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脊柱骨盆分离是创伤所致骨盆和脊柱解剖学上的完全分离,特点为骶骨两侧纵行骨折线伴横形骨折,为多平面不稳定骨折,多见于高能暴力损伤,合并伤多,骶神经损伤发生率高,处理不当易导致骨折再移位、疼痛畸形愈合、继发性神经损伤、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创伤脊柱骨盆分离手术治疗的难点在于骨折复位与固定方式,其中骨折复位方式是采用切开复位还是闭合微创复位、内固定采用单纯骶髂螺钉或钢板或髂腰固定或三角固定,以及骶神经损伤是否需直接减压处理仍存在争议。随着对脊柱骨盆分离损伤认识的提高及闭合微创复位技术的临床应用,微创骶髂螺钉、髂腰固定、三角固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术后伤口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功能预后良好,骨折复位后损伤的骶神经间接减压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但对骨折移位大伴骶管狭窄、骨折断端或游离骨块卡压神经时需行椎板切除直接减压手术。

  • 标签:
  • 作者: 张茂 王天兵 白祥军 张连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省严重创伤与烧伤诊治重点实验室,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杭州 310009,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外科,北京 10004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武汉 430030,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全军战创伤中心,重庆 400042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立祥 刘中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39,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上海 10000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络壮骨丸治疗早期创伤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早期创伤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通络壮骨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影像学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48/50)高于对照组(82.98%,39/50),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部疼痛、关节沉重、关节僵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影像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低切、中切和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2/50)低于对照组(18.37%,9/50),P<0.05。结论早期创伤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通络壮骨丸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度,并可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通络壮骨丸 血液流变学 骨代谢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利用当前的医疗诊断技术对这一改变进行评估,对于TBI患者的诊疗以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MRI技术尤其是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是目前活体成像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在TBI中有着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通过fMRI技术可以清晰观察到TBI后脑组织结构、代谢以及功能的变化,这一技术对于TBI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整理,对几种fMRI技术在TBI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功能磁共振成像 影像技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婴幼儿不仅生理结构和神经功能特殊,而且体检难以配合,其遭受创伤脑损伤(TBI)后在诊断和治疗很多方面与成人不同。由于我国婴幼儿TBI发病率低,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对该类患儿大部分沿用成人的治疗方法,不仅易漏诊误诊,也可能使患儿承受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风险,影响治疗效果。笔者探讨婴幼儿TBI的诊治特点和临床救治原则,以提高国内婴幼儿TBI的救治效果。

  • 标签: 脑损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创伤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7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105例;年龄65~96岁[(72.6±6.8)岁]。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为参考标准,分为TIC组(32例)和TIC组(28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首次体温及休克指数(SI)、入院时首次血气分析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化验结果、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住院时间与临床预后。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早期TIC发生的相关。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面部和胸部及腹部损伤、GCS、体温、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SI、pH值、剩余碱(BE)、乳酸、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首次、最低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临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体温、SI、pH值、BE、乳酸、Hb、PLT、APTT、TT、FIB与早期TIC发生有一定的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OR=1.54,95%CI 1.10~2.17,P<0.05)、PLT(OR=0.67,95%CI 0.49~0.91,P<0.05)和FIB(OR=0.56,95%CI 0.40~0.78,P<0.01)与TIC显著相关。结论高SI值、低PLT和低FIB水平是早期T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血液凝固障碍 老年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镜手术修复创伤膀胱颈闭锁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对3例创伤膀胱颈闭锁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修复,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患者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和性功能损害,腹腔镜手术修复创伤膀胱颈闭锁的疗效肯定。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创伤性骨盆骨折 膀胱颈闭锁
  • 作者: 苏秀珠 杨菲 吴黄辉 陈国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福州 350025,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上海 200434,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上海市麻醉与脑功能调控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434
  • 简介:摘要创伤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且后遗症多,其中抑郁是其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转归及生活质量,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也无公认的预防及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总结近5年来TBI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可能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的新发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有效诊治这一疾病及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抑郁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 scaffold,ANAS)对创伤神经瘤的形成及疼痛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坐骨神经为来源,采用化学萃取方法制备ANAS,通过HE和髓鞘染色检测评估ANAS脱细胞情况。取健康SD雌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AS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无特殊处理;ANAS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近侧残端连接长度为2 cm的ANAS。术后定期观察并评估两组大鼠失神经后自噬、神经瘤形成、神经纤维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到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等。结果处理后的ANAS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见神经轴突和髓鞘消失,未见雪旺细胞核;髓鞘LFB染色脱细胞神经髓鞘消失,无细胞核结构。术后自噬评分ANA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下观察,ANAS组神经纤维排列规则,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发生神经瘤例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有髓神经纤维数量,ANAS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透视电镜下对照组可见大量紊乱排列的成纤维及胶原纤维细胞、无髓神经纤维,少量杂乱密度不一的髓鞘;ANAS组可见髓鞘进一步成熟,成纤维及胶原纤维细胞排列相对规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两组均有神经生长因子表达,ANA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随着时间递减(P<0.01)。结论ANAS能很好地预防创伤神经瘤形成及疼痛的发生。

