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作者: 张玉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6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5期
  • 机构: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苏州 215101
  • 简介:目的:研究肝血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66例肝血管患者,研究组33例患者诊断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对照组33例患者诊断中使用二维超声检查方式,对比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检出率明显更高、漏诊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肝血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出率高,可以对患者的病灶特征进行明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6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9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3例行MRI增强检查,1例同时行CT和MRI增强检查。9例患者中,6例(6/9,66.7%)单发,3例(3/9,33.3%)多发;8例(8/9,88.9%)为良性,1例(1/9,11.1%)恶性伴肝转移;所有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1例含钙化,2例合并出血,1例囊变。CT平扫,6例(6/6,100%)均为等或略低密度,边缘不清。MRI平扫,3例(3/4,75%)边界清楚,1例(1/4,25%)恶性边界不清;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2例(2/4,50%)为稍低信号,2例(2/4,50%)为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3例为略高信号且其内示多发点状不强化低信号,即“雀斑”征。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均为略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6例(6/9,66.7%)病灶呈渐进性强化,3例(3/9,33.3%)呈明显持续性强化。增强病变内部亦可见点状及星芒状始终未强化区。多发病灶增强扫描数量经历“少-多-少”的过程。本研究表明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 男,20分钟龄,因“胎儿胸腔积液,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十余分钟”入院。患儿胎儿期即诊断大量胸腔积液,生后出现呼吸困难,予反复胸腔穿刺引流效果欠佳,同时合并心律失常及少量心包积液,胸部CT提示胸腔占位,行胸腔镜下左侧胸腔肿瘤切除术后胸腔积液消失,无心律失常发作。术后病理提示膈肌毛细血管,随访至患儿1岁无肿瘤复发征象。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卢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在治疗脑膜患者中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具有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切除治疗的60例脑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划分60例患者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内容,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相比较,对比结果显示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实施手术切除治疗的脑膜患者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最大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 标签: 脑膜瘤;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MRI表现为外阴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与周围肌肉相比,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显示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不伴有邻近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 作者: 胡玮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在护理脑膜手术治疗的患者时,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所具有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脑膜患者作为护理措施对比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80例患者划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护理工作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护理工作中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护理后的预后、生活质量两项数据后,观察组护理后的两项数据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实施脑膜手术的患者时可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预后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

  • 标签: 脑膜瘤手术;预见性护理;生活质量;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首次将部分分子遗传学特征纳入脑膜分类体系,并对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和补充。除了NF2双等位基因失活或其他经典的脑膜的驱动基因突变之外,部分分子特征具有分型特异性,如TRAF7和KLF4共突变为分泌型脑膜的分子标志物,SMARCE1突变为透明细胞型脑膜的特征性基因改变,以及横纹肌样脑膜相关基因突变BAP1等。在分级方面,TERT启动子突变和/或CDKN2A/B纯合缺失,无论有无间变性组织学特征,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WHO 3级间变性脑膜。另外,H3K27me3缺失也往往是提示预后较差的特征。本文就脑膜的WHO新分类进行简要解读,并分析其可能的实践局限性,以期在诊断工作中更方便理解分类进展及应用。

  • 标签:
  • 作者: 胡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对幕上脑膜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患者实施系统化专科护理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幕上脑膜术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172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各86例,分别为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与系统化专科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对两组病人进行不同护理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进行幕上脑膜手术后,对早期癫痫发作的病人进行系统化专科护理,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的不良反应作用。所以在临床上,这种护理模式具有很高实践价值,应该得到广泛推广。

  • 标签: 系统化专科护理;幕上脑膜瘤;早期癫痫发作;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脑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予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12例前颅底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2例、SimpsonⅡ级10例,病理学检查均示脑膜。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无脑脊液漏及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术前视力视野改变的6例患者中4例明显改善、2例轻度改善,术前钝性头痛的2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术前嗅觉减退的2例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症状略有改善。结论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脑膜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前颅底脑膜瘤 神经内镜 眶上锁孔入路
  • 作者: 邹婷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预防颅底脑膜显微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21年8月-2022年9月期间接受诊治的颅底脑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对接受颅底脑膜显微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护理时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显微切除手术;颅底脑膜瘤;循证护理;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自2016年5月至2022年1月经血管内治疗的25例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患者资料。评估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及远期(>8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动脉再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所有患者随访3~21个月,复查DSA评估动脉复发情况及载动脉情况,以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25例患者共26个动脉,其中破裂动脉13个,未破裂动脉13个。7个动脉位于优势椎动脉,7个动脉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13个破裂动脉中6个采用弹簧圈闭塞动脉及病变段血管,7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个未破裂动脉中9个采用支架辅助栓塞,4个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16个支架辅助栓塞动脉中7个采用了双支架叠加辅助技术。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及远期均未出现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20例患者完成DSA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3例动脉复发,1例出现无症状性支架内血管闭塞。25例患者均于2022年5月完成末次随访(电话或门诊随访),其中24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根据椎动脉优势、动脉与PICA关系等特点,采取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方式治疗椎动脉V4段梭型动脉安全有效。

