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国产康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系统(型号:KD-SR-01)在妇科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3~4个月30~40 kg雌性长白猪18头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腹腔镜组(n=6)、机器人单孔(R-LESS)组(n=6)和机器人多孔(R-LEMS)组(n=6),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3组的总手术时间、对接时间、子宫切除时间、阴道残端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及术中并发症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组出血量均<5 ml。与传统腹腔镜[总手术时间(47.83±8.59) min,子宫切除时间(16.00±3.46) min,阴道残端缝合时间(11.83±1.47) min]比较,R-LEMS组总手术时间[(56.20±6.87) min]及具体操作时间(子宫切除时间[(17.40±4.72) min],阴道残端缝合时间[(15.80±2.86) min]均无明显延长(t=1.693、0.608、2.573,P>0.05)。与R-LEMS组[对接时间(14.20±5.72) min],子宫切除时间[(17.40±4.72) min],总手术时间[(56.20±6.87) min],阴道残端缝合时间[(15.80±2.86) min]比较,R-LESS组对接时间[(10.00±1.90) min]、子宫切除时间[(24.17±7.36)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6、1.990,P>0.05),总手术时间[(67.83±7.41) min]及阴道残端缝合时间[(21.33±4.63) min]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2.528,P<0.05)。结论康多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的妇科手术在动物水平安全可行,且单孔可以取得同样满意的效果,但未来仍需加以验证。

  • 标签: 微创手术 机器人手术系统 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胆管扫查辅助分站系统,以期辅助医师学习多站成像技术,提高操作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2016年5月—2020年10月522例EUS视频资料,基于视频截取图像,获得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3 000张白光胃镜、31 003张超声胃镜图像和来自武汉协和医院的799张超声胃镜图像,用于EUS胆管扫查系统的模型训练和模型测试。模型包括:白光胃镜图像过滤模型,标准站图像与非标准站图像区分模型和EUS胆管扫查标准图像分站模型,用以将标准图像分为肝窗、胃窗、球窗、降窗。然后从测试集中随机抽取110张图像进行人机大赛,比较专家、高级内镜医师与人工智能模型对胆管扫查多站成像每个站点识别的准确度。结果白光胃镜图像过滤模型准确率为100.00%(1 200/1 200),标准站图像与非标准站图像区分模型准确率为93.36%(2 938/3 147),EUS胆管扫查标准图像分站模型在内部测试集中各分类的准确率分别为肝窗97.23%(1 687/1 735),胃窗96.89%(1 681/1 735),球窗98.73%(1 713/1 735),降窗97.18%(1 686/1 735);外部测试集中准确率分别为肝窗89.61%(716/799),胃窗92.74%(741/799),球窗90.11%(720/799),降窗92.24%(737/799)。人机大赛中,模型分站的正确率为89.09%(98/110),高于内镜医师[85.45%(94/110),74.55%(82/110),85.45%(94/110)],接近专家水平[92.73%(102/110),90.00%(99/110)]。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EUS胆管扫查系统,可以较为准确地实时辅助内镜医师进行标准多站扫查,提高EUS完整性及操作质量。

