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类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言语声总是存在实时频率信息和振幅信息的变化。由于调制易合成和量化,因此,听力学研究领域,常使用调幅和调频作为测试材料,采用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测试受试者调幅感知(amplitude modulation detection)能力和调频感知(frequency modulation detection)能力。本文将综述调幅感知能力与调频感知能力测试在听力学领域中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治疗方法。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动力疗法在治疗实体肿瘤、动脉硬化以及灭菌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笔者结合声动力疗法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从机制、应用和现状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声动力疗法 活性氧物质 纳米颗粒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超声悬浮中液滴的悬浮情况,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超声悬浮仪器的物理模型,模拟驻波悬浮的声场,从而得到声压与声压级的分布频域。通过改变悬浮液滴的形状和尺寸,发现声压分布随着液滴参数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研究液滴并对这些液滴在声场中的声压分布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液滴在驻波场中稳定悬浮所需的条件。

  • 标签: 声悬浮 声压 声辐射力 液滴 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
  • 简介:摘要农电管理状况好坏与否会对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等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通过对现阶段弄断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本身的不足已经越发显著,管理模式本身较为单一也严重制约了农电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本文将对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事宜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进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和应用提出具体建议。

  • 标签: 农电管理 模式 创新
  • 简介:摘要光成像技术利用"光进出"的原理对肿瘤组织光学吸收体进行非侵入性成像,结合了光学成像高对比度和声学成像高穿透性的优点,无创且无电离辐射。但目前光成像研究仍局限于实验室,该技术可用于皮肤原位黑素瘤及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检测及前哨淋巴结成像,并实现黑素瘤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与实时激光消融治疗,联合外源性显影剂可实现多功能成像和治疗。本文对光成像技术在皮肤肿瘤的临床前实验进行综述,以期早日促进临床应用的转化。

  • 标签: 光声技术 皮肤肿瘤 临床前实验
  • 简介:摘要头部爆震综合征(EHS)是神经科比较容易漏诊误诊的一种睡眠障碍,长期存在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EHS的早期准确识别、尽早干预非常重要。本文现从病因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EH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临床同道对其的了解。

  • 标签: 头部爆震声综合征 异态睡眠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超声是一种频率>20 kHz的机械波,需要弹性介质传输能量,可以安全地穿透组织而不出现明显衰减。动力疗法是基于超声发展起来的新兴无创治疗方法,主要利用低强度超声激活敏剂,促使其产生细胞毒性的活性氧杀伤细胞。与光动力疗法相比,动力疗法克服了光对深部肿瘤穿透性较低的局限性。此外,它还可以联合光热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和气体疗法协同治疗肿瘤。文章旨在论述动力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肿瘤 光化学疗法 超声疗法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为了避免崎病患儿在运动期间发生心血管意外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对所有崎病患儿制定科学、有效、安全的运动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运动主要包括三大类型:日常生活活动、休闲运动和竞技运动,按活动强度分为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所有体育活动都是静态运动和动态运动的组合,增加静态运动需要较高的最大自主收缩百分比,增加动态运动则需要较高的耗氧量。对于所有崎病患儿需要根据冠状动脉病变风险进行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管理。给予运动指导时,应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考虑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四个因素,从静态运动和动态运动两部分来对患儿进行安全有益的个体化指导,以确保最佳的身体状况。

  • 标签: 川崎病 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 简介:摘要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中小血管炎性综合征,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最易累及冠状动脉,可以导致如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和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关于崎病的发病原因及致病机制尚无准确定论,本文将围绕传染性病原体、环境因素、免疫失调和遗传倾向等方面阐述崎病的病因,并围绕免疫系统异常活化、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上调、金属基质蛋白酶活性提高、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方面综述崎病的致病机制。

  • 标签: 川崎病 发病机制 血管内皮损伤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女性的声门喉神经鞘瘤。患者女,56岁,因嘶1年就诊。术前行喉镜检查提示左侧声带下缘可见光滑膨隆。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切除术,大体检查示,肿瘤大小0.9 cm×0.7 cm×0.5 cm,无被摸,光滑完整。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术后2 d出院,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嘶较前明显好转,至今未见肿物复发,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脑血管网络的近红外二区光成像系统,并探究光声波开启血脑屏障的可行性。方法使用1064 nm波长激光对不同浓度的纳米材料PATQ-T进行光成像。暴露3~8周龄KM小鼠颅骨,通过尾静脉注射将纳米材料打进小鼠体内,在1064 nm的波长下对进行注射前后的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然后用532 nm的激光产生光声波,观察血脑屏障在光声波作用下的开启情况。结果近红外光成像系统拥有较好横向分辨率,约为80 μm。通过光成像可以看到PATQ-T的光声信号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1064 nm的波长下,PATQ-T显示了较好的光增强效果。经光声波激发后,在血管网络周围出现了明显的光声信号增强。结论通过光成像技术可以对小鼠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光声波具有开启血脑屏障的作用。

