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3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创伤乳糜胸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创伤乳糜胸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的认识。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例创伤乳糜胸,包括胸部淋巴管畸形相关2例、结核性感染相关1例进行回顾,同时以"淋巴管瘤"加"乳糜胸""淋巴管畸形"加"乳糜胸""感染"加"乳糜胸"为关键词在CNKI和万方数据库上搜索,并以"lymphatic malformation"AND"chylothorax""lymphangiomatosis"AND"chylothorax""infection"AND"chylothorax"在PubMed进行搜索并筛选。结果在淋巴管畸形相关的案例中小于18岁6例,大于等于18岁5例,男6例,女5例,发热3例,不发热8例,首发症状中均有胸闷胸痛等胸腔积液表现。乳糜液性状中有记载的4例为血性,1例为乳白色。治疗方法中7例手术治疗,1例放疗,2例药物治疗,1例自动出院后失访。转归中6例存活,3例死亡,2例不详。在感染相关的乳糜胸案例中,男2例,女2例;3例乳糜胸乳糜液呈乳白色,均以药物治疗;4例均无乳糜胸致死的报告。结论创伤乳糜胸相对不常见,乳白色的胸水依然需要警惕乳糜胸的可能。创伤乳糜胸病因复杂多样,预后与病因可能相关,胸部淋巴管畸形所致乳糜胸相比结核感染乳糜胸预后差,且更多的需要手术干预。

  • 标签: 乳糜胸 淋巴管畸形 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急性期创伤颅内血肿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神经内镜辅助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6例急性期创伤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1 d、术后3 d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22例头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术前1 d、术后7 d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患者),住院时间(6.7±1.1) d。无继发性出血再次开颅患者,术后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无再注入尿激酶融化血肿患者。与术前[(7.82±1.097)分]比较,22例头疼患者术后NSR评分[(1.05±0.65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中术前ADL分级Ⅰ级8例,Ⅱ级14例,Ⅲ级12例,Ⅳ级2例,术后30例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ADL分级Ⅰ级;6例患者有轻度头晕症状,ADL分级Ⅱ级。结论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急性期创伤颅内血肿疗效较好手术创伤少,住院时间短,安全高。

  • 标签: 神经内镜 非急性期 创伤性颅内血肿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创伤脊柱骨盆分离是创伤所致骨盆和脊柱解剖学上的完全分离,特点为骶骨两侧纵行骨折线伴横形骨折,为多平面不稳定骨折,多见于高能暴力损伤,合并伤多,骶神经损伤发生率高,处理不当易导致骨折再移位、疼痛畸形愈合、继发性神经损伤、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创伤脊柱骨盆分离手术治疗的难点在于骨折复位与固定方式,其中骨折复位方式是采用切开复位还是闭合微创复位、内固定采用单纯骶髂螺钉或钢板或髂腰固定或三角固定,以及骶神经损伤是否需直接减压处理仍存在争议。随着对脊柱骨盆分离损伤认识的提高及闭合微创复位技术的临床应用,微创骶髂螺钉、髂腰固定、三角固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术后伤口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功能预后良好,骨折复位后损伤的骶神经间接减压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但对骨折移位大伴骶管狭窄、骨折断端或游离骨块卡压神经时需行椎板切除直接减压手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最常见的创伤中枢神经损伤之一,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当常规T2WI发现脊髓异常信号时,提示损伤严重不可逆。目前,由传统的MRI技术发展出的纤维束成像等无创性功能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观察脊髓的形态和信号改变,还可以进行脊髓微观结构的研究,诊断优势在于多模态、精确、无创。现就无创MRI技术创伤脊髓损伤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脊髓损伤以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脊髓损伤 创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BI)病情进展迅速、预后险恶,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已成为现代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除了特殊情况下必要的手术干预外,有关TBI的临床处置措施、无创和有创监测模式等近年来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重点阐述了TBI的监测和治疗现状,通过对TBI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在发病不同环节采取针对和精准化策略干预,同时持续监测各项指标动态变化,最终防止组织及器官的继发性损伤,达到降低急危重症患者伤残率和病死率之目的。

  • 标签: 脑损伤 治疗应用 创伤性脑损伤 调控机制 监测
  • 简介:摘要慢性创伤脑病(CTE)是一种以脑内磷酸化tau蛋白异常积聚为特征的神经病理学疾病。目前公认的神经病理学标准仍只是初步的,一方面因为该标准基于数量有限的选定样本,另一方面目前很少有研究将CTE的病理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进行比较。此外,CTE被广泛认为是反复头部受击的结果,但一次中度或重度的颅脑创伤(TBI)也可诱发CTE。基于不同的观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就CTE特点、研究历史以及TBI与CTE的相关作一综述。