  • 标签: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内镜超声检查 胆管 多站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探究将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根治术辅助化疗患者,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9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术后化疗的8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纽曼系统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不良情绪、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癌因性疲乏量表(CFS)、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35.43±4.35)、SDS评分(32.31±5.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3±5.24)、(38.89±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FS程度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FS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QOL评分及SSRS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纽曼护理模式应用于胃癌化疗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多社会支持,有利于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纽曼护理模式 胃癌 生活质量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在头部无框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中应用的基本流程,评价OSMS在头部模体和应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头部SRT患者中,分次内实时监测位置误差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头部SRS仿真模体OSMS的监测位移与Edge六维床预设位移的偏差,评估OSMS实时监测运动偏差,及在治疗床非零角度和其中一组摄像头被加速器旋转机架遮挡的情况下,OSMS监测头部运动的能力。同时本研究选取10例50分次接受头部无框架SRT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经Q-Fix开孔面罩固定并整个治疗分次内应用OSMS监控,通过分析离线日志文件获得OSMS实时监测的分次内误差;患者治疗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六维度误差作为CBCT验证的分次内误差。结果模体研究中,OSMS监测偏差与预设位移在六维度方向均有较强相关性;治疗床与机架0°时,OSMS探测的平移方向和旋转角度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28±0.10) mm和(0.15±0.09)°;有一组摄像头被遮挡的情况下,平移和旋转方向的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5±0.13) mm和(0.17±0.09)°;床非0°时OSMS监测偏差值均大于床0°偏差值,床270°时三维矢量偏差最大,分别为平移方向(0.69±0.19)mm和旋转角度(0.32±0.12)°。在Q-fix开孔面罩固定的SRT患者中,OSMS与CBCT监测的分次内运动幅度差异较小,平移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40±0.26)mm和(0.29±0.10)mm;旋转方向三维矢量偏差分别为(0.33±0.20)°和(0.26±0.08)°。结论OSMS是一种有效的光学引导放射治疗工具,OSMS的分次内实时运动监测功能具有亚毫米级精度,可以实现分次内误差的精确监控。为保障无框架头部SRS/SRT治疗精确实施,有必要联合OSMS进行分次内位置监控

  • 标签: 分次内运动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 Q-Fix面罩固定系统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光学引导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选取9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图迈®内窥镜手术系统行胃癌根治术,结果表明应用国产图迈®内窥镜手术系统行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者感受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无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在小儿纵隔肿瘤精准手术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21年1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4例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Hisense CAS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分为三维重建组(29例,53.70%)和二维CT组(25例,46.30%)。对比2组手术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应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种方法模拟手术与实际手术情况。结果三维重建组与二维CT组患儿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维重建组的手术时长[(125.14±41.37) min]短于二维CT组[(149.24±44.53) min](P=0.044);三维重建组的术中出血量[15.00(13.50,25.00) mL]少于二维CT组[36.00(30.00,75.00) mL](P<0.001);并且三维重建组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时间[4.00(3.00,5.50) d]和术后住院天数[(8.83±3.39) d]均短于二维CT组[7.00(5.00,11.50) d、(11.00±4.10) d](P=0.001、0.038);三维重建组和二维C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组模拟手术与手术实际探查情况相符。结论使用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能真实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血管的解剖关系,可提高儿童纵隔肿瘤手术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精准手术 计算机辅助手术 纵隔肿瘤 儿童
  • 简介:摘要小胶质细胞是定位在神经系统中的巨噬细胞,与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肺脏中的尘细胞一样。细胞功能由自身性质(结构决定功能)和所处位置决定。因为视网膜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所以眼睛是大脑的延伸。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视网膜,他们作为机体非常重要的司令部,其周围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在普通巨噬细胞的基础上,有诸多特性。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哨兵",发挥免疫监视、免疫防御、神经毒性、促进神经突触形成,以及突触修剪等功能。小胶质细胞因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有代表性的免疫细胞而成为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其神经保护与神经毒性的双重作用是由于应对不同病变所合成和分泌的物质不同。目前,关于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尤其是视网膜中的小胶质细胞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综述对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疾病和涉及眼部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待解决问题进行梳理,希望对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功能提供帮助。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 视网膜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图像和二维X线荧光图像配准,评估超声引导机器人辅助关节突关节穿刺术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方法取成年绵羊腰椎新鲜标本6个,浸泡于明胶溶液,分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24个,共计48个关节突关节,依据穿刺方式分为机器人组和徒手组(n=24),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穿刺左右侧关节突关节各12个,机器人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穿刺关节,徒手组穿刺对侧关节;机器人组左侧关节突关节左侧L1 3个,L2 3个,L3 3个,L4 3个,右侧关节突关节L1 2个,L2 3个,L3 5个,L4 2个;机器人组和徒手组均在同一标本上进行,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记录和比较两组定位误差、方向误差、扫描时间、路径规划、总穿刺时间、总操作时间。结果机器人辅助穿刺的定位误差[(2.21±1.12)mm]、方向误差(1.51°±0.47°)显著小于徒手组[(3.26±1.44)mm、2.24°±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所有模型均在首次成功实现关节突关节穿刺,徒手组则需要多次校正;机器人组总操作时间[(463.84±34.93)s]显著长于徒手组[(298.40±27.48) s],但总穿刺时间[(37.97±6.87)s]显著短于徒手组[(261.61±33.1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的关节突穿刺术可以在较少的针头调整次数下实现精准穿刺。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超声处理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经颈椎后路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33例患者资料,男19例、女14例;年龄26~75岁,平均50.5岁。上颈椎骨折脱位14例(其中骨折不愈合2例)、上颈椎及下颈椎同时骨折脱位1例、颈椎脊髓损伤合并椎管狭窄2例、颈椎管狭窄9例、枕颈部畸形2例、颈椎病术后翻修2例、颈椎椎管内肿瘤3例。使用基于术中三维"C"型臂X线机透视的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颈椎后路手术置钉,于C1~C7共置入151枚椎弓根螺钉。其中上颈椎置入螺钉74枚,下颈椎置入螺钉77枚。术后7 d内使用CT扫描获取影像数据,采用Neo分级评估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术后随访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判断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和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果根据Neo分级,术后138枚螺钉完全包含在椎弓根中,未突破椎弓根皮质,评价为Neo 0级,占91.4%(138/151)。其中C1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7.1%(34/35),C2为92.3%(36/39),C3为88.2%(15/17),C4为71.4%(10/14),C5为85.7%(12/14),C6为93.3%(14/15),C7为100.0%(17/17)。螺钉置入准确率最高的是C7,最低的是C4。对C1~C7置钉准确性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 P=0.971)。共13枚螺钉突破椎弓根皮质,其中9枚突破外侧皮质,4枚突破内侧皮质,未发生任何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或血管并发症。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可以有效保障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安全性。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颈椎 椎弓根钉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中心共收治的2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转归为坏死性胰腺炎患者122例。39例行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术,包括标准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NPN)18例和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辅助胰腺坏死清除术(UPLS)21例。UPLS组平均手术次数(3次比4次,P<0.05)和手术时间(38 min比65 min,P<0.05)明显少于NPN组。NPN组术后出现1例结肠瘘,3例窦道出血。UPLS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且住院时间更短(78 d比92 d,P<0.05)。随访2~60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本研究显示ULPS系统能改善现有经皮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的技术不足,提高微创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但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的操作和应用缺乏参考标准,制订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指南势在必行。因此,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撰写此推荐性应用指南,内容包括适应证的选择、牙体的预备、光学印模的制取等关键步骤。本指南旨在通过推荐椅旁CAD/CAM全瓷修复技术的标准操作流程,提高椅旁CAD/CAM全瓷修复的质量和长期成功率。