  • 标签: 光声成像 脑血管 近红外二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葡锌颗粒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4例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男45例,女39例,年龄(3.43±1.54)岁,年龄范围为1~12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每组42例。单纯治疗组采用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纯治疗组基础上辅以氨葡锌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康复时间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2.9%(39/42)高于单纯治疗组的76.2%(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腹泻恢复正常时间[(2.17±0.28)d]、呕吐消失时间[(1.31±0.35)d]、体温恢复时间[(1.25±0.42)d]及住院时间[(4.68±0.35)d]均短于单纯治疗组[(5.83±0.31)d、(3.49±0.39)d、(3.58±0.37)d、(7.92±0.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随访1、3个月的病情复发率[0、4.8%(2/42)]均低于单纯治疗组[11.9%(5/42)、21.4%(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且未发生锌中毒症状,并经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对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应用氨葡锌颗粒联合鞣酸蛋白酵母散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减少病情反复复发,且治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赖氨葡锌颗粒 鞣酸蛋白酵母散 小儿急性腹泻 康复 病情复发
  • 简介:摘要光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产生声波而成像的新型成像技术,其成像方式有较强的穿透力和安全性,能够动态成像且对血流灌注敏感,有可被应用于肾脏病诊断的潜力,尤其在急性肾损伤的诊疗方面。目前PAI在乳腺、甲状腺等器官中已有一些试验性的临床应用,但应用在肾脏成像的报道还比较少。本文将对PAI的历史与基本原理、PAI在AKI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未来PAI在肾脏病诊疗中的潜在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诊断显像 光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复发崎病的临床特征,为复发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崎病患儿,选择复发病例,比较患儿初发时与复发时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4年间共收治确诊崎病患儿3 041例,其中复发65例,男∶女为3.1∶1,复发时年龄(2.42±2.04)岁。复发时患儿发热热程为(5.66±2.37)d,较初发时明显缩短,且皮疹、四肢改变发生率较初发时有所降低,但常伴随呼吸道与消化道症状。65例复发患儿中,初发时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19例(29.2%),其中15例复发时冠状动脉损害有所减轻;另有11例患儿复发时出现新的冠状动脉损害。65例复发患儿中,9例患儿初发时考虑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型崎病,但其中5例复发时IVIG初始2 g/kg后症状即明显改善;共12例患儿复发时考虑为IVIG无反应型崎病。结论儿童崎病复发多发生于初次发病1年内,且3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患儿复发时发热热程短于初发,主要临床表现较初发时不典型。部分患儿初发时初始IVIG治疗有效,但复发时IVIG无反应,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英夫利昔单抗等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复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复发崎病的临床特征,为复发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崎病患儿,选择复发病例,比较患儿初发时与复发时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4年间共收治确诊崎病患儿3 041例,其中复发65例,男∶女为3.1∶1,复发时年龄(2.42±2.04)岁。复发时患儿发热热程为(5.66±2.37)d,较初发时明显缩短,且皮疹、四肢改变发生率较初发时有所降低,但常伴随呼吸道与消化道症状。65例复发患儿中,初发时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19例(29.2%),其中15例复发时冠状动脉损害有所减轻;另有11例患儿复发时出现新的冠状动脉损害。65例复发患儿中,9例患儿初发时考虑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型崎病,但其中5例复发时IVIG初始2 g/kg后症状即明显改善;共12例患儿复发时考虑为IVIG无反应型崎病。结论儿童崎病复发多发生于初次发病1年内,且3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患儿复发时发热热程短于初发,主要临床表现较初发时不典型。部分患儿初发时初始IVIG治疗有效,但复发时IVIG无反应,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英夫利昔单抗等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复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新生儿期发病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新生儿不完全崎病,病程中出现皮疹、手足肿胀蜕皮、冠状动脉扩张,经治疗后恢复正常。

  • 标签: 婴儿,新生 川崎病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方法应用于儿童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症状护理、特殊用药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诊断为KD的患儿168例,按入院时间分组,前3个月住院的病例82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作为对照组;后3个月住院的病例86例,采用EBN方法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家属满意度、依从性、焦虑程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球结膜充血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口唇干裂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001)。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家属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BN有助于早期改善KD病人临床症状,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家属焦虑程度,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及随访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川崎病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不完全崎病占全部崎病患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因其临床表现各异、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很容易因漏诊或误诊错过最佳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时间而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甚至继发血栓形成或猝死事件。本文旨在介绍不完全崎病的诊治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川崎病 不完全川崎病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