  • 标签: 慢性创伤性脑病 颅脑创伤 神经病理学
  • 简介:摘要创伤心搏骤停(TCA)的病死率极高,且与创伤心搏骤停(NTCA)在复苏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在标准复苏流程的同时快速处理各种可逆病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文通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窒息、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挤压综合征、颅脑损伤和脑疝这几个导致TCA的关键因素进行综述,并对其管控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TCA的预防提供可行的策略,为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降低TCA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 心搏骤停 预防策略
  • 作者: 张茂 王天兵 白祥军 张连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省严重创伤与烧伤诊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09,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北京 10004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 430030,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战创伤中心,重庆 40004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或截肢(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顽固疼痛及术后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神经瘤致痛与外周及中枢致敏、神经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神经瘤纤维结构改变等有关。手术治疗包括脱敏、阿霉素、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包括单纯神经瘤切除、神经残端封闭、神经残端疏导、重建神经连续、定向肌肉神经移植、再生周围神经移植治疗等。本文就创伤神经瘤形成、相关致痛理论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 标签: 神经瘤 综述 疼痛机制 防治
  • 简介:摘要高海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战略区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伤时有发生,与之相关的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病是威胁伤员健康的重要因素。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可以影响正常平原移居人群的凝血功能,出现高凝和纤溶抑制状态。高原地区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也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的难以纠正。根据既往研究,笔者提出了高原地区创伤凝血病可能的特点,为后续指导平时战时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和创伤凝血病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高原 创伤和损伤 凝血功能 创伤性凝血病
  • 作者: 王立祥 刘中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39,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上海 10000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昏迷是神经外科的诊治难点之一,其发病机制具有复杂、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此领域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临床诊疗指南,回顾了意识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特殊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先进的神经成像和电生理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的最新应用,以及治疗策略方面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果。并认为使用功能和结构损伤的神经影像学及电生理学评测,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可能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 标签: 脑损伤 意识障碍 昏迷 植物状态
  • 简介:摘要创伤是中青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首要病因,创伤大出血及创伤凝血病(TIC)是创伤患者的主要死因,是潜在可预防和改善的。既往研究中TIC虽有诊断指标,但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多种检测方法及其指标之间差异,导致其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诊断指南和专家共识。这不仅影响TIC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发现,也造成对TIC及时规范治疗的延迟。目前,TIC诊断与评估包括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因子测试、全血黏弹性试验等实验室检测,还包括预测评分等多种诊断策略。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围绕TIC的诊断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TIC的标准化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出血性障碍 止血 血液凝固因子 全血黏弹性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络壮骨丸治疗早期创伤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早期创伤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络壮骨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影像学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48/50)高于对照组(82.98%,39/50),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部疼痛、关节沉重、关节僵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影像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低切、中切和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2/50)低于对照组(18.37%,9/50),P<0.05。结论早期创伤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通络壮骨丸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度,并可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通络壮骨丸 血液流变学 骨代谢
  • 简介:摘要创伤股骨头坏死(NONFH)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糖皮质激素、乙醇、减压病、镰刀细胞性贫血等,但无论是哪种病理过程最终均会导致骨细胞的死亡。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与创伤股骨头坏死相关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许多单核苷酸多态(SNPs)位点与该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结合近期的遗传基因学研究,着重对创伤股骨头坏死发病相关的基因加以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发病机制 基因多态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利用当前的医疗诊断技术对这一改变进行评估,对于TBI患者的诊疗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RI技术尤其是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是目前活体成像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在TBI中有着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通过fMRI技术可以清晰观察到TBI后脑组织结构、代谢以及功能的变化,这一技术对于TBI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整理,对几种fMRI技术在TBI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功能磁共振成像 影像技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婴幼儿不仅生理结构和神经功能特殊,而且体检难以配合,其遭受创伤脑损伤(TBI)后在诊断和治疗很多方面与成人不同。由于我国婴幼儿TBI发病率低,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对该类患儿大部分沿用成人的治疗方法,不仅易漏诊误诊,也可能使患儿承受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风险,影响治疗效果。笔者探讨婴幼儿TBI的诊治特点和临床救治原则,以提高国内婴幼儿TBI的救治效果。

  • 标签: 脑损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婴幼儿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