  • 标签: 陶瓷制品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修复体 义齿修复术 专家共识 椅旁
  • 简介:摘要肝癌的治疗东西方指南间存在明显差异,晚期肝癌的治疗依然是个重大挑战。随着肝癌药物治疗的进展,靶向和免疫治疗逐渐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实践,我们已经进入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时代,为进一步推动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提供了基础。肝细胞癌术后有着极高的复发率,目前尚无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用于减少术后复发,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结合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选择性的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新辅助治疗,目前最亟待统一的是标准问题,肝门淋巴结转移是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肝细胞癌进行精准化和个体化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治疗应用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新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尸体标本解剖研究自主研发的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骨盆骨折微创复位的效果。方法以10例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骨盆为实验对象(男7例,女3例),参考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骨折形态建立骨盆骨折模型(依据Tile分型:B1型3例,B2型4例,C1型3例),使用本团队研发的新型智能化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完成模型骨的自动复位并测量术中配准导航时间、自主复位时间、手术总时间和复位误差。结果10例骨盆模型均通过机器人系统完成了有效复位。术中配准导航时间平均为47.4 min(32~74 min),自主复位时间平均为73.9 min(48~96 min),手术总时间平均为121.3 min(83~170 min)。复位误差平均为2.02 mm(1.67~2.62 mm),复位结果满足临床手术要求。结论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系统可以辅助完成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复位过程符合临床手术流程,具有较高的复位精度和操作可行性,同时彻底避免了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放射暴露,为临床骨盆骨折微创复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标签: 机器人 外科手术,微创性 解剖学 骨盆骨折 骨折复位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导航和机器人技术的革新,临床应用机器人辅助骨科的手术越来越多,如关节置换手术、脊柱手术、骨肿瘤手术、关节镜检查和骨折固定手术,为实现临床疾病微创、精准、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TiRobot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骨科机器人系统,在脊柱、创伤等骨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TiRobot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远程手术的实施进行综述,介绍TiRobot辅助脊柱颈椎骨折、胸腰椎骨折、骨盆髋臼骨折、髋部骨折以及手足部骨折手术的应用进展。

