级,给予相应剂量的地西滨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监测治疗前后CD3+、CD4+、CD8+ T细胞比例,CD4+/CD8+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血细胞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15/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10%(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7.23±7.34)%比(70.52±6.61)%,(33.57±4.05)%比(29.32±3.67)%,(1.31±0.21)比(0.91±0.20),t值分别为3.096,3.485和6.481,P值均<0.05];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6±3.05)%比(25.41±2.78)%,t =5.472,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7±0.32)×109/L比(4.21±0.23)×109/L,(105.75±0.63)g/L比(91.31±0.45)g/L,(101.27±3.65)g/L)比(80.34±2.46)g/L,t值分别为20.336,91.510,15.997, P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滨分层治疗MDS的临床疗效更佳,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血常规的恢复,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西滨联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安阳地区医院高危MD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0例)与单一组(30例),单一组采用CAG方案治疗,联合组采用地西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缓解率(93.33%)高于单一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1+CD3+T、PD-1+CD8+T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LA-4+CD3+T、CTLA-4+CD8+T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单一组(13.3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滨联合CAG方案治疗高危MDS患者效果显著,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中PD-1、CTLA-4表达,改善血常规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为临床治疗高危MDS患者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地西他滨 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AG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