  • 标签: 椎动脉V4段 梭型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血管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发生于手部多见,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局部压痛以及冷敏感,临床上最有效的方法多采用手术切除肿瘤。传统手术入路多会引起甲板畸形,而且对于甲下中央区血管完整切除较困难,导致复发率较高。自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甲下中央区血管患者3例,采用改良侧方骨膜下入路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血管球瘤 手指 甲下 指侧方骨膜下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静音磁共振血管造影(SilenZ-MRA)和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在颅内动脉栓塞术后无创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接受颅内动脉栓塞术的术后患者3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31例;年龄29~86(54.50±11.80)岁。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别比较TOF-MRA、SilenZ-MRA、HR-VWI的图像质量评分和支架段管腔狭窄率评估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分析TOF-MRA、SilenZ-MRA和HR-VWI 3种MRI血管成像技术对动脉术后栓塞状态的诊断价值。结果TOF-MRA、SilenZ-MRA和HR-VWI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3)、4(3,4)、4(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78,P<0.05),两两比较结果如下:TOF-MRA 比SilenZ-MRA,P<0.017;TOF-MRA比HR-VWI,P<0.017;SilenZ-MRA 比HR-VWI,P>0.017。采用TOF-MRA、SilenZ-MRA、HR-VWI和DSA测量每个病例支架段管腔狭窄率,结果支架段管腔狭窄率分别为45.00%(29.60%,61.05%)、17.60%(10.80%,26.80%)、13.35%(8.90%,15.95%)和7.95%(4.80%,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7.96,P<0.05)。TOF-MRA、SilenZ-MRA、HR-VWI分别和DSA进行比较,结果如下:TOF-MRA比DSA,P<0.017;SilenZ-MRA比DSA,P<0.017;HR-VWI比DSA,P>0.017。DSA复查动脉术后栓塞状态发现,有12个(27.91%,12/43)动脉栓塞不完全,31个(72.09%,31/43)动脉栓塞完全。TOF-MRA、SilenZ-MRA和HR-VWI评估动脉术后是否完全栓塞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00和0.94,TOF-MRA与HR-VWI(Z=2.53,P<0.05)及TOF-MRA与SilenZ-MRA(Z=3.32,P<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VWI可以清晰显示载动脉支架段管腔,评价支架段动脉管壁情况及管腔通畅与否。SilenZ-MRA评估动脉术后栓塞状态明显优于TOF-MRA,且在颈显示上略优于HR-VWI。联合应用HR-VWI和SilenZ-MRA对颅内动脉栓塞术后无创性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是一种独特的外周T细胞淋巴亚型,仅占非霍奇金淋巴的1%~2%,其主要病理形态特点为滤泡树突状细胞和高内皮小静脉显著增生,伴多形性炎性细胞浸润,小-中等大小透亮肿瘤细胞簇状增生围绕于血管周围。近年来学者们通过高通量测序或临床前模型等方法,对AITL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遗传学机制做了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各基因突变的潜在作用机制。AITL总体预后差,生存期短,传统化疗方案总体生存率低。但随着对AITL分子遗传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型药物或疗法已尝试用于复发难治性AITL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旨在归纳总结AIT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加强对该病的充分认识,并对其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做汇总综述,为临床诊治AITL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 作者: 余淑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颅内动脉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更加新颖的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病人在护理后各项指标和对病人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内动脉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缩短病人的住院、术后康复及下床活动的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程度,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

  • 标签: 人性化护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水密缝合修补技术进行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鞍结节脑膜切除后颅底重建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采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14例鞍结节脑膜患者,颅底重建时采用阔筋膜对鞍底硬脑膜缺损进行水密缝合修补,修补后鞍底再覆盖一层较大的阔筋膜加固,均未应用鼻中隔黏膜瓣。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4例患者的肿瘤均获得影像学全切除;术中经Valsalva通气试验证实,要达到水密缝合状态,至少需要缝合12针。14例患者中,13例获得了水密缝合状态,均未发生脑脊液漏;1例因术中鞍底硬脑膜受肿瘤侵犯而切除较多,未达到水密缝合状态,术后出现短暂性脑脊液漏,卧床2周后脑脊液漏消失。11例视力视野损害患者中,9例明显改善,2例无改善。14例患者术后随访(26.8±8.4)个月(范围5~53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均无脑脊液漏发生;2例视力视野无改善患者截至末次随访时视力视野仍无明显改善。结论采用阔筋膜对鞍底硬脑膜缺损行水密缝合修补的方式进行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鞍结节脑膜切除后颅底重建可行且效果较好。

  • 标签: 鞍结节脑膜瘤 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 水密缝合修补 颅底重建 鼻中隔黏膜瓣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