  • 标签: 骨折 脊柱 创伤 TiRobot 骨科手术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因素并建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9例行nCRT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59例患者中33例(20.8%)患者达到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RT前肿瘤最大厚度≤25 mm(P=0.046)、同步强化化疗(P=0.013)、nCRT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1.65(P=0.004)及nCRT前血清CEA≤5 ng/ml(P=0.016)均与pCR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步强化化疗、nCRT前NLR及nCRT前血清CEA是pCR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pCR预测评分系统,评分为0、1、2、3分患者pCR的概率分别为42%(10/24)、30%(19/63)、5%(3/57)、7%(1/15)。评分≤1分患者pCR的概率为33%(29/87),评分˃1分患者pCR的概率为6%(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38~0.820,P˂0.001)。结论同步强化化疗、nCRT前NLR≤1.65及nCRT前血清CEA≤5 ng/ml是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pCR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以上指标构建的评分系统可有效预测pCR。

  • 标签: 直肠肿瘤 化学放射疗法 淋巴细胞 预测
  • 简介:摘要在乳房皮下大量注射人工材料导致皮肤变薄、破溃的病例较为少见,其处理极为困难,现有方法均会破坏血供,难以避免乳头、乳晕及变薄区域皮肤坏死。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中心于2021年7月和11月收治2例不明人工材料注射隆乳术后出现皮肤变薄和破溃的病例,采用水动力系统喷射装置辅助手术进行治疗,利用水流的冲击作用,可以有效清除散布于皮下浅层及部分深层人工材料的同时,保护乳房皮肤及乳头、乳晕的血供。

  • 标签: 乳房 人工材料 水动力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达芬奇Xi系统与达芬奇Si系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和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采用Si系统(Si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45.6±14.0)岁;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病10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14例;体质指数(BMI)(21.0±1.2)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3分9例;肿瘤位于左侧28例,右侧29例;肿瘤直径(3.9±1.2)cm。采用Xi系统(Xi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年龄(44.8±14.5)岁;合并糖尿病2例,高血压病12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11例;BMI(21.4±1.8)kg/m2;ASA评分≥3分7例;肿瘤位于左侧15例,右侧27例;肿瘤直径(3.7±1.1)cm。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两组手术方式除对接过程不同外,其余手术步骤大致相同。Si组对接方式为医生手持吸引器作为引导,手术室护士在吸引器引导下将机器人系统引入定泊,然后完成对接。Xi组采用机器人系统自带的激光定位系统对接,不需手动定位及引导。与Si系统相比,Xi系统的机械臂术中操作更灵活。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费用,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评估并发症。结果Si组和Xi组的麻醉时间分别为(140.0±24.3)min和(125.6±26.4)min(P=0.006),对接时间分别为(7.8±1.4)min和(5.0±0.9)min(P<0.001),手术时间分别为(109.0±18.8)min和(98.8±20.7)min(P=0.013),术中估计失血量分别为(121.5±70.8)ml和(124.7±68.9)ml(P=0.824),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3.4±1.2)d和(3.4±1.3)d(P=0.892),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2.3±1.0)d和(2.5±1.2)d(P=0.419),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4±1.5)d和(6.2±1.5)d(P=0.484)。Si组和Xi组术后发生Clavien≥3级并发症分别为4例和2例(P=0.642)。Si组和Xi组住院期间总费用分别为(51 975.2±7 320.8)元和(56 830.9±8 392.5)元(P=0.003),手术及耗材费用分别为(23 785.3±4 063.1)元和(28 021.2±6 066.8)元(P<0.001)。结论与达芬奇Si系统相比,Xi系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可以提供相似的围手术期效果和安全性,且缩短了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但住院期间总费用相对增加。