  • 标签: 动物实验 大鼠 神经瘤 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 疼痛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常见、可危及生命的疾病,脑水肿是影响TBI病死率和其后续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而血管源脑水肿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常规磁共振在鉴别水肿类型和范围方面能力有限。随着磁共振功能序列的日益创新,各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在研究TBI后血管源脑水肿中各有其独特之处。相关研究应用了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自由水扩散张量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等fMRI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他fMRI如磁化转移和磁敏感成像在这一领域也显示出应有的作用。本文对TBI后血管源脑水肿的MRI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综述,以期为TBI后的血管源水肿监测、治疗和预后提供更新、更全面的理论基础及检查方式。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脑水肿 血管源性水肿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睾丸脱位临床上较少见,常发生于阴囊外伤或腹部骨盆外伤。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睾丸脱位病例,患者65岁,外伤后右侧睾丸脱位至阴茎皮下,在超声引导下成功进行手法复位,阴茎和睾丸恢复正常。睾丸脱位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结合本例报道,对于类似的浅脱位患者,超声引导下手法复位是一种可行治疗方案。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睾丸脱位 超声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规律运动时不恰当的反复打击头部,可引起轻度创伤颅脑损伤(mTBI),产生持续的认知、行为和精神问题,最终导致慢性创伤脑病(CTE)。但是,规律运动也能够作为一种抗大脑认知衰退的神经保护剂,对大脑的可塑性产生影响。规律运动能够通过减少异常蛋白堆积、促进神经发生及突触形成、增加突触可塑性和血管生成、改善微循环、抗微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心理健康等方式提高大脑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并显著地改善CTE的疾病过程。本文围绕CTE的病理改变及发生机制综述如下,探讨规律运动改善CTE后神经功能的机制,以期为CTE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运动创伤 慢性创伤性脑病 神经变性 运动康复 规律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式端侧编织缝合技术结合异体神经移植治疗创伤神经瘤(taumatic neuroma,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2月至2020年10月被确诊为TN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TN部位:前臂远端正中神经3例、腕部桡神经浅支1例、前臂远端尺神经2例、尺神经腕背支1例、指总神经1例。尺神经腕背支为医源性损伤,其余为局部挤压伤或者切割伤。手术过程:彻底松解神经后,取同种异体神经一条,两末端修剪成45°角斜面。在神经瘤及其两侧分别做神经束间分离,形成与神经主干呈45°角的隧道,将异体神经依次穿过各隧道,隧道口间断缝合固定,两神经末端分别与受体神经端侧缝合,缝合前切除受体神经对应面的神经外膜。统计手术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两点分辨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握力及关节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差异,并按Burchiel评级标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术后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37个月,平均21.8个月,按Burchiel评级标准:优良7例,差1例。VAS评分和2-PD分别由术前的(4.8±0.7)分、(8.9±1.8) mm降至术后的(1.8±1.4)分、(5.6±0.9) mm;握力由术前的(17.3±3.4) kg增加至(25.0±4.3) kg,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螺旋式端侧编织缝合技术结合异体神经移植治疗TN,既可以保留已恢复的神经功能,又能通过多平面神经端侧接触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近期疗效良好,尤其适用于已有部分神经功能恢复的患者。

  • 标签: 创伤 神经瘤 端侧缝合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下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04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愈合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t=3.521、2.665,P<0.05)。观察组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χ2=6.003,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χ2=5.625,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创伤下肢长管状骨骨折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愈合率。

  • 标签: 骨折 创伤性下肢长管状骨 交锁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创伤颈中央脊髓综合征(ATCCS)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84例ATCCS患者资料。按照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分3组,A组(<48 h手术)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3~76岁。B组(3~7 d手术)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41~78岁。C组(8~14 d手术)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46~83岁。根据病情分别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手术。比较3组患者的入院时、术后7 d、12个月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后ICU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所有患者术后7 d、12个月的ASIA运动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入院时,术后12个月的ASIA运动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间术后7 d和12个月的ASIA运动评分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ICU时长为42(26,61) h,显著长于B组23(16,35) h和C组24(14,38)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3组患者间严重并发症和一般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ATCCS安全、有效,2周内行减压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康复 中央脊髓综合征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失败的单纯创伤桡骨头脱位(ITRHD)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共收治的8例闭合复位失败的ITRHD患者资料。男2例,女6例;年龄15~41岁,平均27岁;左侧3例,右侧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记录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和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2~13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屈伸活动度平均136.9°,旋转活动度平均143.8°。8例患者均无明显疼痛及关节不稳定,除1例前臂旋转明显受限外,其余7例活动功能良好,8例患者的MEPS评分均为满分。结论闭合复位失败的ITRHD应及时行手术治疗,其疗效稳定可靠,术中尽量避免克氏针贯穿固定上尺桡关节,术后应早期进行关节全范围活动。

  • 标签: 肘关节 脱位 外科手术 桡骨头 闭合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性创伤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20年4月云浮市人民医院骨外科急性创伤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5~77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为手术组、保守治疗30例为保守组。保守组30例给予颈托固定、心电监护、甘露醇脱水减压、激素冲击疗法、保护胃黏膜、加强营养指导等方法治疗,手术组根据患者脊髓损伤具体情况选择前入路、后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依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级标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脊柱功能,采用JOA评分改善率评估患者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年神经功能、脊柱功能和临床疗效,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脊柱神经功能分级和JOA脊柱功能各项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保守组均完成静脉用药3周、颈托固定2个月的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12~16个月。治疗后1年,2组患者 ASIA脊柱神经功能评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JOA脊柱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手术组患者脊柱神经功能评级优于保守组,JOA脊柱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组患者治疗后1年临床疗效的总优良率为90.0%(27/30),高于保守组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1,P<0.001)。结论急性创伤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在改善神经功能、脊柱功能方面优于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优先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脊髓损伤 创伤性 下颈段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神经功能 脊柱功能