  • 标签: 机器人 达芬奇Xi系统 达芬奇Si系统 肾上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镜手术系统(Ra-fURS)的性能,并探讨应用该系统行动物手术的可行性、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20年10月使用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镜手术系统,配合软性输尿管镜进行研究。研究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体外基本性能测试,包括:①Ra-fURS控制软镜的3个自由度运动范围(上/下弯曲角度、轴向旋转角度、前后进退距离);②操作相应延迟;③Ra-fURS操控光纤前后运动距离。第二部分为模拟软镜手术,术者为8名泌尿外科医生,分为A、B两组,每组4名。A组无主刀经验,B组手术经验均>200例。两组术者均采用3D打印肾脏模型测试Ra-fURS探查所有肾盏的完成度(探查肾盏数/肾盏总数)和时间;集合系统内定向移位时间;激光碎石时间(结石模型为0.5 cm×0.5 cm×0.5 cm石膏块)。第三部分为动物软镜手术,实验对象为5个月龄雌性约克夏长白猪2只。两组术者对实验动物行双侧输尿管软镜探查,共完成32次Ra-fURS手术。记录每次Ra-fURS安装时间和卸载时间,以及Ra-fURS探查所有肾盏的完成度和时间。每次Ra-fURS术后,术者需行1次人工操作软镜,并对Ra-fURS和人工操作的舒适度评分(术者手指、腕、肘、肩、腰、膝每个部位,明显不适为0分,轻度不适评分为1分,无不适评分为2分,合计0~12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Ra-fURS控制软镜实施3个基本自由度运动行程分别为进/退+11~-11 cm、轴向旋转+225°~-225°、主动弯曲+270°~-270°,操作光纤的进退行程为+2.5~-2.5 cm。体外模型下,A、B组探查集合系统的完成度均为100%;探查时间分别为(116.0±8.0)s和(110.3±15.4)s,定向移位时间分别为(71.3±16.4)s和(64.3±5.9)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模拟碎石时间短于A组[(525.8±58.5)s与(780.5±141.2)s,P<0.01]。动物手术中,第1~7次Ra-fURS安装时间平均为(234.0±43.0)s,呈下降趋势,第8~32次安装时间基本稳定,平均为(149.3±8.0)s;卸载时间均平稳,平均为(43.9±5.9)s。两只动物共51个肾盏,B组探查集合系统的完成度高于A组[(95.5±9.1)%与(59.1±9.1)%,P<0.05],探查时间短于A组[(127.3±18.2)s与(274.8±34.6)s,P<0.05]。对于所有术者,Ra-fURS舒适度评分均高于人工操作软镜[(8.9±0.3)分与(5.9±1.1)分,P<0.05]。结论新型机器人辅助软性输尿管镜手术系统具备控制软镜行肾内探查以及联合激光行碎石操作的功能,该系统装卸便捷、性能稳定、使用舒适,在一些基本应用中可降低手术经验差异的影响。

  • 标签: 机器人手术 软性输尿管镜 肾脏内镜手术 肾结石 动物模型手术
  • 简介:摘要新辅助治疗是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评价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主要手段是MRI。为了缓解我国影像科医师相对缺乏的现状,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考目前利用人工智能自动识别系统协助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提出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系统的外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期引导该技术的规范应用,提高影像学阅片的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人工智能 新辅助治疗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制订此推荐性应用指南。本指南旨在通过推荐树脂陶瓷复合材料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修复技术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提高修复临床疗效,以促进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并提高长期成功率。

  • 标签: 复合树脂类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修复体 义齿修复术 专家共识 椅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